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霍顿与无名氏》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9-29 12:51:04

  《霍顿与无名氏》是一部由吉米·海沃德 / 史蒂夫·马蒂诺执导,金·凯瑞 / 史蒂夫·卡瑞尔 / 卡罗尔·博内特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一):善待生命

  A person is a person,no matter how small.

  整部电影Horton都在转达的一个主题。

  敬畏生命,

  即使是我们听不到看不到的生命。

  现在的人们为了钱藐视着活生生的生命,

  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

  更别谈去关心那些看不到听不到的生命呢?

  我喜欢Horton的观点,

  如果宇宙外面的人低头看着我们的世界,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也只是小小小小的如灰尘里的人一般。

  看着人类把凶猛的老虎狮子驯得跟小猫小狗一般听话,

  我曾想过人类才是万兽之王,

  可频频的天灾显示着,

  它才是万兽之王!

  我们脚底下的那颗蓝色星球才是!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二):嚯嚯嚯,小肥象霍顿来喽

  照例呢先扯点实事儿:上午中央六播一西班牙动画片,《比比谁最牛》,介绍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的,大概意思就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那种片子,我扫了一眼,然后就直勾勾的盯着电视看了一上午,直到我爸一声大喝才回过神来。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有时候如果把时间的信息从头脑里屏蔽掉的话我直接能与十三岁的生活接上轨,直到现在我仍然会不自觉地踢路上的小石子儿,很神奇。嗯,总之,我想说的就是看完一部动画片之后感到很满足并且立刻想买片子里人物的公仔玩具并不是什么特别不成熟的表现,而这部片子就是《霍顿与无名氏》。。。。。。好吧,我承认每次我都有这种想法,哪能买到阿宝的钥匙链?

  之前看了原作者苏斯博士的一点介绍,此人当年在儿童读物界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J.K罗琳,曾经用236个单词写出过风靡全球的《带高帽子的猫》,除了写作他还亲自绘制插画,电影中的人物造型就借鉴了苏斯博士自己的画。苏斯博士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据说他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离家不远的森林动物园里画画,因此苏斯博士对出生地的鲜明印象都体现在他日后的作品中,加上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使他的作品对于孩子有一种天然的魔力。

  还是说回到这部电影吧,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蓝天工作室的CG技术,比如霍顿柔软的身体质感和滑稽的动作,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造型,以及WhoVille中亦真亦幻的建筑与生活场景,都极大的扩展了影片的意象空间,简直就像走进了每个孩子的梦里。大胆的色彩,夸张的人物设计,流畅的剪辑以及大团圆式的结局一起浓缩在110分钟的时间里,构成了一部粉嘟嘟、毛茸茸的标准儿童电影,相信没有小孩子会不喜欢这只会跳舞的小肥象。

  有个不是缺点的缺点,就是节奏有点偏快,如果拉长一点的话可能会更舒服一下,某些地方的剪辑包括最后的大合唱商业色彩很浓重,表现who ville的篇幅应该更多一下,毕竟很多导演精心设计的小细节都被一带而过,不是很过瘾。再PS一下,那个jojo有点像阳光小美女里面喜欢尼采、想当飞行员的哥哥,从性格到发型都挺像的,最后也都是被逼急了来了一嗓子,痛快了……

  下面是我比较喜欢的影片中的几个细节:

  1、霍顿把耳朵变成各种帽子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样以来霍顿耍起宝来又多了一个道具,缺点是表情、四肢、鼻子、还有耳朵一起动作让人觉得这个小胖象有点焦躁。

  2、森林里的猩猩发射香蕉的方式,汗……

  3、霍顿蹑手蹑脚的过桥,最后憋气憋不住了,我这认为是全片最逗的段落。

  4、他那个有点过动的蓝色老鼠小朋友,嗖嗖的窜来窜去,太好玩了。

  5、当然,还有那只会做饼干的小兔子。霍顿跟村长说袋鼠找来一个大坏蛋要来对付他们,可能是秃鹫,也可能是一只会做饼干的兔子,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最后那只兔子真的出来了,而且因为与大坏蛋同名还惊出了大家一身冷汗呢。

  6、镇长拔牙的时候麻药打到胳膊上了,拖着没有感觉的胳膊跟别人打招呼。

  7、我还喜欢who ville 里所有的一切,歪歪扭扭的房子,观测台巧妙的机关,镇长家里96个孩子的卧室等等,这是我见到的最可爱的童话世界,假如真的存在仙境的话,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嗯,有人看完片子可能会联想到美国民权运动和麦卡锡主义,不管那是不是作者的隐喻,总归是大人的想法罢了。而我只想暂时忘掉自己,平躺在110分钟甜蜜的云团上面,想象着又看到了十三岁时的那颗星星。谢谢苏斯博士,也谢谢蓝天工作室。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三):以浅入深

  当初听说过一些此片的介绍,是一个关于微型世界的故事。

  我有这样一种猜想,当今人类能发现的最小的粒子是夸克,但夸克之后呢,再之后呢,会不会是一个宇宙?也许在无限小的粒子中,会有一个地球。

  这种猜想蛮无聊的,很无聊。

  我一直以为电影是要提出我这样的一种假设,看到最后却发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谁拥有真理,或者说真理站在哪一边?

  荷顿为了真理,坚持到底,袋鼠为了真理,蛊惑人心。动物们不关心真理,只关心自己的孩子。

  是的,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不是电影,这不是动画,这是现实。

  影片给的结尾,只是给孩子们一点欢笑罢了,现实中的荷顿就如布鲁诺,会在十字架上被活活烧死。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四):[2008/3/30]

  冰河时代3的预告片出来了,一看竟然明年8月才上映。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呢?不管怎么说,这是同一帮crew做出来的片子,应该不会错

  开始慧宁一直说这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结果一看就明白了,不然岂不是比小朋友的智商还低?Luis开始还不愿意看呢,最后还说不错

  我喜欢的是这个故事,一只大象听见一个漂浮的颗粒上有声音召唤他去拯救,可是丛林里的人不但不信,坏袋鼠还对他百般阻拦。而那个颗粒上真的有一座城市Whosville,上面的人叫the Who,电话叫Whophone……市长是个有点神经质的男人,有96个女儿和1个儿子,大象和市长能彼此对话,却不被自己世界的人相信对方的存在,全部被视为异类……片子的结尾当然是好的,不然小朋友们会很伤心的,结尾Jojo那一段天顶的演奏太让我叹为观止了,各种想象力的结合还有色彩和声音的结合,看着很过瘾~还有一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啊”,真的可爱死了

  仿佛又回到《一一》的主题了,看不到的东西你怎么知道是不是存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该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但是无法向人诉说自己知道确实存在的事情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人们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过分膨胀,不去尊重别人的存在和思想,这是我们潜意识里经常会犯的一个愚蠢错误,甚至总在以自己的标准和信念去强加于别人,我会尽量避免,承认任何一种存在的合理性,可是大多数人不能做到

  一切都淡淡的,多好。在毛毛博客上看到的自我说明,强烈喜欢!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五):也许,只是需要那种不怕被伤害的傻傻的勇气呢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campo.blogbus.com/logs/19227528.html

  与其看一部晃得人眼花脑也花的《Cloverfield》,不如看这部轻松的动画,关于一头大象和一粒灰尘的美丽预言。看到最后,我竟眼角满含泪水的激动着想象我们也只是第N个层次的造物主手上的一粒小小灰尘中的一个小小的女孩子,就有些轻易的感动了……

  所谓剧情,一定是要有矛盾的,否则便无法推动,首先我们就看见了霍顿作为一个“热爱自然、讨厌约束”的幻想家兼创造家兼实干家兼教育家兼大象常常被社会准则的化身——一只袋鼠百般的讨厌着,而当他听到了那粒灰尘中的细小声音而把它轻轻的用一株Clover(最近真的很多clover啊……)托起的时候,这种矛盾简直变成了战争,于是便有后续的某袋鼠雇佣了某老鹰所进行的一切打击报复活动。而灰尘上的无名氏的小小城镇中,那个被市委会的老顽固们称为笨蛋而饱受打压的有99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世袭制市长终于相信了霍顿的声音之后,冒着不能召开百年庆祝大会而且要面临着“世界末日”的威胁,终于团结了所有的力量争取全面飘红的胜利……

  动画中最好的寓意莫过于对宇宙的认知,谁说茫茫天际就只是我们现在了解到的那样呢?人类才存在了短短的5000年,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少太少,谁又知道其实我们不是漂浮在一株粉色的clover上的灰尘呢?真喜欢这种基调,就像霍顿在教导他的那群小朋友一样,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真理,我们面对的,只不过是像袋鼠妈妈那样,自己制定出来的一群主要建立在“不相信”的基础上的“jungle rule”。没有了Open heart,我们就变成了一粒盲目的灰尘……So I believe in fairies, I do I do……

  生活总是充满激情……

  就像霍顿能够为了一声细小的召唤就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喜不自胜,就像他为了保护一粒灰尘能够穿越密集的丛林还要躲避老鹰的追击,就像他能够在三百万朵同样的粉色clove里面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只,就像市长能够在夜里为99个女儿送99杯水,就像市长的儿子jojo能够在废弃的天文站里创造一个梦境般的音乐世界,就像城市里有电脑有电梯的所谓的高等生物们最后也只是一粒灰尘上的小小个体而他们的全部幸福与未来都寄托在一只听得到他们的大象身上……

  世界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在探求太空的时候,我们也探求自己,在疯狂的呼叫着“世界末日”时,我们也接受无数身边人的judge,我们冲破自由,我们寻找生命的本源,那是爱啊……

  在无数自己定义了的条件下,茫然的心情不知所踪,不愿开口的一句话,不愿分享的一个心情,猜测着是否先露了一个笑脸就会在情感的防守中一溃千里,不想承认的心情,不想打破的规矩……在互相逃避中丧失了关爱的本能。人,总是给自己这样的一些约束么?在这些约束中,我们错过了彼此么?

  也许,只是需要那种不怕被伤害的傻傻的勇气呢……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六):We are here

  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喊,这是证明自己存在的声音。

  正如影片结尾所说,生命就是生命,无论其有多小。

  在这部影片中,友情、亲情、权利、阴谋、规则、信任、坚持……你都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但是影片最重要的就是让人学会尊重。

  尊重生命,尊重你认为值得尊重的事情。

  无名氏这个国家的确很小,因为整个国家比一粒灰尘还小,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地球其实就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我们就好像小人国里生活的居民一样,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其实大和小都是相对的,最重要的就是承认彼此的存在,而这部影片恰恰让我们学到了这点。

  从《冰河世纪》到这部《霍顿与无名氏》,我很欣赏编剧能把这些道理融入到影片中,通过一种极其简单又很生动的方式来展现给我们,这些我们忽略的道理再一次的震撼我们的心灵。

  We are here,just we believe.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七):隐喻

  整部片子霍顿一直在搞笑,无论是他的胆怯还是勇往直前都是那么可爱。尤其喜欢他那多变的耳朵。无名镇镇长有96个孩子,每天和孩子谈话都要用闹钟来卡点,那么多孩子绝对是卵生的。

  隐喻无处不在,处处体现美国的大国关怀精神,一个小世界即使很民主很现代还是需要外界的帮助,外界的力量可以掌控小世界的存在与灭亡,让我想起苦难中的伊拉克,哪天新闻不说伊拉克死人我都会觉得不正常,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拉克看不到一点光明,外患未除,内乱又起,杀人放火,生灵涂炭,其实美国何不想如霍顿一样,利索地干一件好事让伊拉克人民感恩戴德呢,可事实是美国介入伊拉克的泥淖太深,已经不好拔腿了,想使用伊拉克人民来维持,可是伊拉克教派冲突派系斗争严重,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也不少。所以以伊制伊的办法没有一点成效,美国人救世主的形象会在伊拉克彻底破灭。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八):创意

  好莱坞永远不缺少新意。

  其实,自哆啦A梦的年代以来一直有一个幻想:

  我们生存的整个地球,不过是“康夫”和“机器猫”所做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庭作业。每天,我们所生存的“宇宙”之外,会有“康夫”和“机器猫”在观察我们,同时写下家庭作业:“今天我们所培养的模拟人类生存天体已经进化到了。。。。。”

  这样,我们就是灰尘。

  当然,更欣赏电影里的表述,同样的富有创意,同样的让人着迷。

  喜欢Horton,更希望自己成为灰尘上的一员。

  再次向ICEAGE制作组致敬。

  推荐给所有爱幻想的年轻人。或者,只要你认为自己还年轻。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九):a person is a person,no matter how small

  小时侯就喜欢仰望天空,猜想会不会宇宙就装在一个天使的玻璃盒子里,他每天温柔的看着整个盒子里星星的转动,抑或用超级放大镜,观察地球上美丽的风景。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处于什么世界之中,星球的外面是什么?We don’t know.

  听说这部片子的导演是皮克斯出身的,所以偶就想看看,除了那些出名的皮克斯第一把交椅以外的人是什么样子。。。果然,看完后就觉得。。。这孩子是个人才!让偶感叹,皮克斯的人杂都这厉害。。。呵呵,题外话不说,关于这部影片,感觉有很多意义深刻的东西:关于世界、关于误解、关于权威、关于生命……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还有另外的世界?到底是谁在控制宇宙?呵,偶虽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生命中太多的神秘太多的未知让人不得不想到悬疑的东西,去幻想去探索。。

  关于权威,这部片子两个世界中分别有两个权威主导着整个世界人们的思维。无名国的议会和森林中的袋鼠。他们利用他们的权威,向他们世界的人灌输他们自己思维并且反对每个不同的声音,久而久之人们都无意识地跟随着这个思维,而和真理越走越远。一个世界的思想取决于当时权威制定的标准,而在不知不觉中带领人们走向灭亡。

  这部片子主要是讲述生命。a person is a person,no matter how small.大概人们都没有想过,在捏死蚂蚁或者踩死蟑螂的同时就是残酷地残害了一个生命,更或许如同这部片子里说的一样,捏扁一粒灰尘,也就是毁了整个世界的生命。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棒的片子,也是一部深刻的电影,其中的内涵大概也需要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慢慢品味把。

  《霍顿与无名氏》观后感(十):一沙一世界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el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William Blake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霍頓与無名氏》(Horton Hears a Who!)是一部劇情出奇簡單的片子,講述大象霍頓憑一己之力拯救一個居住在微小塵埃之上的無名小鎮的故事。同時,它又蘊含著很深的哲學涵義,可算是深入湷龅囊徊考炎鳎m合3歲以上兒童觀看。

  謙遜。

  不要以爲你是世界的主宰,而對其他的生物漠然無視。平等,可以把你的生命放大。巨象霍頓聽到了從苜蓿花上的一粒微塵裏傳出的聲音,他沒有因爲自己的龐大,而忽視這個微小世界的存在。他沒有趾高氣揚地把自己視作比無名氏高等的生物,而是与他們做朋友,并從中得到快樂。我們居住的星球,會不會就是一個無名小鎮的世界,而在浩瀚的宇宙之外,有一個未知的霍頓無意中聽到了我們這些微小生物的一聲喘息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大自然的小生命都看作我們的朋友,看蟻群做接力跑,聽蜂群的大合唱呢?

  信任。

  從一開始霍頓無意間聽到了來自無名小鎮的聲音,他便堅定不移地相信,在這粒微小的塵埃裏,居住著一個未知的世界。而無名小鎮的鎮長,也未對巨象霍頓的存在抱有任何懷疑。是雙方的信任,讓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成爲可能。袋鼠不信任霍頓,處處刁難于他,差點讓無名氏的世界遭緻毀滅。鎮上的居民聽信了慫恿,不信任鎮長,差點在鶯歌燕舞中自取滅亡。最後,以袋鼠爲首的和霍頓作對的動物們相信了霍頓,相信了這個微小世界的存在,而小鎮的居民們也相信了鎮長,相信了那個巨大世界的存在,自此一切太平,兩個世界幸福和睦。

  執著。

  霍頓决心給無名小鎮帶來長久的安全,要把他們送到不受打擾的山巔。自此,他一心一意地奔赴終點,不管路途多么艱險,不管有多少動物前來搗亂。當禿鷲把載著微塵的苜蓿花抛進茂密無比的花叢裏時,霍頓非常失望,但是幷沒有絕望。他要完成這個對朋友的承諾,便拼命地在苜蓿花叢裏一個一個地尋找。三百萬朵苜蓿花啊!或許是霍頓的執著感動了上蒼,他奇蹟般地找回了那朵迷失的苜蓿,兩個世界的朋友重新相聚在一起。

  勇氣。

  當霍頓被大家一致認爲妖言惑校麑⑵淅壟霘⒌臅r候,我想到了火刑柱前的布魯諾。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還是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永恒的太陽!布魯諾慷慨赴死。這粒微塵裏存在一個所謂的世界嗎?存在,一定存在,因爲我聽到了他們的聲音!霍頓覺得,真理比生命更重要。于是,他贏得了真理,同時也贏得了生命,幷贏得了信任,贏得了友誼,贏得了自由和幸福。

  雖然我們都像無名氏們一樣渺小,但是,我們做大寫的人,就要像霍頓一樣,承擔起自己肩上的那份責任。

  吾薦

  2008-04-22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