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大学碎片之消失的农民

发布时间:2022-08-04 23:29:44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非物质遗产应该给中国农民。

  传统的中国农民正在一步一步的凋零,那种对土地的情感也在一点一点的消亡。

  种在土地里的是希望,是生活,不仅仅是农作物。他们为了那片土地上的小麦玉米,很少考虑是否自己的做法是否经济,特别是在天公不做美的时候。一亩小麦最多产1000斤,一斤能卖1.2元,一亩地毛收入1200元,种子50元,农药50元,收割和播种的机器费用100元,肥料两袋200元,灌溉二次200元(水费很贵一小时18元),剩了500元,小麦十月播种,来年六月收割,有八个月,要锄草、打药、灌溉、施肥,收获之后要晾晒、装袋入仓,按一个人算,一个月就算二十个小时,那一个小时能赚2.5元,这是很繁重的。若天旱就要多灌溉一次,若小麦成熟的时候下雨刮风就惨了,收割机很难收割就要手工收割了。(我家是农村的,上面的数字都取了整,误差不大,可以说明问题。)现在去想政府免除了农业税,是因为交的税可能还不够支撑一个部门去收税的活动经费,而且粮食的价格一直被国家压的很低,最近小麦是1.2元一斤,我五六岁的时候是0.5元到0.6元之间,十五年过去了,涨幅是100%,那其他的物价呢,就说和粮食有关的,五六岁一份面皮0.5元,现在就是在村子里卖也是3.5元,这是700%,这公平吗?这合理吗?这正常吗?压低的价格差应该比缴税的部分大多了。即使近几年有了农业补贴,但和免税一样,都是听起来不错,让那些老农民高兴一下。我很难把这称为执政艺术。

  但在老人看来,这已经很好了,农活已经变的很轻松了,以前更为劳苦繁重。

  就是这样,农民还是一心一意的干着,他们认为地里的庄稼都是一条条命,要好好的养着。这是多么伟大的敬职,看到庄稼丰收,他们是从心底的高兴,不仅仅是能收获更多,就像看着胖胖的孩子。他们给土地注入的情感,相信土地是不会骗人的。当然上面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当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六十年代出生农民一点一点凋亡殆尽之后,中国的农民就彻底消失了。

  农民消失之后,那份对土地的感情也带进了坟墓。于是中国的农耕文明彻底的结束,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否能老树发新芽,就很难说了。

  后来的农民大量的变成了农民工,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却干着工人的事。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累最脏的活,还遭受着城里人的歧视,同时在乡村,无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最让人心疼的是父母为了儿女苦心于外劳作,而家乡的儿女却在网吧里一年一年,更疼的是父母拿着血汗钱回来而孩子却在劳教所里。这样去推理,十年之后当一批批的留守儿童走进社会,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很难相信他们在精神世界活的很好。看动物世纪就知道,连小狮子小狼崽都需要母亲去教授生存的机能,多少留守孩子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父母了,即使看见,短短几天,又要分离。不得不说这是个变态的时代。他们没有发出声音是因他们还延续着中国农民的对政权如羊一样的温顺老实。

  中国的农业就在这样让人心疼和忧虑中实现着工业化,中国经济的每一个8%的增长速度里埋着多少农民家庭的不幸和眼泪。也许这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对中国经济以农民工的身份作出的最后贡献了。

  前几天看到一短新闻,说某个国家的总统因一个少年犯罪而对这个少年写去了道歉信,说少年犯罪是政府的失职,少年是因家庭破裂而无人照顾,若政府给了这个少年及时帮助和鼓励,那后来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若是中国政府要道歉,我不知道要写多少封信,貌似官员对民众的关心就是在节日的时候给一些米面粮油,然后傻傻的腆着满是油的脸问,大妈,过的幸福吗?大妈看着怀里的孩子不知道说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在家的旁边就有一个国家通信电台,位于村外一千多米的原是农田的地方。想说的是,从公路上去这个电台有两条路,一新一旧,新的笔直宽大,旧的有些弯曲狭窄,不过弃旧建新的理由却十分的幼稚可笑无聊,却说的冠冕堂皇,新的马路方向是和大门呈垂直关系,能一眼看进去很远很远,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和表面的形式。代价是那条老路放弃不用,成了荒芜,另外新的路是和大门垂直却拦腰截断了数十亩的田地,看着被一条形式主义的路截断的田地,满是气愤,不说耕种灌溉收获时的麻烦,看着就不舒服。可是中国农民没有说什么了,他们习惯了逆来顺受,而且那条路还是在政府看来是廉价劳动力的农民修建的。

  说起廉价的劳动力,第一次看见这个短语是在初中的地理课本里,大概是在讲城市的产业结构和改革开放时的招商引资,说廉价的劳动力是某个地域引来投资者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会减低投资者在经济运作中的成本,不过这句上了大学有了一个新的体会,我不懂的是把这句话写入教科书中去说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叫廉价的劳动力,从供求关系上说是劳动力多而可以干的活少,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的低廉。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没有核心科技,我们成了世界工厂,作为政府教育部门不仅因没有培育出合格的科技人员去攻克核心技术而对民众道歉,而是把廉价劳动当作一种优势。这真是一个民族的耻辱。

  农民在一波波的现代化进程中,被残忍的啃食了,被无情的换了身份,成了经济的奠脚石。多年过去之后,一代代由农民变成农民工老去了,躺在家里床上,无人问津,请问是否有人或组织会为他们做一个纪念碑。

  最宝贵的情感,对土地失去了情感,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简单的想一下,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像婚姻关系,没有了情感只剩下了粗暴的利用土地。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