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良方”何在
基层减负“良方”何在
上级送上门的荣誉,被基层婉拒;挂满社区门面的牌子,让人不堪重负。清理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为基层减负的呼声,分外强烈。(中新网)
不怕上级来考核,就怕工作被排名;不怕考核排名次,就怕排名变公关;不怕为排名变公关,就怕名次靠后被问责;109分已够高,但是排名仍倒数,红头文件来通报,辛苦一年白干了。
“乡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乡镇是上级各项工作的大炒锅,各部门不管是否在乡镇设有下属机构,也不管乡镇是否具备相应执法权或财力,都一股脑儿以上级党委、政府名义把各项工作任务下达给乡镇,责任抛给乡镇承担,权利留给部门使用。“责任比天大,权利比针小”,乡镇一级确实不容易。它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要同时面对二三十个政府部门,谁都可以给其派工,他们是政府部门基层事务的主要承办者,责任重、压力大。动不动就一票否决。由此造成群众意见也大,他们认为现在有的基层干部“坐办公室多,写材料多,开会多”,“串门少,与群众联系少”。
基层是落实各项工作的终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一点压力是正常的。但压力过大容易把基层压垮,使基层不能按照计划和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基层处于各类矛盾的交汇点,只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科学确定工作的内容、标准和时限,基层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机关安排任务不能过满,定标准、下指标要留有余地;各部门要围绕中心任务,统筹协调,克服工作指导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防止“政出多门、互相撞车”;机关要尊重基层干部安排工作的自主权,不随意变更基层的日常工作安排,尽量避免基层连轴转,真正减轻基层工作人员不必要的负担。让往日的“烫手山芋”变成真正的“橄榄枝”。
转变政府职能,为基层减负,要真正出重拳;政府职能该转移的就转移,该取消的就取消。只有把简政放权真正做到位,才能让基层切实感受到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果。
作者:沈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