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级官员之父吃低保”:能吃得安心?
“有一位副部级官员,村干部为了讨好他,一直给他父亲发放低保。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说白了就是送人情嘛,这坚决不行!”近日,这条李克强总理“拍桌子”消息被各大媒体曝出。(2014年06月23日中国新闻网)
作为一名副部级官员的父亲,居然还能吃上低保,这确实让人为之一惊,如果他们都算困难家庭,需要国家的政策救济,还全中国还有多少人不符合吃低保的条件?这也显出了目前低保乱相的冰山一角。低保本应是保障困难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却被一些“关系保”、“错保户”占去大量指标,造成该吃的吃不上,不该吃的却吃上了。这些现象,不仅损害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感,甚至可能激发起恶性事件。
低保政策执行错位的重要原因在于贫困标准及家庭经济收入核定困难,以及监督的缺位,才会造成副部级官员之父吃低保这样的丑文。现实中,农村家庭能不能吃低保,几乎是由村干部说了算。和村干部好的亲戚、朋友,平时听话的村民,以及一些有背景的家庭,就容易吃上低保,对于一些无背景又不愿讨好村干部的,就很难吃上。因为在农村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对于错保现象,首先要进行核查清理,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除低保队伍,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加入队伍。几天前,辽宁省锦州市开展史上最严低保核查,万余名低保户主动退保,这就足以说明低保错位的严重性。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低保家庭入户核定工作,不能全由低保户说了算,或由村干部提交名单就行。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的审核机制,才能把错保现象进一步减少。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惩处力度,把骗保入刑。之所以错保现象如此泛滥,就在于发现后也不会受到严重处罚,大不了退钱了之,而更多的时候是钱也不用退,人也不用追责。所以,必须要用法律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对错保现象不仅要对当事人定罪,追回骗保资金,还要对相关的批准部门进行问责,确保低保政策能真正帮到有需要的群众。
最后,要遏制低保骗领行为,一方面要完善投诉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发动广大群众对冒牌低保对象进行举报,另一方面加大低保户信息的公开力度,让群众进行监督,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