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我们要学会借鉴他国的优良成果
腐败号称全球流行的“瘟疫”,几乎所有国家都出现过腐败问题,严重者不仅影响了政府的执政基础,也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有人认为,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腐败要少。事实是否如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真的决定国家的清廉程度?舆论监督对反腐起到怎样的作用?全球视野下,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和反腐败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人民网2014年6月23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严厉打击党内腐败问题。开辟出一套又一套的新政策,落实到位一点又一点的反腐倡廉政策。虽然反腐的力度之大,中央的决心之重,可仍然有人不惜顶风作案,不惜以身试法,面对如此情况,我们要学会借鉴他国的优良成果来巩固和提高我们的反腐成效。
继续完善监督体制,充分调动各级监督,让我国各级党员干部也能养成“政治洁癖”。欧洲发达国家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度十分严格,一点“小错”就会让老百姓失去信心。因此,政治家必须洁身自好,有任何一点瑕疵被发现,可能就要下台,严重一点的话,整个内阁都要倒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政客中已经形成这种“政治洁癖”,所以我们很少听到发达国家政客挥霍浪费、强占挪用公共资源的事情。在这样的案例背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学习他国的优良成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要不惜成本严厉打击腐败。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现状不一样,制度建设的程度和水平也不一样,各国还是要根据本国情况有的放矢。在反腐问题上,即便成本很高,我们也必须进行。否则,在公共权力运行的过程中,权利浪费、奢侈、贪腐造成的成本损失将更大。
我国的大力反腐是顺应我国的国情。我们国家在严惩贪官方面的力度比较高,这与我们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腐败现象、涉腐数额的减少,再加上对腐败惩处的法制化、规范化,我们对腐败的治理就不会像发达国家所讲的这么严厉。
因此,面对腐败,我们唯有做到完善监督,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我国国情才能真正的形成清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