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被“重点”与被“普通”

发布时间:2023-10-27 10:50:07

  被“重点”与被“普通”

  邵廷华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学校有了重点与普通之分,而这重点与普通所带来的差距从双方的教师身上可见一斑。

  重点学校的教师普遍衣着光鲜、谈吐高雅、举止得体,一副生活无忧、怡然自得的状态。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重点学校的教师在这重点的光环之下,自然不用为稻粱谋,上门求“教”(教育、教化、教训之简称)的学生、家长永远络绎不绝,而求教的代价则远非孔老夫子的“几块肉”那么简单。

  普通学校的教师就像出生寒门的子弟,从进入普通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被深深地打上了普通的烙印,衣着普通、谈吐普通、举止普通,购物买菜永远是锱铢必较,出门行车永远是乘公交、坐大巴,社会上流传的“小气不过老师”说的就是这类教师。“普通”教师面对“重点”教师正如“穷矮丑”面对“高富帅”,唯有羡慕、嫉妒、恨,自甘屌丝的份。

  很少听说有重点学校教师愿到普通学校的,而普通学校教师对于重点的追求就像人类对于光明的追求一样从来没有停息过。偶有能(能力、能量之简称)者由普通被重点,多半不知西东,实不是东西,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衣着光鲜了、腰杆挺直了、气自然也就壮了,昔日河东之狮吼多半也会变成志玲的绵羊之音。看来“重点”二字不仅能治穷,更能治怂;不仅可以解决教师囊中之羞涩,更能解决教师家庭之“性”福。

  其实不难理解,当重点学校成了社会的稀缺资源,重点学校的教师也就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不仅学生、家长趋之若鹜,久而久之,教师本人对此也深信不疑。或许,教师对于重点的迷信就像官员对于权力的迷信一样,一切源于自信心的极度膨胀。

  普通学校之普通并不在于名称之普通,而在于其对于师生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摧毁,它使师生双方对于这种普通形成了高度一致的认同。在一次次的挫败面前,师生普遍找到了普通的借口,继而甘于普通、乐于普通、甚至享受普通。无“期望”、无“厚望”的教育在缓解了师生精神压力的同时,也成了师生懈怠、不求上进的理由。

  将学校划分为重点与普通,无异于将人贴上重点与普通的标签,这一切其实与能力水平无关,就像富二代之与穷二代,仿佛前世皆已注定。教育如此,其它行业不也如此吗?被重点自然是幸福的,被普通则永远是痛苦的,其后不仅是名的丧失,更是利的消亡。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