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30 20:23:41
也谈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情结是浓厚的,有学者在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指出:“圣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此话虽有偏颇处,却也有几分道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衍生了文圣,另有武圣、医圣、药圣。而到了明朝末年还切实地抬出过一块最为奇怪的招牌 “阉圣”。阉圣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耻大辱。那时各地的巡抚纷纷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有的还建在西湖、虎丘、五台山等风景名胜区。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木无算。这种无聊的举动不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沙尘暴的肆虐这帮鸟人也是推不得干系的。而大臣们则煞有介事地在魏忠贤的生祠中将其称为“尧天帝德,至圣至神”,可以说对魏阉的赞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阉圣就是这样诞生的。最为肉麻的是当时一位叫陆万龄的监生,他提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贤并尊”。如果说巡抚是官场中人,一人拍马,万人惊慌,为保官位不敢落后于他人并趁机捞钱而建生祠的话,那么身在国子监这种最高学府的监生,怎么说也是当时有学问的读书人吧,居然也是这样不顾廉耻,将读书人应有的操守弃之不顾,跟着官场中人瞎起哄,不仅丢尽了读书人的脸,也表明在相当数量的中国人内心深处对权力、权势有着怎样的敬畏和艳羡。
中国传统文化对圣人有着非常明确的界定。《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