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如雨洒宜州善举如酒香古城
爱心如雨洒宜州善举如酒香古城
—记义县国土资源局地籍规划测绘管理股股长爱心捐助者吴世刚
吴世刚,1967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辽宁冶金工业学校,现任义县国土资源局地籍规划测绘管理股股长(纪检委员),工作上始终好学上进、孜孜以求,任劳任怨,默默地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知疲倦地在奉献着,他不仅用无悔的青春树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优秀国土干部的良好风貌,而且用自己的爱心谱写出了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凯歌。
一、情系国土铸辉煌,立足岗位谱华章
吴世刚从事国土工作多年,特别是任地籍规划测绘管理股股长和局纪检委员以来,工作任务很重,日常事务较多;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学习,并撰写学习工作体会文章20多篇,笔记20多万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学到并掌握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可供借鉴的好经验。有他制订的义县农村建房用地“四个不准、五个不批”的工作法则,严把了农村土地使用的质量关;有他倡导的地籍信息微机化”管理、由专人负责的地籍管理方案,即通过互联网向省厅和市局报送数据和资料不仅贴近了义县的实际,突出地籍科学管理的特点,且实施起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为群众服务,多次受到县领导的好评。他,兢兢业业,在地籍工作中,他注重八字原则:“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此他动脑筋、想办法。他带领股里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落实建设用地“审批限时办结”、“重大项目全程办事代理”、“绿色通道”等有利于投资商的措施。在局领导的部署下,他曾经和股里的同志顶严寒、冒酷暑,先后完成了占地300亩的镁合金轮毂项目、占地140亩的苯磺酸项目和占地130亩的复氮醇项目的勘测定界测量等工作。也曾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县委主要领导从沈阳东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引进落户在高台子镇的糖醛厂项目的征地测量和实地定界放样工作。他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让投资商感到非常满意,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称赞和好评。为了落实县委提出的城市南扩工程,他曾经不辞辛劳地先后完成了义县体育场、义县新型农民培训中心、义县人民检察院和义县人民法院办公楼等重点项目的勘测定界测量工作,为城市南扩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他,爱岗敬业,工作时间从未因私事请过假。却,总是早来晚归,即使在星期天、节假日,单位里也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患上了高血压。2003年冬,他由于高血压引起颅内硬膜下出血,出血面积较大,病情十分严重,需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他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工作,手术后从颅内放出瘀血多达60毫升。当时正值2004年申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踏勘立项的关键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手术后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偷偷”出院上班了。
就是这样,他和局里的同志们一起对前杨乡133。3公顷的废矿井及周围的地块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踏勘,并撰写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将相关资料和图件组卷后报送给省国土资源厅,整个踏勘、信息呈报等工作没有耽误一天。08年全市土地踏勘经验交流会在义县召开。义县在会上介绍了土地踏勘工作的经验和作法,受到了市政府领导和市局领导的称赞。多年的勤奋和忘我的工作感动大家,他本人多次被县委和市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二、洒播爱心如雨露,滋润贫困好学童
有人说:“爱心是雨水,滋润大地,使枯萎的苗儿得以茁壮成长;有人说爱心是北斗,帮助人寻得前行的方向的,的确,爱心就是一盏常明的路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爱心、捐助、扶贫、济困在生活中每一回真诚的履践,都能令人不由自主地萌发心灵的撼动。吴世刚就是这“真诚的践行者”,他把自己的零花钱、节衣缩食省下的钱都捐助给他认为最需要的人。义县城东北街曾经有一个贫困的家庭,家庭里有一个面临着交不起学费即将图学的孩子她叫吴楠,父亲股骨头坏死,不但干不了活,挣不来钱还需常年吃药打针维持,母亲又是个下岗职工,所以家庭吃饭穿衣都非常困难,哪有钱供她读书上学。孩子是个孝子理解家里的困境正准备放弃学业,帮助妈妈挣点小钱以贴补家里。眼看着孩子的希望变成失望。吴世刚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把他当年的学费承担了。而且一管就是多年。
更可贵的是他为了让孩子省点学费、再酿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动用自己的“面子”,把孩子送到一个教育水平较高、收费标准较低的私立学校,要知道“老吴”脸皮儿薄,一般不会轻易求人的,况且都知道“求人难,难求人”。这对于他来说更是难为情了,但是爱心的浪花在他心灵的深处荡漾,他为了孩子的今天、明天、将来都能够美好下去,还是豁出去了。“老吴”多像一个勤劳的农夫在贫瘠的土地上用虔诚的态度来播种着爱的种子,他付出的是血汗、付出是心灵的疲惫,但他目的只有一个,让爱的种子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成果。老吴做到了爱心、慈心同情弱者,义举、善举解救危困。这是一种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的奉献行为,这是一种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奉献意识。他的慈善救助,不仅拨开了一个贫困孩子生活中的阴霾,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她心灵能栖息的港湾,和安放信心、勇气、力量的场所。他的每一次宅心仁厚的举动,都是对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的助推,每一次善举都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托举。
三、资助他人平常事,收获快乐如读诗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吴世刚则把他“简单”理解为“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八个字,且作为其为人处事的生活准则。今年40多岁的吴世刚出生在红墙子乡(现并为城关乡)的一个村子里,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交学费很困难,对此他刻骨铭心。他常常想:“学费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通往幸福的路,对于一个困难的家庭学费往往成了孩子求学的奢望,没有了学费孩子就会面临着失学,面临着像她们出生的家庭一样从新走进贫困“死穴”的危险。对于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学费这时就像一把湛蓝的大伞,能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就像一根小棒,能扶起一棵无助的幼苗;学费就像一根拐杖能支持其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所以参加工作后,他就有了资助贫困生的想法。2005年7月里一个星期三的上午,他在九道岭镇测绘时,听说一双小姐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父母多病(父亲现已病故),生活举步维坚,难以为继,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就主动团县委联系,设法资助这双小姐妹读书。从此,他毅然决然承担起这双小姐妹的读书的学费。他总是将自己的零用钱凑积起来,捐献给她们,自己却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从那时起,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看望李想、李貌小姐妹,了解她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自己掏腰包年节为她们家送去米、面、油、水果和食品。开学初,为她们送去文具和学费,鼓励姐妹俩努力学习。此外,帮助她们解决了低保。替姐妹俩解了燃眉之急,还给他们带去了社会的温暖和人间最宝贵的真情。几年下来,资助钱物共折合人民币5000余元。
因为有爱,所以人间没有永远的黑夜,在黑夜之后就是黎明;心里有感恩的涟漪,世上就没有漫长的寒冬,凛冽霜雪过后,温煦的春天的讯息便会飘然而至,后来这双小姐妹在他的帮助下,在他爱心的暖意里,在他赋予的慈善的春光里、在他爱心的助威下、在他慈善的诱导中,她们都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刻苦、学会努力;在他仁慈的目光中,在他伟岸的背影里孩子们都选择了坚韧、选择了进取、选择了上进…。。不久喜讯频频传来,一个考入了义县重点高中,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一个考入了九道岭初级中学,而后也学有所成。如果说爱心的江河,从来靠爱心的小溪在不断的汇聚;爱心的喷泉也靠人们一次次爱心的托举;靠社会上一次又一次善举的积淀。大爱的大厦靠的是爱心的“一砖一瓦”来堆砌。“老吴”对孩子们的无私捐赠无疑是是一种善意的“主张”,亦是一次大爱的彰显,更是大爱无私的传递;他对别人每一次无私的帮扶都是一次爱心的酝酿和发酵。都是一次对人间无私爱心的生长、发育、壮大做出的有力的“推动”。
2007年六月的一天,东部山区的一位75岁的老大娘到地籍股办证,因其年老体衰,腿脚不便,视听能力较差,加之不能提供完善的办证资料,按规定应不予受理。见此情况,他帮助老人复印资料、装订资料,并将老人送上回家的三轮车。第二天,老人满怀感激之情,提着水果感谢他。象这样的事很多很多,他曾经借出4000元帮助一名贫困村民发展养殖业,他曾经借出4000元帮助一名下岗职工办起了废品回收站,他曾经借出5000元帮助一名出租车司机处理了车祸,虽然影响了妻子商店的一些收入,为此妻子也曾埋怨过他。人总是有差距的,他的义举和善行虽然大多人都给予夸赞,但也有人背后说风凉话、说他傻、说他彪。而他,却像《幽窗小记》中那副幅对联说的那样:“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他“行起善来”依旧“痴心不改”、以往如故。他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使人敬佩《锦州日报》、《宜州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曾经对他的感人事迹做过大量的讯息报道。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事把好事一直做下去;他做到了,而且现在还在做着、做着、做着……
辽宁义县档案局:乔建国(头道河侯家岭党组织第一书记)
2012年7月19日邮编:121100地址:辽宁义县城南关路87号邮箱:qtj199505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