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深沉的父爱散文
父爱绵绵如高山
山高巍巍路甚远
远山迢迢皆有情
情愫迤迤洒路边
——题记
我的父亲撒手人寰,驾鹤西游已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间,我无时无刻都在怀念我的父亲。我忘不了他留给我的音容笑貌中的悠悠和善,忘不了他留给我的勤劳俭朴上的孜孜不倦,更忘不了他留给我的润物细无声里的谆谆教诲。
我总想写一点纪念父亲的文字,但每每动笔,皆浅尝辄止,均因才疏学浅,辞不达意,唯恐难抒其情,难报亲恩。今斗胆弄笔,开启记忆,还原往事,告慰父恩,聊表思念之情。
我是1960年生人。从我记事时起,我们就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八人大家庭。上有年迈力衰的祖父、常年多病的祖母,下有正在上小学的我和两个兄弟、还未上学的小妹四人。在这样一个三世同堂,老弱融合的大家庭中,尽管有祖父、父母整天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劳作,但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生产队工分很贬值,一分工只值几分钱,一年到头来,家里分到的粮食,总是很难维持到年底。有时甚至是吃了上顿,无下顿。为了解决一大家人的吃饭问题,父亲总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四处奔忙。
父亲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劳节俭、任劳任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但又不善言辞、不顾自己安危的人。几十年中,为了一家人能有一个平稳的生活,父亲在村里的油坊磨过油,大队的砖瓦窑做过砖,生产队里赶过大马车,甚至还到山里伐过木,到石头河工地修过坝,到渭河滩筑过岭……在我的眼里,当年那些苦、累、脏,对身体有害的事情,父亲都做过,但父亲从来没有顾及过自己的吃穿,自己的住地,自己的身体。经年累月,天长日久,父亲的身体终于跨了,等后来他自己感觉身体不适、吞咽困难的时候,我便带着他去县人民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真让我如当头一棒,我当时脑内一片空白,我敬爱的父亲竟然是癌症!后来,我又带他去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并治疗。但由于当时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国内的医疗水平有限,半年之后,父亲还是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后,我已经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却愈来愈浓,常常在梦中与父亲喁喁而谈,醒来时往往泪水洗面,父爱依依,充裕心间。
情之所至,爱之所依,思之所聚,念之所归。唯有几件小事,像一幕幕清晰的画面真切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油坊磨油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一个贫穷的年代,我的童年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那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度过的一个大关口一一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也给我们家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压力。父亲是家里的独子,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父亲那羸弱的肩上。为了一家人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父亲东奔西跑,求爷爷告奶奶,最后终于进入了村里的油坊里,找到了一个能长期挣工分的事情。既然能长期挣工分,按理说,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当时在油坊磨油却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一份轻松的工作,而是一件让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第一,非常劳累。炒籽、磨籽、泡籽、蒸籽、压油、装油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父亲他们几个人一包到底。炒籽之后就要磨籽,磨完之后,又要泡籽和蒸籽,而这些工作大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几个人要做那么多的事情,也是很困难的,他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有时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能在夜里做。特别是最后压油更为难做,先将蒸好的棉籽放在一条很大的长木梁的下面,外面缠上粗麻绳,利用杠杆原理,将棉籽中的油挤压出来,再将一百多斤重的油渣垞取出来放在外面,做完一次之后,再做第二次。因此,在时间上很难区分开是在白天,还是夜里做。工作的时间常常是夜以继日,异常辛苦。因此,在夜里我们往往很难看到父亲回家,只有在每天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父亲。第二,侵害身体。磨油所用的原料是榨棉花之后剩下的棉籽。棉籽上粘满了棉绒和尘土,这些棉绒和尘土,看起来很微妙,但都是有害物质,一旦吸进人的肺里,特别是长时间吸入就会给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我想,父亲以后得那样的大病,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第三,影响形象。一系列的工作都与棉绒和尘土以及棉油有密切的关系,那父亲自然也受到了影响。自从父亲进入油坊之后,我们的父亲真是与先前判若两人。我们真切地看到我们的父亲:他的手、脸和头发都是黑油油的,好像永远没有洗过似的;身上的衣服更是油黑发亮,远看似乎沾满污垢,脏兮兮的。其实,父亲每次回家吃饭的时候,总是将手、脸洗了又洗;身上的衣服也经常换洗,只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又锃光发亮了。
父亲虽然夜晚不常回家,但他对我们的爱却丝毫没有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们兄妹几个早早就入睡了,一会儿全都进入了梦乡。半夜时分,却被妈妈摇醒。原来父亲从油坊回来了,给我们带回来了热乎乎的油炸“老鸹头”。这“老鸹头”是人们当时对它的爱称。其实就是把玉米面搅拌均匀后丸成一个一个的团子,放在热油锅里炸,等炸好以后,再捞出来,空干上面的油。就可以食用了。炸熟的“老鸹头”表面油光发亮,酥黄诱人,吃起来干脆爽口,香气扑鼻;咬一口会满嘴流油,泌入心脾;在那样贫穷的年代,这“老鸹头”正是当时我们小孩子渴望已久的美食。现在的孩子美食品种繁多,花样齐全,根本就看不到、也看不上玉米面炸成的“老鸹头”,也体会不到当时我们看到这个美食时的欢愉之情。看到父亲从油渍渍的怀中掏出来,且带着父亲体温的一大包美食,我们的心都醉了,平时那里能吃到这样的美食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那么一星半点肉,和水煮白菜里面滴的几点棉油。这么多的美食放在我们的面前,简直让我们诧异了。父亲先从包里面分出一小部分,送给了祖父、祖母,然后才对我们说:“这是你们的,你们吃吧!”我们兄妹几个都愣住了:“这是给我们的吗?”但一刹那之后,我们一个个便像离弦的箭一般扑向了那包美食。一手拿着一个,就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母亲也随手拿起一个尝了尝。不一会,一包美食就被我们解决了。父亲看到我们贪婪的吃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北山换粮
岁月的步履艰难的往前行走,父亲的脚步依然急促。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69年,我八、九岁的时候。为了一家人能有充裕的食粮,父亲和母亲经过多次慎重的商量,决定让父亲和村里别的人结伴一起到北莽山用织好的布匹去换粮食。从此,母亲便夜以继日织布纺线,父亲则一边在窑场做砖,一边夜里回到家里时给母亲帮忙,可惜当时我们兄弟姊妹年龄都小,不能帮忙,只能苦了父亲、母亲。
换粮食的布很快就织好了,父亲便去和同村的几个要去换粮的人商量,决定后天就出发,结伴换粮。
换粮的时间既然定了,父亲便为换粮提前做准备,以解除离家之后的后顾之忧。那天早晨,父亲是五点半离开家的。到砖窑时,天还是灰蒙蒙一片,父亲先把前几天做好的砖坯,全部一块一块地收起来,摞在一起,再用塑料薄膜将砖坯盖起来,防止做好的砖坯被雨淋坏。这些砖坯摞成的砖垛与先前摞好的砖垛,一条一条的,远看像一条条白色的长龙,在山涧汲水,煞是好看。这条条长龙不知浸透了父亲多少汗水。那天父亲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了。父亲开门的声音惊动了睡梦中的我,我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父亲风尘仆仆,身心疲惫的神情,我的心好象被刀割一般,全都碎了,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父亲呀!为了一家人能丰衣足食,你竟如此辛苦不顾自己的身体的安危。我又一次模模糊糊的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当我睡醒了的时候,父亲已经起床了,他收拾好换粮应带的东西,喝着母亲为他熬好的包谷稀粥,啃着用玉米黄面烙的饼子,吃得那么的香甜!我知道,一离开家里,父亲再也不能吃到这样热气腾腾,香气喷喷的饭馍了。
父亲吃完,很满足地站了起来,然后来到我们的炕边。一一给我们拉了拉被子,就走了出去。
这时我向外边看了看,外面还是漆黑一片,父亲背上那沉重的包着布匹的包袱,使得他本来就因为终日劳累有点驼的背,更加弯曲了。随着父亲走出门的一瞬间,他那高大而又弯曲的身影,一下子就被黑暗吞噬了。
父亲走的当天,我们全家人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够顺利地换回粮食,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特别是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更是高兴得不亦乐乎!
盼星星,盼月亮。在五天之后的一天晚上十一点多钟,父亲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了家里。他没有给我们带回全家人所殷殷希望的那么多的粮食,但带回来的粮食,足可以维持一家人的一段生活。全家人更为父亲能顺利地换回粮食而由衷地高兴。
“好在外,不如赖在家”。父亲后来才告诉我们说,他们这次换粮并不是很顺利的。他们一行三人,离家后,背着布匹一直往北去,走了一天多路程,才算到了北山,但那里的农家也和我们这里差不多,没有多少余粮,与先前听说的情况并不相同。但已经到了那里,只有将所带的布匹低价换粮,而每到一家换粮,总要好说歹说唠唠叨叨大半天,才能换个十斤八斤粮食。走东家,串西家,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才将带来的布匹换完。有时为了换粮,一天之中只能啃那么一、两块玉米烙饼充饥,甚至连一口热水都很难喝到,更别说热菜热饭热炕头了。
三、窑场做砖
窑场做砖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既需要坚实的体格,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那时做砖,不同于现在的机制砖,窑也不是现在的轮窑,一切都要靠手工制作。但做砖需要两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做砖的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第一天早晨先在窑场的土壕上用镢头挖上一大堆土,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然后将土围成一个大圈,再在三十多米远的水池中用水桶担来水,把围成的大圈倒满,这时早已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父亲他们便很快回家吃饭,让土能尽量吸够水。吃完饭后,当别人在家里品茶或者午休的时候,父亲他们已经早早地来到了窑场,冒着严寒或者酷暑,将上午倒上水的土圈用铁锨翻动几遍,然后用两只光脚在上面踩踏,直到将泥土完全搅拌均匀,有了粘性为止,最后又用铁锨将粘泥收成一堆,做砖的准备工作才算就绪。这时已经到了下午的五、六点了。稍稍休息之后,便开始做砖。做砖的时候,一个有技术的人将收成堆的泥,用双手从大堆泥土上挖下三小块,然后将一块块泥土像揉面一样在地上揉搓,揉成条状之后,在身边高凳上放的砖模子的三个方框里撒上一些细沙子,然后将揉好的泥条放在方框里,再用一块一尺左右的木板尺子在上面一划拉,砖坯就做好了。我有时放学或放假去窑场玩耍的时候,看到父亲就常常这样做砖。另一个人便将装有砖坯的模子端到大场子里将砖坯倒下来。两个砖模子交替使用,周而复始,直到将先前那一大堆泥土做完为止。一堆泥,常常需要将近两天的时间才能做完。做完之后,又继续和第二堆泥,最终把偌大的一个大场子完全倒满砖坯子。这中间所消耗的体力,流淌的汗水,忍受的艰辛,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
如果天气一直晴朗,父亲他们上午回家吃饭,还能松一口气。吃完午饭后,也能在家里喝上几口淡淡的粗茶,享一享天伦之乐。
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或者后天有雨,父亲他们会一直在窑场忙活,将倒好的砖坯收拾起来,摞成一条一条的砖垛,然后盖上长长的塑料纸,防止被雨水淋湿后砖坯受损变形。有时还会整夜不回家连夜干;有时白天连一顿可口的饭菜都顾不得回家吃,就一直在窑场里干。饥渴了,便喝一气桶里的凉水。喝完,抹一下嘴巴又继续再干。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是我们家里人将做好的饭菜送到窑场去,让父亲能吃上一口热饭。
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见到父亲回家吃饭。吃完饭后,仍然没有见到父亲从窑场回家吃饭。我便问妈妈:“妈,我爸今天怎么没有回家吃饭?”妈妈告诉我:“天气预报说后天有雨,你叔又看病去了,你爸只好一个人提前将倒好的砖坯摞好,就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了,你一会去学校的时候,给你爸把饭送去。”
我们学校正好和窑场在同一个方向,都在我们村的正北面。妈妈盛好饭后,我便提着饭碗一路小跑地到了窑场。这时,我看到了一幅在现在的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在炎炎的烈日暴晒之下,父亲正踡曲着身子蹲在地上,一块一块地整理着晒好的砖坯,那件沾满泥渍的白色背心和那条被汗水浸湿的短裤,紧紧地箍在他那高大却又瘦弱的身上。我仔细看了看他的头部,剃得锃光发亮的头顶上,正滚动着一颗颗晶亮的汗珠,不时,这些晶亮的汗珠便顺着粘满泥巴的脸颊,一滴滴地往下流淌,随后便重重地掉落在地上。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模糊了双眼。我大声地叫了声“爸,吃饭了!”他这才抬起头看了看我,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向我走来,然后接过饭碗,在一边的水桶里洗了手脸,便狼吞虎咽般地吃了起来。
父亲是一个极其忠厚善良的老实人,他不但能够吃苦耐劳,孜孜不倦,在做砖方面也确有一技之长,一手绝活。我听村里好多人说,父亲做的砖光滑平整、棱角分明,而且坚实耐用,一直很受用户的青睐。因此在村里的窑场里换了一茬又一茬人的情况下,父亲却在窑场里一干就是好多年。
四、马车送粮
当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一个忠厚诚实、勤劳节俭、不求名利、默默无闻、靠力气吃饭的人。这只是因为当时自己年龄太小,对父亲的情况了解得不够的缘故吧!
后来听许多和父亲在一起干过活的老人讲,父亲不光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也会干许多别人想干却干不了的技巧活,比如前面提到的油坊磨油,窑场做砖等。还有就是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时,许多难做,出大力,又有技巧性的活儿都是父亲干的。队里每次扬场、种地、拉土拉粪、送工粮、运化肥这些事全都离不开父亲。
他们告诉了我一件非常真实的事情,我才真正的了解了父亲,看到了父亲平凡之中的伟大。
一天中午后,刚吃过饭,生产队长就来到我家对我父亲说:“大哥,下午你去交工粮吧!”父亲二话没说就到了场里,和几个一同前去交工粮的人先把晒在场上的麦子装在口袋里。然后,便到饲养室牵马套车,到场里装上了麦子。父亲便赶着马车,和几个交工粮的人急冲冲地向县城粮站赶去。
一路马蹄声声,微风拂面,谈笑风生,好惬意啊!眼看就要到县城了,前边的路上却堵了好几辆交工粮的马车,原来是前面有一辆马车出了问题。挡住了去路,不能再往前走了,怎么办呢?如果再耽误时间长一点,交完工粮,天就要黑了。天要黑了,粮站下班工粮就交不成了;没有路灯,马车行路也就难了。
父亲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从路边刚收过麦子的空地里过去。凭着父亲高超的驾驭技术是绝对能行的。再加上套车的两匹身高体大的“大洋马”更是力大无穷,令人叹服。一直都是我们方圆几个村镇马类中的“骄傲”。这样就更万无一失了。
父亲让其中一个人牵住拉梢的大红马的缰绳,自己用左手抓着大青马的笼头,然后右手长鞭一扬,就向旁边的地里走去。
路上停车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不相信,这么一马车的小麦,又是种过地的虚地马车是绝对过不去的。
到了地里后,地面凸凹不平,一不小心车轮就会掉进以前浇地时留下的大坑里边。父亲只好放开了马笼头,用手扶住车辕,尽量躲避前面的大坑小坑,两匹马也像很服从命令的士兵一样左弯右拐,奋蹄前行了。尽管这样,车轮还是掉进了一个较大的坑里面,停往了。父亲让马稍稍休息了一会,喘了口气,然后手扶着车辕,猛甩一鞭,两匹大马便一齐用力,一下子就从坑里上来了。后面的地凸凹的地方少多了,马车走得很快,像走平路一样,很轻松地就转到了其他马车的前面去。
路边看的人也都睁大了双眼:“好神勇啊!”这时,父亲才算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这是我听到的关于父亲自信、神勇、开心、荣耀的一个小插曲,也是父亲真实人格的一个补白。
五、弥留之际
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四人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总是风餐露宿、日夜奔忙。直到1988年的六、七月份他才觉得身体不适,全身乏力,吞咽有点困难。我便向单位告了假,带父亲去医院检查。
当医生全面检查之后,告诉我们父亲得的是食道癌时,犹如晴天霹雳,我们全都惊呆了:父亲怎么能得这样一个望之令人生畏的不治之症呢!
我们家里虽然生活水平一般,经济状况也不太好。但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一家人的“天”。我们全家人便紧衣缩食、东拼西凑了三千元。让我带着父亲去西安大医院治疗,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收拾好应带的东西,我们便坐车去了西安。
到西安以后,我便去找我以前高中的同学。他医科大学毕业以后,便分到西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让座,倒水。我便把父亲的病情向他作了说明。随后,他便领着我们找到一个专家为父亲诊断。诊断的结果,与县医院完全相同。我们便询问专家治疗的方案。专家说,需要住院治疗,但住院治疗化费太高了,一般人很难承受得起。我便和父亲商量,父亲知道家里的实际情况,也知道自己的病情,化再多的钱也是无济于事,更不想给我们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就不想住院。我把父亲的这些顾虑给我的同学说了。我的同学就找专家商量去了。
商量的结果,不住院。但必须用药,且长期用药,隔三、五天还要检查一次,按病情调整用药。为了不让父亲来回折腾,我便找到了我的一个在医附院不远处干活的亲戚,他说,他们工地上的工棚里面有房子,父亲可以住在那里。我把情况给父亲说了。父亲为了省钱也正想住在那里。我便抱来了从亲戚处借来的铺盖,当天就住下了。
住在建筑工地的父亲,每天按时吃药,到吃饭的时候,总会买一些便宜的饭食,不愿意多花一分钱。我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没有让父亲住到医院里面,让我能在他的跟前,给他多买点好吃的东西,多说一些安慰的话语,多尽一点人子之孝心。
过了三天后,父亲又去医院检查买药。我安顿好父亲,便回到单位上班了。
半个月之后我又去西安看望父亲,父亲的气色竟然比先前好多了,我心里不禁暗喜,就陪着父亲,在小寨,大雁塔等地方转了转,希望能给父亲开开眼,宽宽心。然后给父亲买了饭食和其他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就又回家了。
大约一月之后,父亲自己却从西安回来了。我们连忙询问情况,父亲说,医院说吃药的同时还要进行化疗。化疗一星期之后,就可以回家,等一月之后再继续化疗。这次化疗完了,就回来了。
化疗之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父亲吃东西竟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我们都非常高兴。
父亲回家之后,也好像有了精神,还常常帮我们干活。我们也天真的认为父亲的病真的就要好了。
一个月之后,父亲又去了西安化疗,他回来之后,精神却大不如以前。我们便有一些不祥之感,但父亲却淡淡一笑说:“没什么,我只是感觉有点困”。我们也没有在意。
又一个月过去了。我又陪着父亲去医院化疗,但医生告诉我们说,这次化疗之后就不能再化疗了。化疗次数太多会杀伤许多有用的细胞,对人体也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父亲又进行了一次化疗。
回家之后,才过了十多天父亲就感觉全身都不自在,吃东西也不如以前那么顺畅了。我们便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他反倒过来安慰我们:“我不要紧,你们忙去吧!”。面对父亲的话语我们无言以对,只好离开。
病痛像一只巨大的恶魔正在慢慢地侵蚀着父亲的肌体。二十多天之后,父亲已经下咽困难,感觉浑身疼痛了。他整夜整夜不能入睡,下炕也有点困难了。我只好给他买回一些止痛药。吃了药之后,疼痛稍减。父亲还能好好地睡上一觉。但不几天,成倍的止痛药都不起作用了。我又听人说医院里有一种高效的止痛药,但不随便给病人使用。我便在医院找到熟人,买了几支。注射之后,果然父亲疼痛减轻了。我们的心里总算好受了些。
这样又过了十多天,父亲下咽更加困难,疼痛也更剧烈了,父亲的叫喊声却越来越微弱了。我和母亲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给他擦汗、按摩、用湿棉球润一润干裂的嘴唇,但这些都丝毫不能减轻父亲的痛苦。
五天之后的一天夜里,母亲让我先去睡,我便走了。可刚走不久,母亲又大声地喊我。我急忙跑过去,母亲说:“你爸要给你说话。”我看了看父亲,他好像比先前更加痛苦,清瘦的脸庞更加削瘦,我的泪又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我说:“爸,你有什么话就说吧!”父亲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嘴嗫嚅了一下说:“我不行了,我一辈子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却花了这么多钱。”我说:“爸,只要你能好就是我们的福气。”父亲喘了口气说:“我走了不要紧,我就是放心不下你妈和你弟、妹呀!”我带着哭腔说:“爸,你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妈和弟妹的!”说完,我的心都碎了。父亲看到我难过的样子,默默地闭上眼晴,再也没有说什么。
那天夜里凌晨五点多的时候,父亲那微弱的叫喊声没有了,心跳也慢慢地停止了,他终于艰难地走完了自己一生坎坷的人生之路。
父爱是平凡的伟大的。我的父亲用他的平凡与伟大诠释了父爱的深刻含义,也抒写了父爱的真谛。
父爱是永恒的持久的。我的父亲把他一生最真挚的爱都奉献给了我们。奉献了生他养他的父母,奉献给了爱他敬他的子女。
父爱是高山是大海。我的父亲把他的爱凝聚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喜一悲、一苦一甜:像高山上的一草一木聚于山上;像大海里的一点一滴集于海中;像人生路上的一泣一乐铭于心间。
高山崎岖蜿蜒,
大海深邃浩瀚。
人生坎坷多舛,
父爱永恒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