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伴月明
清风徐徐伴月明
秦东风
蝉声不住地鼓噪着,仿佛要在这一年里最后的“韵律”中给寂静的秋夜增添些诗意,也好让人们记住它们的辛勤劳作。秋风习习,丝丝凉爽一扫夏日的烦扰,早晚出行的人们已经脱去了夏装,用五颜六色的秋装包裹着自己。
一年一度秋风劲,暮然回首,已往事悠悠。这收获的秋天,不就是人生步入中年写照吗,没有了青年的冲动,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又至中秋,心中总似有说不完的话,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最是喜欢李白的那首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简意赅,足以表达思乡之情。再说张九龄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吧,它常常被人们吟诵,用以遥寄对海峡那头台胞的思念之情,那游子孤身在外的凄凉与乡愁跃然纸上。
我不善作诗,也不会作画,但我懂得欣赏,喜欢朗诵。动人的诗作,常常能激发人们的斗志,让人时刻不忘“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祈愿。驻足于栩栩如生的画面之前,一座座立体感人的高山、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动物、一位位真情流露的人物,好似与你亲切交谈,越谈越使你流连忘返。只能一任记忆的潮水奔流不息。
我的中秋记忆,大约始于上世纪6、70年代的军营,那个人们囊中羞涩的年代,供给尚需粮票、棉花票、肉票、棉花票、油票的制约。父亲所在的部队炊事班有几个月饼模子,中秋节前被部队大院里人们传借着。也许你想象不到,那时地处深山的军营,竟连买块月饼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部队首长总能想出许多办法,让指战员们寄托相思之情。
都说部队是藏龙卧虎之地,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战士能人有的是。也不知是谁的提议,首长让木匠制作了几个月饼木模,当兵者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自己就做起月饼来。软硬合适的面和好后,中间被包裹了古巴糖、核桃仁、青红丝、枣泥等馅儿,在月饼模子中一压,花纹就显现出来了,出模的面饼放在倒入少许菜油的锅中烙熟,一块块令人垂涎欲滴的月饼就制作完毕。有些南方战士没见过月饼,直夸不比自己家乡的汤圆味道差,制作者们当然有几分得意。军属们则跃跃欲试,在家中也做出了五花八门的月饼,给孩子们解解馋。邻居们你送我几块、我送他几块,在流动的月饼中体味真诚的友情。
70年代末期,我带着军人父亲的嘱托,告别了“广阔天地”走进了军营,当上了一名炮兵侦察兵,兵车载我们在习主席家乡周边训练,整日的疲惫,早已被浓郁的友情与紧张的军训冲淡,尽管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丰富的军营生活,也使当兵的人常常无比欢欣。那时中秋节还不算节日,好多干部战士也不知还有中秋节。偶有老兵给首长提个醒:“今天是中秋节”, 首长会吩咐炊事班在晚上会顿餐,多加几个菜给战士们打打牙祭,有时还有少量的酒水助兴。遗憾的是当时我们的餐桌上少了月饼。东南西北中,大家来当兵,吃好不想家,为国保安宁。那时一顿好饭好菜,也算做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80年代初期,我结束军旅生涯,步入了航天阵营。起初山里的贫瘠,丝毫也没能阻挡思乡的情怀,驻地没有我们心目中真正的月饼,我们便托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捎来一两斤京式月饼,那时人们很是迷信“北京牌”,不仅是月饼,就连酱油膏、座椅等都要设法搭便车从千里迢迢的北京,往秦岭腹地的航天基地捎运,那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用“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赞语,实在是恰如其分。
邓公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剧,物质丰富多了,月饼的品种、价格也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如今人们想吃什么月饼,就能吃到什么月饼。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国人,欢歌笑语的生活,似乎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心思。是啊,欲望产生动力,动力产生行动,行动实现愿望。近几年,日子越过越好,笑声越来越多,国家经济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今非昔比,月饼常常成了“剩品”。 “变味”的月饼也成为一些人“联络感情”、满足私欲的替代品。眼花缭乱的月饼在“有心人”的赠送中变得“不再好吃”,小小的月饼,也卸掉了一些人头顶的“光环”。
水果、月饼是中秋节人们享用的美味,而食品味再美如果没有赏月的主题加入,似乎中秋节就不能叫“中秋节”了。皓月当空,抒发人间多少诗情画意,月儿圆圆,象征人间团团圆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美好的愿景,所有溢美之词,唯有浑身拥有正能量者才能体味。
“八项规定”令人振奋,反 “四风”硕果累累。尽管许多人和我一样,此时尚未收到一份别人馈赠的月饼,但大家的心情却比往年收到若干份月饼要舒适的多。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自食其力,才会衣食无忧,廉洁自律,才能幸福长久。愿人间的徐徐清风永伴当空的皓月,让人心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