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少年抑郁症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2-02-28 08:58:27

  《少抑郁症》是一本由真实故事计划 / 于宏华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抑郁症》读后感(一):少年抑郁症!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随着当代经济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抑郁症这一几乎被我们忽略的字眼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更可怕的是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几乎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有抑郁表现。而我国全职儿童精神科医生可能不足500人。

  如果孩子真的患病,求医真的非常艰难!

  《少年抑郁症》这本书首度以患者自述的形式记录了17个真实的患抑郁症的青少年的治疗故事,在每个案例的最后还贴心的附上了权威医生针对每个案例的分析和治疗建议。

  翻开这本书,孩子们的心声让人忍不住落泪:“我爸妈什么都不懂,还总说是为了我好”

  “父母每次吵完架,我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

  “我难过得要死,父亲却说我矫情”

  作为母亲的我看着这些真实案例,在一边感到心痛的同时一边也在反思自己有没有在无意间有伤害到孩子的行为或是有说过伤害到孩子的语言。也在思考需要以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去面对孩子,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对孩子的伤害,在源头上就要杜绝换抑郁症的可能。

  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本该是像阳光般灿烂的青少年为什么会陷入无边的黑暗?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青少年的抑郁症大多数都跟原生家庭的生活环境有关,尤其与父母关系是否融洽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受到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毕竟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加上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也许在无意间就会伤害到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跟孩子沟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要明白:

  孩子首先是一个鲜活独特的生命,是一个应该被尊重的独立个体,其次他才是你的孩子。

  养大只是基础,养育才是责任。

  《少年抑郁症》读后感(二):有些无法描述的难受,别怕,你只是病了 ——读《少年抑郁症》

  有些无法描述的难受,别怕,你只是病了 ——读《少年抑郁症》 如果你长达两周以上都在莫名的低落,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如果你就是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你感觉全世界都不要你了,你的存在是多余的; 别去忽略这些小的感受,不管是青少年朋友,还是家长,是的,特别是家长,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请别用你的价值观和成长经验来随意评判。 因为有的孩子的抑郁症大部分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大人们无休止的争吵,无休止在孩子面前任意的摔打行为,都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在世界上无路可走。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这个数据十分惊人,这几年,相信这个比率有可能只高不下。 抑郁症越来越进入到我们的视野,特别是青少年。身边常听说谁家的孩子在初三跳楼了,就因为没考第一;还会听说哪对工程师夫妇的儿子特别优秀,跳楼自杀了。在小的城 市,这样的消息,很容易被人熟知。 大人们只看到了孩子最终选择走上了绝路,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但实际上好多孩子都是在最后一瞬间自己的最后一棵稻草被压倒,选择了轻生。有的甚至是老师的孩子,优秀工作人员的孩子,这常让人们没办法了解。 但这本《少年抑郁症》收录了很多的青少年抑郁症案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能为当下的青少年的心理真正的建设起来。不管是强势的父母,还是强势的爷爷,还是家族有抑郁的基因,都有可能导致现在的孩子真的抑郁起来。 科学在进步,知识也在进步,这两年闲下来看了不少有关心理学的书,对过去的自己,以及发生过的许多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建议家长和孩子多看书,更广范围的看书,多了解知识。当真正的有无法言名的难过时,浑身难受时,却找不到物理性病灶,就去看一下心理卫生科医生。 在经历了多年的情绪反复时,我看过很多医生,有时候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因,工作的劳累,让我的呼吸系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常见问题。比如那些藏不住的咳嗽,在现在这个时期,是非常可怕的,过去只是感冒的一种别样体现。 在疫情这两年,经过调养,我的症状好了许多,但是情绪的起伏,还是想尝试去科学地看待一下自己因为生理周期而产生的情绪。于是,我也去看了心理健康科。 这也是一次突破,但是当我看到医生门口全部是年轻人时,很震惊,许多孩子有的是大人陪来的,并且看医生的都是在直接开药,他们根本无法入睡。 我和医生聊了聊,想尽快了解自己怎么了,经过仪器的检查,我只是焦虑。医生给我开了养心安神的药让我回去吃。有些答题的问题,对我们这种人是不太受用的,因为有时候会自己骗自己。 但是仪器的检查,相对就会准一些。所以,有时候,睡好觉,放空自己,是减轻焦虑的一种方法。 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关于抑郁,因为家庭原因却有许多没办法表达出来。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抑郁症被真正的看到。

  《少年抑郁症》读后感(三):走出黑暗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却每况愈下。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达到了24.6%。在经济水平腾飞的今天,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下沉到了青少年,这是一种可怕的现状。

  在今天这个时代,也并没有很多人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绝大多数家长听说孩子自述心理问题,甚至自我怀疑时,只是在觉得这是孩子在逃避,逃避学习,逃避家庭,逃避压力,从没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想过自己有哪些地方真的做错了。所以很多孩子在抑郁症早期没能得到正确的心理指导,但出现自残甚至自杀时,家长才追悔莫及,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了,大多数孩子必须终身面对抑郁症这样一只“黑狗”。

  “他人即地狱”,这句话道出了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生存困境:误解和偏见。正如伯顿所说:“所有这些疯狂都源于自己,但使我们遭受重创的还是他人。”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依赖于感受世界的温度。

  在书中的案例里,有孩子在学校被劝退,也有孩子一直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与关心。有孩子来自于农村,家长完全不能理解“抑郁症”,也有孩子的家长倾其所有只为了孩子能够继续活下去。是的,活下去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抑郁症的面前,很多病人都做不到。在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家庭都在共同成长,很多家庭在我看来比孩子生病前要更幸福。这一部分的孩子,大多数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疾病,回归正常生活。

  孩子的心灵是更加脆弱的,需要家长正确地引导和沟通,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大多数的患者童年都很不幸,“求而不得”使孩子更容易委曲求全。

  当出现抑郁情况,尽早干预是不需要服药的,大多数的抗抑郁方式也都是有用的,但很多人会觉得病人是自己“作”,一些农村的家长会去使用一些迷信手段,这往往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更大的伤害。

  如果身边导致患者抑郁的环境不能被改变,如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等等,那应该及时从这个环境离开,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感到轻松、放松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患者需要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真正决定自己你抑郁时间长短的,是你自己对病情的接纳程度,抑郁症的复发率是非常高的,在某个时间段发生的某件事有可能会让抑郁症卷土重来,但正确的认识会让你更好的面对并且解决。

  社会越来越重视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总会有阳光照进你心底里黑暗的角落,你要做的就是接受帮助,接受别人的善意以及等待黎明的到来。

  《少年抑郁症》读后感(四):17个少年抑郁症的真实案例,给父母补上一堂心理养育课

  所有这些疯狂皆来源于我们自己,但最能使我们遭受重创的是他人。随着信息的发展,“抑郁”一词也成了网络热词,今天被老板骂了,就发朋友圈说自己抑郁了,出门等不到公交车,也说自己抑郁了。

  也许正是因为大家对“抑郁”一词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才忽视有另外一群人正在经历“抑郁症”的痛苦。

  一提到“少年”一词,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青春、活力、美好”,可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的抑郁检测率为24.6%,也就是几乎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抑郁,而且更触目惊心的是,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攀升。

  冰冷的数据往往并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少年抑郁症》一书中,首度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记录了17个家庭的抑郁症真实案例。在这其中,有鸡娃的母亲将学霸逼成抑郁症,有被同学霸凌家人认为是闹着玩的抑郁症患者,也有深受原生家庭伤害的形成讨好人格的患者.......随着一个一个的案例呈现,本书的医学顾问于宏华根据自己多年青少年心理治愈的经验,对我们娓娓道来有关“少年抑郁症”的那些事。

  夜晚失眠、白天嗜睡

  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甚至逃学

  容易怒火易哭,情绪容易失控

  手腕、手臂、大腿等隐蔽处有自伤痕迹

  不明原因的头痛、肢体疼痛

  ......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这些症状,你要精准识别下,因为有大量的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别谈去诊治,抑郁症严重者如果不加以治疗只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会自残或自杀。

  其实很多选择轻生的孩子都会向身边人发出求救信号,只不过很多父母都不上心或者以孩子患病为耻,无法支持孩子积极就医,最后导致很多悲剧的频频发生。

  在“寄养在亲戚家的我,最讨厌的是自己”一案例中,孩子说自己有抑郁症,父亲大吼道:你不缺吃不缺穿,凭什么抑郁?

  这句话估计是很多父母得知自己孩子患有抑郁症后的真实心理写照。

  那为何会患上抑郁症呢?

  《少年抑郁症》的医学顾问于宏华认为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诱因是来自于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比如孩子被同学和老师霸凌,无法应对和处理这些关系,又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或是经常被负面训斥、指责、批评等,这些负面的成长环境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

  其中,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家庭支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影响。

  在“抑郁症让我成为更好的心理咨询师”案例中,父母频繁地争吵,母亲每次都说要抛弃自己,导致孩子经常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让他们高兴起来所以他们才会不停的吵架。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自卑,一旦觉察到谁的情绪不对,立马去讨好,长期以往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觉得一点被的价值都没有。于是即便自己很优秀,也只敢挑选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友,坚信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接纳自己,终于在被男友抛弃后,抑郁症完全爆发了。

  明明家是爱的港湾,结果却成了孩子患上抑郁症的炼狱。所以当孩子患上抑郁症不要指责是孩子的错,而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以整个家庭为 “治疗单位”,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来治疗。

  很多人一听到自己孩子患上抑郁症,在内心就等同于自己孩子是精神病,于是以此为耻,拖延治疗。其实抑郁症只是一种精神疾病,就和我们平时听说的心脏病、高血压一样,我很喜欢书中有位患者家属说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心灵感冒”。

  我们都知道感冒并不是说这一次治好了以后都不会再感冒,抑郁症也一样,经过治疗恢复的抑郁症患者,仍有30%会在一年内复发。

  医生建议第一次发作后治疗恢复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时间是6个月,若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的时间是3-5年,若第三次发作,要长期维持治疗,甚至根据情况终生服药。

  作为患者要正确看待并且复发,患病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既然患上了就要面对它,既要重视它,又要藐视它,要有战胜它的信心和勇气。

  就像前面说的,很多父母都不相信孩子患有抑郁症,认为这只不过是借口,结果等到酿成悲剧才后悔。

  事实上,很多孩子自己也很抗拒接纳自己生病的事实,故而没有及时就医耽误病情。所以首先父母要接受孩子患病这一事实,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带孩子去治疗,这会帮助孩子抵消病耻感,这对孩子接受自己患病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了解这一类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患者的状态有个清晰的认知,多和医生沟通,听取医生的建议,按照医嘱对孩子进行看护。

  第三,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生病时的种种表现而情绪失控,这只会带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当我们感觉愤怒时,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其次再去处理问题。

  最后,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父母无条件的爱会让其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存在感,这会让其对生活燃起希望。在爱的陪伴和共情下,患者的病情也会加快恢复。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来说,父母看见并了解就是改变的开始。

  在“我是母亲鸡娃教育的失败品”的案例中,即便母亲得知孩子得了抑郁症还是不能接受,整天念叨着有什么对不起孩子的,怎么这么脆弱,甚至吼叫“你整天抑郁症抑郁症的,我听得都要抑郁了”。

  面对这样的原生家庭,患者只能选择自救,活着就是一场修行,不论生活多么难忍,都要学会为自己开个“药方”。

  首先一旦觉察到自己有抑郁症倾向时,及时求救就医。

  其次要从心态上接纳自己患病的事实,因为决定你抑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对自己病情的接纳程度,所以一定要接纳自己生病的事实,积极配合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以自学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在日常生活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心理修正。

  最后,与父母沟通无果后,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们,你能做的就是远离让你抑郁的原生家庭,但不要想着借助外力,比如恋爱或婚姻来让自己被救赎。因为那些你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解决或者疗愈的问题,都会在新的亲密关系中再现,它们不会消失,只会无意识地显现出来。所以靠婚姻来逃离原生家庭,迈入的,不过是第二个原生家庭。

  在《少年抑郁症》中的众多案例里,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却越来越抑郁,是爱本身错了吗?当然不是,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父母带来孩子的家庭氛围出错了。

  有人说育儿是给予父母第二次重生,孩子的抑郁症,无一不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折射,所以与其想着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如果你即将为人父母或者已为父母,不妨看看《少年抑郁症》,在这些亲历者的口述中感受下家庭带来孩子真实存在的痛苦,并重新审视下自己的教养方式,补上中国家庭都欠缺的心理治愈课。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