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音符里的欧洲史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2-01-24 06:12:13

  《音符里的欧洲史》是一本由〔日〕西原稔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音符里的欧洲史》读后感(一):音乐背后的宗教、文化与zz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家庭长大的独生子女,我小时候最好的伙伴的一台收音机,听过最多的是相声与评书。

  我熟悉单田芳与刘兰芳,喜马三立和侯宝林。那时候我没有手机与电脑,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

  90代大多数家庭不注重或者说也负担不起音乐教育,所以我对欧洲音乐知之甚少,直到上了高中,我同桌让我听了一首钢琴曲,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我被惊呆了,我迷恋上了马克西姆。

  某度上说《克罗地亚狂想曲》用明快的节奏描述了饱受战火洗礼后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泊和尘埃之中的悲惨的画面。

  这的确是我听那首曲子时候的感觉,凄美、沧桑、悲壮,但又含着希望与未来。

  马克西姆还有一首我很喜欢的钢琴曲《出埃及记》,它也是一首描述战争的曲子,讲述的是犹太人在战火之中重建犹太国家以色列的故事,你看,大多数能走向伟大的音乐作品,背后往往有着厚重的历史

  那么在更早的16世纪,古典音乐与欧洲历史又有着怎样牵绊与渊源。这本书就在从音乐的角度为我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这其中牵扯到的不止有涉及宗教改革的赞美诗,还有围绕战争的乐曲,书中有一段话很触动我——“三十年战争以《音乐的喜悦之泉》开始,以一首《上帝,你可曾深深怜悯》落幕。”许茨的音乐作品折射了三十年战争的历史,这或许是音乐的更深层意义所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人们总要将所感所想诉诸于口,于是有了诗歌,有了吟唱,有了旋律,不论是激昂的出征序曲,还是战败时的四面楚歌。

  艺术总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音乐、诗歌、绘画都是如此。

  当时代走向王权至上,音乐也会成为“皇室的音乐”,如果有一个爱跳芭蕾的国王,那这个国家的宫廷乐的发展一定极为繁盛。

  而当时代走向帝国主义,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霸权主义的影响,音乐家们敏锐的捕捉到了欧洲国际的巨大变化,在这个时期音乐遍地开花,仿佛音乐家们也有属于他们的战场。

  看这本书,跟随着音乐与歌剧一起探索欧洲各国的发展史,历史从来都不是片面的、单一的,多维视角去探究的话,历史才会更加有趣

  而音乐,或许不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生命中的必须品,但它依旧可以作为一种养分滋养我们的灵魂。

  “这世界本邋遢,还有什么可怕。”

  另贴心提示:书后附录中有本书部分古典乐曲的试听,配合食用,效果更佳哦。

  《音符里的欧洲史》读后感(二):《音符里的欧洲史》:古典音乐的另一面

  提到古典乐,第一个浮现的词便是优雅,然后是高贵,有品位。但无论联想到多少词,唯独没有想到的是历史。

  欣赏艺术的时候,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历史,但是最不应该忽视的一点,也是历史。每位作曲家、戏剧作家都无法摆脱当时历史对他们的影响,更别提我们熟知的那句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些让我们动容的戏剧和音乐,都是摆在浓郁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幕布上。

  《音符里的欧洲史》就是一本结合历史事件和古典乐以及戏剧来讲述音乐的书。该书从16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基于世界史上各种事件与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文化的创新和蜕变来探究音乐。该书按照时间顺序,以重大事件为章节,在叙述历史事件同时讲述了对应的音乐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欧洲史伴随着宗教变革和更迭,少不了流血和冲突。不少戏剧就是根据宗教冲突创作的。

  梅耶贝尔以“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以及后续发展为题,创造了歌剧《胡格诺派教徒》。该剧也是他的大歌剧代表。

  埃弗蒙特伯爵因反对对新教的迫害被捕,并于1568年处于死刑。该事件成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文豪歌德则以埃弗蒙特伯爵为主人公,创作了歌剧《艾格蒙特》(埃弗蒙特的德语名)。贝多芬为该剧作曲配音。

  当我们静静欣赏歌剧,体会里面复杂的感情和冲突的时候,这不仅仅来源于剧作家的想象,更来自百年前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8世纪下半叶最大的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导致这场大革命爆发的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1784年上演的博马舍戏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及有名的《费加罗的婚礼》。《费加罗的婚礼》以当时的法国社会为创作背景,后由莫扎特将其搬上歌剧舞台。

  在当时,虽然这两部戏剧的公演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并且多次被审核,但是这依然无法改变优秀的戏剧为时代发声的事实。

  《费加罗的婚礼》剧照-来源网络,侵删

  提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很多人都被那优美婉转的旋律所吸引和折服。这么,好听的音乐,你可知这是为了缓解维也纳的阴郁气氛而创作的?

  1867年,奥普战争中奥地利惨败于普鲁士。这场战争对决定中欧地区的霸权归属与德语圈的绝对强国有着深刻的意义。这次战败给奥地利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施特劳斯为了缓解失落情绪,创作了流芳百世的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读完《音符里的欧洲史》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音乐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同时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在历史的幕布下,音乐作品闪耀着他们独特的华彩,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优秀,更是因为历史事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魅力。而这一切,都藏在历史长河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音符里的欧洲史》读后感(三):克伦威尔差点导致了英国音乐的枯竭!

  《音符里的欧洲史》概括起来就是一部欧洲历史的小记,音乐史的大记。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本书说的就是欧洲的古典音乐,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珀塞尔的《玛丽女王葬礼音乐》、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这些有名的曲子,然后在我读了前三章之后,我就发现,嗯,还有歌剧,多尼采蒂的《安娜·波莱娜》、保罗的《画家马蒂斯》、梅耶贝尔的《胡格诺派教徒》……然后后面了解到歌剧确实是一种音乐艺术,也是我孤陋寡闻了。

  所以“音符”有音乐和歌剧,再谈谈为什么是音符里的欧洲史?

  《音符里的欧洲史》以时间为轴,从16世纪中叶时的音乐一直讲述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6世纪的欧洲是离不开宗教改革的,因为16世纪科技开始兴起,天主教教会的教条主义受到了冲击,所以先后有马丁·路德、加尔文派、托马斯·闵采尔、亨利八世分别从不同方向,成立不同教派来反抗天主教,进行宗教革命,比如马丁·路德主张批判天主教的赎罪券;加尔文派侧重工商业,主张将社会生活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闵采尔主要是农民、矿工等阶级;亨利八世以自己的婚姻为契机创造了英国国教会,一度导致英国国内因存在天主教、英国国教会和信仰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势力而混乱……

  那么这又与音乐有什么关系?

  说一件严重的事:

  这件事发生在1649年克伦威尔掌权时期,克伦威尔掌权之前是查理一世,查理一世信奉天主教,而查理一世之前是伊丽莎白一世,她是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会的中立,也是在同一个时期,信奉加尔文主义的商人们逐渐变成清教徒,克伦威尔就是一位清教徒,而在第一章的内容中就有讲述,加尔文派:

  所以,在之前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查理一世时期盛行的歌剧遭到了大破坏,形成了倒退,如果不是查理二世在克伦威尔去世以后完成了君主复辟,那么欧洲英国的音乐只能是日渐衰微。同时,由于查理二世在异邦流亡的时候吸收了欧洲其他国家优秀的音乐,所以查理二世虽然在zz上是保守的,但是对于英国的音乐史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时期的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前面也提到过他所创作的《玛丽女王葬礼音乐》,那就是为发动了光荣革命的玛丽二世所创作。

  所以看到这儿,我们其实便能知道《音符里的欧洲史》这一本书的意义何在了。它不是简单的讲述一曲音乐,一段历史,而是把一曲音乐放在一段历史下去讲述,以简单易读的语言,其实,关于欧洲古典音乐现在我们很少有人能听懂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本书去了解它们创作的历史背景,那么我相信,我们会对那段音乐,甚至那段历史有更深的了解!

  最后小提一下这本书的阅读小感受:

  1.这本书拿起来的质感很好,因为它是精装硬壳的,所以拿在手上读就会很方便,更喜欢的是它有书签带,就不用自己准备书签了!

  2.每一页都会在书的侧边有带图注释,尤其是人名是时代,因为我自己对欧洲的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我经常就会很迷一些人名,什么查理、玛丽、伊丽莎白、腓特烈……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种感觉没那么强烈,它的侧边注释真的超赞!

  《音符里的欧洲史》读后感(四):从《音符里的欧洲史》看古典音乐与欧洲历史的渊源

  2018年2月,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上,年近九旬的巫漪丽女士颤巍巍地扶着钢琴坐下,10秒之后,全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只见她穿着蓝色礼服,微微弓着的背尽量挺得直直的,关节已经变形的手指轻轻地抚着键盘,一曲《梁祝》从她的指尖缓缓流出,在场的观众被深深地吸引,沉醉在美妙的钢琴曲中,犹如翩翩蝴蝶在眼前飞舞。

  巫漪丽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献给了音乐,她是用钢琴演奏《梁祝》这支曲子的第一人。

  她说:“我一辈子想着跟音乐作伴儿,不求闻名于诸侯。”她用一首《梁祝》弹尽了自己的“一生优雅”。

  音乐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似乎无足轻重,可是对于某些人来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让人焕发生机与魅力,还能给处于痛苦中的病人带来康复的希望。《东方之子》节目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高天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丧子的父亲因为孩子的离世,不愿意再提起孩子,在音乐治疗师的治疗中,父亲由拒绝到接受,终于走出痛苦,愿意面对现实,重新再要一个孩子。

  音乐治疗还应用在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和孕妇生产中,音乐的魅力和治疗效果让人惊叹。

  在《音符里的欧洲史》这本书中,日本音乐学家西原稔先生,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从16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古典音乐与欧洲历史的渊源与关联、作用与反作用。不得不说,这部书更像是一本音乐的发展史。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国王应该是端庄大气,正襟危坐的,可是国王路易十四却喜欢芭蕾,还自己亲自跳芭蕾舞。15岁时,作为《芭蕾之夜》的演员,路易十四删汰表演,扮演“太阳”,并因此获得“太阳王”的称号。

  路易十四的统治时期是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法国也形成了壮丽的宫廷文化,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路易十四的宫殿里,有三个种类的乐队,有“皇家室内乐”、“皇家室外乐”、“皇家教堂音乐”,这些乐队都由路易十四亲自精细编组,就连芭蕾和格歌剧的作曲都需要得到国王的特别批准。

  晚年时,路易十四疾病缠身,不再喜欢跳舞,爱上了舒缓的羽管键琴音乐。

  德累斯顿起义与音乐家罗伯特·舒曼

  舒曼的钢琴曲《梦幻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小曲子,1849年,革命烽火引发了德累斯顿起义,此时钢琴家舒曼正在创作钢琴作品《四首进行曲》。长期以来,舒曼一直在与精神分裂症作抗争,他坦言:“只要我依然年轻力壮,我就希望能进行创作,即使有一天魔不再驱使我这么做了……”

  德累斯顿起义后,克拉拉为了稳定舒曼的情绪,也怕他被征用入伍,于是带着舒曼和女儿一起藏身到库莱伊沙,事实证明,克拉拉的这项行动太正确了,很多普通人在那次起义中被屠杀。

  如此动乱的时刻,钢琴家舒曼还在坚持创作,好在革命的动乱并没有刺激到他脆弱敏感的神经,才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的经典音乐作品。

  第一架钢琴的诞生

  说起钢琴之王,很多人都知道弗朗茨·李斯特,他不仅是钢琴之王,也是乐器之王,如果没有他,钢琴可能不会成为乐器之王。而弗朗茨·李斯特使用过的钢琴是施坦威钢琴,他还在1883年亲自给施坦威公司致信,表达对施坦威钢琴的极度赞赏。

  海因里希.施坦威格在1836年制造出了第一架钢琴,海因里希以前是移民鼓笛乐手,退伍后,学习木工技术,还钻研制作钢琴零部件,才在展览会上推出了两架卧式钢琴和一家三角钢琴,我们现在见到的一般以三角钢琴为主。

  施坦威钢琴经历过销售低谷,巨大损失后,终于在引进美国技术后,开始向世界顶级钢琴的标准发展,这才有了知名钢琴家的使用和推广。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名人和音乐的故事,18世纪的欧洲,是混乱时期,也是大变革时期,这些环境是否影响了莫扎特的创作?美迪奇家族和歌剧始祖的关系?歌剧又是如何发展和创新的?

  可以说,这是一本欧洲作曲家和古典名曲的合集,是古典音乐爱好者打开认知的启蒙书,书末还有超值附赠的15首古典乐曲,可以免费试听。

  阅读此书的过程,绝对是一场音乐的洗礼、听觉的盛宴!

  《音符里的欧洲史》读后感(五):《音符里的欧洲史》:不只是历史 音乐,还有繁华背后的悲哀

  文/叶小禾

  以联姻的方式来维护国与国之间的交情、稳固皇权的事例由来已久。

  享有"落雁"美誉的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为匈奴“五单于争立”窝里斗,呼韩邪单于为了依靠汉元帝,自请为女婿。于是,元帝决定把才貌双全的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

  而在呼韩邪单于死后,皇帝指令王昭君遵从“胡俗”,也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没办法,王昭君只得含羞忍辱改嫁给呼韩邪长子雕陶莫皋,与其共同生活了十一载。

  一个柔弱的女子,承受车马劳顿,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族群生活。且不说生活习惯的差异,还肩负使命,维护交情。哪里还能内观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说是zz联姻的牺牲品。

  不仅在东方如此,在遥远的欧洲亦是如此。这本《音符里的欧洲史》不仅用音乐解答了欧洲史的秘密,也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繁华背后的爱情悲哀。

  作者西原稔是日本桐朋学园大学教授,主攻18-19世纪的音乐社会史、音乐思想史。著有《欧洲大陆的钢琴:19世纪市民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诞生》《新编音乐家社会史》等。

  01富有与权力的象征

  16世纪末,歌剧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起因是一群文艺人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他们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

  他们经常在贵族巴尔第(Bardi)和柯尔西(Corsi)家聚会,尝试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效果不错。于是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也称为田园剧。

  随后,在维也纳和萨尔茨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歌剧《金苹果》是安东尼奥·切斯蒂的登峰造极之作,并且在利奥波德一世与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特蕾莎的婚礼上首次亮相。

  因为舞台场面宏大,王室把宫殿的中庭当作舞台。甚至,皇帝夫妇也亲自登台演出牧歌剧《阿奇丝与加拉迪亚》,可见,对歌剧重视的程度。殊不知,皇室投入这么巨大的资金来举办这场婚礼,只是因为攀比心理,展示国王的富有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02歌剧与皇权的依附

  歌剧与皇权紧密相连,皇权需要歌剧的宏大场面来展示,而歌剧表演也需要皇室的资金支撑。

  就拿这部《金苹果》来说吧,它对舞台的布景和场景转换要求繁杂,相应的耗资巨大。如果没有皇室的大力支持,即使再好的作品也无法展示出来。

  皇室充分地利用歌剧的无穷魅力,让民众臣服于皇权之下。在《宇宙的欢喜》剧中,克劳迪亚公主饰演月神,她的侍女扮演围绕月亮的行星,众星捧月,营造一幅神话般的美好景象,寓意着皇权的永恒。

  03繁华背后的悲哀

  权力与权力的zz联姻,婚姻只是为了权力的巩固,而不是取决于爱情,对当事人来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悲的,何来幸福的生活?繁华背后,没有人关心公主与国王之间有没有爱,婚后生活幸福与否?

  一场比一场宏大的豪华婚礼,反衬出无爱婚姻的无力感。公主也好,国王也罢,只不过是zz上的棋子而已。他们选择不了自己的婚姻,更决定不了自己的未来。

  婚姻成了王室结盟的导向,当年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大婚时,还需要征得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许可。

  由此可见,繁华背后的无奈是多么的悲哀。

  04结束语

  婚姻只是《音符里的欧洲史》的冰山一角,它不仅揭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重现了作曲家以及改变世界的名曲,让我们从跨学科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同时,在特定的时代框架中思考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注解陪伴在页面的右侧,阅读时,可以随时查阅,很方便,很贴心,免去了阅读时,查阅资料的繁琐以及影响持续性阅读的快感。

  《音符里的欧洲史》读后感(六):《音符里的欧洲史》——悠扬的乐曲下的欧洲史

  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的世俗烦恼中超脱出来。——贝多芬

  在欧洲的历史观念中,欧洲人把自己视为统一的整体,这种先验的思想不仅仅是来自于在过去欧洲皇室乃至人民对宗教信仰的相同或相似,更在于在欧洲这片土地上有着共同的文化追求。

  无论是高贵的皇室,还是底层的附庸,他们都欣赏着相同的音乐作品、演奏着相似的乐器,无论是高雅的宫廷背景音乐还是活跃的游吟诗人,他们都认同着相同的音乐体系。

  我们可以惊讶的发现在欧洲史上各种事件与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文化的创新和蜕变密切相关,甚至与宗教冲突和王权继承。

  甚至在欧洲各类历史事件中留下来的音乐文化,影响了宫廷关系、国家zz和国际体系,在本书中我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

  文化和艺术与支撑其活动的社会基础是密不可分的,悠扬的歌声不仅仅串联在歌剧中、舞台剧、音乐剧,更是成为一次次重点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催化剂。

  本书的背景涉及16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悠扬的音乐串联起了这一件件的历史故事。

  在音乐史的发展过程中,无法离开两个欧洲zz家族对音乐史的影响。这两个家族是美第奇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

  《音符里的欧洲史》通过:通过音乐艺术贯穿欧洲的视角来考察音乐史,来着重发现那些在音乐发展的历史研究中那些并未涉及却又不能忽略的事实。

  美第奇家族

  在美第奇家族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美第奇家族影响着欧洲艺术的发展,乃至世界艺术的发展。

  美第奇家族的全盛时期,从公元16世纪下半叶开始,我在之前的书评《地球的天空》中描述了,16世纪是人类科学史、观念史和文化史的剧变时期。

  在这一连串社会剧变中,从科学启蒙到文艺复兴的背后都有着美第奇家族的身影,美第奇家族资助文艺复兴的杰出艺术家们,包括:“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

  在欧洲历史中提到文艺复兴就不得不提美第奇家族,家族成员甚至成为了教皇——克莱芒七世。

  之后,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凯瑟琳·美第奇和嫁给亨利四世的玛丽·美第奇成为小提琴和歌剧的真正始祖,促成这段婚姻的正是家族成员克莱芒七世。

  玛丽与亨利四世结婚时,法国的波旁家族已经背负巨额债务,美第奇家族的巨额嫁妆帮助波旁家族偿还了大量的债务,同时也给法国带去了大量的艺术家。

  玛丽在巴黎结婚的期间,歌剧创作者卡契尼也一同跟随为二人演奏,在巴洛克时代的歌剧是极尽奢华的。

  歌剧往往是为皇族婚礼或者权位继承的国家盛事所演出,逐渐的歌剧也成为国家盛事的一种代表,花费巨大,甚至无法想象的。

  歌剧已经成为重要的外交演出手段,既是展示本国力量和权势的考量,也是皇族实力的综合体现。所以歌剧的形式慢慢逐渐复杂,融合了作曲家、表演家、小提琴家等各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现。

  哈布斯堡家族

  在书《哈布斯堡王朝》中,介绍了哈布斯堡家族如何在欧洲驰骋,成为欧洲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当时哈布斯堡家族的家徽——双头鹰插满了欧洲的各个城堡。

  哈布斯堡家族一直通过联姻来扩大疆域,女皇玛利亚特蕾莎就说:“让别人去打仗吧,而哈布斯堡家族负责结婚就好。”

  16世纪的欧洲,哈布斯堡家族建立的王朝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王朝,在王朝中心的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成为各个皇室成员向往不已的艺术中心。

  当卡瑟琳·美第奇和亨利二世结婚时,全权负责这场婚礼的教皇,是美第奇家族的克莱芒七世要先征得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查理五世对这桩婚事的许可。

  在西班牙哈布斯堡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的关系当中,是通过一场场盛大的文化音乐盛世来展现的,在利奥波德一世和玛格丽特·特蕾莎的婚礼中,舞台剧持续了一年。

  王室把宫殿的中庭当做舞台,同时皇室投资10万古尔登建造科尔蒂娜剧场,在舞台上,希腊神话中的海马牵引人鱼的画面、太阳划过梦幻般的天空等场面都十分壮观。

  在这部五幕剧中共分为67场,切换布景23次。哈布斯堡家族皇室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也催生出了一批批音乐节和艺术家在维也纳诞生,后来那些名扬世界的圆舞曲,以及约翰斯特劳斯等杰出的音乐家们层出不穷。

  结语

  在低生产率的古代社会,包含音乐的艺术主要由皇室贵族们所热衷的生活方式,音乐家们也由皇室贵族们所资助,但是这种文化趋势是逐渐的向下的并深入地被所有的百姓所接触。

  从音乐史来看,乐曲不单是为音乐作品而谱写,他也有其诞生背景。在一个大的时代框架中以音符为发展角度、以社会史为视角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专做读书总结的公众号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