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淮海古战场有感

发布时间:2021-12-13 07:46:08

  驱车纵横淮海大地上,让人很难不想起七十前在徐州到蚌埠这片广大纵深的土地上发生的那场战争,那是一场决定了两党胜负的一场大决战,国军八十万,解放军六十万。在徐蚌狭长的地带,一百多万人,为了两种信仰,两种意识形态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蒋介石在东北会战失败后,不惜调集,收拢最为强大的精锐兵团,除去在东北被歼灭的新一军,新六军,山东战场上被歼灭的七十四师,他调集了剩下的陈诚的十八军,一度在战场上形成了邱清泉军团,黄维军团,黄伯韬军团,李延年兵团等,人数与装备形成局部优势,并打算收拢部队与陇海线,坚守徐州,通过被动的以期待防御来与解放军华野中野进行战略决战!以期待歼灭这两部主力,与共产党隔江而治。

  我也在自己的思考的角度上谈谈关于这场战役的认识吧,我军成功的原因已经有很多人总结过了,我就谈谈失败者吧!

  蒋军失败,原因有三

  一着,军令不一,朝令夕改。蒋介石擅长直接指挥一线部队,习惯给他的一线兵团司令发布命令。完全不顾及战区司令的威信与指挥!在最初筹划徐州会战的时候,刘峙划九绥靖区两个师给黄伯韬兵团,黄博韬以此兴高采烈,对于南撤之事并未妥善安排,致使在掩护撤退的第三绥靖区张又侠部起义以后,部队被迅速南下的解放军缠住,然后,集兵徐州的大会战,就变成了一场场的救援,刚好中了解放军围点打援的套路。在战争初期,黄伯韬兵团战斗力不俗,本可以坚守,而在东侧的邱清泉,李弥军团本可以合兵一处,利用装备及其人数优势,吃掉中野几个纵队,再不济也可以给以重创,然而,刘峙选择了蒋介石的建议,合兵一处,救援黄伯韬兵团,这就给了解放军汇聚力量的时间。当时时任战区副司令的杜聿明只有建议权,而无实际的调动部队的权力,各兵团司令唯蒋介石命令马首是瞻。一线了解情况的司令官没有权力指挥自己的部队,而后方的蒋介石通过一份份电报来遥控部队,战机本是稍纵即逝的,通过高层抉择,岂能不败!

  二者,部队使用上大有问题。一般各军在发展的过程中,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例如黄维兵团原来十八军土木系扩编而成,善于防守,当年胡琏将军在石牌率领十八军硬是把日军挡在四川外。而蒋介石却令黄维兵团转去野战,在双堆集被围困后,黄维把四个主力师放在双堆集到大王庄八十公里的纵深上,被围困的部队本该是梯次布置,发扬火力,如二战关家垴战役,而黄维的一字长蛇阵,给了解放军足够的机会去穿插包围,各个歼灭。同理,邱清泉部本该凭借其机动优势,进行勇敢的穿插,把解放军的进攻或合围的部署打乱,让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奈何,蒋军大部分军官还处在枪对枪炮对炮的唯火力论的观点,有能力的人没话语权,军事思想陈旧的窃居高位。以短击长,岂能不败?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