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1-10 15:13:02

  《东京解剖书》是一本由日本JTB出版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一):独家定制版旅游参考书

  最近看了两本有意思的书,《东京解剖书》和《京都解剖书》。看完它们后,发现真是好实用的书,非常长知识,一书在手,旅程无忧。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好做一份独家定制版的旅游攻略呀。

  终于,对东京和京都景点的认识,不再只是去上野公园与樱花来一场约会,在东京最大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朝圣,看京都岚山竹林小径雪景,打卡游客必经之地清水寺。而有了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内容。

  看完书后,发现某些很细微的东西反而是更吸引自己的点,想要去打卡的地方有很多,比如:

  东京站。去东京站看漂亮的穹顶。带上望远镜,看拱心石那块有着丰臣秀吉头盔的浮雕。

  大番所。看石墙。看德川家康时代的白鸟濠的石墙,看大于门的石墙,看中门的石墙,看天守台的石墙。感受时间流逝。石墙真的是太吸引我了。

  东京晴空塔。想去“晴空佳绝”拍照点拍照,想走玻璃幕墙。

  高尾山。想去看紫罗兰,看不同品种的紫罗兰。

  平等院。《后拾遗往生转》有载:“若要往生极乐世界,定要参拜宇治的平等院。”哪怕我目前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

  元离宫二条城。想去看那2000余幅狩野派创作的障壁画。

  那么多的馆藏、展览、建筑,太令人向往了。想去:

  东京国立博物馆。看首水壶,孔雀明王像。

  冈本太郎纪念馆。在满是作品和植物的庭院里东望望,西看看。

  日本民艺馆。那些无名的民间工艺制作者制作的工艺品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还有,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太田纪念美术馆、山种美术馆、三井纪念美术馆、东京广告博物馆也想去。

  还想去位于东京银座的歌舞伎座,这个日本唯一的歌舞伎专用剧场去看一场演出。还想去看一场相扑比赛。要去食品街锦市场买很多好吃的,带给家人和朋友。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二):以书为媒,深度认识东京

  有位朋友三天两头去东京出差,老见她朋友圈里发东京的照片。那是我想去的国际大都市。朋友工作出差,多数时候走的都是那些时尚街区、出入现代化的酒店,但是偶尔也会看到她在工作之余来到东京的一些场馆,或是在东京某个小巷子的小酒馆里坐坐。东京是时尚之都,但也不失古朴。

  光是看朋友的朋友圈照片还远远不过瘾,此番,我读了《东京解剖书》,让自己深入东京,深度地了解东京。所谓解剖,那原本是用在医学上的,但是在这里,我们通过这个重点词能明白,这本书的仔细程度之深,它让我们不仅看到东京的外表,更解读了东京的内在。351张实景照片,加415幅手绘信息图,当是看这些数据,就不能不惊叹这么一本看似不厚的书却能容纳这么多的信息。

  如果说它是一本旅行手册,那实在是太低估了它。在我看来,《东京解剖书》不仅是一本旅行手册,还是一本集建筑、地理、历史、人文民俗、信仰、旅游购物、艺术展览等于一体的东京万能书。书分五章深入介绍东京,包括东京之美——建筑,东京内涵——包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民艺馆等,东京之魂——东京今昔风物:东京的歌舞伎、日本国技相扑、日本的相声等表演;还有散步在日本的旧街町和新步道,以及东京信仰——祭典与仪式。

  由表及里,从建筑我们不仅看到东京的外表,也看到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东京的代表性建筑有它们的实拍图,有这些建筑的全景或局部的手绘特色结构图。还有局部放大用方框解说,每个知识点可以独立地看,清晰,又不累人,还能让人记忆深刻。引出的方框标注常用在建筑结构图的绘制中,如今用在这本旅行书中也是相当地专业又不显冗长。细线加方框的信息图式把大量的信息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了,给人的感觉是一目了然,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看似不厚,但是容纳的信息量却很大的主要原因。

  甚至像东京塔夏日版和冬日版灯光照明区别这样的小细节都在书中有图片展示,对计划去东京旅行的游客来说,了解这些信息,不至于旅游时很茫然。东京代表建筑的特色、历史渊源以及相关的小故事也在文字中分别提及。

  对博物馆迷的我来说,每去一处必须要去当地的博物馆或是民艺馆等,东京这里有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江户东京博物馆等,这些场馆的特色、建成历史、展品等分别有讲解,丰富的细节,满满的干货。

  如此深入又直观的“解剖”,让我们对东京之旅越加充满期待。因为有了它,我们知道自己已经对东京的认识越加深厚了,自然也越期待去实践证实。是它——《东京解剖书》让我见识了东京的魅力。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三):日本最有意思的两座城市,可以重新认识它们

  京都是我心目中的宝藏城市,尽管才住过两,我却常常跟朋友说,“这是个可以挖掘一辈子的地方。”作为京都控,我的书架上有一栏专门留给它,收集了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作者写京都的书,料理、书店、风光、历史、人文……唯独少了知识性的旅行读本。

  《京都解剖书》填补了这个空缺,顺便还入了它的姊妹版《东京解剖书》,原版是由日本最大的旅行社JTB公司策划出版,但简体中文版在此基础上,做了些校对和调整,封面和封底设计更美,柔和的色调、代表性的风物,纸张的触感也好,都让人想要好珍藏。

  绝不只因为我对书有“颜控”,外观美、装帧精致是一方面,其实是好久没遇到如此硬核的旅行读物了。市面上太多类似“XX必去的50个地方”的打卡式旅行书,通常是列出一堆餐厅名单,加上流水账式的景点介绍,比百度百科好不了多少,十几分钟翻完,带出去旅行还嫌重。

  而看到《京都解剖书》的目录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分为“京都之美、京都内涵、京都之魂、京都散步、京都寻味、京都信仰”六个章节,不是走马观花式的铺陈,而是对某一座建筑、寺庙背后的的文化历史深入解读,可读性很强。

  细致到什么程度呢?比如锦市场的彩绘玻璃天花板内容、京町家的几种格子窗纹样、艺妓舞妓同客人玩的小游戏、下鸭神社纠之林中的植物种类、鸭川里出没的鱼类鸟类……自以为在京都住过,对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越往下看,就越能感受到一种“解答未知”的乐趣。

  东京更是如此,尽管去过无数次,但总是抱着异乡人的隔膜态度去看待它,与其说不够了解,倒更接近于不想了解,总觉得除了美食和米其林餐厅,东京似乎没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个光鲜又冷漠的大都市罢了。一本好的旅行读物则是,它能够勾起你对一座城市的兴趣,哪怕是你早已熟悉的城市,也会希望下一次旅行能好好读懂它。

  尤其像东京这样很难整理出一条线索来描述的城市,若按23区来解读则太呆板,主题先行远比地理区域有意义得多。就好像大家会说吉祥寺是东京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一样,氛围,才是东京核心的有趣点所在,银座是洋气精致的、六本木是艺术性的、涩谷是年轻潮流的、浅草和日本桥是充满江户风情……

  《东京解剖书》着重从建筑、博物馆和街区散步等角度入手,有明治时期西洋风满满的名建筑,也有跨时代的晴空塔、先锋的设计商店,甚至羽田机场、都电荒川线。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机场值得专门花好几页来介绍么?我也是看完才知道,原来跑道的方向、长度、数量都有讲究,自从成田机场建成后一直被外国游客忽略的羽田机场,竟然是日本跑道最多的机场!

  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系外行,竟能一下子看懂机场设计的巧妙之处,必须要归功于书中的精美手绘画,给了读者非常直观的体验。连花火大会的不同图案、歌舞伎的脸谱、舞妓头上的装饰花簪都一一绘制出来。

  另外,因为涉及到很多专业词汇,如何找到日语汉字的准确中文翻译,也是一件难事。不少地方都有中日双语的标注,既方便我们理解背后的含义,在看到日文汉字时也不会混乱,比如这里的杨枝对应牙签,就很贴心。

  毕竟深奥的日本文化,真要细细“解剖”一番才能够领略。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四):一个体贴嘴碎啥都顾及的东京小导游

  中国与日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让很多国人对日本充满复杂的感情。但就日本的人文历史和城市建筑来说,它始终对我充满着深深的吸引力。

  在我的少女时代,曾经风靡一时的《东京爱情故事》,就让“东京”这个城市,伴随着赤名莉香的明媚的笑容深驻我心。一直想去日本东京去看看,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解剖”一词,总令人容易联想到一个血淋淋的场面。但其实,对于一个城市的解剖,却可以是一段细致有序的解说。

  日本JTB出版社出版的《东京解剖书》,就是如此意外地给我提供了一个体贴嘴碎,啥都顾及到的东京小导游。

  日本大型跨国旅游集团JTB成立于1912年,百年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深谙日本历史、文化、风俗、日常。而其旗下的JTB出版社,在此深厚的旅游资源土壤上出版的《东京解剖书》,便是采用生动手绘、精美照片和简明解说的方式,对东京的建筑、饮食、宗教等文化,从其历史与现代、起因与结果、规划与发展等多方面视点对东京加以介绍和简述。令我阅读时仿佛经历着一次小小的精神游历,暗想真的有机会到实地旅游时,也可以把这些小知识跟同伴炫耀一番。毕竟很多东西并不是实地参观时就能看到了解到的呢。

  这个“解剖东京”小导游的细致,可以说超越了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旅游手册。

  开篇就是东京俯瞰图,原来这是一个如稻田般水陌纵横,被水滋养的城市啊。重要的建筑观光点便被红色字条标注出来,而被多摩川、荒川、旧江户川三条河流分割成零星碎块的东京城,给了我一个城市的大致宏观印象。

  日本国土小,却是标准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繁华城市东京更是寸土寸金。精打细算的日本建筑师们不得不绞尽脑汁设计出能合理利用的一切空间。于是就有了鳞次栉比,标志着东京现代化的所有摩天大楼的比高比赛。喜欢登高望远的游客可定会一眼看中东京最高,也是目前世界最高的643米自力式电波塔----晴空塔。恐高的游客自然也可以潜入地下,看一看那张错综复杂的迷宫般的地下交通网。据统计,铺排在底下的电路和天然气管道等资源管道,其长度竟然可以绕地球三周!!!真是标准“掘地三尺”式的地表最大利用了。

  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简直就是日本人生存最首要最重要的大事。去东京旅行,欣赏和了解各种建筑就成了最主要的行程。

  《东京解剖书》里小导游对每一道建筑景观的介绍,就可以让你深刻领会到他的“嘴碎体贴”可以到什么地步。比如对“皇居”的介绍里,既有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图片说明各种建筑物的历史用途,古今地名对比;又有大小地图的详细标注和建筑意义讲解;还有最佳参观线路和参观方式介绍,甚至还有咨询电话;更有一些建筑材料,图案的放大图,让读者对所有建筑的功能、作用一目了然。

  特别有意思的是后面第三章到第五章关于东京风物、街道游玩、信仰文化方面的讲解。一页纸,也像日本建筑似的,既要有趣吸引人,又想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空间,给予你可利用的最大信息量。最后设计得就像日本漫画书一样,一张图诸多讲解,却是意外地直观与清晰。

  看到日本桥,我就想起我看过的东野圭吾曾写的几本小说里都提到这个地名。原来日本桥一带还保留着喝多古老的町名,这些町名,透露着曾经是什么类的匠人曾聚集与此。比如伊势町是伊势商人聚集地、照降町是晴雨用具商聚集地、本町是药品批发商聚集地。。。。。。这里聚居着很多百年老店,传承者历史与传统技艺。有限的纸业空间很体贴地给出一些工艺品和日用品的大致介绍和标价,想要带点伴手礼回去的读者也可以在这里做个选择比较。反正我是很想到日本桥小舟町4-1去看看创建于1590年的伊仙场,他家的团扇不论是从颜料还是纹样设计上都充满了日式风情,令我无比向往。

  我决定下次去东京前一定再把这部分仔细研究一下,风物是最能体现异域文化魅力的部分。

  要说《东京解剖书》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对于东京的美食只有一页纸,而且就一句重点“难分轩轾的两大“江户前”美食-寿司和蒲烧鳗鱼。”对于我这样对美食不甚热衷的人来说都有些遗憾,跟别提吃货们该是多么失望了。这是东京小导游唯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五):《东京|京都 解剖书》 一套让人又爱又恨的宝藏书籍

  这将是篇深情的编辑感悟……

  《东京|京都 解剖书》是我编辑生涯的第二本,虽是半路接手,却是刻骨铭心。我的处女编充满了轻松、新奇与欢乐。而这本书则是艰辛、艰辛、艰辛……

  浅薄的我原以为,文本编辑就是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大前提下,做个别字的修改。直到拿到这本书的稿件……整段整段的删掉、重写,满篇只留下密密麻麻的手写体,这本书的任务量这么大吗?!我仔细看了看修改过的前文,发现,日文原书中的景点信息很多都是逻辑不清、表意不明,明明是本实用书,怎么写成这样?!甚至,还有信息错误——这里标错了年份,那里弄混了景点……等等!不是说岛国人都很认真严谨吗?Why?!

  接下来,就是艰辛的著书时间。鉴于原书信息十分不可靠,书中的每个字都要查——景点的历史年代对吗?有关的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这都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核实大量专有名词,通用的专有名词还好,可怕的是日本专有名词。比如神社寺院建筑里多次提到“入母屋造”“妻切造”等大量古典建筑专有名词,这些建筑构造是古代从中国传去的,但日汉词典里多是对词语本身的解释,没有相对应的中文专有名词。翻了无数篇讲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章后,才确定了大名。

  但这本书作者追求的境界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攻略,更是本对日本文化细致爬梳的宝藏书籍——里面有大量的古代建筑细节解读、日本历史文化梳理。奈何作者完全没在认真表达,于是我们亲自上阵,上网大量查资料,国内的满足不了,翻墙到国外去。记得编《奉茶室与茶道》时,既要追溯日本茶道与中国禅宗的渊源,又要分清奉茶室中各摆设与工具的作用,还要梳理出支撑日本茶道各流派发展的十大茶具匠人的发家史。虽然编著过程很辛苦,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堂文化大课:日本庭园、佛像、茶道、能乐……

  本书的特色之一就是手绘图鉴,书中有大量的手绘图鉴,这种形式对景点介绍会更加细致,但也加重了编辑工作。我们要仔细核对每处手绘细节——指示线是否将文段与图鉴正确相连,图鉴是否与实物相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二编时,主编大人跟我核实东寺五重塔图鉴上的塔刹装饰物是否与实物形状相同,它在书上连一毫米都不到。编辑组如此认真的精神,让我折服!

  作为一个资深的文科生,这本书最让我抓狂的便是物理特性的说明。书中提到很多古代建筑的构造原理以及日本传统工艺的运行机理,但都被作者无情地一笔带过,为了让读者理解,我只能查阅大量资料,并用人生那一点点理科智慧去理解。《西阵织》那一篇讲到了传统织机的运作原理,我翻了大量论文又看了很多纺织课件,才正确表达出织机的运作过程。还有《琵琶湖疏水工程》的蹴上斜面铁道,关于卷扬机的运作原理耗尽了我的脑细胞。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莫名的辛酸。。。

  辛辛苦苦,删删补补,终于!终于!编好了这本书,天真地以为辛勤的汗水终于可以培育出丰硕的果实。谁知送审的时候,岛国人民将认真严谨的作风发挥到极致,《南禅寺》的内文被前前后后改了五六遍,重点是围绕同一张图片、同一段文字,反反复复地改!我们的心路历程如下:好,这就改——啊?为什么要改——啊啊?为什么还在改同一段——F***!明明是一张图,为什么要换来换去?——好的,您开心就好。

  除了内文,封面设计也十分磨炼人的耐性。京都扣内文,东京就扣封面——对不起,这是我们的设计,贵公司不能使用,麻烦重新设计——不好意思,贵公司设计出的封面很像日文原书的封面,请彻底重新设计——十分抱歉,扉页上不能采用我们的图片素材,后封也不许哦……就这样反反复复,等霓虹那边终于过审时,我们全组和设计师都留下了喜悦的泪水。

  老实说,编着编着,真的很想说几句脏话,来疏解心中的不快;有时还想撕了这本书,但努力深呼吸,劝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明天会更好。经常会碰到,查了半天发现原文的信息原来是错的,后续还要大量重写,这时心里会想钻个小空,反正是本攻略书,大家也就一眼扫过,但又会觉得这样对不住这些景点,更对不住想读这本书了解这些景点的人们,最后咬咬牙,继续查下去、编下去!

  这套书给我上了一堂文化课、编辑人课,编著过程艰辛但值得!一套凝聚我们编辑组心血的书籍!力荐!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六):从旅游到旅行,如何策划一次有趣有文化的东京之旅

  刚从东京旅游回来,看到这本书,深感相见恨晚。

  第一,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第二,这本书是日本的旅游集团基于本土文化和资料梳理写的。所以它的本土性和专业性、文化性,都不是一般的旅游锦囊和可比的。同时,它又不是单纯的一个日本人的游记那样纯主观的选择(有几个东京人会去东京塔呢hhh),对游客更友好,更有普适性。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有了这本书,我的东京之旅会丰富几倍。

  这几年我看半个朋友圈一年四季轮流地跑去日本,但是一路看下来,绝大多数人都限于“旅游”而已。大家都觉得“旅行”比“旅游”好听,但是几个人真的能做一个“行者”呢?

  没有做好攻略的自由行,最后只会是旅游。旅游=打卡 购物。景点都是走马观花,挑着听过名字的地方打一遍卡。吃饭呢,要么是就近找店,要么是去打卡网红餐厅。剩下的时间,都是购物、购物、购物……我也去了好几次东京了,越来越感觉,在新宿涩谷的商场和药妆店里转悠,已经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恍然:

  原来我只历见了东京的冰山一角啊。它的文化、历史、气韵、精魂,都藏在暗处,待人细细挖掘和琢磨;

  原来我之所以越来越抗拒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正确的指引。

  而如果吃透了这本书的话,我也许真的可以实现一次“旅行”。这本书基本上解决了一次出行要遇到的所有问题。

  于是,我决定设想一下我的下一次东京之旅:

  首先是时机:传统的樱花季当然是好时候,但是如果请不到假呢?

  第五章《祭典与仪式》就记录了东京12个月里的祭典和节庆活动的日期:有花火大会、市集、游行等等。

  如果我选日子,我会选个能看到祭典的时段去。

  接下来是住宿:不知道我是不是唯一一个深受新宿附近宾馆又难找又贵之苦的人

  书最后这张地图索引就很重要啦。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出,人流熙攘的新宿和涩谷其实是“文化荒漠”呢。我倒不如先选选感兴趣的景点,再挑相近的地段。根据之前的住宿经历,世田谷、文京区以及赤坂附近,都是便利幽静、价格也相对友好的选择。

东京地图索引

  而这本书最令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是真的可以在游览过程中派上用场的。

  不得不说,我之前也读过国内的旅游锦囊和攻略,但是它们怎么说呢,莫得灵魂。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对这些景点都极其熟悉且下了大工夫去了解的。以“六义园”为例,附上了景区地图和重点景观的手绘图画,每处景点的典故和最佳观赏角度都仔细写好。再比如“东京大学”,连大梁上的德川家葵纹家徽都标了出来(这是我去了日光被日光东照宫的德川家徽疯狂洗脑以后才知道的)。

  更重要的是对博物馆的介绍。我去了日本多次,但一次博物馆都没进去。第一是不大看得懂日文的专业术语,读起来费劲。二是其中奥妙和典故一概不知,进去绕一圈徒添困意。优秀讲解可欲而不可求,而历史文物一定要有内行人细细讲解才趣味横生。但是这本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的困扰。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一部分,介绍“八桥莳绘螺钿砚盒”时,细细介绍了何为“螺钿”、用银箔和铅表现的板桥之美、莳绘的叶子花轮廓……只有这样细细品味,才能从一件件似乎已经黯淡平凡了的文物身上,看出几个世纪前的匠心和巧思,才能看出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的缘由。

  我觉得导游和手册最大的不同的是,手册的编写可能有本国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的帮助,这种文化内涵是导游难以企及的。而且当我拿着一本手册的时候,我要了解得多详细,都可以由我决定。通过手册,我可以成为自己的导游。

  总之,我喜欢这本书。我愿意把它倾力推荐给所以想要深入地进行一次东京“旅行”的朋友。

  《东京解剖书》读后感(七):东京X京都 = 现代都市X古老城池

  文/***

  我手上有两本日本旅行书:《京都解剖书》和《东京解剖书》。

  乍看书名,还真有点令人心惊肉跳。解剖吗?是医学上的那个鲜血淋淋的解剖吗?词儿固然是同一个,但请放宽心,引申的用意大相径庭。

  其实,书名用“解剖”二字,真的挺“日本”。日本人干啥事都想做到极致,就连为一个城市的旅游打call,都要做到360度无死角!

  既然取了这么霸道的书名,那么在吃鸡蛋之前,我们必须得认识一下母鸡!

  本书的作者,不是人。对,不是。是家旅行社,日本的JTB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最牛X的不是位列日本第一和世界第二大的跨国旅游集团,而是它成立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我猜,那些爱旅游的大文豪,像谷崎润一郎、松本清张,都享受过这家旅行社的服务吧。因此,这家旅行社旗下的出版社完全有实力将这两个城市的旅行书做好。

两座城市,两种风东京夜景

  东京与京都,我都去过。东京去的次数多一点,京都只去过一次。有时在东京办完事,会转道去大阪或北海道。

  虽然,在日本历史上,它们都是举足轻重的城市。但毫无疑问,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开创幕府,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大约150年后,倒幕运动之后的黑船来航,意味着江户幕府必将终结。江户改名东京都,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变革,为东京这座城市里,注入了现代血液。

  东京,是现代日本与世界连接的窗口。就像朴树歌中唱的,“世界有时就像一个谜一样的漩涡,到处布满疑惑让人沉默不说。你可知你胸中,有着热血汹涌。时光它飞逝而过,来不及就蹉跎。快从你的窗口冲出,就用你头也不回的速度。”东京,就像个充满求知欲的青年。

  在本书里,向旅行者展示的除了历史自然风貌,还有大量的现代建筑,繁杂的地铁迷宫,以及各类美术馆、博物馆、表演场所。

  东京是文艺青年的好去处。喜欢现代的人,一定要去东京坐一坐。

京都街景

  京都与东京不一样,它失去了从东京地铁里冲出,疾步而行的上班族的紧迫感。我去京都那年,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京都旅行潮。京都是个冬冷夏热的地方。我去时是夏天,京都的大街上几乎没有人,只见过几个撑伞的日本老妇慢悠悠地走在树荫间。本来在日本人眼里,京都就是一座使人变老的城市。

  只要你一到京都,一股浓重的历史风就扑面而来。毕竟,这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市。有人说看到京都,就像看见了我们的大唐。虽然从建筑的外观上可以这么说,但我们必须佩服日本人的改造能力。他们完完全全将外来文化改造成了自己的东西。比如绘画、饮茶、甚至佛学,他们都有非常自我的一套。

  但是,反之,京都人是很难改造的,他们有一些墨守成规的举止,是必须贯彻的。因此,在京都除了逛寺院、赏风物,尝美食,还有各种祭典,不容错过。虽然,东京也有各类祭奠,如果拿东京的花火大会与京都祇园祭相比,谁更日本,应该一目了然吧?花火大会,京都也有的。

  京都与东京,各有各的好。京都是内陆城市,京都人的性格偏保守。当然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也很让人舒服。外国人将京都人的幸福形容成秘密欢愉,也不无道理。东京靠东京湾,从海面上吹来的风让东京人心胸开阔。东京与国际上其他的大都市就市容市貌来讲,区别不大。那些有关日本的细节,真的需要像《解剖书》这样的书,解剖来给我们看。

这两本书,怎么用《东京解剖书》图例一

  每本书的开篇,都有一张城市俯瞰图。这张图可以给旅客一个方位感。在图上,标明了重要景物和旅行景点。比如东京那张,西北角是白雪皑皑的富士山。(吐个槽:富士山,远看真美。近了,就是一地的火山灰。若有心登富士山,无须穿得太漂亮。反正,走不了多久,就浑身是灰了)西南角是羽田机场。(加个戏:听说建羽田第二机场的时候,有个老头就是不迁走。施工单位试了几种办法,都绕不过去。机场就停建了。还是安倍上来,解决问题。进行了国民投票。日本人很好玩,他们说建机场是大事啊,将来我们还有奥运会呢。结果,老头被强Chai了)。东京的主要旅游景点都集中在东面。

  东京的现代化建筑非常漂亮。有次出差,我就住东京都厅对面的酒店。每天拉开窗帘,就能跟这幢建筑面对面,的确壮观。东京塔,我就不说了。利利.弗兰克的那本同名小说,相信热爱日本小说的读者都已经哭过许多回了。

《东京解剖书》图例二

  《东京》的第二张是东京地铁的纵剖图。可以将地下的地铁网看个大概。具体坐车方式,在地铁口买票时,会显示得很明白。

  《京都》的第二张很好玩,是平安京的模型图。确切地说,是跟皇居有关建筑的地图。皇居,旅行者应该进不去,也就是在栅栏外瞧瞧。历朝历代,皇帝都不太好当。天皇也不例外。明治天皇好一点?不敢妄言。

日本国技:大相扑

  两本书目录的形式差不多。首先进行了分类,比如《东京》分为“东京之美:建筑”、“东京内函:博物馆、美术馆、民艺馆”、“东京之魂:今昔风物”、“东京散步:旧街町与新步道”,以及“东京信仰:祭典与仪式”。说明一下,今昔风物指的是歌舞伎座和歌舞伎,还有大相扑的观赏地点,以及新宿末广亭和江户落语表演。落语,可能我们不大看得懂,因为日本人的笑点跟我们不太一样。但大相扑一定要去看,堪称日本国粹的运动,一定有令人欣喜之处。我们就拿两国国技馆举例。书中贴心地画出了国技馆建筑的细节图,甚至连观看相扑坐席的规矩和称谓都给讲了一遍。即便不去看相扑,读了这本书,也很长见识。

《京都解剖书》目录

  介绍完《东京》,《京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目录里的“京都之美”讲的是各种寺院、神社。书中会将这些建筑逐一解构,那些机关的名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隐隐吹来的唐风。但最令人感慨的是,这些历史遗迹会唤起我们对古代日本的向往。“京都内涵”讲的是庭园之美和一些有名的壁画。“京都风物”除了茶室与西阵织,能乐也是很值得欣赏的。

能剧里有大学问

  日本小说家立原正秋的《能剧世家》讲述的就是一个家族里几代能剧艺人由盛到衰的故事。能剧里有大学问呢。“京都散步”里介绍的纳凉床很好玩,还介绍了一些周边的可以闲逛的地方。最后,京都的料理和祭奠都很有名。京都人吃东西讲究旬物,就是吃应季的东西。与其说京都人在吃食物,不如说在吃四季。因此,京都的料理里除了“自然”,还有淡淡的哲思。

  这两本书实在是太好了。写也写不完。读过那么多有关东京和京都的旅行手册。唯独这两本让我心动。

  谢绝转载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