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滞留学生”——谁之过?

发布时间:2021-12-26 16:37:06

  初到这所学校,我每天总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放学后,个别老师把班里那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指派到教学楼前,这几个学生蹲着,趴着一张小凳子写作业。

  这种现象一次不为怪,次数多了,这就不得不让人思索其中的原因。

  我问了滞留学生的某某老师,他笑哈哈地说:“这些懒家伙,回家不做作业,没办法,我就得让他们利用午饭时间完作业。”

  看似这种极端负责任的做法,如果深思一下,这种善意的背后是不是蕴含着极其极端的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的因素,比如,孩子吃不吃午饭?孩子饿着肚子做作业,有效果吗?剥夺了孩子的午饭时间,孩子是不是容易产生叛逆意识?老师这样做,孩子从心底里信任吗?

  昨天午饭时间,我又看到了两个孩子在某某老师办公室门前写作业。

  我走过去,问了其中一个孩子:“肚子饿吗?”

  “饿。”他的声音很低。

  “为啥不写作业?”我又问。

  “不会做。”他的声音更低,眼眶里泪水打转转。

  “不会做,为啥不问?”

  “我爸说也不懂。”

  “这种情况给老师告诉没有?”我继续问。

  “没。”

  “不想告诉还是?”

  “我怕。”这时,他抬起头望了我一眼。

  此刻,我顿时感觉到我们的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得很不到位。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却采取一种极端的做法——滞留,这种办法管用吗?我曾经说过,任何问题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合理的解释。

  如此看,我们的老师的确做得不妥当。

  我发现每天滞留的总是那几个学生,一味地滞留,为啥不思考如何达到不滞留的目的?有了问题,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解决,不要出了问题,却把问题继续蔓延或者扩张。

  【2】

  老师滞留学生,为了孩子搞好学习,出发点没错,但,如果用这种善意的责任给孩子带来成长过程中的残疾,就是善意之中的恶意。尤其是小学教育,我们特别要注重细节,注重孩子的思维,我们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打量孩子,在老师面前,孩子总是存在着一种惧怕,这种惧怕来源于自然性的传统性质的一种约束和被约束。正如上面我所叙述的,那个孩子明知道自己不懂,宁可承受被滞留的处罚,也不愿意请教老师,孩子说“怕”,这种敬畏,我们在平时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的重视。

  如何让这种敬畏变作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我想这就需要老师赋予无私的关怀。孩子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先不要急于责罚,问问孩子这其中的原因,不要总是认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是因为懒惰,乱扣帽子是会玷污孩子的形象。

  为此,滞留孩子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不可取。

  与其滞留孩子,倒不如多问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原因清楚了,我们自然就有了教育孩子的策略。教育需要科学,科学属于规范的范畴。滞留至少体现了老师愤怒的一面,教育一旦有了愤怒的作用,其结果不言自明就很糟糕。

  【3】

  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滞留孩子的老师。

  凡是喜欢滞留学生的老师,大都是一些不善于动脑、身心懒惰且工作不求上进的老师。这类老师借此滞留渴求学生省事一些,免得自己烦心。据我观察,一个没有问题的班级,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最大最多的班级。只有孩子的犯错,才有孩子的进步;只有孩子的犯错,才有学校教育的发展。我说的这层含义不是倡导孩子犯错,而是希望我们的老师从孩子的犯错中得到教育的真实含义。

  有的老师害怕学生犯错,怕什么?是人就会犯错。对于错误,只要正确对待,我们就不会被错误所击垮。一个名师不都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崛起的吗?这种的教育行家注重的是学生的失误,教育之轻浮在于重视教育的闪光处。

  就此,对于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我们就没有必要剥夺孩子们的午饭时间,先放手让他们回家吃饱肚子,然后,问问成因,想想策略。方式不是好教育,真正的好教育就是心里明白——这道题原来这么做。教育还是教学,就这么简单,犹如解答一道算术题。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