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再见 南屏晚钟》的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7 09:22:15

  《再见 南屏晚钟》是一部由相梓执导,南吉 / 娜仁花 / 吴任远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一):中国越来越好,加油。

  这大概是最好的同妻题材,也希望能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各种题材都能好好地拍起来,那就这样吧,好好拍出能带来思考复杂的人生戏。

  反正我没看过。我只是觉得要好好拍出有思考能力的,也挺好的。加油加油加油

  好吧。我觉得这大概是最好的,用影片来影响一下那些对同妻和同夫还有一些复杂的事情,都要好好地解决一下。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二):导演说一秒都不会删减

  本届柏林电影节话题性十足,先是易烊千玺、周冬雨主演的《少的你》由于技术原因退出电影节,后又有张艺谋《一秒钟》因同样的原因也退出了柏林展映。

  而由王小帅执导,王景春、咏梅、王源等出演的《地久天长》则备受瞩目,王景春和咏梅两位主演斩获柏林影帝影后。

  还有一部影片作为唯一的华语片入围了最佳长片处女作提名,在泰迪熊奖爆冷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它就是由中国导演相梓执导的同妻题材电影《再见,南屏晚钟》。

  泰迪熊奖是柏林电影节专门为影展中各个单元反映男女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所设的一个专门奖项,虽然不被主流媒体所认可,但在同性题材领域,却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奖项,说是最高荣誉也不为过。

  泰迪熊奖和美国同性恋运动史有关,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末期,美国第一代的同性恋运动者们希望通过一种方式,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同性恋。

  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让泰迪熊成为每个人佩戴的一个物品。大家在背包上挂上一个泰迪熊,用这种方法让其他同性恋群体的人知道,他们并不孤独。泰迪熊在那一轮浪潮里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再见,南屏晚钟》讲述的是一个“特殊家庭”的故事,女儿长年在国外生活,在怀孕之后和美国丈夫回国待产,可是在这个家之中,女儿却只感觉到压抑别扭。一个歇斯底里的母亲,一个沉默阴沉的父亲,这个家有每个人心知肚明的“秘密”,却偏偏用遮羞布盖着,如履薄冰的凑合过日子。

  原来,父亲出过轨,还被母亲抓到过,而且,父亲出轨的对象还是个男人。

  同妻题材在之前的《谁先上他的》中就有表现过,同样是抓狂神经质的女性,在没有爱少有性的婚姻中受尽了折磨,女人总是得到越多的爱才会越可爱的,有一个同性恋的骗婚丈夫无异于给一个妻子判了无期监禁,身心俱受折磨。

  在《谁先爱上他的》中,宋正远在生命走入倒计时之时还是选择了勇敢走出了柜子,他和妻子摊牌,选择和自己所爱的男人一起度过短暂的余生,颇有烟花的绚烂浪漫之感。然而,《再见,南屏晚钟》展现得更是残酷的现实。

  在中国的社会氛围之下,在传统思想的禁锢之下,那一座柜子牢不可破,不仅里面的人不敢出来,外面还有专门把守的人死死顶着柜门,以示社会的“正常”秩序不能遭到破坏。于是,在婚姻的牢笼中,不仅困着两个人,还有家人,家族……

  电影采用插叙的多条叙事线,让人慢慢深入了解这个家庭的悲剧根源。不仅在于父亲是同性恋,也在于死死拉扯着对方不愿意离婚,将问题掩盖下去,好像不提不见就是不存在,但实际上却祸害了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导演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文化是我的根,我更关注中国人的生活,因为我本身就是中国人。我想反映的是中国的社会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人,不能光顾着挣钱,也应该反映社会问题,就是有责任在的。”

  这是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大家要面子,习惯了粉饰太平,却没有人轻易愿意打破天窗说亮话,磨磨唧唧,撕撕扯扯,最后熬得所有人都不痛快,但若是别人问上一句,还得笑着回答我们好着呢!这是毛病。

  国内的审查制度严格,被问到这部电影如何立项过的审,导演利用定向思维设了个文字陷阱,她在送审的提纲上只写了“本片讲述了父亲的情人”,审核员下意识地认为父亲的情人自然是女性,所以电影过审非常顺利。

  因为没有投资人愿意冒险投资这样必然被“毙”掉的电影,相梓自掏腰包,还借了不少外债,主演们也拿了很少的片酬来拍这部电影,为的是总要有人为少数人发出声音,燃烧自己的光,总能照亮方寸之地。

  导演还说:“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我很OK,不会介意!”被问到关于内地院线审查能否上映的问题时,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初心,她拍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为了迎合市场。

  我们看到国内电影人的努力,总有人关心社会现实,为少数人群奔走发声,这是勇气,也是希望,我们总能看到更开放、包容、光明的未来。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三):大胆细腻的问题家庭写照——为什么这片值得看

  随着女权主义思潮崛起,这几年描写LGBTQ群体的华语电影一年多于一年,整体水平也一年好过一年。去年台湾描写同志 同妻问题的大热影片《谁先爱上他的》好评如潮,而大陆也终于有了讲述同妻故事的《再见南屏晚钟》。比起前者,《再》的更优之处在于它的剧情集中而复杂,同时对于同妻与同性恋的丈夫的家庭矛盾引出的其他社会问题也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

  《再见南屏晚钟》的最大妙处在于,它以同妻这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引出了另一个更难解的邪教/cult问题。电影没有在这两点上大做文章,试图辐射更大的社会群体,而是刻意把问题集中在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上:同妻妈妈为何非要维持不幸的婚姻、而这种维持又如何伤害了所有家庭成员。

  审视这两个问题的目光全部来源于家庭内部,来源于这个家庭里清醒的、没有在这些问题上犯糊涂的人,也就是女主角。作为一个在西方接受了教育、对于LGBTQ群体心态开放包容的人,她对于母亲“同性恋是病得治”的心理完全抱着批判态度。试图讲理是行不通的,屡屡失败还要换来母亲口不择言的训斥,人格羞辱的言辞不绝于耳。一轮轮恶性循环,女儿懒得遮掩对母亲的反对态度,而从家人身上得不到丝毫精神支持的母亲,看到外界有人对她抛以橄榄枝,便奋不顾身地抓住,同时拒绝看清那根“救命稻草”实则是打幌子骗钱的真相。女儿以报警的方式试图叫醒母亲,却换来了更为尖锐的一次冲突。

  这种在矛盾中横冲直撞、却始终无法解决问题的状态由来已久。电影以插叙的方式讲述了几个女主角童年时期的片段,母亲暴戾的根源来自于父亲的取向与冷淡。女主角回忆幼年的自己,以简短克制的旁白向过去的父母提问了一两次,说明她并非不埋怨,是那时因幼小而无力抵抗这种迁怒。做了明事理的成年人后,女主发现自己依然对家庭问题无能为力,只能同情而怜悯地注视着自己生活无趣、苦不堪言的父母,并努力理解他们的痛苦、包容他们;在经受了升级的冷淡与羞辱后,强压自己的不齿与埋怨,从未正面向父母还击。

  比讨论同妻与家庭冲突更棘手的一方面是cult的刻画。剧本很巧妙地让女主妈妈自己说出了由于婚姻的不幸,开始病急乱投医,最后落入骗子圈套的过程。听“大师”操着地方土话讲所谓的“学问”,以最积极热忱的态度做着无尽无用的功德,买圣水和捐钱的桥段完全就是把现在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真实过程拍给你看,但女主妈妈乐此不疲,逗笑观众的同时不可能不令人感到荒诞。

  这种囿于家庭的视角看似微小,但足够细腻和包罗万象。剧本顾及到了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女主角语言不通、始终状况外的外国丈夫。以各个家庭成员的切身体会入手,用对白的针锋相对推动剧情,即便观众一定会注意到摄影机总是长期静止几乎没什么调度,也还是会被剧情牢牢吸引。娜仁花贡献了非常好的表演,把母亲的蛮不讲理、强势、聒噪、蠢而不自知、迁怒、和偶尔平复后的反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有两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女主角是孕妇。南吉在电影里出现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一副小心推腰捧腹,又和不通情理的母亲毫无保留地试图论理的形象。在这样貌合神离的家庭里,父亲对一切身外事不闻不问,母亲则试图控制一切到了压迫他人的地步,而女儿即将成为母亲,和一个完全不理解周围情况却总是无条件支持她的老公在一起,守着一份足够稳定幸福的婚姻。这个设定本身是非常仁慈且充满希望的。

  第二个细节在于电影中穿插着的几处母亲年轻时的经历。这部分稍显突兀,因为母亲年轻与同性密友的往事脱离了女儿的观察视角。但这部分是在暗示,母亲并非对同性之爱一无所知、完全不解,她曾感受过、也许也曾爱过,只是她后来还是走回了所谓“正路”,她是无奈的。这依然是导演对于“母亲”这个身份另一重仁慈的解读吧。

  在现场听导演以及她的外国丈夫的分享,真心佩服她的才智与胆识,如何以棘手的题材拿到标就不说了,她还以幽默轻松地态度调侃了很多方面:资金少请不起工作人员,所以制片导演剪辑摄影等多重职位都是夫妇两人完成;拍摄期间怀孕,生完了就做后期,总是一边奶孩子一边剪片子;而在剧情方面,有基于自己生活经历而创作的部分,有不少很令人郁闷(depressing)的桥段,不过那些也很好笑,希望观众尽情笑出来。

  剑走偏锋的题材意味着这片子上映的机会无限接近于零。不过导演已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同意为了过审剪片子,也不介意网友上传资源,所以还未有机会看片的观众可以抱着比较乐观的心态等待。它非常值得一看。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四):柏林电影节观后感

  热烈庆祝该片喜提69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之评审团奖 (意思是全部同性影片第二名)具体解释请看大家的回复。

  作为导演处女作,我觉得这是很大的肯定了。因为柏林电影节一向有关怀弱势群体偏好,所以同性题材的佳作不少。导演能把特中国的一个故事和文化内涵,表达的老外都能看明白(我旁边一老一少在看剧的时候好多次发出叹息和共鸣),从小处着手,又抽离出来表达了对人性共性的关怀,可大可小,可上可下,是非常精彩的!

  (柏林电影节的票是真的好难抢啊!!!)

  很幸运,刷了几天之后,我刷到这部影片的票。去之前只是大概在网上搜了一下简介,只知道是同妻,对导演和演员完全不了解,就这么冒蒙去了。到了才知道居然是首映,而且导演就坐我前排!!!!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影片本身才是最棒的!

  根据柏林电影节一贯的调调,看影片以前我的预期就是那种沉重的无奈,黑色的痛苦,让人窒息的抑郁等等,但是影片展现的东西更多元。与其说同妻是本片的主题,不如说是个trigger或者视角。歇斯底里的母亲,支离破碎的婚姻,沉默无奈的父亲,还有在家庭冷热暴力的折磨中长大的孩子,这哪里只是同妻的家庭,这是这个社会千千万万个悲剧家庭的缩影。只不过在这个家庭里,起因刚好是父亲的性向问题而已,没有这个起因,那千千万万个家庭也有别的原因陷入同样无边的痛苦和折磨。所以这部电影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平等,性向问题,夫妻关系,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还有伤害,以及90年代末到现在的大的社会环境的等等。这么多复杂的内容放到107分钟里面讲述,导演的功底很厉害!

  导演的剪辑很有意思。导演喜欢用定镜头和长镜头,这更能表达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和演员细腻的情感。但是这很考验演员的演技,甚至是背景群演的演技和导演的构图以及对全场的把握。电影里看到的一些细节,比如反复出现的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部分,让我想到李安的喜宴和推手。电影放映完毕观众访谈环节,导演也说李安导演是她最喜欢的导演,这部片子也有受他的作品启发的部分。

  几场话剧场景虽然有点突然,但是没有让我以为沉浸在悲伤地心境里面,有点魔幻的色彩,不知道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资金紧张的缘故。

  差点忘了,导演展现了对取缔邪教的坚决支持,也用她的视角跟外国观众解释了邪教在中国的危害和手段。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本片还是坚定的zz正确哈!希望看着这上面,国内能允许上映啊!

  当然,有瑕疵的部分,比如剧中会突然出现配音的时候,不知是不是后期制作的问题;还有妈妈年轻时候的两个女演员有点过于青涩。但是瑕不掩瑜,这是一个感动人也发人深省的好电影。电影和导演一样都很有性格!希望能有更多人的看到这部佳作!

  下面放几张照片:

等着这部影片首映,排队进场的观众进场后每个观众会收到一个打分卡,这是正面,这是被面。1是最高分,10是最低分。如果想参加抽奖,就在下面写自己名字和地址,不想参加就不用填。开始前导演上台向观众致敬放映结束,剧组主创人员上台回答观众问题,从左到右,主持人,导演,女主,制片人(导演老公)观众掌声很持久!说明了对这个创作的认可电影放映后,就填写投票卡,并且放到外面的投票箱里,我大概看了一下,大家普遍反应很好影片结束,访谈完毕已经深夜了。这是影院楼下。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五):导筒× 导演 相梓:19柏林首部获奖华语片,罕见同妻题材直击中国家庭秘事

  导筒专访《再见,南屏晚钟》导演相梓

  第69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颁出,中国女导演相梓执导的《再见,南屏晚钟》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同时还作为唯一的华语片入围了最佳长片处女作提名,该奖项将于在电影节闭幕时揭晓。导演相梓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并在学校结识了《再见,南屏晚钟》的制片/摄影师José Val Bal,相梓前往美国学习电影前,也曾在栗宪庭电影学院进修,她还创作有大量诗歌,小说作品发表在国内外文学刊物中。

  值得一提的是,《再见,南屏晚钟》2018年进行拍摄时,相梓已怀有四个月的生孕,她在她怀第二个女儿的孕期里完成本片拍摄,《再见,南屏晚钟》是她的首部长片作品,中国/西班牙联合制作,由南吉,娜仁花,吴任远领衔主演。

  再见 南屏晚钟 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

  导演:相梓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西班牙

  据柏林电影节官方介绍,这部由南吉、娜仁花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在中国传统“家庭”概念制约下的两代人的故事。当妻子发现丈夫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她的家庭避难所就成了礼教的束缚。

  相梓

  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曾在栗宪庭电影学院进修,并创作过大量诗歌、小说作品发表在国内外文学刊物上。处女长片《再见,南屏晚钟》获得第69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评委会特别奖。

  采访正文

  导 筒:

  可以先简单谈一下《再见,南屏晚钟》的创作缘起,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故事来作为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作品?

  相 梓:

  因为是和我个人经历有关吧。比如母亲信仰邪教,跨国婚姻,母女关系紧张等部分。

  《再见,南屏晚钟》剧照

  导 筒:

  第一次长片创作,回忆起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相 梓:

  大概就是拍摄的时候怀着二胎,四个月身孕,比较辛苦。

  《再见,南屏晚钟》剧照

  导 筒:

  影片大量运用固定机位与长镜头的调度,通过人物角色的对话来制造情节推进和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取得了独特的效果,你是否有自己参考的作品或者借鉴的导演?

  相 梓:

  我的借鉴其实是中国古代绘画,例如《韩熙载夜宴图》。个人比较喜欢中国仕女画山水画,有一种冷清的疏离感,也符合我剧本和人物的特点。

  《韩熙载夜宴图》(上图为局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叙事是可能有布努艾尔的影响,当然我也很喜欢杨德昌导演,喜欢他的《一一》,所以也有受到杨德昌的影响。

  《一一》 (2000)杨德昌

  导 筒:

  关于影片的性别议题与中国家庭内部的宗教信仰和婚姻关系状况有着深入的探讨,你希望影片在观众中最后达到怎样的传播和反思,尤其是在国内。

  相 梓:

  电影中留白很多,结尾也是开放式,中间也打破节奏,就是为了不让观众沉浸于故事,要让观众思考。其实我不想给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我希望大家能够勇敢的做自己,不自欺欺人。面对压力的时候要有技巧的周旋与抗争吧。做一个真诚的人。

  《再见,南屏晚钟》剧照

  导 筒:

  本片的摄影风格和国内的艺术电影有着一定差别,但也可以看出很好的专业度,谈谈摄影方面的设计。

  相 梓:

  我先生侯赛是西班牙摄影协会成员,他本人对亚洲电影很喜欢,也喜欢亚洲摄影风格。我们在前期筹备的时候对剧本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的讨论。我们觉得这样冷酷疏离的家庭关系,比较适合固定机位,大景别,长镜头。

  《再见,南屏晚钟》主演南吉、导演@相梓LZX(微博)和丈夫Jose Val Bal

  片中只有部分地方给了大特写,那些部分也有深层的原因,比如一场现代晚餐戏,当时所有人本身不想一起吃饭,大家一起各怀心事,说着可有可无的废话,给了面部微表情特写和手部局部特写。是因为语言已经不能体现人物心情,只有局部大特写看到微表情和动作才能窥探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再见,南屏晚钟》片场

  导 筒:

  以这一届的柏林影展为代表,目前国内涌现了更多的女性作者,并且创作风格和方向都还有着较大的不同,你自己对于未来的创作和规划有着怎样的准备和思考?

  相 梓:

  我非常希望看到年轻导演和女性导演的作品越来越多,百花齐放才是最美好的时代。风格越迥异越好,说明大家真的在试图创新探索,而不是单纯模仿优秀前辈。我的计划是“跨文化三部曲”,《再见,南屏晚钟》是第一部。

  《再见,南屏晚钟》剧照

  导 筒:

  期待能在国内看到后续新作,最后一个问题,在这届影展上有没有看到其他不错的影片推荐给观众?

  相 梓:

  目前因为工作原因(五场放映,一场媒体加场)。加上采访较多,并没有时间看其它影片。希望能够看一下所有中国导演的作品。

  《再见,南屏晚钟》剧照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六):这个类型,这部电影做得最好

  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地久天长》助王景春和咏梅两位演员拿下影帝影后两座银狮奖。

  双黄蛋的高光时刻也让华语电影在寒冷的柏林出尽了风头。

  但除了主竞赛单元的荣光,次级单元的一部华语电影同样也力捧奖杯而归。

  只不过捧得的奖杯并没有影帝影后那么耀眼,这部电影是来自全景单元的《再见 南屏晚钟》。

  《再见 南屏晚钟》

  它拿到的是第69届柏林电影节的泰迪熊奖(该奖会在柏林电影节全部单元的所有同性题材电影中评选)评审团奖。

  评价《再见 南屏晚钟》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一方面因为预算的拮据,影片在技术层面上的呈现略显简陋,固定机位长镜头的拍法或许是导演表达的选择。

  但场景、布景上的简单化处理和明显并不精致的画面,让它的视觉呈现与精良二字相差甚远。

  查询技术细节,发现《再见 南屏晚钟》使用的拍摄器材是佳能1DX,一部单反相机,这和动辄就是用Arri和Red拍摄的其他独立电影都无法相提并论。

  而另一方面,导演相梓在非预算所能影响的环节,做到了最好,让人可以完全忽略并不完美的技术细节,静下心来沉浸在故事中,体会导演的表达。

  《再见 南屏晚钟》触碰了一个华语电影极少触碰的题材:同妻。

  但《再见 南屏晚钟》并没有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这样一个棘手的尖锐问题上,“同妻”的身份更像是一个背景铺陈,相梓将更多的笔墨集中在了这一问题下的问题家庭。

  如何处理貌合神离的家庭关系,同妻母亲如何维持这样的家庭,又如何在维持的过程中,将家庭推向崩溃的边缘。

  女主角南吉所扮演的黄筱萸是一个来自于家庭内部的审视者,虽然摄影机始终是客观视角,但大多数时候,都相当于黄筱萸的“偏主观视角”。

  少女时期,目睹父母之间的矛盾,母亲将父亲的同性恋倾向、家庭的不幸、甚至胎死腹中的弟弟的夭折都迁怒于她;

  成年之后带着美国老公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她,依旧观察着平静如湖水的家庭背后的鸡飞狗跳。

  影片也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情节点。

  更年期发作、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妄图通过一切手段,试图治愈自己“患了”同性恋“疾病”的丈夫。

  而家中唯一的清醒者,也就是女儿黄筱萸也是矛盾无比,一边希望父母早日离婚,各自不要再相互连累,一边又害怕父亲孤苦伶仃,母亲来到美国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搅的一团糟。

  于是,这个家庭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大的Drama秀,母亲一次又一次的歇斯底里,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唉声叹气,和女儿一次又一次的无奈摊手。

  相梓导演在剧本上所花费的打磨时间,让这样的Drama呈现出了在中国家庭语境下的合理性。

  整部影片无论是在台词设置,还是在表演节奏上,都像是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搬上了银幕,就连母女吵架,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似乎全中国更年期的母亲,说的都是同样的气话。

  而影片中最精妙的一点还是在于时空上的打碎和重组,相梓并没有呆板的将故事按照时间线从头到尾讲述,而是把母亲的少女时期,黄筱萸的少女时期和现在这三个时间点打碎,看似不规则的重组在了一起。

  观众随着导演的安排或先看到结果再看到起因,或先看到起因再看到结果,直到最后的一次闪回,隐晦的点出了母亲本人,这个极度厌恶同性恋,甚至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的保守女子,在结婚前,也是一名同性恋者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

  这也是《再见 南屏晚钟》高级的地方所在,它没有将生活变成一场大闹剧,即便有荒诞的时刻。

  但它将最后的点放在了父母这一辈人身上,我们清楚的看到,父母那一代人成长的那个时代,被压抑的同性恋者,是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此前提到了《再见 南屏晚钟》绝大多数的戏,都是用固定机位中景长镜头所拍摄,这种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经常使用的机位设置,让摄影机始终以一个客观视角,冷静疏离的观察着画面中所发生的一切。

  但相梓也没有拘泥于这种表达形式,影片中鲜有出现,但每次都令人惊艳的舞台剧风格设置,将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超现实的舞台剧形式表达颇具匠心。

  而几乎只出现了一次的大特写,被用在了一场貌合神离的应酬家庭晚餐上,相梓选择了将镜头对准了晚餐成员吃饭的手、说话的嘴等等细节之上,将全部对话都做了画外音处理,摒弃了同期声的操作,将这种荒诞、陌生和疏离,营造到了极致。

  《再见南屏晚钟》的英文名为,这个名字灵感来源为西班牙画家JoanMiro的一副同名画作,在这幅画中,一只狗在对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月亮狂吠,这像极了影片中的母亲,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歇斯底里的想要改变着什么,却始终无能为力。

  《再见 南屏晚钟》是毋庸置疑的惊喜之作。

  它选择了悚动的同妻题材,却没有将这样的题材作为噱头,而是踏踏实实的讲述了一代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和历史遗留,并将其延展至现代的家庭生活图景,成为了近几年来华语电影领域最好的同性题材表达。

  以下为女主角南吉的独家专访:

  郭连凯:这是你第一次参加柏林国际电影节,整个体验是怎样的?

  南吉:其实也算是我的电影处女作吧,我觉得很好,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会很真诚的提出来,也没什么顾虑。交流也都特别的顺畅,尤其是在电影放映之后整个的观影观众,我觉得2/3的人是看懂我们的电影的,其实刚开始特别担心大家会看不懂,因为整个电影的初衷还是很东方的,又很含蓄,里面也用了很多手法,是很个人色彩的一个作品。其实导演当时最担心的也是看不懂,我们里面的那种幽默色彩大家可能会理解不了,因为如果翻译成英文的话,其实没那么幽默,但是没想到就是通过表演和停顿,还有人物之间的关系,笑点还是很多。

  郭连凯:所以当得知《再见 南屏晚钟》拿到这样一个泰迪熊奖的评审团奖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当时的第一反应是?

  南吉:我们跟导演有一个群,这次工作组群,然后收到消息,其实我个人来说很意外,导演其实也很意外,因为我们觉得这么小的成本,加上是导演处女作,然后其实很多东西特别局限,再加上这种表达方式又这么含蓄,全部都是内敛的,我们觉得入围,对于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拿到奖之后还是特别意外的。

  郭连凯:最开始读了这个剧本,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南吉:其实之前我跟导演也不认识,完全是见组试戏然后导演选择了我。我看完剧本以后特别的震惊,因为剧本写得非常好,导演也出过诗集,是文学创作上特别有造诣的一位导演。国内的电影剧本大概就是一百场戏左右,但我们这个剧本是76场戏,很少,但是每一场的文字张力,包括文学色彩让我很震撼。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关了手机,然后大概用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剧本看完,我就起身去衣帽间拿了两个救心丹。真的心里就是特别的激动,但又特别的感伤,就是特别情绪焦灼的,这可能是我生命中遇到第一个让我有冲动的角色,然后当时我就给我经纪人打了一个电话,就说这个戏我要去试戏,我说我要争取。

  郭连凯:但是其实就这样一个题材,当时你看的时候应该也会心里有一个数,很有可能没有入围国外电影节,电影可能拍完之后就无人知晓的那种状态,当时会有顾虑这个事情吗?

  南吉:其实没有顾虑,其实我这些年在选择角色和拍戏的时候,真诚地讲,我可能第一个考虑的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感和一种创作的过程,我可能很难第一考虑到观众喜不喜欢。我一直觉得我还是处于在一个储蓄的新人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不需要考虑太多别人会不会喜欢我,会怎么看我这个电影,会不会有票房,这些东西可能会干扰我的创作和内心的状态,我现在最想专注的可能就是遇到好的角色,能把这个角色塑造好,至于别的东西,别人是否认可我,或者电影会不会票房很好,我觉得就交给别人。创作那个过程已经足够我享受了。

  郭连凯:你是如何看待黄筱萸和其他几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

  南吉:这个女孩从小她为了躲避家庭的这种纠葛或者是痛苦,她其实是躲在另一个精神世界的,她会读大量的书,然后她通过这些书,不再困倦,在这种家庭的这些痛,她有新的视角,然后去理解和包容看待他们家和家庭矛盾。我觉得她小时候其实争执归争执,但她没有那么痛苦。她对家庭有一种疏离感,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走出去之后她在回望她的家庭,就没有什么是她不能理解,不能包容的,其实这个角色里还是带着很多的深情和爱,包括导演也是想表达这样的东西。

  郭连凯:明白。我注意到父亲角色出场非常少,而且很多的时候都作为画外音来出场,你怎么理解女儿跟父亲这样一个关系?

  南吉:我觉得童年时候的黄筱萸最多的是逃避,因为她没办法面对,她对于这种两性关系和父亲的选择,也没办法理解。但是长大之后因为他毕竟是你的亲人,你没办法选择,她肯定还是选择了接受,而且是有一丝的怜悯。其实最残忍的事就是成年黄筱萸知道她母亲也是同性恋的时候。在黄筱萸已经把最支离破碎的全部选择接受了的时候,她母亲最后给了她血粼粼的一个事实,在拍那场戏的时候,我们拍了好几条,最后选择了还是相对克制,但是心已经被撕碎了的那一条,导演希望所有的情绪都不出来,全部是给观众,这种情绪不出来。

  郭连凯:其实我觉得这个电影最好的一点,它不仅触碰到了同妻,甚至母亲也是一个同性恋的这个话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南吉: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东西,是人自己命运不能抗衡的,他们最终的选择其实也不是他们自我的选择,可能是时代对他们的选择,我觉得他们也是非常可怜的,像现在这个时代可能你爱任何人,社会会有包容度,而且身边的朋友会有理解,但那个时代不一样,大家都特别的闭塞,不敢说,所以就要被迫的去选择一个不爱的人过一生,然后还要创造一个生命去折磨另一个生命。其实就是这里面要思考的东西特别多,对,所以留给观众的东西会比较多。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七):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同妻”电影,却看不到

  原创: 再见面条(首发于“不散”)

本文后半部分附上不散跟这位帅气美丽的女主专访

  在刚过去不久的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片可谓是大放异彩。王全安的《恐龙蛋》和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恐龙蛋》是蒙古电影)。

  其中《地久天长》还包揽了影帝、影后两项大奖。这是柏林电影节历史上第四次同一部电影摘得影帝影后,也是华语电影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创造历史。

《地久天长》影后咏梅 & 影帝王景春

  除了在主竞赛单元大放异彩之外,还有一部华语片也进入了竞赛单元、并拿下了泰迪熊奖评审团奖——相梓导演、南吉主演的《再见南屏晚钟》。电影讲述了在中国传统家庭概念制约下的两代人的故事,当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

《再见南屏晚钟》海报

  《再见南屏晚钟》入围的是仅次于主竞赛单元的全景单元,并且最后也拿到了泰迪熊奖的评审团奖,这是柏林电影节专门为影展所有单元中LGBT题材电影所设的一个专门奖项,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和周美玲执导的《刺青》曾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获得泰迪熊奖最佳影片。

关锦鹏导演《愈快乐愈堕落》(1998)周美玲导演的《刺青》(2007)

  虽然这部电影的关注度远远不如拿到大奖的《地久天长》高,也不如同样入围全景单元的娄烨导演话题新作《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高,但它依旧值得被关注和讨论,因为它的题材和话题,可能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电影讲述了无法沟通的两代人的故事,南吉饰演的黄筱萸思想开放,留学归来的她带着欧洲丈夫回到家中。

《再见南屏晚钟》女儿黄筱萸(右)和男友(左)、母亲(中)共进晚餐

  黄筱萸的父亲是一名同性恋,在电影中多数是缺席的状态,而她的母亲李久梅(娜仁花 饰)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爱母亲。

  李久梅对自己的女儿进行荡妇羞辱,试图治好丈夫的同性恋,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在生黄筱萸之前因流产而失去的那个儿子。后来她还加入了邪教,尽管黄筱萸百般劝阻甚至报警,但她依旧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金钱投入了这个邪教组织。

  电影在柏林展映后收获了很多赞誉。BFI称其“令人印象深刻,描绘了一幅痛苦但真诚的家庭图景”。

  Cineuropa评价其:“只用了18天拍摄,《再见南屏晚钟》的完成度很不错,漂亮的摄影和表演…就像米罗的那副画一样,它既轻松又黑暗,有时甚至有一点超现实主义。它也很有趣,悲伤,喧闹,温柔,发人深省。”

影片的英文片名 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 取自画家米罗的同名画

  和大部分独立制作的电影一样,粗糙的布景和后期音效都在暗示《再见南屏晚钟》是一部低成本的电影。

  在拍摄初期,电影找不到投资,很多资金都是导演自己出的;为了压缩拍摄时间和减少后期成本,导演的剧本前后修改了21次,剧本的结构是严格按照后期剪辑来写的。

  同时在制作团队上,电影也保持了最简化,制片人之一是导演的丈夫José Val Bal,同时他也是摄影师。

《再见南屏晚钟》导演相梓和女主南吉(左)、丈夫兼摄影师(右)

  也许是因为成本有限,没办法在硬件设施上做到最好,所以电影在剧本方面发挥到了极致。导演在采访中说:“我修改了21次剧本,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女主角南吉在采访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剧本:“剧本太好了,这个角色太打动我了。好像是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这么让我有冲动的角色。”、“看了她的剧本,我觉得太成熟了。哪个演员能这么幸运遇到这样的剧本。”

  电影横穿八十、九十和现代三个年代,在对三个时代的处理上,导演全面运用了文学创作中的互文手法,让电影中很多细节都互相照应。

  在剪辑上,导演采用了非线性叙事,让三个时代穿插在整个故事之中,在增加可看性的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过去的对照。

  同时,演员的表演也并没有因为低成本带来的粗糙质感而显得逊色一分。女主角南吉的表现非常出彩,“南吉的出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演员的魅力”、“她的表演是如此出色,平静而有力量”。

  黄筱萸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是一位思想开放、留学归来的女性,南吉很符合角色的气质,在选角阶段,导演相梓就非常认同南吉,“她的真诚和直率比较符合黄筱萸的气质,有一股英气,看上去也通透,让人信服她可以说出黄筱萸要说的话。”

《再见南屏晚钟》女主南吉

  在采访中,南吉也谈到了她为了塑造好黄筱萸这个角色所做的努力。因为电影中黄筱萸怀有身孕,所以在看完剧本之后,南吉就开始绑着肚子,体验孕妇的感觉。

  无论是在家里喝茶穿鞋,还是外出开车喝咖啡,她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孕妇。甚至在片场拍摄的18天中,她也是完全沉浸在角色中的,“你只有在生活中自如了,在镜头中才是自如的”,南吉说。

  从剧情和题材上看,《再见南屏晚钟》的确很耸动,同妻、邪教,还有千疮百孔的家庭关系。但是整部电影并没有因此显得苦大仇深,导演反而选择了一种轻盈且疏离的视角去看待整个无比狗血的家庭生活。

  电影很多时候都是从黄筱萸的视角出发的,而黄筱萸的视角是抽离的。“她用一个完全跳出家庭生活的视角,去看待她的家庭生活。”南吉在采访中谈到黄筱萸最吸引她的地方时说道。

妈妈认为爸爸的病需要治疗,但这不怪他,只怪奶奶生他如此

  导演运用了很多固定长镜头,景别的选取上也偏爱大景别,这是古代绘画带给她的影响。过多的大景别不容易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共情,这正是导演想要的效果,“疏离淡然地去看人物。”

  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舞台剧式的场景,虽然略显粗糙,但的确达到了导演希望产生间离效果的目的。

  同时演员的表演也非常自然且克制。尽管这个狗血的故事给了演员很正当的理由去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但是南吉的表演不会让人感到过火,而是恰到好处,既符合黄筱萸疏离的态度,也非常的自然。

  事实上,导演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剪掉了一些南吉的哭戏(比如电影开场生产戏的哭戏就被剪掉了)。

  南吉在采访中谈到:“有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感情戏该怎么处理,你哭了就是好吗?不是。反而是你内心撕碎了,但表情很淡然,观众才是最难受的。如果你的剧本和对手演员包括你的表演有足够的张力,其实不用刻意的去表现痛苦和欢乐。”

  尽管肉眼可见的做工粗糙,尽管还有一些的不足,但《再见南屏晚钟》依旧值得被关注和讨论,因为无论从那种维度来说,它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电影关注到了同妻和邪教的问题,导演在微博上写道,“拍摄电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推动社会进步,希望大环境更加宽容。”

  女主角南吉在采访中谈到:“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的权利。”

  导演也说到:“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

  而在柏林领奖的时候,导演直接修改了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一段词:

  “难道酷儿(Queer)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尽管电影中的种种问题看似是无解的,主角一家也看似生活在巴别塔中,但是在采访中,导演还是流露出了些许乐观的态度。

  电影的英文名取自著名画家米罗的同名画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寓意是:“即使沟通无效,也不应放弃尝试,要坚持下去。”导演在采访中说到。

  《再见南屏晚钟》在柏林获奖归来之后,将会在3月底开始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进行展映,在此之前,我们和导演相梓及女主角南吉聊了聊电影以及电影背后的故事。

《再见南屏晚钟》跟《谁先爱上他的》有着哪些不同? ”同妻题材“的影片在中国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电影能否过审?能否在国内上映? 我们要多久才能看到这部片子…跟着不散走进导演和女主的专访吧——导演相梓 不散专访

  不散:恭喜电影在柏林拿奖!你领奖的时候,说了一段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台词,是把原著里“Jew”换成了“queer”吗?

  相梓:感谢!得奖确实是意外之喜,典礼开始前我已经喝多了,没有做什么准备,于是就改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作为获奖感言。他用的是犹太人,我改的是酷儿。

  不散:去年台湾有一部很火的讲述同妻的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不知道你怎么评价那部电影?

  相梓:《谁先爱上他的》我看过片花,暂时还没看过全片,没看过全片不敢妄下评论。

《谁先爱上他的》男主邱泽

  不散:为什么选择南吉饰演女儿这个角色?一开始是怎么找到她的?

  相梓:当时是南吉看到组讯之后直接来见组的。选择她是因为她的真诚和直率比较符合黄筱萸的气质,有一股英气,看上去也通透,让人信服她可以说出黄筱萸要说的话。

  不散:这是一个成本很低的电影,一些评论也谈到了低成本对于电影完成度的影响,如果预算充足的话,有没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相梓:预算充足的话,美术和声音会上一个台阶。

  不散:影片的英文片名叫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有什么寓意吗?

  相梓: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 源于米罗的一幅画,中文可以叫《犬吠月》。寓意就是即使沟通无效,也不应放弃尝试,要坚持下去。

  不散:听说你有文学创作经历,文学创作经历对这次的剧本创作有什么帮助吗?

  相梓:文学创作其实不一定发表出来让别人知道,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自我训练,它不仅对剧本写作有帮助,而且也让人耐得住寂寞。此次剧作运用了了古诗词中的互文写作技法。

  制作过程中在音效、画面等方面,在80年代、90年代、现代三条线上,全面运用了互文手法。使许多细节枝蔓相连,互有照应。只是,这很难通过一次观影看出来,因为这些细节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体会到的。我修改了21次剧本,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不散:电影其实涉及了很多主题,包括同妻、邪教、以及中国式的家庭关系,而片长又只有107分钟,作为处女作,想讲的会不会有点多了?

  相梓:我并不认为“主题”很多。我认为它们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

  随便讲一个故事:一个家庭中有病人长期卧床服药,恰好他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十分叛逆。他的妻子为了给他治病加入传销贩卖高价保健品。我们并不能说它是太多主题。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不只有一个“主题”。

  不散:很多导演拍摄第一部电影的时候,都有最强烈的个人表达,你也是这样吗?

  相梓:我觉得一个导演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表达欲望,是拍不出好东西的。

  不散:电影的题材其实很大胆,拍摄的时候会担心过不了审吗?

  相梓:我不担心。我觉得社会在进步。广电部门的领导眼睛是雪亮的,头脑是清醒的。在伟大的时代,就应该有更多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出来才对。所有人噤若寒蝉,那就不对了。

  不散:我看预告片里有一段舞台剧式的场景,这样做是因为成本限制原因还是有其他的什么表达?

  相梓:舞台剧的形式其实是为了打破节奏,不让人沉浸于故事,不要长久地自我投射到人物中去。想要把观众拉出来,让他们去思考。而且不用舞台化去打断,就太压抑了,我不喜欢太苦大仇深的调调。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但我不想用现实主义手法去表现,我把这部片子当我的最后一部片子来拍,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不给自己设限。

  不散:看介绍感觉女主角和你还挺像的,电影中有哪些是亲身经历改编的?有哪些是虚构的?

  相梓:也有相同,也有不同。我的跨国婚姻,母亲信奉变种女德邪教,母女关系不融洽等都是比较像的。但是女主角和我还是不同的。我还是满喜欢开玩笑的,也经常自嘲。

  不散:可以谈谈中国古代绘画对你创作这部电影的影响吗?

  相梓:中国古代绘画对我影响很大。我非常喜欢《韩熙载夜宴图》《洛洛神赋图》等古画。90年代黄家客厅也特意悬挂了《照夜白》。对摄影风格有影响,大景别,固定机位长镜头,疏离淡然地去看人物。《照夜白》也是一个小细节,有隐喻。

《韩熙载夜宴图》

  不散:你知道电影节特供片这种说法吗?以前贾樟柯的电影就被一些人诟病为电影节特供片,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相梓:我个人以为每个导演拍摄电影都是希望受众越多越好。特供片这种说法挺有意思的,我是没有那个本事去揣测“也不知道今年是谁的”评审团的喜好,我要有这个本事我一定这么去做。不但要运用到拍片子上,还要去预测体育彩票的号码,万一中奖了,就不用费劲拉投资了。

  不散:看你说接下来会继续拍“跨文化三部曲”,为什么会对跨文化这个题材这么感兴趣?可以简单介绍下接下来的作品吗?

  相梓:我本人对不同文化的交融体会更多吧,拍摄离自己生活近的东西,才能意切情真。接下来会拍摄一个经历多次失败婚姻依然勇敢追爱的中年男子的故事。

女主角南吉(饰 黄筱萸)不散专访

  不散:这是您第一次主演的电影,就入围了柏林电影节,并且拿到了泰迪熊奖评委会特别奖,有什么感受可以分享下的吗?

  南吉:其实我并没有太意外的感觉。接到这个电影剧本,我就知道它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品,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之中。但当然作为演员,毕竟是我大银幕的处女作,我还是很高兴的。

  不散:但是这次电影可能就没办法大规模上映,会觉得有遗憾吗?

  南吉:没有一点遗憾,作为演员我最享受的是那个过程,我已经全身心的把角色塑造好了。作品也有自己的宿命,它最后怎么样,顺其自然比较好。

  不散:为什么会接拍《再见南屏晚钟》?和你以前的作品风格都不太一样。

  南吉:因为剧本太好了,这个角色太打动我了。好像是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这么让我有冲动的角色。她太复杂了,又沉痛又超脱。我觉得那个角色好像离我特别远,但是我又可以和她感同身受。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吧,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遇到了一个让自己感同身受的角色,一定要去争取。

  不散:你觉得这个角色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儿?

  南吉:她从小的经历。她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她用一个完全跳出家庭生活的视角,去看待她的家庭生活。她很独特,这个有点像我,我从小也是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我自己的生活。

  不散:但是这个角色她是一个怀孕的母亲,拍摄前有为角色做过什么准备吗?

  南吉:我看完剧本就绑了肚子。那时候也没确定导演要用我,我连导演都没见过。但是不管接不接得到这个角色,我都要体验一下。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出去喝咖啡、穿鞋、开车,全绑着肚子,因为你有没肚子的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别人对你的眼光和谦让度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要体验一下孕妇的感觉,把自己当成角色。

  不散:导演在电影中用了很多的固定长镜头,这种镜头会不会对表演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点?

  南吉:其实我第一次跟导演她们开完剧本创作会,她说会用这种镜头时,我特别兴奋。电影本身要的表演是比较自然的,固定镜头对演员来说是特别好的锻炼,需要一气呵成,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戏、所有的点,都是一口气完成的。我经常拍电视剧,电视剧完全不一样,它会切、跳。可以遇到一个电影,一口气完成一场戏,我自己的创作感受特别好,所以我觉得不算是挑战,算是一种享受。

  不散:那你在现场是一直沉浸在角色中还是会抽离出来?

  南吉:我们一共拍了18天,那18天我基本上是在角色里的。我跟我家人也有打好招呼,不过多的电话聊天,跟我身边比较亲密的人也说不要过多的介入。我想全身心的把这个时间和感情给这个角色,因为她毕竟在你的生命里就是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

  不散:导演在现场是什么风格?会指导得比较多还是你自由发挥得比较多?

  南吉:没有,导演她特别尊重演员,她很懂演员,知道怎么样调动演员。她一旦选中一个演员,肯定是这个演员很符合人物,她一定是信任你的。她一旦信任你之后,剩下就交给演员去创作。除非她有特殊想要的点,可能会说一下。除此之外基本就是我们自己完成。很少有这样的导演,她的心跟演员的心是同步的。你在狂喜的时候她也在狂喜,你悲伤的时候她也在悲伤,会让人觉得很有安全感。

  不散:所以你在现场是属于那种自由发挥比较多的。

  南吉:对,因为电影你没办法去过度的设计。基本上走完调度之后,剩下是随机性的,当然会有理性在控制人物,但剩下的全都是随机性的。

  不散:那平常拍摄的时候,你是会那种会按照导演的要求表演的演员,还是会提出一些自己对角色的看法?

  南吉:我会在接到剧本和角色的时候,把我所有的想法跟导演进行一次深度的沟通,但一旦开始了,到了片场,我会听导演的。在接到角色的时候,我基本上会有很多条建议,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会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不会在现场跟导演争,也不会固执己见,因为我觉得到了现场就应该听导演的。

  不散:你是如何看待电影中涉及的包括同妻和邪教的问题?

  南吉:其实关于同妻这个词,我不太了解,同妻是什么意思?

  不散:就是同性恋的妻子。

  南吉:在我眼里,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的权利,所以我不把同妻放大,我觉得我们电影里想表达的也不是这个,其实我们只是把剧情聚焦在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人群,他们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去大胆追求、勇敢的喜欢自己另一半的这种权利,所以同妻这块儿,我们不应该对于他们有太多的歧视和分门别类。

  关于邪教,我觉得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存在不同教派,一个教派它只要能带给你的是好的,那它可能就是治愈性的教派。但如果它确实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家庭,像我们电影里这样是真的邪教,我还是希望这些组织可以去自省一下,还是要有一些因果的危机感,你害了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庭,你能不能接受得了最后这个果。邪教每个人提起来都还是挺痛恨的。

  不散:电影中关于母女关系的表达,也是一个重点,而且她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

  南吉:关于黄筱萸(女主角)对她的母亲,我觉得没有太多的恨。家族、亲情这种关系是你不能选的,是注定的。好也好,坏也好,其实黄筱萸很有智慧,她从小就是接受的状态,所以她没有太痛苦。

  在戏里面当然有争吵、有感情的纠葛,因为黄筱萸其实还是想要保护自己,她敏感脆弱,承受不了生命带给她这么多不同寻常的东西,她为了保护自己,用一个疏离的视角去看待家庭,但更多还是接受和爱。

  不散:那你觉得她自己也怀孕之后会对母亲的看法有改变吗?

  南吉: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在孕育,也在接受,她的孩子将来也要接受她和姥姥。通过孕育,我相信导演想阐述的东西特别多。电影原本的剧本里有很多哭戏,包括生产(那场戏),(孩子)一生出来,我有一滴眼泪流下来,但这些镜头被剪掉了,导演觉得演员和创作团队不要太满,把所有的情绪给到头,在关键的时刻收住,观众会更难过。有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感情戏该怎么处理,你哭了就是好吗?不是。反而是你内心撕碎了,但表情很淡然,观众才是最难受的。如果你的剧本和对手演员包括你的表演有足够的张力,其实不用刻意的去表现痛苦和欢乐。

  不散:这次导演是处女作,拍之前会有担心吗?

  南吉:没有,因为看了她的剧本,我觉得太成熟了。哪个演员能这么幸运遇到这样的剧本。我当时还给她写了一封信,因为太激动了,还很焦灼,一边痛苦一边欢喜的那种焦灼。她也给我回了一封信,我们才见了面,所以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她在专业上的能力。

  不散:这部电影拍了18天,我了解到成本好像也不是很高,拍摄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南吉:我觉得拍摄成本上的困难,对于演员来说可能就是片酬。但艺术是无价的。我没办法用低片酬去跟电影带给我的东西做比较,这样对它不公平。我觉得作为电影的一份子,你既然进入了这个团队,那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共同承担它的好与坏。片酬低是我承担的一部分,它带来的荣誉也是我享受的一部分,我会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拍摄上的成本问题没有带来太多的不便利,反而是剧本写得很难,所以在创作上演员是有难度的。

  不散:对剧本的挑选有什么标准码?

  南吉:每个阶段不一样。刚开始我可能会挑自己能够理解的,和我很像的角色。从今年开始我希望我自己的角色不再重复,我希望我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只有变化才有挑战,才会进步。

  不散:看你在微博上时不时的会推荐一些电影,包括《江湖儿女》、《燃烧》之类的,最近有什么想要推荐的电影吗?

  南吉: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叫《寻找小糖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昨天晚上我又重温了一下,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它带给我的共鸣特别多。

  不散:你的电视剧作品《老中医》也在央视播出了,这次饰演的角色是昆曲名伶,是不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南吉:毛卫宁导演太大胆了,因为我是一个北方女孩,又是蒙古族。昆曲名伶这种角色,要不就是找一个这种类型的姑娘,要不然演员就得拼命去塑造。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因为不光是戏里的那一点唱段,而是你生活中的行止坐卧都要有那个人物的属性。接到这个角色之后我也做了大量的功课,大概有小半年时间,我生活中洗脸、叠衣服,都是那个状态。你只有在生活中自如了,在镜头中才是自如的。所以那个角色也是下了一些功夫,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遗憾,肯定不会特别好,但也不会很差。

  不散:看过一些相关报道,你为了这个名伶角色也提前学习了昆曲。

  南吉:对对对,前前后后也学了大概半年的时间。这个戏里面还有弹古琴,我以前会古琴,但这个戏里要弹奏《秋风词》,我在上海找了古琴老师,大概上了20节课,专门练习这一首曲子。因为古琴讲究人琴合一,稍微有一点闪神或者失误的话,出来的感觉就不对。还有就是大量的英文,我这个角色在戏里会英文,有涉及大量的中医和西医的术语,我也有积极的准备。

  不散:《再见南屏晚钟》柏林获奖,《老中医》播出收获了好口碑和高收视率,可以说2019年是丰收的一年,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南吉:当然高兴是肯定的,但是说真心话,我刚才在来之前还在健身、练琴,我觉得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每一天都是往常的样子。只是可能我现在比原来更加认真了,双倍认真。因为原来你可能更多的陶醉在自己的创作里,现在有人关注你了,你的责任和使命感可能更大,付出的和经历的孤独感可能更多。

  不散: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南吉:其实没有特别的规划,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我遇到的每个角色我想都是我该遇到的,所以我都会很珍惜,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还是话剧。再加上我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规划也是一种束缚,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

《再见南屏晚钟》女主南吉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这是不散的第855期原创文章,感谢关注

  不散·公众号(busan-movie)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