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民间故事

千古文脉老道山

发布时间:2023-05-21 12:49:15

  老道山,坐落在努鲁尔虎山余脉东段奈曼旗境内,是松辽平原到渤海湾一带的最高山峰。《四库全书•热河志》称之为巴颜喀喇,汉名大黑山。老道山,群山环绕,地势险峻,山顶平坦开阔,面积三百余亩,夏季花草繁茂,酷似一片草原。山峰四周,山崖陡立,峭石拔地而起。站在山巅四望,群山起伏连绵,好似群起舞,远山近景,尽收眼底。山西半坡圣泉,是山上兵民佛道信徒常生活用水之源,历经千年,泉水仍在静静流淌。

  老道山,文化底蕴厚重,从红山文化祭坛到辽代庙宇遗址,从金皇统八年石刻,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道观遗迹,延续五千多年香火,可谓千年祭祀圣山。

  老道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留下无数名人足迹。夏商之前,属冀州,是古山戎栖息地,山上有红山文化时期祭坛。春秋时期,属古山戎孤竹国东北界,齐桓公和管仲北伐山戎时,曾在山脚下与山绒军激战。战国初期,属燕国与东胡交界地,秦开却胡曾在这里安营扎寨,燕昭王在这里修筑了燕北内长城上线。秦汉时期,属辽西郡。隋唐时期,契丹在这里龙兴。辽代,这里是萧氏后族封地,皇帝耶律阿保机曾在此山捺钵,太子耶律倍曾在此山寺庙禅悟。这里又是大辽皇室及萧氏后族墓地,老道山四周有辽代萧氏家族墓群、酒局子墓群、老道山墓群、八里罕沟墓群及黑城子古城(辽代灵安州)等遗址。金代,这里寺庙香火旺盛。清代,乾隆十九年七月,乾隆帝第二次东巡时曾在此山狩猎。

  老道山,也是风水宝地。据传,清初山上来了一位道士,说老道山及余脉是一条龙脉,这里会出两个皇帝,四个进士。清中期,老道山西南延伸山脉下青龙山村搬来卜家,孔子门生子夏之后,家族曾出过两位清代进士。卜云程,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联捷进士,钦点御用知县,特授河南陈州府项城县县令,“堂悬明镜,人颂青天。二年之间,犬不夜吠,民咸便之。”卜云程最高官至“黄河道”,后来辞官回乡,耕田教子,著有《思益斋诗文稿》。其侄卜燕宾光绪丁丑科进士,钦点主事,签分户部陕西司行走,做过直隶州知州、山西沁州知州,著有《退思斋诗文稿》。老道山东南延伸山脉下向阳所村卜家,也是孔子门生子夏之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奴役压迫当地蒙汉群众,卜家的卜相臣、卜昭鑫父子,不甘沉沦,自称“皇帝”,并利用奈曼南部山区出皇帝的传言,于1935年6月与民众一道拥立抗日英雄周荣九为司令,拉起了抗日救国军,打出了“保驾皇帝打东洋”的旗号,发动了著名的奈曼旗三九保朝抗日国运动。抗日救国军攻克了奈曼八仙筒,游击活动于北票、黑山一带,不断袭击日军,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如今,出了皇帝的卜家大院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气势与雄姿,但在村民的传言中,大院隐隐透出一股豪气。院里的苍榆古柳历经战火的洗劫和岁月的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似乎在诉说着那段传奇。而今,老道山东北延伸山脉下的周文王姬昌后裔之族,出了一位院士,有人说这也是老道山福荫的庇护。

  我们都是无神论者,风水预测不足为信,老道山五千多年厚重的文化根基是真。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着朝乾夕惕、刻苦勤奋、自强不息、知学上进的文明之风,形成了老道山文化现象,或者说奈曼文化现象。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