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城市谋发展 打造特色奔小康 (镇长的讲话材料)
发布时间:2019-08-19 02:35:18
各位领导:
我们太和镇地处县城,现有20个农业行政村,1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村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县委、县府建设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以及赋予我镇2010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争当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领头羊”的镇域农业经济发展构想。目前全镇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小康示范建设开局良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小康建设氛围。为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示范县建设动员会后,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和全镇全面建设小康镇动员大会。同时,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专栏、讲座和学习会等形式,对全面建设小康镇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目前,全镇上下已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小康”的良好局面。
二、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小康建设目标。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牵头,聘请相关涉农专家逐村调研,因地制宜,制定了全镇和各村详细规划。大胆提出了:淡出传统农业,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休闲观光为五大支柱,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规划到2010年,通过7年左右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川中丘区的经济强镇、教育名镇、旅游重镇和农业特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三、狠抓落实,小康建设初现成效
(一)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瞄准城市“菜篮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通过精心规划,启动了6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一是以王爷庙、南井沟为重点的2000亩精细、反季节蔬菜基地。二是以白马庙、白莲山为重点2000亩旱地时鲜蔬菜基地,三是以大堰、磨咀、宝塘等村为重点2000亩水生蔬菜基地。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吸引外地业主,扶持大户进行示范,引进和提供优良品种,现已建成蔬菜基地4000余亩。继去年我镇获得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后,今年,四季豆和莴苣两个品种又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认证。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名优水果。利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川中项目等工程,引进名优品种,改造原有老化、劣质品种,现已建成以大堰、磨嘴、中沟等12个村为重点的3500亩名优水果基地。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大多数已开始挂果。
瞄准城乡消费时尚,大力发展花卉产业。通过扶持大户,典型示范,现已发展花卉大户20余户,拥有花卉基地500余亩。其中文衍丰、向贵良、蔡开吉等种植面积都在20亩以上。如今,花卉产业正在成为我镇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35万头优质肉猪工程。我们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专门领导班子,根据各村条件和传统习惯,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了以太空村、大堰村等为重点的养鸡示范基地,以平安村、佛南村等为重点的养猪基地,以王爷庙村、太空村等为重点的养牛基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协调资金,扶持奖励等措施,使得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百牛村”4个,“千猪社”4个,“万只小家禽户”8户,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城市“后花园”。我们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引导农户发展休闲观光假日经济。现已发展遍布城郊、风格各异的“农家乐”50余户,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年创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九香园”、“正豪园”、“悠然山庄”等,年纯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发展优质粮油,实施订单生产。对部分不适宜种蔬菜等经济作物,或无能力种植经营经济作物的农户,我们协调粮油部门签定订单种植合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面提升传统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二)扶大户,建协会,促进规模经营。通过以大户牵头建协会,协会联合带农户等模式,现已建成以陈杰“大自然公司”为首的无公害蔬菜协会、以郑大兴生态养殖场为首的郑葛养猪协会、以蔡绍云“九香园”为首的农家乐协会,发展会员300多人。通过牵线搭桥,协调服务,促进我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260亩,发展种养大户486户。
(三)抓“六通”,建新村,让农民过上城市生活
我们利用城市拆迁还房,在凉帽山、黄磉浩、保河、佛南等村狠抓“城镇型”新村建设;根据地理特点,在王爷庙村设计了风格独特的——“别墅式”、“街村型”农民新村,按照“山上精品果园、山脚小康家园、山下绿色菜园”的模式新建农房80余户;在磨咀等村,对旧房屋进行包装改造,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模式。从今年起,全镇新建农房均由政府负责提供设计图纸,严格按新村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房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对全镇农村面貌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利用前锋渠节水改造工程,引进国家投资4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000余个,对年久失修、渗漏严重长公里的王爷庙支渠进行翻新整治。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在磨嘴、凉帽山、佛南、平安、蟠龙、太空等村,建标美化水泥路公里,标美化碎石路23公里,用城市拆迁的预制板、水泥块等废旧材料,在王爷庙、磨嘴等村硬化入户道路10余公里。组织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风貌近400户,改善了人居环境。今年,新安装农村电话330余部,保证了农村信息畅通。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现已规划沼气池1000口,在建400口,投入使用312口,发展液化气360户,并正在筹划武安集镇天然气建设。抓光纤电视安装入户,到目前为止,全镇农村光纤电视入户率已达90%。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助农增收
我们通过抓产权改革,催生民营,抓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到目前为止,全镇集体企业,基本上实现了100%转制的目标。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5000余户,民营企业197家。
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抓组织化、技能化和专业化的劳务输出,今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800人,共计输出7554人,依托县城务工、经商、兴办服务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
(五)抓示范点建设,促进全镇奔小康。今年初,我们确定了磨咀11社、王爷庙1社作为我镇的小康示范点。目前,示范点建设已初见成效:磨咀11社有农户33户,已建沼气28口,安装电话22部,光纤电视入户达100%;新建拦河堰1口,社道路水泥硬化500米,入户道路硬化1500米;劳务输出46人,发展“农家乐”4户,种养大户9户,发展蔬菜21亩,水果56亩,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达3216元。王爷庙1社有农户66户,已建成新村30户,正在建15户,人畜饮用自来水100%。如今,王爷庙和磨嘴两个村的小康示范扩面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王爷庙村由1社扩大到1—9社,磨嘴村由11社扩大到9、10、12、13等社,两村均占全村半数以上的农户投入到了示范建设之中。我们正以示范点作为突破口,召开好各种流动现场会,调动全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在过去半年多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府赋予我镇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使命差距甚远。我们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执行力,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矢志奋斗,不懈进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太和发展新跨越!
谢谢!
我们太和镇地处县城,现有20个农业行政村,1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村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县委、县府建设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以及赋予我镇2010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争当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领头羊”的镇域农业经济发展构想。目前全镇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小康示范建设开局良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小康建设氛围。为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示范县建设动员会后,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和全镇全面建设小康镇动员大会。同时,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专栏、讲座和学习会等形式,对全面建设小康镇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目前,全镇上下已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小康”的良好局面。
二、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小康建设目标。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牵头,聘请相关涉农专家逐村调研,因地制宜,制定了全镇和各村详细规划。大胆提出了:淡出传统农业,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休闲观光为五大支柱,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规划到2010年,通过7年左右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川中丘区的经济强镇、教育名镇、旅游重镇和农业特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三、狠抓落实,小康建设初现成效
(一)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瞄准城市“菜篮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通过精心规划,启动了6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一是以王爷庙、南井沟为重点的2000亩精细、反季节蔬菜基地。二是以白马庙、白莲山为重点2000亩旱地时鲜蔬菜基地,三是以大堰、磨咀、宝塘等村为重点2000亩水生蔬菜基地。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吸引外地业主,扶持大户进行示范,引进和提供优良品种,现已建成蔬菜基地4000余亩。继去年我镇获得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后,今年,四季豆和莴苣两个品种又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认证。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名优水果。利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川中项目等工程,引进名优品种,改造原有老化、劣质品种,现已建成以大堰、磨嘴、中沟等12个村为重点的3500亩名优水果基地。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大多数已开始挂果。
瞄准城乡消费时尚,大力发展花卉产业。通过扶持大户,典型示范,现已发展花卉大户20余户,拥有花卉基地500余亩。其中文衍丰、向贵良、蔡开吉等种植面积都在20亩以上。如今,花卉产业正在成为我镇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35万头优质肉猪工程。我们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专门领导班子,根据各村条件和传统习惯,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了以太空村、大堰村等为重点的养鸡示范基地,以平安村、佛南村等为重点的养猪基地,以王爷庙村、太空村等为重点的养牛基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协调资金,扶持奖励等措施,使得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百牛村”4个,“千猪社”4个,“万只小家禽户”8户,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城市“后花园”。我们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引导农户发展休闲观光假日经济。现已发展遍布城郊、风格各异的“农家乐”50余户,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年创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九香园”、“正豪园”、“悠然山庄”等,年纯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发展优质粮油,实施订单生产。对部分不适宜种蔬菜等经济作物,或无能力种植经营经济作物的农户,我们协调粮油部门签定订单种植合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面提升传统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二)扶大户,建协会,促进规模经营。通过以大户牵头建协会,协会联合带农户等模式,现已建成以陈杰“大自然公司”为首的无公害蔬菜协会、以郑大兴生态养殖场为首的郑葛养猪协会、以蔡绍云“九香园”为首的农家乐协会,发展会员300多人。通过牵线搭桥,协调服务,促进我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260亩,发展种养大户486户。
(三)抓“六通”,建新村,让农民过上城市生活
我们利用城市拆迁还房,在凉帽山、黄磉浩、保河、佛南等村狠抓“城镇型”新村建设;根据地理特点,在王爷庙村设计了风格独特的——“别墅式”、“街村型”农民新村,按照“山上精品果园、山脚小康家园、山下绿色菜园”的模式新建农房80余户;在磨咀等村,对旧房屋进行包装改造,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模式。从今年起,全镇新建农房均由政府负责提供设计图纸,严格按新村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房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对全镇农村面貌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利用前锋渠节水改造工程,引进国家投资4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000余个,对年久失修、渗漏严重长公里的王爷庙支渠进行翻新整治。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在磨嘴、凉帽山、佛南、平安、蟠龙、太空等村,建标美化水泥路公里,标美化碎石路23公里,用城市拆迁的预制板、水泥块等废旧材料,在王爷庙、磨嘴等村硬化入户道路10余公里。组织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风貌近400户,改善了人居环境。今年,新安装农村电话330余部,保证了农村信息畅通。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现已规划沼气池1000口,在建400口,投入使用312口,发展液化气360户,并正在筹划武安集镇天然气建设。抓光纤电视安装入户,到目前为止,全镇农村光纤电视入户率已达90%。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助农增收
我们通过抓产权改革,催生民营,抓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到目前为止,全镇集体企业,基本上实现了100%转制的目标。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5000余户,民营企业197家。
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抓组织化、技能化和专业化的劳务输出,今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800人,共计输出7554人,依托县城务工、经商、兴办服务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
(五)抓示范点建设,促进全镇奔小康。今年初,我们确定了磨咀11社、王爷庙1社作为我镇的小康示范点。目前,示范点建设已初见成效:磨咀11社有农户33户,已建沼气28口,安装电话22部,光纤电视入户达100%;新建拦河堰1口,社道路水泥硬化500米,入户道路硬化1500米;劳务输出46人,发展“农家乐”4户,种养大户9户,发展蔬菜21亩,水果56亩,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达3216元。王爷庙1社有农户66户,已建成新村30户,正在建15户,人畜饮用自来水100%。如今,王爷庙和磨嘴两个村的小康示范扩面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王爷庙村由1社扩大到1—9社,磨嘴村由11社扩大到9、10、12、13等社,两村均占全村半数以上的农户投入到了示范建设之中。我们正以示范点作为突破口,召开好各种流动现场会,调动全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在过去半年多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府赋予我镇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使命差距甚远。我们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执行力,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矢志奋斗,不懈进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太和发展新跨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