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讲台我的梦
我的讲台我的梦
XX年6月的最后一天,我作别了樱花烂漫的珞珈山,来到红楼掩映的理工大学,成为人文社科部的一名思政课教师。从讲台下走到讲台上,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空间置换的转身,也是一次岁月轮转的回归。数年前从师范毕业后,我怀着和今天一样的激情与梦想,选择了一所县城中学,在这黑与白的天地里雕刻了两年青春时光。
回首往日,我曾经一名是脱离中学讲台的逃兵,所以更能体会讲台边的寂寞与清贫。燕子飞了又来,花儿开了又谢,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而我们却在守望中消逝青春,憔悴容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我们却只能置身名利场外,在经济大潮的彼岸坐看潮起潮落。“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是我们教师生活的真切写照。
遥望未来,我又是一名刚刚踏上高校讲台的新兵,所以更加清楚讲台上的责任和压力。我们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许他只是我们学生中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是几千分之一,但他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所做的或许只是一个微笑,一次颔首,一句轻语,而带给学生的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希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教师职业的基本操守。
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而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的我们,则背负的更多。长期以来,思政课都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科目,没有之一。讲台上,我们很难看到学生们那求知若渴的眼神,有的只是漠然、怀疑,甚至蔑视。讲台下,我们很难听到学生们那寻根究底的提问,有的只是沉默、附和,甚至逃避。每一节课几乎都是我们自己的独角戏,台上讲得索然无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很多时候,我们只有通过频繁的点名来维持出勤率,不断抛出挂科的杀手锏来提高听课的效率。学期结束时,学生们如释重负,这辈子都可以不用再学思政课了。我们也身心俱疲,又送走了一拨,下学期还得再接再厉。
学生没有生气,教师没有底气,课堂没有人气,这就是高校思政课普遍处境。而我却偏偏选择了这一方讲台。我能讲出思政课的精彩,我能让学生充满期待吗?是的,我能!
精彩的讲台需要辛勤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备好一次课,我通常耗费掉一周的时间。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我一般在新学期开课前就已经备好了教案。XX年的暑假,我写出了21万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今年的暑假,我又出写了16万字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实际上,这几十万字教案的每一节内容,在正式讲授之前,还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有时候,可能为取舍某一段材料,寻找某一个合适的词,我会琢磨很长的时间。因为我知道,说服别人首先就要说服自己。所以对我来说,备课就是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和最终肯定的一个痛苦又充实的扬弃过程。
精彩的讲台需要激情的演绎。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才能把阳光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只有要用自己的热情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每次进教室之前,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课堂外的事留在教师外。教研室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同事曾说,他每次进教室都很兴奋。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在走进教室的刹那,我就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我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影响到这节课的气氛。我饱含激情地登上讲台,以非常自信的眼神扫过教室,我知道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个学生。是的,这是我的讲台,接下来就是我的表演时刻,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共2页,当前第1页12
精彩的讲台需要忘情的投入。讲课也是一门表演艺术,我们要把这三尺讲台当作舞台,倾囊相授,倾情演出。为了不影响发挥,讲课时我从来不看教案。看教案就表明教师没记住教学内容,自己都没记住又怎么能让学生记住呢?看教案,教师就会被讲台束缚住,又哪里能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呢?我也很少使用话筒,于我而言,话筒同样是一种束缚,限制我的表演。我洪亮的声音也不需要话筒,而且我相信最自然、最真切的声音,才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没有了教案的限制,没有了话筒的束缚,所以每每讲课到精彩处,我会情不自禁地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融为一体。大学时代我曾经多次在舞台上表演过相声,获得过无数次掌声。而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在讲相声,每一个包袱抖出来时,我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在忘情的表演,享受着上课给我带来的乐趣。正是这一点,我始终不觉得上课是一种负担,我也不希望学生听课是一种负担,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知识的快乐。
这就是我的讲台,这就是我的风采。在这次学校开展的“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认领活动中,我申报的是教书育人示范岗,我承诺的目标是:让课堂充满活力,让讲台充满魅力,让思政课充满说服力,做一个有吸引力的思政课教师,做一个有影响力的共产党员。我能做到吗?是的,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