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闲话竞争

发布时间:2022-06-15 21:00:44

  闲话竞争

  陈宣章

  前言:前一段时间,由于赶写一本书《花卉趣味百话》,暂时中断了《闲话集》的写作。如果《花卉趣味百话》不能出版,就作为连载在网站发表。这次的闲话,由奥运会而起。但是又不是单纯为奥运会,因为竞争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突出现象。

  类人猿从树上下地起,就继续动物界的生存竞争。类人猿进化成人类后,原始社会中,部落之间就战火不断,失败者全部被杀死。后来,随着生产力发展,失败的部落成为奴隶,进入奴隶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特点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源泉,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资本竞争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不仅产业资本家,而且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都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瓜分。竞争不但贯穿于生产与经济领域,也涉及整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人民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但是,世界上还有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制度和两种思想意识的斗争不会完结;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始终存在。所以,“竞争”就阴魂不散,甚至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在私有制恢复后,经济领域内的竞争更是成为生产动机。从企业竞争到个人竞争,甚至扩大到孩子竞争:从出生前的胎教到就业,一步一步地竞争。谁都想成为人上人,不愿做普通劳动者。

  在国际范围中,竞争始终深入各个领域。最近的奥运会上,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体育为了什么?毛泽东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周恩来指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十九世纪末,在法国贵族顾拜旦及其他奥运先驱者的努力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历史舞台。奥运会上,不仅涉及运动员个人声誉,还关系到国家利益。比赛早已不是单纯的竞技,还涉及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看,实际上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而且,公平原则也随时受到各种歪风邪气的影响。

  两届奥运会相隔四年。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这四年“备战”就是为了争取奖牌,尤其是金牌。奖牌是激烈(甚至是残酷的、诡异的)竞争的结果。为了奖牌,有多少运动员没有伤病?有的运动员还因为重大失误(常常是伤病的影响)而致终身残废。这与体育为了“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宗旨相悖。所以有人说:运动场上,几万个亟需锻炼的人在看几十个伤病累累的运动员在玩命。

  奥运会声势日盛,也促使各地区的各种体育比赛发展,更激励各国内部各种运动会以及国际各种单项体育比赛的开展。竞争从国际深入到各国内部,甚至国家队内部。从古奥运会已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至今,大批职业运动员活跃在体育领域。许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训练,经过不断选拔,各国形成一批“国手”、“国脚”等等的选手。他(她)们的目标就是在各种比赛,直至世界级大赛中夺取奖牌,尤其是金牌。他(她)们玩的不仅是竞技,除了运动员的特殊体格,也玩邪的,例如:服用药物、寻找比赛规则的漏洞等等。由于服用违禁药品而受罚者并不是个例;在裁判眼皮底下违规而得到奖牌、金牌者,也不是个例。由于奖牌、金牌的巨大诱惑力,奥林匹克精神常常被遗忘,而发生异化。对奖牌的渴望让无数运动员铤而走险,花样翻新的兴奋剂给他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有些甚至不可修复。尽管奥运历史上不乏因兴奋剂问题身败名裂者,但在巨大利益刺激下,每届奥运会总有人以身试法。

  有职业运动员,就有体育组织、俱乐部、教练、裁判等等。除了奖牌、金牌的巨大诱惑力,还有金钱的巨大诱惑力。体育组织的各种丑闻也不是个例。为了开运动会,各种运动场所的建设耗资巨大,尤其是奥运会承办国。运动会的举行,许多人和组织是金钱的赢家,而普通老百姓得到了什么?他们可能连温饱也没有解决。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遭到很多加拿大市民(重点为温哥华市民)的反对。他们表示政府花巨资兴建场馆,对贫困人民于不顾。在温哥华冬奥会火炬进入加拿大境内时,经常发生市民抵制的问题,他们试图阻止圣火的传递。当然,抵制奥运会的原因还有别的,例如:政治。

  教练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任务就是发现“人才”,训练“人才”。他们不是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仅仅是为了徒弟夺取奖牌,尤其是金牌。培养体育“人才”也就包括特殊体格、竞技、找比赛规则的漏洞以及特殊的策略。同样,国际体育比赛的组织者也会针对某个国家采取种种限制,例如:比赛规则修改、运动器械修改等等。

  裁判也是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在一些无法精确计量的体育比赛中,裁判是“绝对权威”。大多数裁判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但是,裁判不是太空人,有国籍,有偏向,甚至有意识形态的误导。有时候,裁判的胡判、固执、出尔反尔常常令运动员、教练,甚至观众愤慨和无奈。本届伦敦奥运会上,裁判的“风头”甚至高于运动员。上演了许多次“精彩”的丑角戏。同样,针对裁判,有些运动员也会“演戏”。运动场上,不但有假球、假金哨、故意犯规等,也有假摔、骗犯规等。有的金牌获得者竟然大言不愧坦然自曝作弊,经录像回放也证实如此,却未受到任何处罚。公平何在?相反,场地自行车赛的女子团体竞速赛后,裁判判定中国队在比赛提前接力违规,取消决赛成绩,中国队就这样从金牌变成银牌。裁判还拒绝视频回放,而组织者也支持误判。公平何在??

  体育异化为竞争,必然会出现种种异常现象。有人说:“用视频重放、严格规则、尿液药检等等可以极大地减少这些异常现象。”这是良好的愿望。但是,围绕奖牌、金牌转的形形色色的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组织者和裁判本身常常执行两种不同的政策,这是难以制裁的。

  奥运会中,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媒体。伦敦奥运会举行第一天(7月28日),中国16岁小将叶诗文在夺得女子400米混合泳金牌后,关于她的传言却铺天盖地而来,而随后她又斩获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使得流言来得更加凶猛。在大面积质疑声中,一位伦敦奥组委官员强调,奥组委会对每一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进行严格的药检,也就是说,叶诗文已经通过了兴奋剂检测,“我们有很多方法在做各种各样的测试,从运动员得到奥运会资格之后,我们就在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我们有一套很严谨的数据分析系统,谁用了兴奋剂,谁比较有嫌疑,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衡量标准。请媒体不要随意给运动员定性,只要他们没有被查出来有兴奋剂阳性反应之前,我们要尊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奥运期间,有1000多人为实验室工作,其中包括150位科学家,专家在奥运期间轮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预计将共检测超过6250份尿样和血样,也就是说,每两名运动员中就会有一人被检测,其中包括所有的奖牌获得者。部分检测结果在24小时内公布。叶诗文的清白,并没有引来污蔑者们的道歉。曾获得英联邦运动会金牌和世锦赛银牌的十项全能运动员麦瑟说得好:“仅仅因为一位运动员的某些卓越表现就污蔑他的表现,这公平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暗示运动员使用禁药都是对体育运动的损害。”

  “叶诗文兴奋剂门”闹剧中,除了美、德媒体,跳得最高的就是英国媒体。这不禁使我想起1840年英帝国为了制造“东亚病夫”而发动的鸦片战争。有些人对崛起的中国心中很不是滋味,莫名其妙地污蔑中国运动员,甚至剥夺中国运动员的金牌,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体育竞赛,何时才能公平?难!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