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杀手没有假期》:布鲁日的忏悔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2-10-16 20:29:15

  看《In Bruges》的过程有点一波三折,开头昏昏然欲睡,到最后被导演狠狠揪住了胸口还补踹两脚,1小时40分钟也算值得。

难得有空和朋友们去影院看了场电影,片子是朋友选的,去的时候还迟到了两分钟,开场就被完完全全miss掉了,以至于此后的半个小时都云雾山中。加之前半小时节奏缓慢,英式幽默又冷僻地很,眼见两个男人在小乡村里消磨了大半时间,也没搞清楚俩人在较什么劲儿。

忽然笔锋一转,Ray的回忆让一切开始水落石出。他那种神经质的幽默,不停啃咬手指的动作,以及破罐子破摔的邋遢样子都只是自我惩罚的表象。剧团的侏儒,笑颜如花的Natalie,还有餐馆里倒霉的加拿大人,每个相遇都是伏笔,看似不经意处都是精心布下的局。

直到Ray在Ken的怀中泪如雨下,两个男人在沉默中达成共识。电影从这一刻开始成了一个关于忏悔和救赎的讨论。片子里的三个杀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能干杀手这个行当的,本身也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然人性总在其泯灭到最弱处闪光,忏悔与救赎,救赎与原则,如何选择。Ken给出的答案,“The boy must have a chance”,尽管代价高昂。Harry本欲动摇,却终究不敌命运的机巧,“I have to stick on the principle”。最自责的Ray,影片并没有交代,只有一句:“I wish I would live”。

步出影院,细雨飘散。朋友说道:“It is so miserable”,那是对最后30分钟的感叹。当剧情急转直下,硬币从钟楼上纷飞撒落的时候,我已是热泪盈眶。我们的眼泪和呐喊又有什么用呢?机关一旦触发,结局似乎也只有眼前一条。但正是这样的“miserable”,才能挟磅礴之姿深深击中观众的心脏。我们的眼前一片黑暗,但只有在黑暗中,才能望见光明。

附注:回家后在网上搜了一下相关资料,少得出奇。编剧兼导演Martin McDonagh,1970年生已是一头灰白头发。相比其他新生代导演,他在电影界的个人履历简单地出奇,似乎在2004年凭空冒出了这么个能写能导的人,拍了部《Six Shooters》然后2006年就靠这部纪实短片一举夺下了奥斯卡。但纵观此人在戏剧界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却是一路领着奖扶摇直上的,其中还包括 4次托尼奖提名,也是一了得人物。

《杀手没有假期》:布鲁日的忏悔与救赎 作者:我那漫无边际的想象力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