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发布时间:2019-08-25 21:39:32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一年我看的第一部dvd。因为是新年的第一部开篇之作,所以将手里的几张dvd掂量了半天,见它是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于是就看了。第一次看完颇不尽兴,想写些东西却总觉得欠点什么。也是忙,也是借口,一拖再拖。今天想结了这件心事,因印象有点模糊了,又复看了一遍,似又有所得。总之好电影是值得多次观赏的。

从《虎口脱险》开始,又看过一篇介绍法国电影的书之后,就愈发的喜欢法国的电影了。有些电影更适合去影院身临其境感受刺激的,但终究是娱乐;而有些电影却适合拿在手里细细欣赏,法国人终究不会让你失望,反正我是偏爱法国影片的。但是总看着盗版的dvd,心里不免有些愧疚。

好久没写了,罗嗦了半饷。《放牛班的春天》,很早就知道这部片子了。当时的印象这是部音乐片,像我这种五音不全的人自然是有些不待见的。想想都是去年的春末了,最后一次扫荡碟店的时候看到这部片子,觉得封面蛮有亲切感,就拿下了。片名貌似是台湾人翻译的,放牛班的春天,以为是乡下孩子勇夺合唱团冠军的俗套故事,却没想到竟是问题少年的合唱团。第一次看时本以为是各个改邪归正的催情音乐剧,却没想到结局不够煽情,也是第一次看毕我总觉得缺点什么的感觉。反正,法国人是不会让你落俗的,若是都依我想,也许就不会回头再看一次了。

主人公马修是位不得志的青壮年,如果不是战乱,或许他能在音乐领域有所斩获。但时势造英雄,1949年的法国,马修在自己的人生低谷时期来到了“池塘之底”——本片故事的发生地。因为对音乐的一窍不通,所以我也就没在音乐上多做思考。我始终认为隐喻是一部艺术作品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或许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了隐喻,其艺术性就大为削减,算不得厚重。(可能最近红楼梦看的中毒了吧)

此片则隐喻了人所在这个封闭社会的一生。马修就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却来到了一个死气沉沉而且邪恶恐怖的社会之中。他想努力改变些东西,却碰到了代表着权利与反动派的校长哈珊;哈桑大叔心地善良受尽欺负毫无疑问的是农民大众;而体格健壮的沙贝则是沉闷的工人阶级稍加劝导就偏向了革命一方;郎古卢瓦则是两面派知识分子最难团结,谁好偏向谁,最终还是跳上了反动派的车子。哈哈,开个玩笑。

其实电影里的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上找到原型,不做深究,其重要性也不是导演所真正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还是想表达马修代表着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生,却尽受权利与黑暗的校长哈珊折磨,到头来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洗尽浮华碌碌无为。也许坏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却又如何呢?主题既然确定,那么美丽的莫杭治就是天赋,而可爱的佩皮诺则是希望,人生留着他们还有成功的可能;而智弱的蒙丹则是罪恶,也许你以为你能控制和驱赶他的话,他还会再次出来捣乱。

另一个隐喻是纸飞机,一个向往自由的物件,却太过单薄,终究无力的坠下。影片中三次纸飞机的镜头:第一次孩子们向往学校外面的自由气息;第二次校长办公室飞不出去的无头苍蝇;最后一次写满祝福的纸飞机代表的是一种勇气和爱,却比俗套安排学生与分别的老师抱在一处痛哭流涕更让人感动。还是那句老话,法国电影总会给你惊喜。

这部电影不谈音乐似乎是不称的,尽管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但无可否认的是音乐是人类最不能割舍的财富。音乐的伟大甚至于诗文、绘画、哲学和科学,只遗憾自己音律不全罢了。不过本片的音乐除了好听之外,结合剧情之处也是环环相扣。刚刚组建合唱团时唱的是“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渐入佳境了便是“寻找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解散之时却不悲伤“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呐,在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而结束时更是一语点睛“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慢着,不是我忘记了高潮时的音乐,而是我要将其单独讲述一下。在给公爵夫人献礼的时候,马修选择了哈默的《黑夜》(哈默应该是个诗人吧,没搜索到),我想是有寓意的。古往今来及中外,黑夜总代表着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恐惧,所以不为人爱却不得不崇拜。古希腊神话中的黑夜女神尼克斯是让众神之神的宙斯都非常忌惮的神秘女神,黑夜主管一切人类和众神,她就是混沌卡俄斯睡着之后的本体。在我们这里,黑夜总是出现在黎明之前代表着黑暗。而哈默是少有的称赞黑夜的人“哦,黑夜/仍然笼罩在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难道它不比期望更值得希冀”。

就像马修在池塘之底仍要坚持创作的那样,他坚定地告诉自己“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本片不是来骗取你的眼泪及同情,而是让你看破人生,即使身处黑夜,仍然要有梦想和期望。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