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失败者影评

发布时间:2022-09-08 16:14:18

   失败者影评

个人印象中,好莱坞纯粹的动作片,一蹶不振已经N年了。这个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放光彩、贡献给影迷诸多经典作品的电影类型,在“后《黑客帝国》时代”遭遇了重创,相对于CG辅助的上天入地的极致化视觉刺激,玩儿街头枪战 汽车爆炸就显得太老土了。好莱坞是最讲究时髦的,所以“聪明的”制片们纷纷铲除各自的传统动作片项目,并在近十年的计划中唯恐避之不及。

然而,如同正宗时尚圈有所谓“复古”风潮、许多经典潮流被重新包装成最in的风格一样,最商业的好莱坞类型片,也有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的现象。如同“审美疲劳”一样,观众也会“特效疲劳”,并进而怀念那些真枪实弹大爆炸的热血岁月。

这种传统动作片潮流的死灰复燃,在个人看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此类型的元老级、过气偶像级明星主打的、强调在技术升级的前提下打造更真实动作体验的作品,典型的如史泰龙大爷的《第一滴血4》和今秋即将上映的《敢死队》(The Expendables)。这一模式在剧本层面努力挖掘能够吸引核心观众群的cult力量,在场面营造上也极力推崇“去CG化”的老式硬朗桥段,希望唤起的,是老一代动作片影迷们的新希望。

动作片“凤凰涅槃”的另一种模式,则是主打与时代同步的新生代偶像,风格相对而言更轻松谐趣一些,动作场面上不排斥、甚至还是主要借助CG特效来加强刺激效果,其目的是为浸染在CG中的新生代影迷提供一种相对而言比较“模拟”、比较“原生态”一些的动作场面。这部《失败者》(The Losers)与稍后将要上映的《天龙特攻队》(A-Team)都属于这一类型。

不论是哪一类型,也不论在哪个时代,剧情在纯粹的动作片中都不是最强有力的电影元素。改编自漫画的《失败者》,在这一方面更可以说是简陋得很,甚至比那些老将主打的动作片更为空洞,因为后者好歹还有些“老骥伏枥”的悲壮情怀可以把玩;像《失败者》这样召集一群非典型动作偶像的俊男靓女,那就只能让剧情也陪衬性地成为花瓶了。当然,这样的处理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这种类型的一大特色是完全消除严肃的意义、让电影彻底地成为爆米花;相对于那些费力不讨好地拼命装严肃的动作大片,这种自我放逐的姿态还显得有些亲切,至少比板起面孔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空洞要好。既然本来是空洞的,那就让空洞暴露得一览无余吧——也许,这就是新生代所谓的“直率”与“本真”。至于动作场面,因为主打青少年主流观众,所以在激烈与血腥程度上,肯定不如已经无所顾忌的老将们那么生猛;话句话说,只是以MTV似的华丽胡哨的慢镜头来迷幻年轻的观众,好让他们产生一种“这很牛A”的幻觉。稍微有点特效常识的观众,都能鉴别出其中大量绿幕特效的使用,这使得片中的动作场面感觉不那么地道。历来令人激动的动作场面,都该是有其质感的;在《失败者》中,这种质感比较少见。可以说,它既不能满足迎合枪械迷们对于实战效果的渴求,也不能填补“场面控”们对于复杂而庞大的现场特效之追求;对于分级制画面表现力的顾及,以及过分追求精致唯美的视觉风格,都让影片缺少动作片该有的原始冲击力。那些刻意营造的慢镜头动作画面,甚至比较有喜感。

可能因为是注重影片整体的亲和力,反映在演员的表演上,就总有一种“给人看”的意思浮现于表情与肢体语言当中——这并非完全坏事。由于剧情本身比较“基本”,演得太认真了,反倒会让有基本智商的观众认为很傻;所以,不太认真地演绎角色,反而有点“恰如其分”的意思。

但不是所有演员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这个分寸的。本片中扮演坏蛋的杰森派屈克(Jason Patric)的演绎就比较失控,即使以“不必认真”的尺度来衡量,也显得过分不着调了些;扮演“失败者”团队首领的摩根(Jeffrey Dean Morgan)又显得不够放开,似乎总想给他的角色一些分量,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尺度把握最好、因而感觉最为出彩的,是埃文斯(Chris Evans)的极客(Geek)型特工角色;除了角色设计本身比较讨巧之外,埃文斯个人的魅力也不容忽视,难怪他被确定为另一偶像级漫画人物“美国队长”的最佳人选。

虽说今年好莱坞银幕上的动作片大有复苏的迹象,不过综合看来仍感觉份量不够。尤其是像《失败者》这样偏动作喜剧类型的,很容易给人以轻飘飘似过眼云烟的感觉。这样模式的复兴,只能说是继承了动作片类型“不靠谱”的一面;也许在新生代影迷与演员心里,这一类型本来就不该认真对待。因此,对于有“情结”的铁杆动作迷们,只能寄希望于在动作片老将们的作品里抒发一下久违的快感了。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