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影评:潜伏

发布时间:2022-08-11 20:17:58

  《潜伏》无疑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暗算》以来最好的谍战剧。
角色方面。剧中主要正反派人物,几乎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正面人物如余则成和王翠平,远非人们心目中固有的地下共产党员形象。孙红雷扮演的余则成靠帮吴站长敲诈汉奸而赢得信任,对站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说话温吞缓慢毫不果断,落座时拘谨小心,甚至刺杀汉奸时也显得紧张,毫无英雄人物应有的高大形象。姚晨扮演的王翠平性格鲁莽,做事毛躁,儿女情长,连吴敬中都说她“蠢得挂相”,几次给余则成带来危险,却显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反面人物的刻画更是精彩,冯恩鹤扮演的吴敬中既老奸巨猾、贪婪无耻,也带着一些人情味儿;祖峰扮演的李涯既狡诈精明,又自负冒失,对国民党极其愚忠;曹炳琨扮演的谢若林戏份虽然不多,但绝对令人印象深刻。他油头粉面,说话略带结巴,是一个赤裸裸钻进钱眼的真小人,却并不招人讨厌。此外,沈傲君扮演的左蓝,吴刚扮演的陆桥山等,几乎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没有被脸谱化。
谭飞谭在博客里是这么批评《团长》的:“比较让人不大接受的“硬伤”包括有节奏拖沓,闪回过多,台词过贫,特写过全,对比过少等等。这些“硬伤”显而易见,不是祭出“艺术追求”四个大字就能掩盖得住的。单举节奏拖沓为例,很多无关痛痒的“生活流”琐事可以一拖一集甚至两集,如果是一部文艺电影,观众在慢节奏中领悟到美感,两小时内尚能接受,如果一部四十三集合共三十多小时的电视剧始终都以这种慢吞吞的节奏行进,对观众耐心的考验将过于苛刻。”
相比较下的《潜伏》剪辑精炼,节奏紧凑,情节环环相扣,有观众认为它“没有一句是废话,没有一个是对剧情发展没有用的人”,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拖沓冗长形成鲜明对比。它有一个好莱坞大片的开头:有人背部中刀拍门进入余则成屋中,说了句“李海丰叛逃”之后倒地而死,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然后,是刺杀李海丰,余则成被策反,潜伏回重庆从事地下工作,好戏不断,高潮迭起,令人欲罢不能。
最难能可贵的是,听说这部《潜伏》,从开机到关机,只用了63天,时间之仓促不是一般连续剧所能想象的,一部年代谍战戏,竟然比一部时装剧的前期拍摄周期还要短。可怕的是,如此仓促的拍摄周期,也许有很多东西还未必能达到导演和核心创作组的期望。
时间的仓促,就难免不留下一些十五和不足.
用收音机传递密码是老套路,前苏联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朝鲜电影《无名英雄》等影片都多次使用,《潜伏》中数场接收密码的戏在人物、译电文的拍摄场景上都无变化;而革命者扮演“假夫妻”的情节,也类似于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沿用几十年前的老戏路并非不可以,但《潜伏》编导用得无出新之处,给人以手法欠丰富之感。
编戏虽有“无巧不成书”之说,但《潜伏》中的巧合太多,产生虚假感。如余则成与失散多年的旧情人晚秋竟成邻居,使他偷得谢若林的关键情报,躲过一劫;余则成最后再当卧底飞赴台湾时,竟在机场巧遇传闻中已被害的翠平,翠平此时是个看房子的家佣,怎会出现在机场的轿车中?余则成用鸡的鸣叫和动作,传递出天津潜伏特务的百人名单与一批金条藏匿处的重要情报,编造过分了。还有余则成利用敌人的窝里斗矛盾多次栽赃,手法俗套且不高明,最后排除异己的关键细节偶然性很大,雕琢痕迹太重。
当下的电视剧里,莫名其妙的矛盾冲突多,细致入微的人生情态少,凡是能进入这层境界的,即使有瑕疵,仍是好作品。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