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人生的提醒

发布时间:2022-11-05 18:49:02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则是反复呈现的主题。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主要讲述了乡邮递员父亲儿子两人及他们所带的一条狗在一条曲折的送邮件的路上发生的故事。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一条条曲折的上山路,一个个为爱不断奋斗的前行人,一声声悦耳的呼唤,导演霍建起为观众构画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用独特精湛的技艺将永恒的爱着一主题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一双双含泪的眼睛,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的真实写照。影片中的那一座座山,一个个人甚至是一条狗,再加上反复出现的路都成为导演手中不可或缺的棋子,用最朴实的人展现最朴实的生活,从而深刻别致的为观众展现这种永恒不变的爱。

影片中大量细节的运用生动传神的凸显了永恒不变的爱这一主题。父亲给盲人老太太念‘无字信’时,镜头直指向老太太的面部,虽然眼睛是瞎的,但里面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感激。渴望得到孙子的消息,哪怕是一丁点,这是最伟大的亲情。感激乡邮递员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紧紧握住乡邮递员的手,这是最淳朴的爱。当儿子只身一人背着邮包过河时,父亲深情的望着已经长大了的儿子,导演在此时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让观众从父亲的眼中看到一丝担忧,又有一丝欣慰,从而达到了展现主题这一效果。当儿子背着年老的父亲过河这一细节出现时,影片又将这种父子深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时,父母两人望着正式接替父亲的乡邮递员的工作的儿子又依次远行,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不易言表,作为一个父亲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爱寄予儿子,希望他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这同样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导演用一个个充满深意的画面定格了一对父子,将永恒不变的爱烙在了观众心中。

导演巧妙的设置故事情节,使影片的主题永恒不变的爱一次又一次的得到了见证。父子两人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时,父亲深情的告诉儿子:人不兴自己喊苦。走出村庄,他们得到了几乎全村人的欢送,儿子想得到的父亲又何尝不想得到呢,只是父亲得到了什么呢?至少这些村民会想念他的。儿子望着远方的车,心理少有怨气,父亲又一次告戒儿子:邮路就是邮路,该怎么走就得怎么走。这看似一句句简单的话语,里面蕴藏了多少父对子的爱,尽管父子两人多年存在隔阂,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当父亲问儿子是否喜欢上侗族姑娘时,儿子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他怕那姑娘嫁给他之后也会象他母亲那样想念山里的生活。因为他听老人说:人住在山里就象脚穿在鞋里,舒服。这是何等的无私,影片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出了儿子对山里人的爱,也表现出了山里人对大山的热爱,这种爱是永恒的。

导演对狗老二形象的塑造深刻的表现出了这种永恒不变的爱。这条不可或缺的狗在影片中工叫了4次,每一次叫喊都是一声爱的呼唤。其中两次是为了喊村里人来拿信,这种叫声成了一种信号,一次是在众多村人送别父子两人时,老二叫喊着离开了,这叫喊声算是对那些村民的呼应吧。最后一次是站在山脚下,仰天叫了几声,山顶上一条麻绳扔下来带着父子两人上了山。这只狗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仿佛具备了灵性,象人一样,深深的爱着身边的每一个生灵,自始至终,这种爱没有停止过。老二为斧子两人叼树枝让他们取暖,在信被大风刮走时,老二奋力追寻那一封封邮件,在老二的每一个举动中包涵着的不只是对父亲的爱,更多的是对整个大山深处的眷恋。不管怎样,导演将老二这一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将永恒的爱这一主题刻在了观众心中。

导演霍建起通过对即将退休老邮递员和儿子及他们所带的一条狗的叙述,使得观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使得观众深深的融入到影片中去。导演通过对一个个画面的深情打造及对故事情节的巧妙设置,展现出了20世纪80年代大背景下家庭小环境中的人物活动,为观众呈现出了那种永恒不变的爱。影片中的父亲,母亲,儿子,老二及大山深处的人时时刻刻在奉献着自己的爱。同样的爱心,不同样的表达。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