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桃姐》影评:一个柔软而又苍茫的命题

发布时间:2022-06-13 20:44:15
桃姐是无比幸运的,就算儿孙满堂的老人都不敢奢望的善终,她孤寡的人生却是走得如此圆满。《桃姐》也是幸运无比的,不在于她斩获并将继续斩获多少奖杯,首先得庆幸它没被拍成凝重的《老人院的日与夜》。许鞍华在坚守与探索中再一次触碰到了我的内心,让我在悲喜之间经历着某种介乎梦境与现实的人生。

《桃姐》不仅是一部好电影,还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为什么不说“《桃姐》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还是一部好电影”?两种表达文字一样,只是词序颠倒,语境中多表达的立意却完全不同,前者是强调的基础,后者是这个基础上的延伸,倒过来重心就偏颇了。相信许鞍华在《桃姐》的创作逻辑上,首先是在追求一部好电影,进而向好看的电影看齐。在当今中国影坛,两个要素同时齐备的作品已十分鲜见。

换句话说,好看的电影未必是好电影,而好电影也未必能如何好看(请不要曲解成如何难看,这里只是就阅读的流畅性和愉悦程度而言)。比如《变形金钢3》,它酣畅淋漓,夺人耳目,但它同样可能是今年愚人节上美国金酸莓奖的最大赢家。再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它可以深入一部分人的内心,但多数人却未必有兴趣去承受那份沉闷。尤其在追求感官享受的商业大片的引领下,好电影和好看的电影的分化愈发显著。

《桃姐》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少爷Roger相送从小照顾她的佣人桃姐终老的故事(送终),阐释的是一段触人心动的主仆情。故事从女仆桃姐日常买菜做饭开篇,Roger除了惦念想吃牛舌,并和桃姐没有更多的言语交流,二人间之间的生活略显机械和冰冷。故事的转折从桃姐突然中风开始,Roger想请人照顾桃姐,桃姐却提出要去老人院。人物背景渐渐拉开,原来桃姐13岁进Roger家门,已然伺候这个家庭60余年了,如今受她照顾的五代人除了已故老人,其余均移民美国多年,身边只剩她最偏爱的Roger,Roger也就成了桃姐在港唯一“亲人”。

《女人四十》里的对命运摆布的不甘,《男人四十》里对夫妻中年危机的解化,《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家常的一日三餐,乃或早年《客途秋恨》里母女之间和国别文化的鸿沟,许鞍华素来善在一定社会要素中,用细腻的笔触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桃姐》会是一次突破还是坚守?奔波的Roger固然无力照顾桃姐,老人院也就成了桃姐命运的归宿,故事这样开篇,咋看一部慢节奏的《老人院的日与夜》呼之欲出。

然而和许鞍华大多数作品手法略有不同,《桃姐》在坚持写实的基调和纪录的镜头下,细节上大量引入了浓烈的生活情趣。Roger带桃姐去散步,两人聊起家常,竟然谈起了彼此的爱情。桃姐回忆起Roger以前一位高高的模特女友,Roger却不失苦趣地说,人家现在是大明星郭富城的女友了;Roger反问起桃姐终身未嫁,是不是因为暗恋自己父亲;Roger谈起老人院里那个老人(秦沛饰)是不是在追桃姐,桃姐连呼太恶心了,谈话以两人开怀爆笑首场。

喜剧的元素在许鞍华以往作品中也能看到,尤其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彻头彻尾就是一部喜剧。许鞍华的导演生涯中,影片类型还不太丰富,但也还算宽泛,早年甚至还拍过《书剑恩仇录》和《香香公主》这样的武侠片,也曾经对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暧昧过,有那么两年的作品,似乎开始泛起铜臭的涟漪,比如《玉观音》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在经历了两部沉闷“天水围”之后,许鞍华又推出的女同话题《得闲炒饭》,继续喜剧。

这一次,许鞍华并没有像《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完全用喜剧的手法来拿捏和塑造人物,也没有像《得闲炒饭》那样,用喜剧语言来推展和构架故事。总体来说,《桃姐》里的喜剧是有节制的,点到即止。喜剧在《桃姐》里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来中和桃姐孤寡命运的悲怜,一方面用来中和全片的文艺调性,为影片将来在院线上映服务。

之所以把后者提到台面说,是因影片中提供的证据多多,比如《桃姐》对影视圈生态现状的写生。不少电影都喜欢自嘲一下圈里那些人那些事,但大多数都是碎片式的恶搞,往往艰涩到只有圈内知情人看了才莞尔一笑,《桃姐》里却大张旗鼓做了整整一条辅线,而且非常直给。Roger身份就是个电影人,正监制一部三国题材电影,在忽悠老板(保利博纳老板于冬饰)追加投资的戏中戏里,Roger和徐克、洪金宝两位导演狼狈为奸;歌手去老人院慰问献唱,结果只是虚伪的慈善秀,连送老人的月饼都说是道具竟然收回……

除了两场戏的徐克和洪金宝本色出演,杜汶泽、梁天、谭炳文、罗兰、宫雪花、江美仪、宁浩等熟脸在桃姐世界里逐一亮相,资方恨不得路人甲乙丙丁都没放过(遗憾只看了一遍,未能一一认出,据说还有Angelababy、林家栋和刘伟强等一闪而过)。明星客串原本是商业片惯用手法,这次在文艺调的《桃姐》里也用了个酣畅淋漓。加上主角刘德华和叶德娴领衔,配角黄秋生、秦沛、王馥荔和秦海璐坐镇,《桃姐》的阵容别说是文艺片了,一般中小制作的商业片都不敢多奢想。

对电影圈讥讽的高潮出现在Roger监制电影《空城计》首映礼上,末了Roger问桃姐电影好不好看,桃姐说好看,而桃姐其实看着看着就睡着了。Roger心理很明白得很,他告诉桃姐,中途很多人走了,就是为了避免结束时还要违心跟导演说客套话。故事到此,对电影圈的点穴也就到此为止。首映活动结束,导演的笔墨并没有用来雕刻制片人的失落,影评而是回到两人情感的交流上。这场戏以一个街角背影的镜头收官,两位主人公牵着手,互称“大帅哥”和“大美女”,将Roger和桃姐感情愉悦地推向第一轮高潮。

或许喜剧在《桃姐》里并不是许鞍华内心的语言,更多的是对文艺调的一种中和,或者说是对市场的某种迁就,所以尽其能事投年轻人所好,争取把《桃姐》整成为一部好看的电影。不管是出于许鞍华的动机,还是出于资方发行的考虑,这个感官上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而许鞍华的追求,固然不会止步于拍摄一部好看的电影。

《桃姐》即是心灵的召唤,也是现实的鞭挞

《桃姐》的主题并不在影视圈的种种八卦上,更侧重在时代的冷光灯下寻找丝丝游离人性的温暖。桃姐六十年如一日照顾了Roger一家五代人,终其一生做个尽职尽责的佣人,这份本分和坚守,在今天这个时代又还能挖掘出几个案例?如桃姐在老人院的调养刚有起色,就着急给Roger招聘新的佣人,然而面试一如《非诚勿扰》里的葛优的相亲遭遇,当代人的五彩斑斓欲求参杂其间,毫不掩饰地呈现,和桃姐的那份质朴正好相映成趣。

许鞍华对《桃姐》的主题豪不掩饰,Roger兄妹车里那番对话点得跟水晶一样透亮。桃姐对Roger的偏爱借妹妹的嘴倒了个干净,妹妹甚至直言妒忌,同时代观众评说了桃姐能得到Roger的照顾即是Roger该做的,也算是桃姐的福气。这点Roger也不否认,只是不无哲思地感叹这难得的缘分来得恰到好处,若是换个时间,自己还真不一定能应付得来。不管是Roger母亲亲手做的燕窝,还是Roger妹妹承诺负责的丧葬费,都是桃姐这人世间最最珍稀的福报,都是桃姐用自己一生毫无保留的付出换回的。

和绝大多国产人物传记不同,《桃姐》的故事非流水账颂功德,而是生活细微处的一一体现,在爱的主题下,彰显着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尊严。桃姐突然中风,Roger想请人在家照顾她,桃姐却执意要去老人院,Roger说要帮她出费用,桃姐亦坚持要自己掏,Roger从之;Roger妈妈从美国来看桃姐,给她钱时她死活不收,妈妈顺势改送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尽管主仆身份有别,桃姐却有她质朴的尊严,而Roger一家老小亦不失涵养。

桃姐的故事并非凭空捏造,《桃姐》改编自香港监制李恩霖的真实遭遇,这让《桃姐》的故事有了鲜活的现实基础,也让影片中人性的光辉有了现实的意义。看过《桃姐》,恍然觉得,这冰凉的人世间尚有纯粹的人,纯粹的爱,尚还有真情温存,爱的希望。《桃姐》就像是一份文火慢炖的心灵鸡汤,宽慰着这个业已迷失的社会。

许鞍华在《得闲炒饭》里召回了阔别13年的周慧敏,在《桃姐》中则唤醒了息影10年的叶德娴。再度归来的叶德娴将她的沧桑全部倾倒在桃姐身上,叶德娴将一个老人的质朴与细腻、迷茫与孤独、尊严与倔强与诠释得形同己出。凭借叶德娴对人物出色的表达与演绎,《桃姐》延续许鞍华作品女主角功成名就的传统,一举拿下威尼斯影后和金马影后,这也是叶德娴从影生涯的最高荣誉。凭借Roger角色,刘德华也斩获了他继《无间道》之后的第二只金马。

Roger是刘德华从艺以来接到的最好的角色,据说当初刘德华还一再犹豫,怕是自己明星的光环会影响桃姐的塑造。华仔的担心不无道理。为了规避跳戏的因素,造型师和服装师并没有给电影人Roger设计前卫的形象,而是给了他一个不显山露水的造型,以至于在Roger收拾完企图耍滑头的银行经理后,被前台小姐误认为是修空调的;在饭馆吃饭,Roger还被误认为是开出租的,而他低调且风趣地说自己是修空调的。

桃姐是社会原始质朴的符号,Roger代表社会本真的良知,影帝影后内敛而深邃的表演成就桃姐的故事。但《桃姐》并不是传记片,也志不在给人物贴标签立牌坊。别看《桃姐》笑点颇多,充斥着生活的小情趣,《桃姐》绝爷不是喜剧片,相反它是冷色调的,悲沧的,它的温暖漂浮在孤独的冷光中。《桃姐》是一出人世无常的喜乐会,是某种心灵的召唤,在孤独的人性中,桃姐和Roger幸运地碰撞出了火花,是缘分,也是偶然。桃姐和Roger并不代表当代的大多数,只是一种心灵深处低沉的召唤,或者说是某种现实的鞭挞。

和桃姐和Roger之间的浓情比起来,老人院里其他老人就未必都那么幸运了。他们中有入院最久却从来没有子女探望的孤老,有一边吃饭一边漏菜被人取笑委屈哭泣的老头,有一直惦记儿子到来身边却只有女儿探视的老太,有成天追求老太太不得四处借钱嫖妓的老色鬼,甚至还有因尿毒症早早住进来且还需老母亲陪护的中年女子……这个忙碌的世界,这个冰冷的世界,谁又能奢望一个美满的终老?

《桃姐》故事最终告诉我们,只有博爱才能得到圆满的福报,这如像是桃姐和Roger妈妈轻描淡写谈到的信仰。桃姐用他孤寡的六十多年人生去爱护Roger一家整整五代人,最终换取了Roger一颗感恩回报的爱心,这是神旨,亦是宗教。

然而就电影艺术而言,许鞍华不能把圈圈画得太美满,就在桃姐再度中风无力回天之际,Roger并没有陪护她离开,而是选择继续背起他那黑色宿命的双肩背,按原计划奔波内地继续他劳碌的命运。

桃姐孤独的人生结束,Roger和我们孤独的人生还在继续,留下一个苍茫的话题,我们又将如何终老?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网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