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愤怒》影评
《光荣的愤怒》影评
最初,我认为电影只不过是一个娱乐节目而已,结果上了《中外影视鉴赏》的课,完全改变了我最初的想法。而这部《光荣的愤怒》我足足看了三遍,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光荣的愤怒》是一部国产电影,我认为其是国产的能够上映的电影里面数一数二的作品,每次看都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看觉得其是一部悬疑片,看第二遍觉得更像是一部社会讽刺剧。
以下四方面值得点评一下:
一、故事结构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三幕电影,其只有两幕,而且第一幕特别短,经过简短的交代就进入了本片的高潮即第二幕,大部分时间即围绕高潮展开。如按好莱坞的故事结构安排,会把本片作如下安排,第一幕是熊家兄弟如何作恶多端,如何作弄新上任的叶光荣支书,谓之“开端”;第二幕是叶光荣忍辱负重,面子上巴结讨好暗地里找机会除去熊家四兄弟而后快,并成功找到了机会开展其除熊计划,谓之“展开”;第三幕是叶光荣带领党员们开展除熊计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胜利成功。本片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潮部分”即除熊计划的开展部分展开,并且该部分也是具有开端、展开和高潮部分的。这种有别于常规做法的故事结构安排方法很值得探讨,我认为也很值得学习。本片使我想起了一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经典影片《正午》,两者的手法如出一辙,都是在小格局下进行细致的描写,同时运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套路使得观众的心始终吊在嗓子眼上,一路随着导演的安排紧张地走到底并最终松了一口气。除了格局选择得当之外,还有一点很值得学习,就是节奏的控制,这种小格局的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节奏的控制,本片控制的很好。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刺激场面如果一直刺激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精神疲劳,不再觉得刺激反而觉得无聊,二是经受不住转而逃避。把高潮部分当作电影的全部来写的就如拿刺激场面一直刺激人一样很容易遭遇这个问题。为了规避这个问题,办法有很多,比如说把各种刺激分成不同量级,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加重,也可以使用张弛有度的方法,即一会儿紧张,一会儿舒缓,一会儿又紧张,本片正是用了第二种方法,导演操持的也很得当,效果自然不错。
二、细节的设计。一般电影看第二遍时便索然无味,究其原应在于第一遍之所以能吸引一路看下去是有个东西一直在吊着你的胃口,即悬疑在作怪,而当看第二遍时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于是就索然无味。那些看第二遍仍能让人兴味盎然的电影归结起来大概可有以下几类:1、里面的真情仍旧在打动着你。2、具有文化深意,使你看第二遍时仍能有所感悟。3、细节扎实,值得品味。本片就具有第三个特点,细节很扎实,第一遍看时由于被结局所吸引,对片中的细节并未完全吃透,看第二遍时由于不再担心结果于是反倒关心起片中的细节来,各种道具的安排、表情、演员的着装、台词的第二重意思等都很值得深究。这是一部我认为看第二遍比看第一遍更有意思的电影
三、编剧的功底
国内的很多电影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情节过于单纯,就是简单地运用动作和语言推进故事的前进,有时候连故事都讲不明白。其实推进故事情节往前发展,除了动作和语言之外还可以有很多其它因素,例如音乐、色彩、道具,很多时候这些因素不单能驱动故事往前发展,而且还能渲染气氛,烘托氛围,剧中反复出现的火车,每次出现都担负着很多功能,甚至有文化寓意在里面。本片中,编剧就很好的运用了各种因素,使之达成一体,不但推动了故事往前发展还成功营造出了一种现实的戏谑氛围,功力不一般。
四、交叉剪辑的特点
同时对四段小故事进行交叉剪辑是一般电影中所没用的,很有创意,但是这么做很危险,极容易造成故事过于凌乱,使观众摸不着头脑,在本片中也是如此,记忆力不好的观众一时会反应不过来,从一拨人马突然切换到另一拨人马,而且有几次没有任何提示,使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使这几拨人马的特点更明显一点可能会有所补救。四段故事交叉剪辑的另一缺点就是减弱了高潮部分的剧情张力,为什么好莱坞电影中一般都是两段故事交叉剪辑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了,两段故事来回切换,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短,张力也就越来越大,而四段故事交叉剪辑则做不到这一点,频率越高只会使故事更加凌乱而妨碍观众的理解。
此外,电影《光荣的愤怒》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文艺片,我不禁提出了这样的而几个问题。
1.我们先回到题目中提到的问题,光荣到底是谁?
叶光荣是我们讨论的这部电影里黑井县黑井村的村支书,他和在村里一手遮天的熊家四兄弟势不两立,但是表面上唯唯诺诺,完全一副和事老儿的样子。熊家四兄弟手眼通天,上勾结县里和警察局,甚至也立刻腐化里刚来的新县长,下欺压村民,运用手中权利和身边鹰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村民私下称其为“四人帮”。终于借着一次熊家兄弟强抢村外妇女的机会,村支书光荣借着县里下的指示的招牌,联络可靠村民,希望通过一次性的“抓熊计划”,彻底地把熊家四兄弟的黑势力彻底从村中铲除掉。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身为村长的熊老三精明过人,逃过被当场捉奸不利局面,反而得到光荣具众闹事的把柄,突下狠手,准备反咬一口把光荣等人解决的当儿口,以新县长为代表的县领导班子,带领公安局大队突然从天而降,彻底地根除了熊家恶势力。
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熊家四兄弟在明,光荣在暗,通过明暗位置的转化,把代表正义的村支书光荣放到了不利局面,制造了电影的紧张局势,让观众为光荣着实担心了一把。这个通过位置的转化造成的效果,也是电影剧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光荣代表了什么?
自古正邪不两立,有压迫就有反抗,而与熊家四兄弟恶势力做斗争的代表,就是叶光荣,而这个正义势力的代表,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正义”。正义这个词,在中国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从道德的角度,正义代表道德上的公正。光荣虽然是从这方面的代表,但是他默默地接受了熊老三通过人情给他妻子找来的工作机会;用钱去引诱“狗卵”去作他的帮手;打着“县里的指示”的招牌,网罗帮手对付熊四,看来,从道德的角度讲,他和他的支书身份不相符。二,正义这个词在中国还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正义代表法律上的合法,但是光荣也没有得到上级的同意,私下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侵入别人的家去搜索,看来他还是做错事情了。但是,我们从人民的角度来讲,他是“正义”的,村民们被压迫这么久,在如今人情关系和官僚腐败的大环境下,他揭竿而起,毅然地作出于恶势力斗争的举措。“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光荣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却拥有类似欧洲启蒙运动后公民意识,在遇到不公正的时候,不去逆来顺受地服从于它,而是通过行动与之对抗,从中得到扩展自己的权利,而这个“权利”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意义:一是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有保护自己和自身利益的权利,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有权利代表与自己类似的整个阶层像社会呼喊和行动的权利。所以说,光荣的举动,可以与中国历史中那些类似陈胜吴广起义区分开来,因为陈胜吴广反抗压迫,是打着被压迫的老百姓的名义,如果成功,最后龙袍加身,反抗果实自己一人享用,成为下一个统治者的无限循环。而光荣的怒吼则是代表着所有被压迫的村民的愿望,希望通过行动换得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3.再问:光荣到底是谁?
也许有人会笑:关于这个村支书的其人其事前面不是都说清楚了么,为什么这里还无聊地去问。不过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看的是电影,是一个故事,是一个虚构的情节,虽然这个故事的背景源自现实,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去看看真实中的社会,会发现压迫虽有,但是反抗压迫是很少的,中国人向来逆来顺受,董仲书的社会行为准则“三刚五常”到现在还在人们心中拥有主导的地位,估计在这里,真正出现光荣这样的人的几率大概为%。像电影中反映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非常可悲的,然而更可悲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就算出现了电影里的情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都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做任何的动作,这种死一样的寂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可怕到需要在一部电影里,或者一个文学作品里虚拟地塑造出一个英雄来,解救人民于水火之间,这样的心里自我安慰的方法,只能用鲁迅先生形容的阿Q精神来比喻,让人民在这样零星的批判社会的文学作品里找到一种自我解放的方法,漫漫地,人民觉得这个解脱不再在虚拟的文学里了,仿佛在真实生活里也能找到,从而达到彻底麻痹人民感知的器官。
4.电影《光荣的愤怒》代表了什么?
我看《光荣》的时候,真是替电影捏了把汗,并不是因为紧张的情节,而是替电影本身紧张。真没想到,在如今电影审查制度这么严格的情况下,这部电影竟然通过审查,按说要在以前,这么露骨地表达社会问题会经常通过审查制度和谐掉的。不过就是因为这个制度,电影也没有真正完整的展现在人民面前,而是在后边加了一个美式的Happyending的尾巴,武警如天降奇兵,瞬间铲除了邪恶,还民一个清白。但是估计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在电影最后10分钟的时候已经有了另一个清楚的结局。这个结局更加真实,更加振聋发聩。
而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这部电影看到的是一种民怨(或者叫民愿)。早在18世纪,西方就给这种人民通过一种介质表达自己意愿的形式叫“公众舆论”,英文:publicopinion,法文:opinionpublique,德文:Oeffentlichkeit。这种公众舆论最开始是只允许在文学艺术批判方面进行,被完全刨除在政治范围之外的,但随着教育和经济的提高,还有启蒙运动和自由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西方国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小(譬如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这种文学批判然后转成了也可以进行社会批判,最后在英法德等各国先后产生了一种就算在政治方面也不会被国家禁言的公众舆论,而这种舆论也成为国家与人民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国家通过公众舆论获取需要解决问题的所有信息,而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和纠正政府的管理方针。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公众舆论就成为国家和公民之间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工具,仿佛神经存在于大脑和肌肉之间,传输大脑的指令的同时也传递肌肉的疼痛,从而防止了因为运动过量导致的身体机能的全部瘫痪。
反观我国,这种公众舆论仅限于道德领域还有小范围的文学领域,而那些牵扯到社会或者政治,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会因为种种限制而被扼杀掉,实在是人民可悲之处。那些作家文人,只有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夹缝中,惟恐触及政治或者社会的敏感带,而导致不测。以前是根本没人敢说,现在是有些人敢说,但是戴个棉纱或者削去重点,让人看着不伦不类好蒙混过关。不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广,这毕竟需要个过程,电影《光荣的愤怒》作为这么个领头羊,还是让人庆幸的。
这学期,我们看的几乎都是文艺电影(文艺电影,是指那些不纯粹以商业赢利为目而制作、不以夸张的电影特技和匪夷所思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而是关注一些深层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学,以行而上的方式关照电影本质与生命主题的电影。)而这些文艺大片,有时因种种原因,没能走到观众眼球,我感觉是很可惜的。而那些在背后一直努力的著名导演,始终秉承着自己执着的电影艺术梦,不断地向着艺术前进,真是难能可贵。我想我们观众能头过文艺电影,和导演的思想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想法得到了传递和再生。中国的电影事业一定会在未来世界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