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东方》评论:历史岂容儿戏

发布时间:2024-02-27 09:17:31
时下,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影视文艺作品充斥着市场。一方面那些被冠以“作家”、“艺术家”称号的人瞅准了商机以此名利双收,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另一方面则是宽容笑纳的普通观众却因此受教于历史叙述的乱象中。这不能不让人遗憾,进而愤懑于胸,遂发之于笔端。

拿热播的电视剧《东方》(以下简称《东》)来说,就又一次让笔者“荣幸”受教了。“心得体会”我不想谈,倒是片中暴露出的一些重大瑕疵让我有冲动见教于那些“艺术家”、“专业工作者”,以解心头之惑。譬如,片中的字幕这样提示观众:“邓小平,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错。这是将邓小平同志二十余年后担任的职务提前了。实际情况是:一九五二年,邓小平同志从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的岗位上调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同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一九五四年九月底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此时邓小平同志在副总理序列里排列前三名,可以说是常务副总理。但不能叫第一副总理。邓小平同志的党内领导职务是从一九五五年上半期开始升迁的,这年四月,党的七届五中全会处理了高岗、饶漱石问题,增补了林彪、邓小平二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邓小平进入中央政治局,是毛泽东、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东》剧对此却只字未提,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

其次,不知是编导的无知,还是电脑文字输入的错误,《东》剧连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性质和称谓都没弄清楚。这是对普通观众的误导。剧中再现“八大”开幕的情景时,使用的文字说明为“1965年X月X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错!这是党代会,非人代会也。这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1954年9月召开了。这个“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字幕提示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是绝不该出现的失误。

再如,《东》剧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上将、中将授衔、授勋典礼的情形,也与基本史实不符。据新闻纪录片镜头和图片资料显示,将帅授衔之前,一律着“50式”军服先行接受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授衔令,再行更换“55式”海蓝色将帅礼服,然后所有将帅的勋章均由国家主席授予,并且,现场所有被授予将帅均免冠。如果象剧中所展现的那样,一律事先着好礼服佩戴好军衔和勋章,头顶大盖帽,接受领袖们的检阅,那么,举行这样大规模的授衔授勋典礼就毫无意义可言了。

还有,国民党起义将领一律只授予解放勋章。当时的勋章奖章授予有严格规定的。具体情况如下:八一勋章和奖章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独立自由勋章和奖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有功人员。此两种勋章奖章的授予人员严格控制在中共党内和她所缔造的人民军队范围内。解放勋章和奖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国民党起义人员也在此例。可《东》剧展现给观众的是国民党起义将领三种勋章佩戴齐全。这纯粹是不读书、不看报的凭空想象嘛。就这一点常识权当卖弄:三种勋章按被授予人员三个历史阶段所担负的职务高低分设三级。其中部分人员只获得两种勋章和一种勋章。如吕正操上将获得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乌兰夫、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上将获得解放勋章。此外,57位上将里,一九五五年实际授予55位,王健安上将1956年补授,李聚奎上将1958年补授。乌兰夫上将、闫红彦上将有军衔,无军级。

《东》剧的重大疏漏尚有种种表现。再指出一点:既然再现了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宣读国务院总理签署授衔令,更应再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国家主席签署授衔令。《东》剧却忘了后者。须知,彭真副委员长宣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

《东》剧对毛泽东、党中央在处理刘青山、张子善问题时的果断浓墨重彩,津津乐道,以谋取当下官方和百姓的好感。实感《东》剧对许多史事的避重就轻处理态度。如“毛岸英之死”和“高饶事件”是新中国开国之初发生的对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史实。《东》剧对“高饶事件”讳莫如深,鉴于此事的敏感程度,情有可原。《东》剧毕竟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学术著作。但在笔者看来,“毛岸英之死”的情景再现与前段“热播”的电视剧《毛岸英》一样实属想象,是整个《东》剧里的一大败笔。毛泽东同志是伟人,但也是一位常人,一位父亲。他唯一健全且有着远大前程的儿子的牺牲,给他晚年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伤害非身在其中无法体验。

近年来拍摄的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释。表面看是技术、枝节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中国人普遍坐不住冷板凳的浮躁心态。一部影视作品尚未公映,就已被冠以“史诗巨片”。而“史诗巨片”却又丝毫谈不上什么严肃认真地对待历史事实,这又如何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不知道不清楚我们就不拍,把经得起推敲和最新的史料献给观众,并没有什么难处。相反让我们只能生活在太多想当然的历史之中,以热闹掩百丑,谈何还原历史,受教于历史。文化建设不可能在浮躁急功近利上带来真正的辉煌。(老古董原创)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