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娇和志明》:理直气壮并且无可厚非地“二”
发布时间:2019-08-13 21:49:07
《春娇和志明》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话说从前,一位衣着寒酸的老伯进到一家理发店。店员见他衣衫粗劣,顺手拿来一块腌菜似的毛巾给他围上,胡乱剪了头发了事。临走老伯给了N吊钱(这个N记不得是多少,感觉应该是一笔不菲的酬资),店员又惊又喜,发觉有眼不识泰山。过了一段时间,老伯又到这家店,店员服侍得异常周到,除了理发还增加了刮脸、挖耳等项目。这次临走,老伯却给了很少的钱。店员颇感意外,说:“错了”。老伯回答:“没错,这次给上次的钱,上次给这次的钱。”这个故事搬到现实中,感觉彭浩翔就像那位老伯,《志明与春娇》是他第一次给出的N吊钱,《春娇和志明》是他第二次给出的很少的钱,而我则是那个看人下菜碟的店员。
看《志明与春娇》缘起朋友的推荐,此前,并没听过彭浩翔的大名。当时只当休闲片随便看看,没想到,看过一遍不禁大呼“好彩”。好彩看了,否则竟要错过如此好片。接下来连看五遍,总共看了六遍,很多台词都会背。之后,又看了彭浩翔的一系列出品,但感觉都没有《志明与春娇》经典。
截至目前,《志明与春娇》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片子,也是众多我认为对不起的片子之一。每次看到好片子不是在影院,就会因为没贡献票房而内疚。最近几年内疚排行榜第一位是《最爱》,第二位是《集结号》(鉴于冯小刚最近的言行,现在已不觉得内疚了),第三位就是《志明与春娇》。
所以,这次《春娇和志明》一上画就打定主意进影院。一看之下终于明白,彭浩翔果然完美地印证了某位豆瓣ER的评价,拉到大投资立马撕下文艺面纱,赤裸裸地找明星拍商业烂片;而《春娇和志明》也印证了影视史上不断重复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第二部一般都会很“二”,有些“二”得狗尾续貂,有些“二”得乱七八糟,有些“二”得一塌糊涂,有些“二”得浮夸空洞。这种现象在几年前宁浩《疯狂的塞车》时,已经展露得淋漓尽致。如果把《疯狂的赛车》看成《疯狂的石头2》,影评那《疯狂的赛车》的感觉就是“二”得乱七八糟加浮夸空洞,《春娇和志明》则“二”得狗尾续貂加一塌糊涂加浮夸空洞。彭浩翔这次应该说只不过为这条规律增加了新的例证。对此,亦觉无可厚非,人家拍《志明与春娇》的时候你看得津津乐道,但没贡献票房,所以人家拍第二部让你补上对第一部的亏欠,你也不要怨声载道。第二部摆明就是搞纯商业运作,但人家商业得理直气壮,“二”得顺理成章。
如果让我对《春娇和志明》做出内容上的评价,我只能说第二部和时下流行的由各类搞笑段子、相声、小品杂烩而成的泡面式电影别无二致。这类电影,感觉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第一、二部和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感觉它们的共同特点有三。
一、利用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段子,甚至网上流传开的。例如《春娇和志明》中“不可掌握和已经是大妈”。
二、在电影院会笑,但往往感觉是被胳肢地大笑,而不是由衷而生的认同式的会心一笑。例如《春娇和志明》中上一部中丑女Brenda和黄晓明一见钟情以及初恋郑伊健。再比如《志明与春娇》中志明认为卖贴纸的给卖私碟的当天文台,春娇心思单纯不想把人和事想复杂。而《春娇与志明》中春娇非得把路边洗车的想成杀人犯,简直就是生拉硬扯胳肢人。
三、看完电影往往忘记它讲了什么故事,最多只记得个别片段。碎片化的闹剧电影看起来很像春晚小品、相声集锦,缺乏机智的幽默,唯有生硬地搞笑。对于《春娇和志明》而言,既缺乏《志明与春娇》里“口岩channel和armchannel”这样令人深思的主题,也没有七仔收银冷眼旁观好戏的幽默,更没有“漫春天”里“眼镜几多度、唔噻一晚做嗮”的含蓄。于是,《春娇和志明》最大的价值似乎就在于让我这样对1内疚的人进影院补偿对导演的亏欠。失望有余、埋怨不足的同时,也必须认这个头,就当给《志明与春娇》捧个晚场吧。
看《志明与春娇》缘起朋友的推荐,此前,并没听过彭浩翔的大名。当时只当休闲片随便看看,没想到,看过一遍不禁大呼“好彩”。好彩看了,否则竟要错过如此好片。接下来连看五遍,总共看了六遍,很多台词都会背。之后,又看了彭浩翔的一系列出品,但感觉都没有《志明与春娇》经典。
截至目前,《志明与春娇》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片子,也是众多我认为对不起的片子之一。每次看到好片子不是在影院,就会因为没贡献票房而内疚。最近几年内疚排行榜第一位是《最爱》,第二位是《集结号》(鉴于冯小刚最近的言行,现在已不觉得内疚了),第三位就是《志明与春娇》。
所以,这次《春娇和志明》一上画就打定主意进影院。一看之下终于明白,彭浩翔果然完美地印证了某位豆瓣ER的评价,拉到大投资立马撕下文艺面纱,赤裸裸地找明星拍商业烂片;而《春娇和志明》也印证了影视史上不断重复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第二部一般都会很“二”,有些“二”得狗尾续貂,有些“二”得乱七八糟,有些“二”得一塌糊涂,有些“二”得浮夸空洞。这种现象在几年前宁浩《疯狂的塞车》时,已经展露得淋漓尽致。如果把《疯狂的赛车》看成《疯狂的石头2》,影评那《疯狂的赛车》的感觉就是“二”得乱七八糟加浮夸空洞,《春娇和志明》则“二”得狗尾续貂加一塌糊涂加浮夸空洞。彭浩翔这次应该说只不过为这条规律增加了新的例证。对此,亦觉无可厚非,人家拍《志明与春娇》的时候你看得津津乐道,但没贡献票房,所以人家拍第二部让你补上对第一部的亏欠,你也不要怨声载道。第二部摆明就是搞纯商业运作,但人家商业得理直气壮,“二”得顺理成章。
如果让我对《春娇和志明》做出内容上的评价,我只能说第二部和时下流行的由各类搞笑段子、相声、小品杂烩而成的泡面式电影别无二致。这类电影,感觉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第一、二部和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感觉它们的共同特点有三。
一、利用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段子,甚至网上流传开的。例如《春娇和志明》中“不可掌握和已经是大妈”。
二、在电影院会笑,但往往感觉是被胳肢地大笑,而不是由衷而生的认同式的会心一笑。例如《春娇和志明》中上一部中丑女Brenda和黄晓明一见钟情以及初恋郑伊健。再比如《志明与春娇》中志明认为卖贴纸的给卖私碟的当天文台,春娇心思单纯不想把人和事想复杂。而《春娇与志明》中春娇非得把路边洗车的想成杀人犯,简直就是生拉硬扯胳肢人。
三、看完电影往往忘记它讲了什么故事,最多只记得个别片段。碎片化的闹剧电影看起来很像春晚小品、相声集锦,缺乏机智的幽默,唯有生硬地搞笑。对于《春娇和志明》而言,既缺乏《志明与春娇》里“口岩channel和armchannel”这样令人深思的主题,也没有七仔收银冷眼旁观好戏的幽默,更没有“漫春天”里“眼镜几多度、唔噻一晚做嗮”的含蓄。于是,《春娇和志明》最大的价值似乎就在于让我这样对1内疚的人进影院补偿对导演的亏欠。失望有余、埋怨不足的同时,也必须认这个头,就当给《志明与春娇》捧个晚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