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影评:被宁浩私藏起来的黄金
发布时间:2022-08-02 20:33:37
看到宁浩的自我成长,有点像与好久不见的老同学在街头偶遇,发现他不仅没有变老,反而更显年轻,这种意外之喜实在让人愉悦。
对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有过美好回忆的观众来说,《黄金大劫案》的很多场面会让他们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但回忆往往是不准确的,《疯狂》系列作为国产小制作类型片获得票房与口碑双赢的事迹已离现在太过遥远,事实上当初对这两部电影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声音,如《石头》的“跟抄”、《赛车》不如《石头》等。宁浩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的活力与特征在这三年里多多少少被神话了,因此当《黄金大劫案》上映之后,口碑迅速分成了两极,大呼失望的一群人认为影片夸张、山寨、油气。但问题是,难道这些不就是宁浩自《疯狂》系列以来一贯的整体特征?而且是挺好的特征吗?以下逐条解释:
夸张,宁浩的这三部作品都是喜剧,因此夸张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人会指出刘别谦《你逃我也逃》里扮演希特勒的演员走上华沙街头是夸张的,这是喜剧的必要,即使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喜剧。同理,小东北扮耶稣虽然夸张,但效果十足(更不用说这个设定还“内涵了”)。
山寨,你可以说宁浩的《疯狂》系列山寨了盖·里奇,但假如把《石头》里那段与《两杆大烟枪》分镜一模一样的段落拿掉,《石头》也照样成立,因为它对现实的批判、喜剧因素的形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国产。影评山寨,仅仅是从形式上做了借鉴,这没什么不妥的,对于电影弱国来说更是如此。就像《黑客帝国》之后全世界所有的动作片都在模仿“子弹时间”,但若这“子弹时间”在影片里用得好,那对影片而言就是成功的(想想国片里有多少山寨的特效、镜头、剧情,再想想这些山寨都超过宁浩了吗?)。另外,山寨这个词,其实有一点不精确,而这种不精确,又呈现出了一种评论上的山寨。
油气,这恐怕是笔者见过的最奇特的评价了。《黄金大劫案》框架非常接近《无耻混蛋》(InglouriousBasterds) 《功夫》,所以主人公小东北的油气(姑且称之)是必然的,也是小人物变成大英雄的成长过程中的必要交待。其次,回到了影片本身———喜剧类型片,油气的台词也是引发观众笑声的必要手段,至于笑不笑得出来,那就要看观众自身了。
《黄金大劫案》虽然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杰作,但至少有以下三个特色:
1、延续了宁浩前两部作品的喜剧节奏。对于观众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可爱的回馈。但必须提醒那些对喜剧类型有期待的观众———也就是希望从头笑到尾的观众,影片在后半部分有一些反类型的设计———大喜大悲的并存。当然,这也成为了某些评论批评这部电影的一个要素,但其实这种批评绝不成立,因为它的格局就是《无耻混蛋》的,有人会对梅拉尼·罗兰像一朵花一样地与情郎一同死去的狗血画面皱起眉头吗?或者对《功夫》里的棒棒糖破镜重圆的画面直摇头?
2、在场面调度上精益求精。这恐怕是这部电影最让笔者动容之处,因为被迫沉寂三年之久,宁浩的手艺却不见生疏反而越练越精(国产片最缺的是手艺高超的匠人,但想要挤破头当大师者实在太多),这种精炼对于国片导演来说,简直是买少见少。片中的电影院抓人、行长家偷情报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戏,场面调度从容不迫,以扎实的技巧引领观众进入到情境中。看到宁浩的自我成长,有点像与好久不见的老同学在街头偶遇,发现他不仅没有变老,反而更显年轻,这种意外之喜实在让人愉悦。
3、这是一部言志之作。《疯狂》系列隐藏的批判现实笔触,到了《黄金大劫案》里,变成了彻底的寓言。从主角、到台词,甚至到剧情设置,安全地放逐到了抗日语境中,但却几乎可以与现实一一对应而完全符号化。你可以把小东北的成长经历看成是宁浩的个人体验,也可以把“谁说金镖不如洋枪”的台词看成是宁浩对“山寨批评”的一种回应(而且片中有具体的“回应”),更不用说满映电影人为何集体被可怖的统治者杀死,只能作为永远的回忆出现在了只被小东北一个人注意到的银幕上。这个饱含了宁浩对电影深深的爱的画面,表明了《黄金大劫案》中黄金其实并没有被腐蚀掉(同样符号化的剧情设计),而是被宁浩私藏了起来。
对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有过美好回忆的观众来说,《黄金大劫案》的很多场面会让他们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但回忆往往是不准确的,《疯狂》系列作为国产小制作类型片获得票房与口碑双赢的事迹已离现在太过遥远,事实上当初对这两部电影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声音,如《石头》的“跟抄”、《赛车》不如《石头》等。宁浩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的活力与特征在这三年里多多少少被神话了,因此当《黄金大劫案》上映之后,口碑迅速分成了两极,大呼失望的一群人认为影片夸张、山寨、油气。但问题是,难道这些不就是宁浩自《疯狂》系列以来一贯的整体特征?而且是挺好的特征吗?以下逐条解释:
夸张,宁浩的这三部作品都是喜剧,因此夸张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人会指出刘别谦《你逃我也逃》里扮演希特勒的演员走上华沙街头是夸张的,这是喜剧的必要,即使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喜剧。同理,小东北扮耶稣虽然夸张,但效果十足(更不用说这个设定还“内涵了”)。
山寨,你可以说宁浩的《疯狂》系列山寨了盖·里奇,但假如把《石头》里那段与《两杆大烟枪》分镜一模一样的段落拿掉,《石头》也照样成立,因为它对现实的批判、喜剧因素的形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国产。影评山寨,仅仅是从形式上做了借鉴,这没什么不妥的,对于电影弱国来说更是如此。就像《黑客帝国》之后全世界所有的动作片都在模仿“子弹时间”,但若这“子弹时间”在影片里用得好,那对影片而言就是成功的(想想国片里有多少山寨的特效、镜头、剧情,再想想这些山寨都超过宁浩了吗?)。另外,山寨这个词,其实有一点不精确,而这种不精确,又呈现出了一种评论上的山寨。
油气,这恐怕是笔者见过的最奇特的评价了。《黄金大劫案》框架非常接近《无耻混蛋》(InglouriousBasterds) 《功夫》,所以主人公小东北的油气(姑且称之)是必然的,也是小人物变成大英雄的成长过程中的必要交待。其次,回到了影片本身———喜剧类型片,油气的台词也是引发观众笑声的必要手段,至于笑不笑得出来,那就要看观众自身了。
《黄金大劫案》虽然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杰作,但至少有以下三个特色:
1、延续了宁浩前两部作品的喜剧节奏。对于观众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可爱的回馈。但必须提醒那些对喜剧类型有期待的观众———也就是希望从头笑到尾的观众,影片在后半部分有一些反类型的设计———大喜大悲的并存。当然,这也成为了某些评论批评这部电影的一个要素,但其实这种批评绝不成立,因为它的格局就是《无耻混蛋》的,有人会对梅拉尼·罗兰像一朵花一样地与情郎一同死去的狗血画面皱起眉头吗?或者对《功夫》里的棒棒糖破镜重圆的画面直摇头?
2、在场面调度上精益求精。这恐怕是这部电影最让笔者动容之处,因为被迫沉寂三年之久,宁浩的手艺却不见生疏反而越练越精(国产片最缺的是手艺高超的匠人,但想要挤破头当大师者实在太多),这种精炼对于国片导演来说,简直是买少见少。片中的电影院抓人、行长家偷情报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戏,场面调度从容不迫,以扎实的技巧引领观众进入到情境中。看到宁浩的自我成长,有点像与好久不见的老同学在街头偶遇,发现他不仅没有变老,反而更显年轻,这种意外之喜实在让人愉悦。
3、这是一部言志之作。《疯狂》系列隐藏的批判现实笔触,到了《黄金大劫案》里,变成了彻底的寓言。从主角、到台词,甚至到剧情设置,安全地放逐到了抗日语境中,但却几乎可以与现实一一对应而完全符号化。你可以把小东北的成长经历看成是宁浩的个人体验,也可以把“谁说金镖不如洋枪”的台词看成是宁浩对“山寨批评”的一种回应(而且片中有具体的“回应”),更不用说满映电影人为何集体被可怖的统治者杀死,只能作为永远的回忆出现在了只被小东北一个人注意到的银幕上。这个饱含了宁浩对电影深深的爱的画面,表明了《黄金大劫案》中黄金其实并没有被腐蚀掉(同样符号化的剧情设计),而是被宁浩私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