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保护无辜的伤害随笔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深世上少有,这一关爱与我们的繁殖观念、家族观念不无关联。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父母们对孩子的保护欲是显而易见的。未成年的孩子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父母的庇护与疼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是父母庇护的必要性所在。
但是,随着孩子各方面趋于成熟,父母的过度庇护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有时甚至会成为孩子自我发展的阻碍,遮蔽孩子的自我表达。父母如果对此没有觉察,孩子就会逐渐表现出不配合甚至对抗。更糟糕的情况是,即便孩子已经表现出了对抗情绪,父母仍然意识不到改变的必要。受过去的经验模式禁锢,父母觉察到自身的问题时,亲子关系也许已经陷入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虽然父母有意调和,但孩子已经失去理性,他们越战越勇,也越来越极端、越来越放肆,以至于自我膨胀、听不进任何建议。
年幼的孩子就像羽翼尚未丰盈的雏鸟,没有足够的能力独自应对世界,他们需要在父母的庇护下获得安全感。雏鸟有羽翼丰盈的一天,孩子也会逐渐成熟,雏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孩子也将踏上自我追寻的人生旅程。父母们千万不要把孩子对自己依从理解为认同,这种依从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情感惯性,因为弱小之时受到了父母的保护,故而对父母产生了自然而然的依恋,因为依恋而愿意服从。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最早面对的世界,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有足够的力量之前,父母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媒介,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无所不能,孩子会不自觉地崇拜和模仿父母,这与他们的选择无关。我崇拜你只是因为别无选择,用这句话解释孩子对父母的顺服似乎有些冷酷,但有时真相就是这样,孩子顺服于父母并不代表他们在道理上认同父母,也不代表父母就是正确的。同样,孩子反抗父母或许也无关父母的是非对错,不过是孩子需要反抗了。
然而,孩子的反抗虽然与父母的是非对错无关,却受由父母主导的亲子互动过程影响,当父母的过度保护遮蔽了孩子的自我时,孩子的反抗才具有必然性。自我被遮蔽无异于被活埋,内在需求被忽视,发声不被倾听,长此以往,孩子会陷入失真状态,失去对现实的真实感知。唯有反抗,唯有打破自己和世界之间的——父母建构出来的——屏障,孩子才能触摸真实的世界,也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虚假自我的危险性在于既隔离了真实的自我,又感知不到真实的世界。父母的保护构筑了一道屏障,阻碍了孩子通往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想象是虚幻的,现实是不可理解的,孩子的内在像一片孤岛,没有连接外部世界的通道,毋庸说他们缺乏应对现实的能力,就连对现实的觉察也是很难的。如果父母不能学会放手,孩子只能通过反抗自救,他们需要触碰真实以获得清醒的存在体验。也就是说,孩子如果不奋力突破父母用保护织造而成的茧,就只能在精神上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