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听什么别道听途说随笔

发布时间:2022-04-04 00:58:41

  今年夏天,我终于从高考这场没有战火硝烟的战争中杀出重围,但经历完高考后,还有一场更需要勇气和胆量、细心和耐力的考验,那就是人称比高考那两天还难熬的填志愿。

  当知道高考分数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放榜那几天,我看了各地高考状元的新闻,也看到想不开自寻短见的新闻。好友圈里刷屏的都是“别问成绩” 之类的动态,但也有人晒成绩单,还有人约好“天台见”。但当拿到报考指南之后,又开始讨论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吃香,哪座城市就业率高,哪些专业在就业率里亮起红牌或是绿牌。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结果,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就只好接受,乖乖地把专业目录和报考指南啃完才是王道。

  知道分数后,其实只有几天的时间填志愿,在这几天里,我忍受了比高考备考还要大的压力。总有不常联系的三姑六婆开始借着关怀的名义打听你的分数,再和她们家的孩子作对比,然后以一句“没关系,我听说××大学也挺好,你报这个啊”收尾,多轻松。也有大爷小叔开始跟你说填志愿的原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哪些专业好就业,在电话里固执地说“我叫你报这个就报这个,听我的准没错”。还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会时刻关心你,时不时跟你说,“读师范好,什么都不比女孩子当老师强。”

  其实我对于这样的建议总是哭笑不得的,凭什么我的未来要他们做主?他们说的话就一定是真理了吗?难道我就应该道听途说而不去听从自己的内心想法?

  别误会,其实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了长辈们的人生经验,只是社会的变化实在太大,而身为已经成人的长辈之所以能够趾高气扬地在我们填志愿时指手画脚,可能真的只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年长几岁,但他们那些人生经验未必有用。

  在那几天里,我一所所大学地找,几乎把报考指南都翻烂了,在学校专业旁边圈圈点点,一一对比上一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最低排名。在学校与专业面前,我还是选择了感兴趣的专业。面对专业和舆论导向时,我也听到很多对这个专业未来不看好的评价,当然也有喜欢这个专业的人在说这个专业就业有多好多好。其实我想,在高考这个只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面前,让一个高中毕业生就定下终身志向是否有点过早,有点不切实际了呢?

  我记得高三开学初学校举办学习交流讲座时,一个从千里之外的哥伦比亚大学赶回我们学校的师兄在讲台上很激动地说:我至今仍然记得填志愿时那种焦虑,但它也让我知道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啊!后来我才知道,分数足够上清华、北大的他,选择去了中央财经大学念喜欢的金融,再一路披荆斩棘杀去美国。个人能力有高下,机遇可遇不可求,但当你把兴趣学好,其它也许就不再是难题了。

  当我和朋友各种联系,讨论报志愿时,好朋友说我特别适合哪个哪个专业,我当然也有被人撩拨几句就热血沸腾的时候,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是现在总是会给你打脸的巴掌,所以在听完建议后,我又在凌晨关灯时枕着手想了好久,仔细地考虑我的志向、野心和个人能力,最后还是稳妥地选择了我喜欢的又合适我的专业。

  再来说说女生志愿选择的问题吧。其实相比男生,女生们在填志愿时面对的压力比他们多得多,我很庆幸父母没有在我选择时用道听途说来的话语阻挠我,也没有用“女生就该如何如何”之类的话语动摇我。我有个邻居姐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高考填志愿时就被爸爸说女生读书没用别填志愿了,大姨大妈纷纷来家里劝阻,“高考分数又不能上‘211’‘985’,还是别读了。”自己也就没有再去争取读书,当别人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就去了珠三角打工,认识一个外省的男工友,不到一年就结婚生子,好久都不能回一次家。我仿佛看到了她的一生,想想就心酸。虽说我们无意成为女强人、女博士,但还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掌控,女生越是优秀,选择的空间也就越大。到真正优秀时,是否结婚生子已经不再是衡量幸福人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姑娘们还是应该多点主见,才能多点见识,才能明白大千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自由和自我。

  当录取结果出来后,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我终于可以拿着那份满意的结果去感谢爸妈,感谢高考。当初顶着舆论去选择,现在终于可以放下那份担忧了。

  就如莫泊桑在一百多年前说的那样,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填志愿也一样,专业没有好坏,最重要的是听从你的内心,听什么别道听途说。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