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想“我”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不管午睡还是夜眠,不看一会儿书就绝难入眠。今天午饭躺在床上,随手拿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想尽快催眠。于是便随手一翻,看到“我”字,解释也很简单:⑴称自己。⑵自己。反正自己就是“我”。但我越想越觉得这样解释太简单,有辱造字先生之英明。“我”让我不能午休,我让“我”博客亮丑!
什么是“我”?“我”是什么?“我”是谁?回答起来肯定是一个答案:“我”是我!这叫什么答案,这叫无解答案。人家问你什么是“几何”?你回答说“几何”是几何,象话吗?你还不如说“不知道”,还落的个谦虚。实际上,无解的答案就是-不知道。人确实不知道“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到底怎么样……能把这个“我”解释清楚、想得明白、做的得当的肯定是大圣至圣。
不信么?我给你试说一下,就是试着说一说。说“我”是什么,“我”是什么东西,我肯定回答说“我不是什么,也不是什么东西,我是人!”又问“人是你么?”你只能回答“人不只是我,但我是人”这个回答也很牵强附会。但如果接着问“人”是什么?其回答的含义就会离“我”越来越远……不信,你试着说一说。
咱现在不玩文字游戏了,严肃一点说说“我”。
“我”是第一人称,是自己的代名词。但“我”这个自称词是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你不信,可以打开你所写过的文章,你言谈中的用词,“我”肯定是用得最多的。我的博客中,只有一篇文章《人与狗》只用了一个“我”字外,其他的“我”字都很多。为什么?这是因为说话写文章都是“自我”的表述,没有“我”怎么行?!他人怎么认识我、看待我,那是别人的事,那叫“他我”。真正的“我”怎么样,也就是“真我”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从这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可以分为—他我、自我、真我。
“他我”—也就是他人眼中的“我”。他我—绝对是骗我。因为别人看人都是以别人的标准为准绳的,所以绝对不是客观的我。就是有一个人,真的把你“看透了”,他也不会告诉你的。大都会把你夸得心里很舒服,把你的优点夸大化,把你的缺点优点化,把你的缺陷美观化,总之,别人心里想的你,嘴上说的你,与真的你相差非常远。你如果把“他我”当“真我”,非把你培养成希特勒不行。所以,社会越文明,文明用语就越多,“他我”离“真我”就越远。“我”分肉体的我和精神的我。肉体的“我”别人只能看个大概,身高、肤色、胖瘦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170cm的个头,有的认为不高不低正好,有的认为是“二等残废”。精神的“我”别人更看不到,就连生理性的痛痒别人也不能感觉出来啊。看来,靠他人来明白“我”,肯定不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决定主观”论,在这里肯定行不通。
再说“自我”—自己眼中的“我”。“自我”那就更复杂了,什么心理自我、本我、超我等等,翻开英文字典非把你的脑袋搞大不行。“自我”评价本身就是主观范畴的东西,肯定是凭自己的学识、认知能力来评价自己,受自己交际范围、比较圈子的影响很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乐观派,“他人的媳妇总比自家的好”是自卑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是随意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独行侠,“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总要绿叶映”是集体人……这些人对自己的社会定位都是不一样的,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基点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所以,“自我”说的也不是“真我”。
再说“真我”—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是相对稳定的自我意识的常态体现。但即使是稳定的体现,也是多面孔、多层次、多角色的不准确显现。比如,主席台上想的是如何扮好正人君子,主席台下想的是猎色贪腐;白天的白衣天使,可能是夜晚的吸血魔鬼;课堂上的“口若悬河、谦谦师表”,可能在床上想的是淫秽乱伦等等,也就是思想上的魔鬼但表现的是天使,当天使的盛誉战胜魔鬼的贪欲时,“我”的稳定表现就是可爱的天使,当魔鬼的贪欲战胜了天使的良心时,魔鬼的一面肯定会暴露无异。不是许多一生谨慎的“先进模范”,最后贪财贪色而锒铛入狱,一夜之间从天上到了地狱。实际上,始终都有多个“真我”在搏斗,谁赢了谁就表现“真我”,变脸戏法很像人生舞台的“真我”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台,主角配角轮流来。一生只有一个面孔的,真人也。
“他我”大多骗我,“自我”等于假我,“真我”天天戏我,什么是“我”?
我连“我”都不知道,所以千万别信我。不识“我”的真面目,只缘“我”在我身中。说“我”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