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保――旅美散记(十六)
电影《不见不散》里,刘元(葛优饰)在一块草地上“扎根”,那儿既有梦幻般的自然美景——蓝天、碧水、绿树,也有唾手可得的工业化享受――汽车、电视、自来水,甚至啤酒。刘元“扎根”的草地,在美国那是“家常便饭”,随处可见,人类迄今所能达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美国都有。美国是世界文明之都,如果不带政治立场,无论谁,怎么看,美国都太“美”了,梦境般“美”。去了,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看了,摄入眼帘的幅幅都是仙境般的图画――美国的环境保护,实在让人心服!
按美国法律规定,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并达到规定的标准,是不允许向大自然排放的。所以,城镇一般都建有污水处理厂,美国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管理人员少。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管理,建设和管理运行费用来自于排放单位(也包括家庭)和政府(补贴),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排放进行严格的管理。还有,美国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都不是单一的处理场,不论是填埋、焚烧还是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处理,都不作简单处理,而是尽可能在处理中回收,在处理中节约资源,在处理中减少排放,在处理中变废为宝。
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垃圾填埋场,1971建成,占地780公顷,已用300公顷,现在每天处理3000吨垃圾。该垃圾场四周建有地下30米深的防渗墙,使垃圾场渗滤液与四周的地下水隔开,并分长方形大方块建有防渗层,每个方块的渗滤液互不相通,预先埋入了渗滤液收集和沼气收集管道,填入垃圾后用机械压实,上面覆盖近两米厚的粘土,再在粘土上面种草、种树、种花。垃圾填埋场建起一个大花棚,长年向城市供应鲜花。
就在这个填埋场部分已封场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条条收集沼气的管网,看到了在浅水池中嬉戏的大雁和水鸟,还有几群放牧的牛羊。填埋场建有严格的监控装置,常年监视填埋场可能对周围大气和水的污染,除监测仪器外,还种有监视的植物。良好的植被和环境引来了大量的鸟类,附近农民看到这样的草场,也要求进场放牧。这个填埋场收集的沼气用来给附近建起大花棚提供热源,大花棚种有居民喜爱的各种鲜花,在圣诞节前后,大花棚的鲜花就大量上市,给人们带来喜悦和欢乐。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个不错的高尔夫球场。说到高尔夫球场,这是建这个填埋场时,政府向附近居民的承诺。上世纪政府拟建这个填埋场时,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反对,怕垃圾填埋污染了周围的环境。政府承诺,垃圾填埋场做到不污染环境,还要在这个蚊蝇孳生的地方,还居民一个高尔夫球场。这样的承诺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可。所以,一部分地域封场后,就先建起了这个高尔夫球场。这个球场的名称也很有意思,叫“缓冲公共地高尔夫球场”。
我们坐在旅游巴士上,还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美国市民自觉的“拾废行动”――我欣赏美国公民的休闲方式,到了假日,除了打高尔夫、钓鱼、划艇、旅游之外,就是捡垃圾――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左手撑一只大塑料袋,右手执一把长把的钳子,在公共场合以捡拾垃圾为休闲,维护公共卫生。
中国,已被地球上许多人认为是未来惟一能够超越美国的国家。说中国最终超越美国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有着“励精图治、勤俭持家”的“先进的传统文明”。这我深信,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可我知道,办事,单靠勤俭持家是不够的,主要应靠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