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我最中意的雪天》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4-13 08:02:35

  《我最中意的雪天》是一部由孟奇执导,马迎春 / 孙秀晨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最中意的雪天》观后感(一):几年前的文字

  天气预报的原本昨天就该下的雪,今天飘来了,辛好不是那种雨夹雪,是场纯正的雪,算来也有七年之久没见过这样的雪天了。整整七年,我在南方漂泊了七年,只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回家过年,但每次回家短暂行程都没有赶上雪天。我们这儿是个不南不北的地儿,一年也只能下几场雪,随着全球的气候的极端变化,我相信以后这样的雪天也是越来越少了,所以2008年元月13日这天的雪是值得记录一下,一点也不矫情,我毕竟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的雪天,兴许2008就这一场雪了。

  下雪的空气好极了,感觉比一场雨洗刷后的空气还要干净,我走在街上动用最大的肺活量呼吸,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香烟钙化的肺都能尝到一丝丝的甜。我在小巷里面穿越,不时的看到一两个在雪中的兴奋的孩子们,说实话,雪下得很小,还不够堆雪人,打雪仗,但足以勾起孩子们对自然的原始的审美,感受着季节的标志。

  在雪中,我不由想到一部电影《我最中意的雪天》,这部电影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电影,一部非常朴实的电影,叙说一个黑色温馨的普通家庭故事,让我最为欣赏的还是电影原声音乐,我认为这是中国唯一的一部背景音乐与画面咬的最紧的电影,说起这部电影,还真有点意思,竟然是在出差湖南衡阳的时候在一家宾馆里面看的,并且是在CCTV6看的,没有看全,4秒钟的时间就让我定格在CCTV6套,4秒的时间我就听出了这个音乐出自窦唯,一开始只是想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而看这部电影的,但看完之后觉得这真是一部很棒的电影。看到电影结束,字幕显示 音乐(作曲/编曲): 窦唯。

  《我最中意的雪天》观后感(二):疲惫的人们不是不想潇洒

  故事围绕着一位46岁的国有厂副厂长王君生展开,人到这个岁数,职位和社会层级已经到达了天花板,普通人置于此境遇下,任何年代,除非一笔满足刚需外还大有盈余的巨款,不然生活不会再有任何起色。为孩子上学担忧、为和老婆的精神与情事互动危机担忧、为比不上楼上时不时购入高档家具的年轻副局长担忧,担忧外化人生活具象便是力不从心,便是处处时时疲惫。60几页的小说,写不完一个人的生死,但也足以将无奈刻画的淋漓尽致——搬床的那一幕,“在过道儿,两口子隔于床的两边。王君生没法儿挪地方,被床挡在墙角了。妻子既进不成小屋,被床挡在了家里面了。而最糟糕的是,分明的,那竖起着的大床,并不能进一步被推入小屋。两只腿卡于门外,不是卡着一点点,而是齐床裙那儿卡住了。即使将四条床腿统统锯掉,床也还是没办法推入小屋”,这种盘旋在日常的夫妻生活中的烦恼实在是太真切了,而那处“他想伪装出点悔意,实际上他心里也确实有点悔意。但那些许悔意并不情愿地从他心里爬到他脸上。他希望它明智又成功地浮现在他脸上,所以暗中和它较劲儿。这么一来,就使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古怪。不但显得毫无悔意,看去反而似乎有无赖相”则是把夫妻之间最后浮于表面却得保持体面的相处模式和情绪表达描写得十分滑稽。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刘震云那本《一句顶万句》,都是边缘的人奔走在生活中,事事不顺意。结尾梁晓声的“圈层核心论”里有一点发人深省——“在中国,作家是可以站在离”核心“较劲的某一环的某一段弧上的。如果此时作家的眼还向内圈看,那么他一定是短视的,因为这由事业的本经所决定着……我站在一段并不容纳我的弧上。尽管如此,以我的眼向社会最边缘的几环看,仍能较清楚地看到一群群疲惫的人们。他们的疲惫,我认为绝非我的夸张。我相信我的眼的可靠,因为,我不禁地同情疲惫的人们……疲惫的人们不是不想潇洒,不是不愿潇洒,而是没起码的前提潇洒。便只有疲惫下去。”

  《我最中意的雪天》观后感(三):谁都拥有最中意的幸福

  可能跟一些人一样,起初对这部影片的观看欲望是来自于窦唯,因为那张原声作品。因为这张原声,也让我连接性的回想起《我们俩》,两部电影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最中意的雪天》,开头是以片中人物王君生给年轻人所讲述的故事为开头,这个故事简单也复杂,所以,这是一部关于男人的电影,一部关于生活、关于幸福的电影。

  导演很细腻,把人物的性格描写的非常微妙。不管什么样的电影,总是会鬼使神差的让观众进入到角色,所以每个人喜爱的电影不一样,所入的角色也不一样。像王君生对那位什么都有的年轻人讲的故事一样,我也进入了角色,那我也就开始讲一下故事中的故事。

  有多久没有安静下来,舒服的看电影了,整天不知道为什么忙碌着,本着为快乐和幸福做奋斗的口号,却在这条奔波的道路上,不知不觉的丢失了那些本质的东西,不过没关系,主人公最后也解答了这途中的问题,有得有失,痛苦也快乐,幸福本就没有固定的定义,所以,知足常乐,幸福就在身边,借助孙睿一书中的话“幸福就像屁股,每个人都有,总是抱怨只看到别人的,而自己没有,其实只是都忘记回过头来看一下自己的”

  王君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了,他善良、传统。我想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只是总不会完全一样。一个男人,太实在,看似实在的有点傻,谁都欺负,可傻人有傻福。

  可怜天下父母心,片子中,孩子也是一个连接,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从没怨言,尽管他们也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一定是正确,可仅仅是在为了孩子做一切所能做的。

  这些让我也回想起我的学生生涯,好像这10几年的学生生涯中,从没考过一次满分,小学排名还勉强,可也还是怕过年的时候,拜年的人们问我考了多少分。初中开始学习成绩就急剧下降,那时候爱足球,嗜它为生命,偷钱买球、买球袜、买与足球有关的一切,然后撒谎说各种原因得来的。中考前,我就被做工作上职专,别浪费时间,还耽误其他学生好好学习,可我这个倔脾气确实不允许自己这样被侮辱,结果在中考前还因为打架,差点被开除,为这些事,父母没少为我擦屁股。结果很明显,我中考连最低的档都没考上,在我们县城,就是拿钱都没地方上的分数,最后父母说去乡下找个学校,怎么样的也得让我上高中,将来考大学,可我就是不体谅,闹的死去活来,最后不知道找的谁,肯定是像片子中王君生那样,送礼找学校,可我父母没那么幸运,还给我交了1万多,才上的高中,我甚至不知道那钱是怎么来的。

  可我的高中也是没有把握,刚开学没多久就把人打进医院,父亲死活不在出面为我擦屁股了,现在想想当时年轻岁月的冲动和母亲那种担忧,真是可笑。

  高考,最后阶段我确实在拼尽全力,可最后依然是没考上,想起那时候父亲为的上学的事,一夜白头,我以为这只是个形容词,可我确实看见了,看见父亲低头,忍气为我找人上学。到现在虽然到现在毕业几年,足球也渐渐遗忘,被音乐所代替。工作也算顺利,没怎么让父母操心,也赚到了一些钱,可却没能在父母身边陪伴他们。

  对啊,谁也喜欢阳光,那样温暖、舒心,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太多的人们渐渐的迷失了自己,仅有的阳光中也充满了污染的空气。但人们还是喜欢阳光,虽然现在被污染了,但人们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我讲的故事也很平淡,但回想完后,谁都拥有过最中意的幸福

  。

  《我最中意的雪天》观后感(四):[史料]《我最中意的雪天》北大导演见面会纪实

  写在前面:今天忽然在VeryCD上看到这部片子原声的下载。回想起来这是我在北大第一个学期看的一部片子,当时不知道“独立制片”为何物,现在想来其实是个很牛逼的事情,这部片子据说是大陆第一部通过审查,不挂厂标的独立制片,彩色胶片标准长度,好像花了50万(?)。如今只记得十几个场景了,印象里跟《向日葵》的感觉有点像,应该还是可以包含在第六代的脉络里的。

  梁晓声那篇原著,一直想找来看却总是忙忙就忘了。那是2002年的冬天嗯,当时我对电影P都不懂。如今终于算是略懂了。想起这部片子不由的一阵“令人愉悦的忧伤”。

  好吧我又在说胡话了……

  ——————————————————————

  观众如是说:

  ——观众的感觉是不同的,但这部影片确实能打动人,因为它表现了人世间的爱。最感人的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平淡的爱情。还有他们之间的默契。

  ——这类片子可能票房价值不大,但它是一种看过之后能留在记忆中的东西,能反映百姓的真实生活,引起观众心灵的感动。

  ——这部片子作为第一部独立电影的价值远远大于它的艺术价值。

  ——你们一定要相信观众的鉴赏能力。在浮躁、矫饰的今天,人们所追求的依然是真实的,美的东西。万事开头难,希望你们能够坚持。

  ——受感动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

  ——独立制片人一般有3种心态,1)玩味。2)时尚。3)个性的抒写。你们是哪种情况?

  (答:把电影当作事业干。而不仅仅是玩味或是抒写个性。)

  ——其实结局的处理不够真实,给人一种虚幻的希望。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其实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

  ——那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我们不能说让这个父亲和母亲一起创办一个企业白手起家,这样就能鼓励中国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都去做企业家呀!

  ——我只想说两点:1)我的父亲是一个厂办主任。2)在我到北京上学前,我的父母在上车前真的拿出了一张存折,就是10万块钱。(全场热烈鼓掌)我希望有机会带着我女朋友来看,我想让她知道也许将来我们的爱情也会象这一样平平淡淡,我想与她一起分享我对父辈的那种爱。第二,我要和父母一起来看。我要让他们明白儿子是懂得他们的。

  ——在宣传的定位上应当是“百姓生活题材”而不是“首部独立电影”。这样无形中会疏远观众。很多人不会主动花钱看什么所谓的“独立电影”。

  ——这部电影如果看的浅,他会告诉你知足常乐,告诉你幸福的含义。看的深了就会看到国民性,人的追求等等。如果说雅俗共赏是一部好片子的标准,那这部《我最中意的雪天》就做到了。

  导演、编剧如是说:

  ——(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这部小说很能打动人,小说本身的朴实造就了电影的朴实。我们喜欢这种有根基的东西。虽然影片的商业价值可能不会很大,包括在宣传上的待遇比一般商业片差很多。但我们还要坚持做一种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东西。

  ——独立制片不能和边缘题材画等号。它仅仅是一个运作形式。我们希望观众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片子上,而不是它的形式上。这种形式在国外很正常,在国内就尤其显眼,很困难。坦率的说,除了拍摄的40天之外,所有的时候都是困难的。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作为电影我们不应当去教大家怎么做,而是通过我们的镜头把我们喜欢的小说,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至于每个人应当怎样去生活,他自己都应该明白。影视作品其实不应该起到什么说教的作用。

  ——关于特点的问题,我觉得为什么年轻人拍一部电影观众们影评家们都关心他“有什么突破”,“对经典的手法有什么颠覆”。其实我觉得你的创新你的特点都要适合你所讲述的东西。如果这部片子不适合用新颖的手法而你硬要用的话只会毁掉作品。总之合适的手法要用在合适的地方。

  (胤祥 录音并整理)

  《我最中意的雪天》观后感(五):缘于窦唯,止于窦唯——我最中意的雪天

  窦唯的原声,让我收获如此之多,初冬的深夜,我强忍着一阵阵突入袭来的睡意,也要记下我心里的想法,仅仅是因为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样的一部片子如此贴切我的生活。

  有时候在想,我不需要什么丰功伟绩,也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只要让我真真实实的活一回,感受生命带来的真切,不管是活得承重也好,或者是活的轻盈也罢,就算再怎么平淡的生活,对我来说也是精彩万分的。

  我喜欢电影中那个桥段,王君生翻着老照片,想着过去发生的事。那是对回忆的描写,回忆就像梦,是意识领域的东西,属于形而上,但是回忆又不是梦,因为它切切实实的发生过。顺便说一下,窦唯在这部分所作的音乐十分的出色,他说过他一直活在梦中,也许最能领悟这种抓不到却又感受得到的感觉吧。那些过去发生的事却串成了他到现在为止的一生,尽管看似平淡,却饱含感情。我特别中意于那一段,王君生想起年少时,一个精神抖擞的女红卫兵向他走来,而他假装弯腰系着鞋带,悄悄的看着女生从自己的身边走过,随后站起追了上去……

  这让我想起了父母的爱情,听母亲讲,她在初遇父亲的前一夜,做了一个怪异的梦,梦到她的门口放了一个画架和一把吉他,梦醒来的早晨,院子里果然放着一个画架和一把吉他,母亲此时万分欣喜,她悄悄地走近了它们,拿起画架细细地在阳光下端详着。单位的大姐忙对母亲讲,这是新来同事的东西,你别乱碰,母亲听闻后就在放下的同时,看到了新来的同事——我的父亲。多少年后,她跟我讲,我那天确实脸红了。

  尽管我们身上流着父母的血,但是我们却永远参不透那段没有我们陪伴的、属于他们的青葱的岁月。对待那段岁月,我的态度是模凌两可的以及矛盾重重的,不知道是应该羡慕还是去打破。我羡慕于那简单却丰盈的美好,没有物质的影响,单纯的爱慕便可以成其眷属;可我却又想打破,毕竟那是属于毛时代的爱恋,市场经济带来的高房价似乎已经让我们开始承受不起这份美好。

  记不清什么时候了,我不知羞耻的问我妈,你爱我爸吗?我妈神色慌张的回答道,不爱!我则接着不知羞耻的说,不爱那你们还结婚?曾经以为,子女是维系父母婚姻重要纽带的关键,这种荒唐的想法可能来源于父母的一次争吵过后,我那独生子女自我本位主义思想的萌发,如今想起来真是幼稚到了极点!

  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相濡以沫十多年,围绕着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也照样充满着爱意,只是穿上岁月的外衣,不让人觉得好分辨而已。当王君生得不到房地产商的赔款,又要给妻子一个答复时,他东拼西凑的借钱,这难道不是爱?当王君生扯谎告诉妻子自己降职为主任时,那听起来荒唐而可笑的理由,竟换来妻子理解的微笑,难道这不是爱?而此时想想我的父母,我不禁会心一笑,这难道不是爱?

  影片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是从生活中走向银幕里去,王君生夫妇俩几乎是所有80后父母的写照,为日常琐碎之事的拌嘴,为家庭的操劳,对子女的期望,不是历历在目,而是历历在心。妻子数着王君生借来的“赔款”责问道为什么这么少时,儿子在后面不耐烦的说,钱钱钱,你们就知道钱,粗不粗俗啊?好像这样的话我也讲过,而母亲通常会说到,没有钱怎么养活你啊!

  好像对于子女来讲,父母最大的幸福可能就是让你感受到幸福,为此他们辛苦的赚钱,让你尽量感受不到物质的贫乏,他们还会为你付出最大量的爱,让你的精神不会因为缺少爱而空虚。父母可以有充足的底气说道,我太了解你了。的确如此,子女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创造了你,便有了解你一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却也使得他们认为“子女往往不理解父母”。

  还好有那本日记,那本让王君生看得热泪盈眶的儿子的日记。镜头前一向自私甚至是有点冷血倾向的儿子,一直不得我的好感,我甚至觉得他绝对可以称为长辈们攻击80后独生子女的典型。但是他却始终努力着,看似是为自己的前途,可是实际上却是为了不辜负这个家里所有人的期望,他知道自己家里经济面临危机,甚至不想考大学,想出去工作缓解父母的压力,他把一切都告诉给日记本,他悄悄的说道,爸爸妈妈,我都理解。

  影片的最后,王君生告诉儿子“好多人的父母都下岗了,而你只有母亲一个人下岗;好多人的家长都是工人,而你的爸爸是厂办主任;好多人只有一间房,而我们有两间。好多人家里都有不幸,而我们家一直很太平……所以,你应该感到幸福。”

  知足常乐,这是专属于小人物的幸福,虽然略显平淡,却依旧显示出爱的美好,在窦唯的音乐里,感觉越发强烈。

  .

  《我最中意的冬天》改编自梁晓声先生的中篇小说《疲惫的人》,此部影片作为我国第一部取得国家电影局放映许可证的独立电影,而窦唯则负责了这部影片的所有音乐工作。

  此文刊登于第468期《看电影》读者来信专栏。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