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一):
《中国合伙人》:青春、梦想、成功
青春:
其实相比于“中国合伙人”这个片名,我其实更喜爱被替换之前的“中国先生”,简洁、含蕴又没有那么多商战范儿,正因从这部电影里,你不仅仅能看到合伙追梦的经历,还有那段2B的青春岁月和深刻的兄弟之情,这或许比那部中丹合拍片,更适合“中国先生”这个名字。说到青春岁月,我们貌似刚刚致敬了青春,《致青春》里说: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然而此刻我更欣赏陈可辛对于青春的解读,他说他不喜爱《致青春》的全称,正因我们的青春,永远都不曾逝去。此刻的青春,是一种心态,就像电影中的三个人,他们把最辉煌的时段用在了合伙创业上,即使人到中年,也能一齐共事,一齐拼搏,当初的激情还在,青春就永远没有逝去。我一向在说,我走过的,正是青春,或许这句话里有年轻人的一股傲劲儿,但仔细想想,谁走过的,又不是青春呢?再一次致敬,为了这永不逝去的青春。[由www.telnote.cn整理]
梦想:
“你有过梦想吗?”这是在这部电影中我觉得最为铿锵的一句话,邓超在济南宣传时说他儿时的梦想是当科学家,我笑了,我笑的不仅仅仅是大伙儿时梦想雷人的相似度,还有对“梦想”这个词的种种无奈。单纯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都在变得复杂,可就在这条前进的路上,谁还记得“梦想”的存在,是我们对“梦想”渐渐陌生了,对迷茫的未来畏惧了,还是说没有梦想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电影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坚持就会幸福的东西。虽然“心灵鸡汤”喝多了容易反胃,但追梦永远都不是一个落后的话题。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只是有些怕被现实击垮,有些怕被讥讽嘲笑,或许你没有从36块赚到63亿的本事,但你永远主导着你的生活,不被嘲笑的梦想没有实现的价值,而不去付诸行动的梦想,永远只会是梦想。美国平均工资
成功:
影片最后,伴着一曲《光阴的故事》,众多成功创业者的图片被连续播放,柳传志、马云、张朝阳、杨澜、李开复等等,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商业精英出此刻我们面前,很激动,也很动容,或许我们没有他们那种白手起家的经历,但谁又能确定他们的故事不是在讲述未来的我们?其实对于成功,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或许你觉得你离成功遥不可及,但当每次你走出一小步,时刻久了,再回首时,你会发现你已走出如此之远。电影中孟晓骏说他们那一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我想“改变”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代人人生中的关键词,只有改变,才会有创新,才会突破去创造新的生活,然而正当我们还在思考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的时候,现实早就给出了一个答案。
都说《中国合伙人》是讲述了“新东方”三杰(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创业故事,殊不知电影里的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经历都透露着陈可辛一路走来的辛酸与无奈,这部电影其实也是他在向自己致敬、向众多的创业者致敬、向未来与成功致敬,而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感动、感受、感悟、感知、从电影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那些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空间心情短语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二):
青春,似乎是个不老的话题,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一谈起青春,总会有百感涌上心头。而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不是到了之后都会成为年少无知的幻想,继而破灭呢?在《中国合伙人》中我们或许就能够找到答案,也许已经事过经年,至少对过去的自己会有个交待;也许正满怀期盼青春的形状,正好看看别人的答卷。而你,是否也有一腔的感慨要与诸共享呢?
——写在前面
1、在中国合伙人里,陈可辛的成功标准很简单,有钱了,就成功了。邓超带着两个好兄弟在美国吃饭,你看,以前我穷,没尊严,所有我要有钱,才有尊严。他的好兄弟,就框框砸钱,把他的名字印到曾被欺负的实验室墙上去。我一点也不喜爱陈可辛的成功论,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羞辱过我们的人。全片的高潮,是黄晓明在那里慷慨激昂的演讲,我的朋友没钱你们不尊重,我挺他,我们上市,我们有钱了,看你尊不尊重我们!
陈可辛厉害,他的这个成功论,完全满足我们的想法。尽管有件事,屌丝观众似乎没意识到,这是个挺不太台面的事,甚至说,很猥琐。什么是成功,被欺负的小孩子,期望有一天有钱了,转头去欺负那些以前欺负他的人。或者受气族,也期望有天有钱了,就跑去老板那里,以比他更甚的办法去羞辱他。再或者,屌丝一无是处,期望有天有钱了,变成成功人士,搞搞致青春,回忆一番我们曾贫穷且奋斗的往事,又伤感又完美。
2、抛开那些追求年代质感细节的移情代入,相较而言,还是男性视角的思考,让我更有感触。即使不能带给全部的答案,但是带给一种思索的可能,这也是一部有价值电影存在的基础。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透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最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感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因此,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3、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取,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因此我期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正因我们真的喜爱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
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4、80年代的大学生们追求的是什么呢?80年代北大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呢?在大多数人心中,它就应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像是她的校徽,众人成形。而但是短短几年,她就和隔壁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大学一样,成为了留美预备学校了。
中国梦是拼命拿到美国绿卡之后才发现擦屁股都嫌硬的失落,还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的快感?恐怕都有吧。
影片前半部分就是告诉我们,没钱死了也要去美国挣,后半部分就是提醒我们有钱死了也要去美国花。合着就是美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意淫与轻浮。至于所谓的手段、方式、原则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于是我们才知道,中国人之因此是二等公民,甚至连菲律宾猴子都敢向我们渔船开火,那是正因我们选取了当它。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样去生活,我们却要一向跪着看别人生活而惧怕前方。人贱的极致不是烂泥扶不上墙,而是梦想和良心被狗叼走了却不去追。
5、首先,我是90前,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一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6、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7、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生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正因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8、《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朋友开了家英语学校叫“新梦想”,但吊诡的是,其实他们在梦想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梦想”当然没有贵贱之分,好像黄晓明的“梦想”其实就是踏实赚钱,佟大为的“梦想”就是踏实过日子,而主人公邓超经常把“改变世界”挂在嘴边,但在黄晓明看来,这但是是邓超基于家族传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们一齐开公司后俩人有了冲突,黄晓明想到和解的办法还是给他买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邓超说这他妈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电影的结尾给了答案,当邓超知道好朋友黄晓明砸了一笔钱将实验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极而泣,嘴里还傲娇似地说出“土鳖”二字,当然,导演说这些其实和钱没关联,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部电影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是有共识的,他们的“中国梦”其实是“尊严”!
9、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爱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下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之后,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因此,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贴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贴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10、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以前羞辱过我们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最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因此,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因此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重。
我在意的,并不是最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最后最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贴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爱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向走下去。
11、80年代那一帮人,围成一圈笑谈自己的梦想,那时的人能够很轻易说出:我热爱我的国家,我渴望自由民主。随意的语气好像问“你吃饭了没有”。那时的北京还有星星画展、四月影会、北岛的诗歌“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一代年轻人口中传唱……《这天》诗刊的印刷纸张还是芒克、北岛、黄瑞从各单位顺出来的,用的是一台破旧的油印机,七个人在一间只有六平米的小平房,地处农村与城市的边缘的两不管地区,轮流倒班,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才印刷完,查建英回忆第一次参加《这天》诗刊聚会,几个人穿过一条黑糊糊的胡同,走进院子最深处的一个人家,一推门进去,里面坐了一屋子人,都穿着当年灰不溜秋的蓝衣服,个性朴素,屋里烧着炉子,上方蹲着一把锡铁大茶壶,旁边一个沙发后背上还窝着一只肥胖的猫,在烟雾蒙蒙里众人表情都特严肃,大家聊文学观创作观,意大利的维柯,话题资料已记不清了,但永远有一种郑重虔诚的氛围。大家都把文学当作天大的事情,慷慨陈词,讨论起来简直就像宗教集会里讨论上帝的真意一样,陈凯歌也常加入其中。摇滚乐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周国平说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中央乐团一间小小的宿舍里,崔健沉默寡言,说他文化不高,写词费劲,不喜爱读书,却喜爱读《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崔健说他就要用摇滚乐去捶那些讲大道理的,有权有势的,或每一天生活在蜜罐里唱甜歌蜜曲还大红大紫的人。西单还有一面墙,站在这面墙后你就能够说真话,无论政治、哲学、文学辩论、哪怕是谈论某个领导人,都不会有人骚扰你。墙壁上没有某某壮阳药、房价一平几万、富商求子治疗性病的广告,你能看到一些斗大的字眼:呐喊!自由!期望!中国!民主!
12、抛开观众个人的人情经验,《中国合伙人》影片的主题情怀和价值观设定十分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个立足点。实际上,创业的故事在影片中语焉不详,最核心的恰恰是几个人物态度和思想的转变。关于美国,从完美的期望,当美帝狗的梦想,到去了美国不尽如人意,再到获得成功还不被美国人待见,最后一盒月饼加上几句贫嘴用价值观输出完爆美国。尽管故事三分实七分虚,略显鸡血假大空。但仅从电影来说这种情怀的升华,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13、关于“成功学”和“打鸡血”。我个人是觉得,成功学也好打鸡血也好,本身并没有错误啊。世界就是这样,胜者为王。电影整体来说,在一面给主角著书立传捧高调的同时,还是很有人文精神的,尽管表现的收敛和含蓄。电影中关于勇气,关于梦想,关于改变世界还是改变自己的鸡血台词,你能够说他假大空,但是确实是正能量,也确实能够鼓舞普通人。尤其是最后还有老干妈呢,多萌啊!当然了,你不能细扣王石到底有啥背景,这片是不是再给黑心资本家洗地。因此我觉得成功学和鸡血恰恰是这电影的优点,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的视野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均有收获,而电影本身又还算好看。
如果把电影分为前后两部分来说,前面部分要弱一点。这不是正因创作者的水平问题,而是涉及到两类敏感的问题,在那里谨慎的先说第一部分。电影的片头部分,三人的大学生活以及青春蜕变,实际上是一个长达三十分钟的亮相和铺垫。细致分析,会发现对人们为什么想要去美国,正因现实的原因,电影里其实是相当谨慎处理的。也正因谨慎,导致了人物的行为逻辑看似不合理。1986到1992,其实中国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大事,一向影响至今,毕竟院线电影不能做到娄烨的执拗,送孟晓骏英语词典的海归爷爷和海龟爸爸最后是什么结局,他在美国透过电视机看到国内的除了小马哥还有什么,这些只能靠观众自行脑补替换了,否则那托福的分量,青春期的离别,人物被压抑的情绪,无疑会更加深刻。
14、片头的谨慎规避一向延续到了故事的中段,同样不能细抠的创业初期部分,在电影里是用缺省和夸张的方式处理的,这就会让观众产生一个出戏的疑问,怎样他们想当然办个学校就能成功呢?说句题外话,究竟在天朝是做个民营企业家困难,还是进行电影创艰险,这一问题我反正是没想清楚。但仅从自己短暂的人生经验来说,二者至少都不容易。不信你能够随手打开微博,不出三分钟深入挖掘,全是敏感词,全是不能说的秘密。在电影里,仅仅一场派出所的戏,点到为止,感觉成功缺乏逻辑关联,学校的经营虚假割裂,很大程度上也是确实没办法细说的原因吧。
15、关于旁白问题,上学时候,我一向有一个浅显的误解,认为使用旁白的编剧写不出好电影,就跟三段式四段式是编故事技巧拙劣的表现一样。此刻看来,纯属年幼无知,关键还是看这些东西怎样具体使用。《中国合伙人》里旁白不少,个人觉得没添乱,有效的缓解了时空的跳跃感,高效直观传递信息,效果还不错。看有基友觉得人多嘴杂,三人切换的旁白似乎是分散了故事的凝聚力,笔者倒是认为,这个故事对旁白的如此处理,恰好从“合伙人”的视角把创业的故事娓娓道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三个人的故事,这才是故事的创新和技巧。
16、关于人物和演员。影片中主要的人物其实是土鳖和海龟,愤青要相对退后一点。看来之前黑黄教主纯属冤枉,他其实还是能当个合格演员,只但是一向在拍烂片。海龟的整个人物情绪变化是比较成功的,心路历程清晰而合理。愤青的卖萌和犯二也合情合理。因此整体看三个主角基本都是成功的,这种人物的全面成功率在国内电影也不多见。而配角的处理上,脸谱化加写意处理,寥寥几笔,效果倒也清晰。另外插一句,那个长得酷似冯小刚的,是前几年《青春有关日子》里的那个“冯裤子”么……。
17、《中国合伙人》细节和桥段不能算是完美,只能算是勉强合格。除了几个写实会触雷的问题外。一个是时刻跨度大,事件比较散。另一个是三个主角的矛盾本身也比较散乱。但是黄教主给女友模拟托福、乒乓球对谈剪辑的那几个点,还是十分具有巧劲和灵气的。至于炸大使馆的游行,派出所的警察问答,也显出了创作团队谨慎的点到为止,让整个电影不仅仅是个人传记片,还带有了少许的社会意识。
18、借鉴确实有,模仿谈不上。用《三个傻瓜》 《社交网络》来把《中国合伙人》简单的标签化,显然是不妥的。确实有不少故事中的影子,但是大的前提是在中国梦谁都知道是扯淡的状况下,还能把电影拍成如此的效果,那里面的融合,取舍,既没有参考的榜样,完全是自己趟出来的。因此《中国合伙人》在我看来,确实有瑕疵,有遗憾,有凌乱,但是你要是思考到上文点出的敏感话题,观众本身对中国梦的质疑。还能拍成这样的效果,真的很不容易。
19、我觉得这虽然不是我的青春,可这就是我青春的前传。我的青春绝对不是半夜打电话给紫鹃姐姐咨询情感问题,我的青春就该是大考小考补习班,还有若干一齐奋战前线的兄弟姐妹。我的青春里有新概念1234,有展望未来,当然还有新东方,因此轻简单松地就找到了带入感。看到三人对峙EES官员的时候,我是由衷的感到爽快。对,就是这样,像中国老爷们一样骂扁他们,谁当年没跟ETS、Britishcouncil死磕过。
如果说改革开放带给了我这一代什么天大好处,那就是踏出过国门这件事不再像翻越柏林墙一样的困难。毛主席头像的赤色钞票一升再升,敞开的国门一开再开,最后我的亲朋好友分布在了世界各地。这些飞落到各处的亲朋好友最长的已有5,6年没见,最短也只是偶尔聊聊视频,有些已经全然断了联系,有些变得老死也不想往来。距离未必就是祸首,但它也必须是始作俑者。一转眼又到毕业季,大学的各位死党姐妹从此又要和我远隔重洋。我不舍但也无奈。
20、有几年,出国对我来说是梦,不是正因它遥不可及,而是正因它能够拿来逃避现实。就像电影里说的,中国学生最拿手的就是失败。高考像座独木桥,能够挤过去的没几个,更何况,这座桥还是个虚拟的存在,你看不见它的粗细长短,更感觉不到你周身已经挤了多少同伴。有的时候你在桥上走的好好的,但是脚底底却发虚,好像有无数人在推你,又好像你已有半只脚踏了悬空。没错,就是自己吓自己,但是有很多人,就正因未知的不可能,想要从这座桥上跳下去。
21、如果说《致青春》打动我的是以前的爱过以及勇敢,那《中国合伙人》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好奇。尽管俞校长一再否认电影与新东方的关联,但谁也无法阻挡我这样曾被新东方改变命运的死忠对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新东方故事被拍成电影的好奇。一向直挺挺地坐着看当时故事里的自己,从未料到导演在最后杀出的上一代企业家们时光流转的照片,配合着三个主演一同演唱的《光阴的故事》,内心哗啦啦流泪。不仅仅为电影中所演绎的对梦想执着,我还回忆起很多和电影里一样的,在新东方上课,以及在青春里为并不清晰的未来而奋斗的画面。
22、如今的我已经27岁了,回顾起我的青春,似乎都只有“急匆匆的赶路”这一个表达方式,这未免有些单调乏味以及不解风情。我这种一年四季平时上班周末读书看书做练习连春夏秋冬都感觉不到连什么季节能开什么花儿长什么树都不知道的日子的人,其实生活在北京是个很大的浪费,那些琳琅满目的活动,文艺青年的盛会,满大街的话剧舞台剧英文剧,周末的各种集会和分享,自己很少参与。但是我也总安慰自己,人不能什么都要,又要朋友成群,吃喝玩乐样样不落下,又要业务精通,爱好广泛,还想要在某些领域有点小成绩让人瞩目,否则肯定得被人嫉妒出孤独症来,或者被友邻惦记着导致自己都不敢喝别人给的水。
23、我的青春,和大多数人一样,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想要什么三天一个想法,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也没什么长性(除了对男生的品味始终如一),每一天早起晚归的上个还挺辛苦的班,有勾心斗角也有暗箭难防,业余时刻一点点探索自己的爱好,实践自己的想法,摸索着屁滚尿流的往前跑。大概是高考时刻快要到了,最近突如其来的收到很多高三小朋友的来信,可能是考前紧张吧,于是眺望了一下更远的远方,来问我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和喜好。我惊讶于小朋友如此之早的探索自己,想要在那么小的年纪里为自己开辟一条笃定的路,其实挺可怕也挺残忍的。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天才级选手,比如三岁会弹钢琴,五岁能懂微积分,七岁能做一桌子菜仙童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在很早的时候为自己定下未来的路,哪怕是二三十岁还不明白未来的路的人大有人在。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人早熟,就有人会大器晚成,重要的是在生命不断往前走的路上持续用心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并不在于在几岁的时候明确未来才是成功的保证。
24、我不想去纠结这影片中的“物质成功学”,毕竟中国此刻就是以此为信条。我们从还是细胞的时候就被拿来比。父母比结婚,怀孕的母亲们比谁肚子大,谁生男孩女孩,出生后比谁长得高,上学了比成绩,比考试,比大学,比工作,再比结婚……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取得了第一的成绩也未必那么高兴,新的压力又从天而降。西方人的价值观是“人人能够接近并实现梦想,却难以做到“真正的成功”,你征服了世界,却无法满足内心深处的自己”,中国人正因太需要成功,而忽略了这层的思考。谁叫我们人多呢!每个人又都那么发奋。正如成东青所说的,中国人竞争压力巨大,因此考试总是能考过你们美国的学生。我们没时刻去思考,我们需要不断地励志,励志,再励志。
25、三个同样有梦想的直男的友谊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海阔天空》、《外面的世界》、《光阴的故事》的合力轮番刺激下像重磅炸弹一样引爆泪点。一边悄悄点了下眼角快要滴下来的泪,一边懊悔就应买角落的座位。
时刻这东西,能让以前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选取的多半是合理的。此刻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清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剩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最棒。
26、于是,从理想的破灭过渡到现实的残酷,佟大为这个主角最终开始走向成熟稳重。在三人创业的过程里,他在充满野心的邓超和内心暗涌的黄晓明当中充当了稳定剂,每当两人发生冲突时,他总能让局势不至于太失控。同时他也没了学生时代那么多不切实际的理想,手握三人里最少的股份,他毫无怨言;感情不再轰轰烈烈,低调地娶了个细水长流的姑娘,甚至到了结婚的时候其他两人才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那个痛苦着简短头发的下午。从那一刻起,一个嬉皮玩乐的诗人死了,他们的八十年代消失在风里,一个成熟的男生开始逐渐成长。
27、在电影里,佟大为这个主角是最能让人感动与感怀的主角。他的成长能让大多数人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的选取也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取,尤其在轰轰烈烈与成功巅峰后很少人敢于去选取回归,享受那份知足常乐的幸福。在电影里,那个一向没正形,其他二人穿西装,他却偏偏是夹克的佟大为,在另外两名主角都承受着巨大人生压力的时候,他却已然参透生活的真谛,成为电影里幸福得最洒脱最自己的一个主角。褪去那层理想的激情,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试过人生苦头的诸多无解难题之后,一份最佳的答案呢。
28、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感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正因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
29、说回影片,全剧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台词确是“tooyoung,toonaive”,来自剧中一个大学教授在教“今日美国”的课。是呀,快临近40岁了,越发能体会那个年龄的tooyoung,toonaive。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能够young,naive一下又何妨?young依然是那么完美,即使此刻能够安居、能够活得舒适,但在young的岁月里,日子艰难还是回味无穷。巴菲特说的好,追求财富的过程是幸福的,因此他裸捐,不剥夺儿女的享受追求的过程。
看完《中国合伙人》,对俞敏洪的发迹史发生了兴趣。我没有上过新东方,也没有投过简历,听说老罗老师很有名,但我也没有听过他的录音。因此,看电影刻画的性格,确引起了我的兴趣。看了俞敏洪的一篇采访,倒是心有戚戚焉了。回首过去的十几年创业,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他说:“当时野心太大了,此刻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
30、据说俞敏洪创业是正因:“我的一些朋友挣到了更多的钱,我妻子期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觉得,与他们相比,我是个失败l者。”此刻,他称:“这一次她期望我更多时刻呆在家里,此刻她认为我挤不出时刻,因此还是个失败者。显然我不擅管理自己的妻子。”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三):
《中国合伙人》:真诚的陈可辛、逆天的邓超
此刻怀念港片,除了武侠动作、三级暴力、无厘头、鬼片、警匪黑帮之外,还有一种精致细腻的情感电影,总喜爱把喜剧和社会批判结合起来,让人回味,比如《风尘三侠》、《阿飞与阿基》、《流氓医生》、《新难兄难弟》、当然还有我喜爱的《甜蜜蜜》、《晚九朝五》、《金枝玉叶》等,这就是让人有闲情逸致细细品味的精致小品——UFO电影,那时的陈可辛,善用喜剧戏虐的形式来描述小人物的生活与感情,在港片最好的时光里独树一帜。
看完《中国合伙人》后,内心一声赞叹,这是真正的陈可辛作品,虽然邓超、黄晓明、佟大为都是内地演员,虽然整个故事的背景也发生在内地,但的确大有观看UFO时期的电影感觉。我很好奇,没有在我们内地阿灿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却让很多人有笑有泪的进入回忆,令人欣喜。吴君如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其实,我坚信她的意思跟我的看法一样:陈可辛的这次回归,看到了真诚。
《中国合伙人》里,陈可辛在电影中也放入了对中美价值观的明白,用戏谑的方式讨论年轻人的感情、事业、友情,揶揄的是时代的社会现实,贴近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现实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跟《致青春》一样接地气,故事虽然老套,却穿插了无数轻触心灵的小段子,笑过泪过之后是沉思(比如用中美都在播出《英雄本色》录像带来映射主人公们低谷时刻自尊受挫)。对于影片的技术层面,我坚信大家都知道陈可辛出手毫无挑剔的质量保证,一次次在大片中想要深刻挖掘人性的陈可辛,此次回归到最擅长的小情小调里,给我们奉献了诚意。
说完导演,转回头来说说演员,几乎能够说邓超、黄晓明、佟大为群众奉献了惊喜,尤其是邓超,这个被陈可辛形容像纽约百老汇演员的家伙,我不得不用“逆天”来形容了。随着电影上映,肯定越来越多观众说这仨人“基情四射”,片中黄晓明不断想推倒甚至掰弯邓超,简直是亮爆了灯!黄晓明的成冬青是屌丝逆袭的故事,屌丝追女神、屌丝创业,玩的十分狗血,这个主角很容易出彩,毕竟主角经历越离奇,我们的观众就越容易记得住,加上黄晓明在该片中一次次自毁形象,算是他生涯中一个大银幕的形象代表了,要是这都演砸了,那黄同学真的能够歇菜了。佟大为的王阳主角,泡洋妞、不修边幅、漫无目的,但始终为了哥几个好,相对薄弱。但相比较起来,邓超饰演的孟晓骏的主角故事就更薄弱一些,没有离奇的感情,没有离奇的经历,喜怒都很真实,是对那些光鲜亮丽的当代成功人士的一种朴实还原,诠释难度最大。
但陈可辛很明显偏爱邓超,给予孟晓骏“精神领袖”的主角内涵,作为祖辈上两代都出国留学的精英,孟晓骏怀揣美国梦,漂洋过海却经历挫折,洗过盘子受过欺负,但报喜不报忧,回国还得昂首挺胸。成冬青是为了创业而创业,王阳不知道为什么创业,孟晓骏却是“诸葛亮”般的精神领袖,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创业就是为了上市、做大、成功,以及赢得自尊。
孟晓骏是《合伙人》中始终外表最注重的主角,这种“耍帅”的形象以前似乎是黄晓明的专利,邓超却玩出了新花样,背头、美式口音、沉默寡言,却让很多创业者感动,难怪曾有人说邓超拍一场戏至少能用“八种表演方式”,原本是不信的,看完《中国合伙人》,我信了。比如飞机场转身那一哭,在裂开嘴欢笑着挥手与哭得跟俩泪人的兄弟告别,转身泪奔的很突然,却又很真实,一个漂亮的转身飙泪将“男儿有泪不轻弹”诠释到位,这种感觉,是否时曾相识,出远门时候的你跟年迈的父母告别、大学毕业送上铺的兄弟远行……我记得有报道说,陈可辛说《中国合伙人》的三个主角邓超都能演,其实能够幻想一下,假如黄晓明来演“耍帅”的孟晓骏,邓超演屌丝成冬青,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从《集结号》的首次试水拿男配、到《李米的猜想》爆发丰富表演层次,再到《狄仁杰》自毁形象抢风头,再到如今的《中国合伙人》的“精神领袖”,邓超一次次逆天,作品不多,但表现不俗绝无重复,看来,属于邓超的时代到了。文/木雕禅师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四):
其实我觉得《中国合伙人》这个名字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觉得是败笔。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并没有正因“合伙人”而感到共鸣,这个词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虽然够多,但是我觉得都不是主题!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这样一个片名?但是,这是一部好电影,是我最近所看的二十多部电影中唯一能吸引我投入全副心神的电影。如果我的内心更加平复的话,我坚信这部电影能带给我的更多。
我总是认为好的电影是需要斋戒沐浴的,这是给所有主创人员的尊重。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知道看完了必须要写评论——正因之前网上对电影的评价。近期《致青春》、《中国合伙人》是十分火爆的两部片子,票房好、口碑好!另外似乎从画面上感觉风格也十分像。我不是80后,我不是带着怀旧的情绪看的,因此我觉得《中国合伙人》要高于《致青春》,但是《致青春》中的主题曲和女主角要比《中国合伙人》当中的强。
其实我是搞不懂为什么成东青(黄晓明饰)、王阳(佟大为饰)、孟晓骏(邓超饰)这三个人怎样就能成为朋友了呢?还有就是成东青未来怎样就成功了呢?苏梅(杜鹃饰)怎样就把成东青甩了呢?……很多疑问,或许也不是疑问,这是感觉那个火候还不到,事情便发生了。我觉得导演完全能够排成两个半小时的,这样看起来根本但是瘾。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一向在按快进键,进展的太快。但是瘾是我的遗憾,也可能我的看法是错误的,这样的电影就应不会有续集,但是我期望能有同类型的电影出现。包含着梦想、尊严的电影出现!这是很有鼓励性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自影自怜,也不需要夜郎自大。
梦想与尊严是我眼中的电影主题,或许还能够加上一个友情……我认为青春、成功、感情在这部电影中其实是次要的。成东青有这样一段话:“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梦想,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梦想,我只知道什么是失败。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学生里最容易失败的。正因你们面临的是全世界最残酷的考试,从初中到高中是44。1%,也就是说有近600万人失败了,从高中考大学的升学率是39。9%……失败无处不在,人生如此绝望,这就是现实!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出去。那些从一开始就选取放下的人他不会失败,正因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期望。”
成东青说他从来没有梦想,但是真的没有梦想他会坚持下来吗?如果没有梦想,他还会去追女神,会一次次去签证,会在女生找他补习时留下办校……他还会对EES的头儿说出那样一番话吗?是梦想与尊严在推动着这三个“合伙人”,其实他们是朋友,但是在电影中其实他们朋友的身份和合伙人的身份都不太像,感觉着三个人给人的感觉太尴尬了。因此只好用梦想和尊严这两个词来进行补充。成东青有梦想、孟晓骏有尊严、王阳两者都有。从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人各有长处、也各有致命缺点。但是很难对人物产生厌恶的心态……正因我们会真心觉得电影中演的就是自己。观众能入戏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事前也有很多人说这是“新东方”的一个缩影,是以新东方的故事改编的,当我在电影中看到“新梦想”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也觉得是这样。但是等到看到了最后——看到片尾所处的那么多的人物,我感觉这种看法太狭隘了。故事虽是根据俞敏洪、王强、徐小平改编,但是我们在看的时候能够抛开这些!我们看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看俞敏洪的创业史,而是从中去感悟我们自己的梦想与尊严。
孟晓骏从小到大立志去美国,他也有些性格自私,结果去美国带来了一身的痛苦;王阳让我想起了“海子”,但是这是一个开朗的“海子”;成东青这个土鳖不知道怎样就开了窍,让人佩服也让人无奈。杜鹃……这个人物出现的作用可能就是为了电影中能出现一个女一号,不漂亮,性格不好……但是就是这样一群人组合在一齐让你“欲罢不能”。
我没有美国梦,我英语超烂,但是有梦想、有尊严。最后三人去美国是全片高潮,中国确实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是依然有那么多人渴望出国,他们觉得在外国能够过上简单的日子,能够不用像在国内这么累!因此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语言、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自己的交际习惯、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改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适应外国的生活。并且大家还很开心,觉得我最后能简单生活了!但是你早就付出了太多太多。一句话能够解释,那就是:我们总是能改变自己,而无法改变他人。
我们想出国,只需要改变自己就能够。我们想在国内生活的好,可能需要我们去改变他人。我爱我的祖国,我没有办法想象那些呆在外国不会来的人,我是个民族主义者,我并不期望我付出了很多只是为了一个出国梦。为什么我们一边批判,一边又在变成自己最厌恶的样貌?留下来,美国人民并不需要我们,但是中国需要!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五):
《致青春》中几个漂亮脸蛋赚足了观众的笑声和眼泪,但是给多数普通人的印象是青春只属于长得好看的人。《中国合伙人》中的“土鳖”成冬青却告诉你,青春并非长得漂亮的人的专利。
关键词:土鳖
虽然电影以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为原型进行创作,但是导演陈可辛明显仅仅是利用了此话题点来进行电影宣传,电影的“血肉”完全与“新东方”不沾边。电影主角成冬青是一个出身农村,脑子还不灵光的一个“土鳖”形象,经历了高考失败,依然期望透过复读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冬青娘,再让他试一次吧,地里的稻子又不是不长了”,在开明乡亲的劝说下,成冬青跨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转弯,开始了从农民到知识分子的转变。
关键词:感情
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内心深处有隐隐的自卑感,成冬青代表了社会下层出身的“穷二代”。虽然那个年代还没有与之对应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成冬青不折不扣是一个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虽然没见过世面,但是男生的审美却是与生俱来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苏梅,开始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感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桥段,而是一些搞笑而又似乎在每个人的恋爱中发生过的情节,笑着笑着把你拉进青春的回忆。成冬青的感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在出国前一晚,把我给睡了!”,这段感情铸成了成冬青心头的念念不忘,却不曾回响。苏梅嫁人了,却不是成冬青,戏外一语成谶,某人成为了黄太太,丈夫却不是黄晓明。
关键词:奋斗
俞敏洪跟他的学生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成冬青在被“女神”抛弃之后,苦逼的人生才真正开始。签证被拒,“美国梦”碎,之前设想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成冬青俨然不能回到乡下的稻田去对着稻子讲英语,像如今的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他选取为了填饱肚子而工作。那个时候他没有梦想,只有空腹的饥饿感。最直接的需求可能比梦想还要正确。从在每一根电线杆刷小广告开始,成冬青开始疯狂的人生追求,与生活抗争,逆流而上。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开始就害怕失败。”成冬青当初在给他寥寥无几的学生讲这句话时,眼神里闪着一道从未有过的光。这是成冬青的第二个人生拐点,他没有像多数人一样选取安逸,顺从生活,而是主动出击,相应地他勇敢的选取了一条道阻且长的人生之路。这时候多数人却把他的这种选取,当做一种人生的不得已而为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就像罗大佑歌声里唱的,当年挂在嘴边那个狂热的梦,多数人在时光的洪流中遗失了。但是那个“2B青年”成冬青却将梦想描述成坚持并让他感到幸福的东西。
关键词:友情
一齐泡妞、一齐逃课、一齐打群架、一齐范二逼到一齐创业,不管你是否赞同,友情始终比感情更经得住时刻的考验。成冬青有着一份和大多数人一样难忘得同窗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这份感情融入到创业中去,于是才诞生了之后“新梦想”。当孟晓骏问成冬青“doyouhaveadream?”的时候,成冬青是明白的,他害怕心里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他妄想用“春梦算不算?”来搪塞。但是分歧已经埋下,各自人生终究是彼此某段时光的伴侣,散伙只是迟早的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以前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如果故事就此结局,难免是多少个兄弟阋墙现实版的缩影。但是最后“新梦想”危难关头,兄弟三人再次并肩站在战场上,患难与共。他们不再是“中国合伙人”,而是“中国好兄弟”。他们告诉这个充满物质主义的世界,在中国人骨子里,高义薄云天。
关键词:梦想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多年之后王阳如是形容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关联。而成冬青没有试图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发奋持续自己不被世界改变。其实,不被世界改变才是成冬青一向坚持的梦想。我们就应羞愧,我们借口把青春留给了长得漂亮的人,其实是自己把梦想丢在了流水荒年。
可能你忘记那个“土鳖逆袭”的主角是成冬青,却忘记了他的扮演者叫黄晓明。一个被人被赋予外貌,也被吐槽英语,质疑演技的演员,不知道他幕后是如何付出的,但是成冬青是绝对打动人的,当成冬青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征服对手时,所有人看到了黄晓明对于梦想的坚持,人生的戮力而为。请记住,这是成冬青的“中国梦”,亦是黄晓明的“电影梦”。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六):
陈可辛的新作《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屌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资料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感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生们的各个年龄比较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好处和现实落点,但是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正因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透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那里不免要比较下近期题材撞车的《致青春》,赵薇同学真的能够跟陈可辛老师上一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赵同学有所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颇有敝帚自珍之嫌,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流畅地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这简直就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也透露说,这片子里黄晓明跟女神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是从甜蜜蜜那里传承来的),快速明快的剪辑来回穿,便干净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学生生活图景,全片100分钟的时长也能顺便提醒下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都让观众有惊喜,真的就会变成每分钟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儿的够花哨也够出彩,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的影响。三位主人公分开开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开,又聚首共同打造新梦想,再到关联出现裂痕,直至一向的和事老佟大为在婚礼上说出“不好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邓超愤愤地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剩下黄晓明孤家寡人后,剧情最后迎来了最终的高潮。层层递进的剧情,交叉叙事的结构,俗套的设定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个性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向是玻璃,右侧一向是佟大为,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最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生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有笑点、有泪点,有回忆、有新意,偶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后回味咀嚼时才发觉,这个故事竟颇有了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影子:同样是一代人过往的大时代,例如正因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馆等;同样是每个时代的神曲,像《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还有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奋起,黄晓明大学前和大学里“落伍”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农村二傻子附体,在这样一个二傻子身上安装点叫梦想的东西真是再适宜但是了;同样是爱恨情仇无所不包,每个人都在友情和感情的漩涡里挣扎着生活。
借用片子最后的一句话结尾: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上我的额头,但却不会刻上我的心头(大意)。梦想是属于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则人生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