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鬼童院》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06-22 16:06:00

  《鬼童院》是一部由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费尔南多·提尔弗 / 爱德华多·诺列加 / 费德里科·路皮主演的一部奇幻 / 恐怖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童院》影评(一):简单到爆的电影

  本来只是想看看恐怖片感受下鬼怪的单纯,结果花了快两小时看什么狗屁人性。

  说实话,生活在这魔性的大陆上,里面哪种恶不早已成家常便饭了?为财杀死孤儿?与养母上床?炸了长大的孤儿院?现实新闻报道中都见过无数次,比这更魔性的都有,这又算得了什么?早就麻木了。

  我从不爱看什么描写罪恶讲述人性的片子,因为啊,这些跟现实生活比起来,都太平凡了。

  那些评论中感叹人性的你们,也许和我生活的不是同一个人间吧。

  《鬼童院》影评(二):斯

  这貌似是我看过的所有可以算作鬼片的电影中最伤感和压抑的一部。导弹、金子与石头、魔鬼,各种细节映射着由不停止的战争与政治交织出的世界图景。鬼不鬼的在本片中除了一点点的渲染外与恐怖丝毫无干,有的仅仅是落寞和无可那奈何。Casares院长的角色刻画完满曲折,在最初我还以为他要黑化然后欺负正太(特别是在他展示那几瓶酒的时候)……可角色的变化却转向坚定与爆发。这个角色一直在逃,直到Carmen的死使他终于立定,拿着枪在窗口守望。这个画面太美了。

  这其实是一个挺俗的故事,但是讨巧的影片类型和精彩的细节与气氛使它相当出色。

  《鬼童院》影评(三):大罪恶笼罩下的人性阴暗

  战争让犯罪成为合法,战争为罪犯隐匿姓名。战争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有多少真实的犯罪是在战争的庇护下发生的。这是德尔托罗钟爱的主题,因此他把自己的多部电影都置于西班牙内战的背景下。

  我最欣赏本片的地方就是那枚巨型炸弹的创意,一个多么绝妙的形而上的隐喻。它是死神的使者,是罪恶的种子,是战争的产物,而它降临的那个雨夜正是桑蒂被害的时刻。于是,真实的犯罪被一股更大的罪恶--战争,所掩盖。哪怕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荒野之所,哪怕战火根本燃烧不到这边缘地带,但罪恶的种子却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罪犯因为得到了战争的庇护而心安理得、从恶如流。

  这不是一部恐怖片,德尔托罗向来就没拍过恐怖片。这是一部讨论战争与罪恶的电影。

  《鬼童院》影评(四):我是不怕你的

  看完这部电影,临近结尾时,那个死去的老人去为孤立无援的孩子们开门,以及结尾他站在阴影里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身影。我突然很想哭。

  没错,他说到做到了。他的一生都永远停留在这个地方了。和他深爱的女人。

  这部电影一路看下来并不恐怖。更多的是悲情的成分。就连最后当罪恶的人沉入水底,死去的孩子将他抱住不让他求生。我都不觉得恐怖。甚至感觉那个孩子已经原谅了。

  那是一种怎样兵荒马乱的年代,我无从想象。我只是在那场爆炸发生时就有点心灰意冷。但人们都死了,让孩子们依靠的大人们都死了。那些孩子们要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但是无疑,影片里的老人孩子还有那个女人,都是坚强的。我喜欢那个女人颤抖的注视着他心爱的男人,那个做了错事还拿着刀威胁她认错的男人。她说,我是不怕你的。

  我是不怕你的。

  我喜欢这个在孩子们眼中女神一般存在的女人。

  《鬼童院》影评(五):《鬼童院》:蕴含光明的黑色童话

  在小桑迪被哈辛托杀害的那个雨夜,从天上掉下来一颗炸弹,就那么直插在院子里,居然没有爆炸。

  这是《鬼童院》整个故事的源头,带着一丝离奇,带着一丝诡秘,或者说——非常得「吉尔莫·德尔·托罗」。作为一个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墨西哥人,吉尔莫·德尔·托罗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西班牙艺术(特别是戈雅黑色油画)的影响,在这两者的交织下,他的作品往往浸润着浓郁的暗黑气息和各种奇思妙想,阴森恐怖却又充满人性、如梦似幻却又直击现实。从《魔鬼银爪》到《猩红山峰》,每一部都令人沉醉怅惘。

  《鬼童院》影评(六):革命电影

  潘神迷宫和HELL BOY导演的早期作品,看来这胖子是一出道就开始披着灵异的外皮高歌无产阶级革命了。即便是鬼片,也不忘批判一下封建迷信,最出彩的细节无异是一罐罐拿来泡药酒的畸形婴儿,革命立场不坚定却依然辨证唯物的老军医在一旁告诉主角小朋友,要相信科学不要被迷信所左右自己的判断,畸形并非来自诅咒,而来自战争与贫困;真正的魔鬼,正是人类的贪婪、愚昧与恐惧。讽刺的是,这些革命儿女的三餐粮票和地下党经费正来自这瓶瓶忽悠乡民的药酒。最后浑身血污的老军医拿着霰弹枪对着窗外明媚阳光等待“真正的魔鬼”到来,反省起自己当年革命觉悟还是不高啥的,整部电影简直升华起来。

  镜头较后来的潘神迷宫要更古朴和西班牙,虽然鬼片中各种吓人桥段确实没多少新意,但按导演自己的说法,这更应该是一部寓言童话故事,各色革命反革命人物塑造都立体非常,若不是最后的爆发,还真分不清所谓好人坏人,每个人物都因为有着自身或多或少的人性弱点而更显血性。最大的隐喻无疑是那枚空袭巨型哑弹,从头到尾低沉嗡鸣着矗立于庭院,看着非常革命时期各种人类的各种觉悟与毁灭。

  正如那首特傻的革命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鬼童院》影评(七):《鬼童院》:鬼是什么?

  西班牙恐怖片总是很深刻很具内涵,也很精致。《孤堡惊情》、《茱莉亚的眼睛》如此,《鬼童院》亦如此,其实此片出品在前两片之前,甚至于是《孤堡惊情》所致敬的影片。把历史和人性双重元素加进恐怖片中,却是头一遭欣赏。西班牙内战、法西斯分子、残杀孤儿、不伦恋情,誓死守城,养大的孤儿为财不仅杀死自己的爱人,还屠杀孤儿院众人,最后遭报应落入水塘与鬼童长相为伴。

  上述如此众多元素不仅让影片剧情丰满,还以一群孩童的视觉展开故事情节,上可达到国破家亡的政治高度,下可达到心理恐怖剧的层次感,使得影片无论从真实度还是可观赏性都属上乘之作。在政治变革的大背景下,以偏居一偶的孤儿院内人们人性扭曲病变的种种来凸显受政治环境影响的底层民众。

  其实影片的另一个名字《魔鬼的脊椎》更符合影片剧情的高度,有点文艺、有点恐怖、又有点深奥这才是影片要传达的全部含义。就像片头和片尾重复的台词一样:“鬼是什么?鬼是一种不断的、反复的、被审判的惨剧。也许是痛苦的刹那一些本已死去却好像还活着的东西,一种情绪的及时静止,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一只昆虫被禁锢在琥珀中。”鬼可以是所有不好的事情,也可以是不好的人,总之像悲剧一样永远存在着。

  《鬼童院》影评(八):看完本片 我又提醒自己学历史很重要

  和《变种DNA》一样,整个故事几乎都发生在一个场景里,西班牙的建筑和环境让我想起西西里美丽传说中的感觉,小男孩都穿着白色吊带背心,长相和跑起来的样子也很像。

  本片恐怖程度很弱,连惊吓点很低的我也几乎没有被吓到(虽然我刻意挑在白天看)。所以本片 恐怖不是第一类型,政治才是。

  听波米的解读中了解到,本片中的反派男主代表内战中其中一个势力(好像叫弗朗哥将军),他以前也是孤儿,从孤儿中长大,但是上面对他的妥协和下面群众对他的默许,造成了他的暴行,所以整个鬼童院其实是西班牙内战的一个缩影。提到孤儿院中间那颗没有爆炸的导弹隐喻着沉默的看着这场暴行发生却没有作为的大多数。

  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我,看这个故事也觉得挺有意思,可以看看国外的革命人士长什么样。那里的小朋友喜欢玩什么,发现竟然也有发条青蛙,这个玩具原来是全球爆款,而且这么早就有了;另外那边的盐罗罗怎么长的这么大,他们竟然还一边说恶心一边用手去抓,既然恶心你还抓啥!?而且有个小伙子还把一只放到自己的“百宝盒”里。。真是无法理解

  面善的老头子为了不阳痿,喝用小孩子泡的“药酒”,渗人,感觉都有点超现实了。

  小孩子抬耶稣受难的十字架雕像,然后抱怨,“死了还折腾人”,一定是小时候奶奶给陀螺的阴影太大了。

  我很喜欢本片的海报。

  我很喜欢里面那个年轻的革命小妞。

  《鬼童院》影评(九):解谜:一个孤儿被谋杀

  月初,看完《灵异孤儿院》,在某影评上见有提《鬼童院》。一直想看来着,直到今方如愿。

  别说这是什么惊悚鬼片了。直到片子后半部分我才弄清楚,讲述谋杀一个孤儿的故事。开头却弄得人狐疑的很:开篇显示投下的炸弹,关闭的弹仓,接着是一个小孩躺在地上,头破血流,会让人误以为是炸弹所伤。只有小孩被丢进池里,会让人产生疑惑。暂且不管。

  中间剧情,略去。

  不解一:片尾拎着枪留给观众一个背影的人是谁?看发型似乎是凶手,而旁白音则是医生。可是,医生会自称是魔鬼么?字幕中译“魔鬼”是否存在误译?无论怎样看,医生似乎都不是魔鬼。难道仅仅因为他一方面向卡洛斯宣扬科学,一方面喝泡有胎儿(怎么来的?没交待。)的“药酒”(好恶心哟)。

  不解二:打开门的是谁?如果按围绕在旁的苍蝇来看,似乎是医生。问题是:按“被杀害的孤儿桑提动辄一触碰就飘散了去”推测,鬼魂不具有实体。如果是这样,医生怎打开门?可是,池子中,似乎又是桑提咬破了凶手的脖子。

  桑提早先干嘛去了,如果复仇,不是没有机会:坏人应该多次到厨房尝试打开保险箱。要我说,光吓凶手就把他吓个半死,不死也得吓出个精神病人来。

  开篇、结尾重复的台词到底意指什么,有何寓意?

  桑提让卡洛斯引到他哪里。在坏人起初没找到金子前,完全可以编个谎话,把坏人引过去。可结果还是,桑提似乎借众孤儿之手,大仇得报。

  还是更加喜欢《小岛惊魂》。

  《鬼童院》影评(十):这部电影中的孩子们

  虽说是一部恐怖片,在惊悸之余,还是欣赏孩子们的演技。

  这些孤儿院中学习成长的孩子们是可怜的。他们就是战争的产物,饱尝战争的罪恶。在我们身边的孩子幸福地成长在阳光下的时候,他们却必须生活在一个炸弹旁。那个炸弹有心跳,是活着的,仅仅因为落在了雨中的泥土上而没有爆炸。它随时可能夺去孩子们的生命。但是夺去大多数孩子们生命的,不是这颗炸弹,它最终也没有爆炸,而是在战争中内心扭曲的人。

  男主一号,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敢。当你坚信自己没有罪恶的时候,尤其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你不会害怕鬼。刚来的时候他受欺负,但是很快便与这个集体融为了一起。小伙伴们喜欢捉弄它,让他受罚,但他也不愿意说出和自己一起半夜下床的孩子。他起初见到鬼童的时候也有害怕,但是知道了事情的内幕后他小小的心也决定尽力去帮助鬼童,除掉恶人。他的善良令我钦佩。

  男主二号,是一个亲眼见过罪恶的人,这造就了他与别的孩子们不一样的性格。在群体中他年龄较长,盛气凌人,被一些孩子们所畏惧。但在大家有难的时候,他却做好了一个尽职的指挥,用孩子们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战胜了恶人。影片最后,他带领为数不多的没有死于灾难中孩子们,离开了孤儿院,奔向那一片金黄的沙漠,未知的世界。

  但我不禁要为这些孩子们的命运担忧。影片没有介绍他们最后的归宿。从孤儿院到小镇有一天的距离,他们就算穿过荒漠到达了小镇,或许也难以幸免成为战场上的一粒沙。即便他们逃过了屠杀,幼年生活的经历或许会影响他们一辈子。他们生命从开始便注定是不幸的。每想到这里我就会心痛。在战争中受害最深的,永远是孩子。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