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纵情四海》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06-22 12:23:34

  《纵情四海》是一部由莎莉·波特执导,克里斯蒂娜·里奇 / 凯特·布兰切特 / 约翰·特托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纵情四海》影评(一):REMEBER ME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忘不了片中冷绿的树丛中,那个小女孩呢喃的歌声....

  这里面纠缠了太多的爱,,,我不能一一说清.

  再现实的世界也需要浪漫和幻想,哪怕只有一点点...

  《纵情四海》影评(二):哭泣的男人

  你是否已经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我的爱人?

  吉普赛人的灵魂在黑暗的世界中挣扎,我们是否还拥有最后的梦想?

  沉默是我的抗争,保护苦难的人们。

  离别是我无奈的约定,期待乱世中的重逢。

  《纵情四海》影评(三):辩解?

  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有时候辩解代表承认

  电影里,德普是个吉普赛车夫,他和美丽的女主角认识相爱了。。吉普赛在大多人眼里是脏的代表。有一次,车夫被骂了,女主角站出来替他辩解。他反而很失落,你为什么替我辩解,你也和他们一样认为我脏?

  我这才明白,辩解其实代表承认。所以,我学会了不辩解,我沉默,我不回答。。

  看这片的时候太早了,我已经忘记其他情节,只记得这个。。

  《纵情四海》影评(四):纪念我爱的男人

  老早老早就想为这部我爱的电影说上什么,但是却总是处于失语的状态。很长很长时间没再看过,很多的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一个我爱的男人,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滴泪。

  是的,这部电影再说一个女孩,寻找,丢失。找到了,却也丢失。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导演也是女人。名字却是the man who cried.华丽的女人,华丽的歌剧,华丽的倾城,只为成全一个男人的眼泪。嘲笑的,讽刺的,谁可以改变这部电影的初衷?

  是的,只有他Johnny Depp,一个让我看完后彻底爱上的男人。

  当他牵着马出现时,我听见了镜头在崩裂,痛苦的尖叫,谁可以不说一句话,就可以看见游荡的灵魂,谁可以只用一个眼神,就知道这是个阵痛的虚幻,谁可以用一滴眼泪,就让那些剩下的一切一切纯属扯淡。谁可以,谁可以??

  好多好多的忘记,就只记得那个我爱的男人,留着泪,轻吻着里奇的发,凄美了离别。

  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忘记得越多,记住的,就越是深入内心的。

  这是第一次说,我爱上一个男人,即使他留着八字胡子,即使他比我大23岁,即使他在地球的另一边,即使,永远也没法见面。最好的年纪,在那样的热爱中度过。

  《纵情四海》影评(五):挑个女孩做闺蜜

  如果在片中的两个女孩——苏西和萝拉中挑一个做闺蜜的话,那么我挑的肯定是萝拉。

  萝拉在片中是一个美艳精明,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诱惑各种有权有势的男人,借此一步步往上爬的“婊子”。不过我到死都会迷恋萝拉这种魅惑,有力量,有智慧,万事拎得清又靠得住,身无依傍却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女人。

  这样的女友,带你领略巴黎的胜景,让你这个平凡的小舞女走上歌剧舞台,带着你逃离战火濒临的欧洲,帮你实现你深埋多年的心愿。在无依无靠的异国,她靠着自己的本事在世上生存打拼,却时刻不忘带着自己的朋友。反观细腻纤弱的苏西,尽管她默默接受了萝拉的所有野心和安排,却总带着一股子孤高的别扭劲儿。她那股子劲头,或许能送给那个狂妄自负的歌唱家,送给同样桀骜不驯的吉普赛人,但却无论如何也没理由送给萝拉。

  如果我是苏西,在乱世中得一萝拉这样的女友,而我既没有她的美貌,也没有她的情商和魄力,更没法像她那样豁得出去,亦或者根本不愿豁出去。在她面前,渺小而笨拙的我,至少会收起那股子孤高——我永远不会让我的好友像电影中那样,在每次面对我的时候,面带羞愧,表情尴尬,眼神慌乱,言语支离。

  《纵情四海》影评(六):乱世的爱情悲剧

  quot;To my Suzie, will go to America, find her father and sing. " "To my Cesar, he will stay, and fight with his family." 他送她离开,我几乎相信他其实并不爱他。但是当我看到在她熟睡后他抱头哭泣,我才明白其实他比谁都爱她,所以他要她活着,要她实现她的梦。"The man who cried",电影的名字在这里被呼应,我的心也被Cesar揪起来。

  乱世的爱情大多是悲剧,有的生离有的死别, 动乱,战争,逃亡,相爱的两个人,一个留下一个离开,他们别无选择,失去消息,生死难测,从此两茫茫。一段刚刚开始的爱情,来不及缠绵悱恻,来不及白头偕老,甚至来不及争吵消耗,便嘎然而止。。。

  沉重的开场,压抑的结尾,不急不缓的叙述,曼妙动人的音乐,这样的电影总能打动我。

  因为德普特意来看这部电影,我依然爱这个男人所诠释的任何角色。女主角也并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她在剧中的表现,但我觉得她诠释的恰到好处。只是结尾稍显突兀,嘎然而止,不过这也许就是导演想要表现的效果。

  《纵情四海》影评(七):那些哭泣的男人

  CESAR在SUZIE临行前的夜晚趁她睡着,哭泣。而BANTE侮辱吉普赛人,德国人杀死了族里如同己出的孩子时,他都忍了下来,孤傲的只是用眼睛表达着愤怒。爱情让他如此牵绊?也让他变得脆弱?

  父亲在病床上看到长大的SUZIE,哭泣。离开幼时可爱的女儿,摸摸下巴硬是憋住眼泪,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载人生,听到女儿唱起他小时候哄她的歌曲,是什么样的感情?后悔当初的离开?愧疚自己没有像女儿一样坚信,带着勇气,一定要找到亲人?

  Dante在教堂向圣母玛利亚为他的歌唱生涯祈祷时,哭泣。这个男人有权有名,身边更有漂亮的女人,对着剧院老板盛气凌人,可他也会害怕,也会胆怯。

  只有SUZIE,从小经历死亡分别,被打,被斥责,被厌恶,被欺辱,还是用安静的大眼睛默默细细观察着身边的一切,为了寻找父亲这个坚定的目标隐忍着生活呈现的一切苦难。她会哭泣,她会不舍,可最后依然要走下去,从沉船里从翻滚的海浪里挣扎出来。

  ALLY POTER是女权思想的导演之一,这些安排,用意必深,而我现在只能罗列出来,浅做分析。

  待高人出山

  此外,LOLA在DANTE的公寓,趴在浴缸里看杂志的那个镜头个人感觉,特别像马拉之死的那幅画(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0134896/),似乎在预示着她的命运。LOLA最无奈,她向往自由,向往能够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在水中。可她被缠最紧,离不了高高在上的男权世界。当理想最终达成,穿上了绫罗绸缎的泳衣,在无人的泳池里,却没了生气,只想沉没。心里难过,这辈子恐怕永远做不了自己。

  《纵情四海》影评(八):初见未见

  着迷于彼时的johnny deep,还没有掌握一切,还没有精湛到超脱的程度。那时舞台还不是他一个人的。他只是一个恋人,在剧情里。英俊无比,生硬寡言。骑着白马的吉普赛男人,绕着他的女孩缓缓转圈,停下来和他做爱。在篝火边,静默专注。

  那时候笑起来有一点不确定,对着自己爱的女孩,也只是用两只手指轻轻拂过她的脸。笑容将尽的时候嘴角那一丝自嘲,已经隐约有后来模样,后来强到万般变化的模样。

  几年前看过电影的一部分,后来事情多了也就淡忘,只是偶然再发现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某些东西一直在那里。

  那时还不认识deep,一无所知。只是被吸引。深并且非常黑的眼睛,整个人在黑色里,有一种奇异的温柔。后来认识deep时是被他的演技所折服,接近无所不能,所以有一点骄傲的浪荡。有时,在电影之外。现在再看这个吉普赛男人,沉默深邃的眼睛,无比英俊。深深着迷。与演技无关,仿佛就在那里,是一个专注安静的恋人。在恋人睡着后抱着她哭泣。

  这样的电影,浑然一体,让人忘了是电影。风格浓郁,却始终带着一层蓝色,不知不觉的忧伤,当我哭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为了谁。

  那个女孩,棕黑头发的女孩,怎么会每次一回眸,就像永生永世似的。

  金发的女人,她说,女人必须微笑。她说,不要后悔,我们要向前看。她一直微笑,为了生活,即使虚荣,即使勉强,即使肮脏,为了生活,我们在路上。最后,在游泳池里,看到她捂住脸。

  《纵情四海》影评(九):埋在心底的种子

  不久前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心底深埋着一颗柔软的种子,它从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而来,我也不知道它究竟埋藏了多久。说不出人生是否是宿命的,当你歪着身子,在盛夏的夜晚看着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埋着一颗柔软的种子,它会伴着你走到天涯海角,直到它发芽生根长成大树,即便是枯烂,它永远在那里,不可以改变。

  苏茜也有颗种子。

  故事是发生 在1972年,纳粹思想在欧洲泛滥的前夜。一个6岁的犹太小女孩飞莺儿,在村子遭到洗劫时,前往美国寻找在那里打工的父亲,却走失在人群,几经周折来到英国。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收养了她,并将她改名叫苏茜。不久,学校的老师发现她秉承父亲唱歌的天赋,并在唱歌中学会了英语。一心挂念着父亲的苏茜十年后前往了巴黎,在合唱团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与团中的俄罗斯舞蹈演员罗拉成为很好的朋友,她辛苦的攒钱想买一张前往美国的船票并且能摆脱纳粹的阴影。因为罗拉的缘故,他们在剧院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罗拉盯上了富有而狂妄的歌唱家丹蒂,宁静的苏茜却爱上了吉普赛驯马师。可是纳粹的阴影笼罩在城市上空,苏茜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与罗拉前往美国,罗拉却在被大海的风暴吞灭,苏茜在病床边卧住了父亲的手,父亲叫着飞莺儿,她唱起了儿时的犹太歌。

  真的很喜欢导演对电影的把握,不管是童年的飞莺儿,少女的苏茜,还是野心勃勃的罗拉,狂妄的丹蒂,慈爱的父亲,桀骜的吉普赛人,他们都是那么的鲜活,让你能够看到他们心中的种子,他们的根,他们的质地。儿时飞莺的眼睛,天真无邪,无助中带着倔强,却是那么的灵气十分,长大后的苏茜,同样的一双大眼睛,却多了一分镇定和坚强。她低眉说话的样子,用眼睛告诉你,用笑容告诉你,自己是尤物。罗拉的眼睛却是现实的,谄媚的,勾人的,象刀,要把面前的男人一刀一刀的剥,剥了还不够,因为她是善良的,所以她总是让男人难以拒绝。

  不得不说说片中的音乐,说不出歌剧的段子,女孩不带伴奏的清唱,激越的吉普赛音乐,整部片子的音乐象是片中的灵魂,让你一次又一次地被催眠而又惊醒。也很喜欢导演处理的镜头,精细而唯美,它让你明白女人的眼睛是如何的勾魂,象皮肤贴着你的背。

  2004/7/3

  《纵情四海》影评(十):为什么会纵情四海

  电影名称叫the man who cried,或许叫寻亲记更贴切,因为整部电影里面,凯撒抱着苏西哭了半分钟,但丁对着圣母玛利亚哭了半分钟,苏西爹地对着苏西眼睛红了。

  整部戏以苏西和罗拉的表演为主,大背景有种族、战争,关键词有爱、信任、背叛,阶层与出身。剧情安排上,父亲与女儿之情着墨,浓厚的感情,全都蕴含在父亲对女儿唱的那首歌里,最难得是女儿足够聪明,即继承了父亲的好嗓子,也足够早熟,明白世间的游戏规则,遵循这规则以获得生存的权利,坚守自己的底线,以尊重自己。

  布兰切特大姐的表演仍然很得观众的喜爱。大气、通透,把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心境完美表现。罗拉与苏西代表了两种选择。罗拉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去攀附、去迎合。在别人抛来橄榄枝的时候,骑驴上坡,不扭捏、不犹豫。但她并不单纯追求物质,还要在物质的前提下,要爱情、要快乐、要尊重。对于这样的人,最可爱之处就是在于,努力忘记过去的阴暗,一切向前看的勇气。生活毕竟要继续。苏西则更加遵循内心的召唤,即使凯撒是个人人低看一等的吉普赛人,她仍然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为了生存,还有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去找她爸,她最终选择离开凯撒,前往美国。意犹未尽之处是罗拉死的太仓促,电影暗示她困死在了自己的物欲之中。

  回到题目,人,为什么会纵情四海?犹太人,到俄罗斯,到英国,到法国,到美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国家。家庭随着一次次地理迁移——不论是战争、种族歧视的原因都为了更好的生存或生活,而变得分崩离析。亲情与亲人不断在迁徙中散去、冲淡。一个人,最终变成了一个无故土、无亲人、无家庭的物理意义上的一个人。即使又重建家庭,这种孤独或者曾经心碎的感情是无法弥补的。但正如罗拉在戏中的提到的关键词一样,无论如何,生活要继续,一切往前看,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这种悲情和苦痛,女人无法承受,男人也会哭泣。即使纵情四海,仍然是生活的手下败将,奈若何?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