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角》经典观后感10篇
《黑三角》是一部由刘春霖 / 陈方千执导,凌元 / 雷明 / 张平主演的一部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三角》观后感(一):007女郎在行动
马英九上司派来或潜伏的特工头子,原来是一个老太婆!
黑三角PK红五星,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之后我见到卖冰棒雪糕的老婆婆,就不禁发冷,她很可能是一个特务!
棒,沾不死棒的.
汗,007也要汗~
《黑三角》观后感(二):黑三角
2017-8-17
个人自用 非影评
苏联特务机关在大陆安插了很多特务 110机密 一男特务被杀 穿白色公安制服的公安人员开始调查 通过跟踪 走访等方式 公安人员查到有个高个子大眼睛拿碎花包的女子来配过钥匙 公安人员来到妇联请求查询 此时过来一女工作人员 说这不就是工人文化馆的谁谁吗 此女会弹钢琴会游泳 经查 此女的母亲是假的 此女两岁的时候父母被特务杀害 交给了现在的母亲抚养 老太太是卖冰棍的
老太太找到联络人 给他下了毒 回家给女儿下毒 但是毒药已经被提前发现换掉了 老太太拿枪要啥女儿 公安人员出现带走老太太
暗号是曲径通幽处 两个特务接头 已经被潜伏的公安人员盯住 抓住特务 从兜里拿出一只蛤蟆 打开蛤蟆是胶卷
《黑三角》观后感(三):黑三角
2017-1-15 22:53
#老电影# 《黑三角》(1977)。
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刘春霖、陈方千执导,张平、雷鸣、刘佳、凌元主演。
儿时阴影,觉得“水鸭子”好恐怖,随时准备毒死人[笑cry]。
北方某城。敌特窃取人防工程机密后,迅速将其转移到交通点,并立即通知了国外的特务机关,不想这一密码被我公安机关截获……
影片通过我方公安人员侦破和截获“110号人防工程”机密情报的密码的经过,表现了公安人员的机智勇敢和群众较高的警惕性,也表明国内外反动派时刻准备颠覆祖国的企图。
《黑三角》是一部极其经典的反特电影,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没人不知道这部影片,老演员凌元塑造的大反派女特务“水鸭子”形象,可以说是国产老电影中最经典闪光的角色之一,深深扎根在一代人的心里。片中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也十分著名,经久传唱。
《黑三角》观后感(四):又看了一遍
凌元饰演于黄氏,多好一个老太太,慈祥和蔼嘴巴甜,原来是特务!凌元戴了拖把一样的假发穿着黑色旗袍演回25年前的年轻的自己,真恶搞。不过,她托着手肘在房间内抽烟的pose,还是有点和张曼玉在《阮玲玉》里边同样抽烟的姿势有的飞。
刘佳饰演于秋兰,多好一个姑娘,剧中介绍1946年出生,约24、5岁年纪,那时候不是全国都文革么,还有时间在工人文化宫跳舞?!不过长得挺水灵丰满,还穿着泳装在江边走了一溜儿,歌还唱得不错,当然,是李谷一配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清》。
配乐佷7、80年代,怪味得来佷熟悉,还真有点吓人。还有那些老款小轿车、大客车、公交车,7、80年代的天空特别蓝,马路特别开阔干净,sigh。可惜rm版本不太清。
《边疆的泉水清又清》mv:http://tv.mofile.com/s97c8k6x/
《黑三角》观后感(五):77年的黑色三角
最近《风声》的大行其道以及马上要上映的《秋喜》都意味着国产间谍片这个类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声匿迹之后又开始在中国荧幕上浮出水面了,所以有意找来一些上个世纪的反特片来观摩一下。最先找到的就是这部《黑三角》了。
影片不能说拍得好,人物基本上刻画得没什么血肉,正邪分明,利益冲突表现得没什么说服力,当年的电影现在看来无论如何,脸谱化还是相当严重的。但是,这还是一部相当可爱的电影。
影片围绕一份关乎国家人防机密的文件铺展开来,说的就是境外敌对分子如何千方百计想得到这份文件,而我方反特人员如何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影片的前半部分,敌方潜伏在人民内部的特务一直没有完全暴露,所以追查特务身份成为了影片的精彩之处,当慈眉善目的凌元奶奶目露凶光地推着她的冰棍车揭开了她阴暗的身份之后,真的让人不免唏嘘,这样的编剧就是放在今天一样有他的闪光点。
当敌我双方的身份完全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影片还有一半的篇幅,这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节奏显得有点乱,没有太多的Hi点,直到影片的结尾,那场炮台的肉搏将影片真正推向了高潮,这样的收尾在某个程度上甚至比《风声》略显孱弱的大段口述更具商业片的强势。
当然,这毕竟是一部77年的电影,它今天带给我们的已经相当袅袅,除去娱乐,只有影片中展现出的那些整齐划一的生活格局和精神风貌让人不免回味。
《黑三角》观后感(六):老反特片之黑三角
前一阵在DRL上看到有人求老的反特片,现在只有人补了《黑三角》,我也凑热闹下载下来看了一下,嗯,还是挺有意思的。
《黑三角》是77年的电影(豆瓣上是这么介绍的……),里面的演员却大部分都不认识。唯一一个觉得脸熟的是雷明,就是那个在《大宅门》里演白景琦他爹的。那个时候雷明还是挺精神的,看他当时的演戏的样子也能隐约看出现在演戏的影子。其他的就都不认识了。看了一点后面的演员表,好像大部分人都是两个字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的习惯,呵呵,当然可能只是巧合。
反特片主要就是要制造一种悬疑嘛,当然悬疑可以有很多种:谁是间谍、下一步计划什么的。和现在的反特片中的悬疑相比,那个时候的手法还有些不大成熟,隐约能看出一点路子。比如老太太是间谍,其实观众隐约能猜到的。一共就只有那么几个人有比较多的出镜,除了肯定是我们的人和肯定是敌人的人,剩下的人往往就是隐藏着的间谍喽。其实,我觉得如果想多抓住一些观众,还是有必要再放一些迷雾弹。
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有一小段镜头,是演员凌元带着假发扮的。其实我很不喜欢那一段,因为觉得那一段凌云演的并不像是年轻人。所以现在还是一直觉得对于演员来说,年轻人往老了演相对比较容易,而老了往年轻了演就相对比较困难了。就算现代的化妆技术再好,你总能感觉到那不是年轻人……
电影里又出现了那句传说中很经典的台词:“你这个狗特务!”(很奇怪,Google的输入法里这个竟然不是一个词……)觉得一个时代的电影还是有很深的烙印的,就像最近出的那个什么《七擒七纵七色狼》,换上了那个时代的服装,那个时代的道具,应该会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
对于这个系列我应该还会继续看下去吧,呵呵,看看老电影,感觉很好。
《黑三角》观后感(七):黑三角
大陆早期有无数部反特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黑三角以及文革前的羊城暗哨,到底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呢。
电影一开始, 当黑三角三个字出现后,三个大大的黑三角扑面而来,占满了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大。然后在一个黑画面出现一个亮点,有绝密字样,一个敌人拿着微型摄相机在拍照,高科技啊。所谓先声夺人,就是这样了。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雷明,但是电影里只负责串戏,真正出彩的当然是凌元扮演的特务,那个眼神小时候可把我吓坏了。可是也留下了后遗症,那一年街上卖冰棍的老太太都被红卫兵小朋友给监视起来了。报告警察叔叔,就是这个坏人,这个卖冰棍的老太太是特务。还有就是结尾,那个会滴滴答答响的蛤蟆,小时候看的时候,实在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部电影还有很出色的地方,就是配乐,使用了电声乐器,电声乐器独特的音效给这部反特片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李谷一的那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简直是唱到人心窝里去了,也是被翻唱的最多的一首红歌。
说到那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有一点是我自己感觉到,电影里那个曲子响起时有几个练体操的女孩子,后面还有刘佳和几个女孩子的泳装出现。1977年的时候,文革刚刚结束,经历了十年动乱,这十年是禁欲的,在任何文艺作品里都看不到裸露的肌肤,所有的人都穿的一样,所有的衣服都只有黑灰绿三种颜色,甚至绝大多数文艺作品都抹去了性别特征。记得某一年有表演芭蕾舞天鹅湖,门票都抢购一空,大家不是要看跳舞,主要是为了看大腿,所以这部电影里体操服和泳装的出现应该对观众也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现在来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当年的城市风貌,不光是街道,还有配钥匙百货商店饭店等等,还有电影是在哈尔滨拍摄的,所以电影里的外国敌对分子不是美帝而是苏修。
独唱李谷一,指挥袁方,演奏中央广播文工团管弦乐团
《黑三角》观后感(八):正邪不两立——物相对立
近几年来,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市场充斥着各类谍战剧。这类作品既有脑力角逐又不乏动作场面,紧张曲折剧情感十足,夹杂着不同立场人物爱恨情仇,还一直不忘宣扬着主旋律。各种元素应有尽有,不同年龄阶层观众各取所需,立马就是广泛好评。电影也不例外,09年紧跟谍战热潮上映的《风声》,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评价。
然而与现在越发商业化的谍战题材作品不同,1977年的电影《黑三角》显得要“简单”许多。这里的“简单”并非是指剧情,而是在处理“谍战”这个题材上面。本片主要讲述了我国公安与帝国主义派遣的特务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部剧中虽然也有英勇机智的主人公,靓丽可人的女主角以及阴谋狡诈的特务。却没有情感纠葛,立场冲突;也没有类似《风声》中各类酷刑这种夺人眼球的噱头,很单纯地讲述了一个正邪较量的故事。
在观影过程中,人物与场景之间的关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看似无关于推动剧情的镜头,却在片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为了这个“立场明确”讲述“敌我斗争”的影片做了更加丰满的诠释。所谓的“物象对应”,指的是人物与景物之间形成的关系,也就是情景相映。人物在不同的场景,再配合角度、景别、景深、光线、构图等一系列的镜头语言,除了起到反应人物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外,还在塑造人物形象,预示剧情发展,交待人物关系以及渲染观影气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我将列举几个场景具体加以说明。
1、影片一开始就不乏鲜明的处理。特务潜入我内部偷盗机密文件,在与中国警察发生枪战。特务分子的位置居于幽暗走廊的尽头,人物所占画幅很小,配合上幽暗的光线,在感情上传达给观众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做派,与我中国警察的正义凛然相比,明显居于下风,也预示着他难逃法网,终将落败的下场。
2、女主角小芳最开始出现的场景不是花团锦簇的动物园,就是生机盎然的公园,与其阳光的气质相搭配,表现了一种积极正面的形象。作为工人文化宫的音乐老师,小芳一直过着单纯的生活,人物的状态与风景相映衬。而在其遭到怀疑事,也让观众和警察一起产生了疑问。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老师?难道真的是潜伏已久的特务?
3、在小芳获知自己的身世以后,其出现的场景也一下子变得阴郁起来。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小芳穿着雨披走在林荫道上,大雨倾盆而下,这个场景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在画面中间显得形单影只,悲伤之中潜藏着愤怒,压抑之下翻滚着情感。
4、余黄氏与外国人接头的钟楼,俯拍的角度配合人物从背光面进入建筑物内。首先,隐秘的建筑物给人以蕴藏阴谋之感;其次,俯角表达出导演对于反派人物给与的批判和蔑视的同时也模拟了外国人对于特务分子利用的主观视角。这个场景的处理完全彰显了人物的身份和其潜在性格。
5、随着局长宣布决战的时刻到来,石警员出现在古城遗址上。其背后是蓝天白云,采用了仰拍的角度,暗示着使命的崇高感决战的胜利,突出了人物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其在进入古城遗址之后,又一个漂亮的景深镜头,从隧道的一头向外边探去,人物从蓝天白云的世界进入隧道,预示着将有一场最后激烈的正邪较量上演,为全局的高潮结尾渲染了气氛。
影片最终是“邪不胜正”,以大团圆结局告终。导演在处理镜头语言时,也采用了绝对“黑白分明”的立场叙事。虽说谍战的部分处理精炼,没有加些歪七扭八的佐料,但其反应出的内涵和思想却也过于“简单”。人物性格脸谱化,特务分子就是纯粹的“坏人”,我方人员就是绝对的“好人”。人物感情的处理也过于简单直接,“立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个人的“情感”,缺少人文关怀和人性纠结。最让笔者觉得不妥的就是小芳与于黄氏这对假母女的感情处理。在小芳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后立即选择了站在党和国家这边,对余黄氏只有仇恨和监视;而于黄氏也完全没有顾及十几年的朝夕相处的感情,在最后毫不手软想要毒害小芳,这在我笔者看来有违正常情感逻辑。
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对于现如今越发挑剔的年轻观众而言,“正义与邪恶”这样立场分明的作品,已然降低了深度,空虚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