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刻》经典观后感10篇
《纽约时刻》是一部由丹尼·高顿执导,玛丽-凯特·奥尔森 / 艾什丽·奥尔森 / 尤金·列维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时刻》观后感(一):很轻松的片子
依然是3.5分,不过我却取了上,因为片子给人感觉很轻松,情节确实比较老(不过是04年出的,放到那时候不知还算不算老)不过我觉得拍的挺好的,每个地方都很精确,尤其在理发店那个好运转折点最精彩。主演也很漂亮。很轻快的片子,“一笑而过”但很轻松。
《纽约时刻》观后感(二):看了很多次
买了碟放在家里,没事做的时候有放来看看.紧张刺激的情节.
看这部片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两姐妹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别是影片的1开头两姐妹分别打开衣柜的景象最令人印象深刻.还有不断更替的衣服,不断转换的场景,总能不断给人新鲜感.
还有就是背景音乐全部都选得很合适.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地方.
《纽约时刻》观后感(三):小小的Olsen
说实话 剧情比较老套 显得有些空洞 整个片子看下来的感觉是Olsen的show
角色安排很符合他们两个实质的性格
Ashley喜欢走成熟的简单风格 性格相对内敛一些
Mary-Kate比姐姐更像双子座 偶尔喜欢走走搞怪路线
很羡慕两个双胞胎一起闯事业打拼 这也算是她们那么早就能如此成功的一个因素吧
小小的两个人 有共同的野心 并付诸实现了
《纽约时刻》观后感(四):姐妹情深
是双胞胎,但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姐姐是井井有条,按部就班,妹妹是叛逆不羁,我行我素。她们同一屋檐下互相看不顺眼,不想有交集,只不过在同一天都要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既然遇到盗版集团,还是中国人,导致她们不得不在同一天一起想出,并慢慢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敞开心扉,并在这个过程中邂逅自己的真命天子,也太快了吧,一天而已,即使这样,姐妹还是在街口吵了起来,互相埋怨,这里是让人动容的地方,当然姐妹一人得道梦寐以求的奖学金;另一个人成为一个歌星,每个人都得到她们想要的,每个人都有有自己的归宿,怎么可能不是皆大欢喜呢?
《纽约时刻》观后感(五):纽约时刻。
评价:8分 一部2004年的喜剧电影。虽然主线剧情较为俗套,讲述的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之间的故事,基本上在预料之内,但一路看下来非常欢乐,各种台词、细节、动作等等趣味无比,常常笑的我合不拢嘴。音乐亦相当带感,听着就唤起了青春的气息。片子的主角是双胞胎这点也很吸引我的眼球,印象中没看过如此设计的电影,乍看之下新鲜感十足。闲暇时刻不妨看看,让自己开心开心。另外,看这电影的前一天我看了《年华是无效信》这本书,同样是讲女生与女生之间的故事,这部《纽》以幽默的方式显然讲述地更好,当然你不能强求一个80后年轻的作家有如此的高水准。
《纽约时刻》观后感(六):开开心心看完它
让大家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俗套剧情
奥尔森姐妹再次双主角的不创新演出
偶像类电影的应有时髦元素
毫无深刻的含义和发人深省的内容
这些都能构成对这部电影不怎么样的批评
可是怎么说呢 套用一句麦当劳广告语 我就喜欢
喜欢奥尔森姐妹一样又不一样的美丽笑容 自然洒脱的表演
喜欢影片中活泼跳动的情节 善良单纯的人们
即使是双胞胎 即使再亲切的人 总有隔阂 可是 我们心里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对对方的爱
的确 许多经典影片让人印象深刻 思考良多 甚至花时间看完了片子还要再花比看片子更久的时间来想想这个电影想说些什么 像看了教父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 会感慨拍的真好 让人觉得无比强大的感觉 强大的甚至能压迫过来
所以new york minute更像一股不一样的风 吹入心田 让你什么都不用多想 开开心心地看完它 就OK 看过一些大片 也需要面带笑容地通过这种轻松的风格调剂调剂 然后就觉得 生活也挺美好的嘛
《纽约时刻》观后感(七):文化小思
同样的生活环境,同一个娘胎蹦出来的双胞胎姐妹,居然有着如此迥异的性格。一个在校品学兼优、在家担起亡母贤惠家务、有着严重洁癖的姐姐;另一个逃学跷课为家常便饭、有着放浪不羁性格的妹妹。就是这样一对姐妹,一个为了追求音乐梦想,一个为了追逐学业理想,不约而同的前往纽约。一路上发生的雷人事迹。
我被她们完全不同的性格而深深吸引。她们的个性化没有被家庭教育磨去菱角,不禁让我们看到中外教育方式的最根本化区别。
妹妹的性格是难以在中国生存的,她太“不乖”了,凌乱的蓝色调房间、疯狂玩rock、养蟒蛇、出门人字拖踏地。姐姐是完全典型的老师家长心中的乖乖女,整洁的粉色调房间、时间完整安排好生活完全计划着。面对这样两姐妹,大部分中国式家长会偏心的喜欢姐姐,从而忽视妹妹。若在传统的中式教育下,这公平的天平上,妹妹不是自卑的懦弱下去,就是极端的反抗下去,甚至成为一个坏青年。然而影片中提及这对姐妹的母亲很自豪于她们两迥异的性格,她喜欢于她们有着自己独特。家庭教育的差异,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方式存在着抹杀天性的一面。“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谚语从某种程度上就有切断创造性的可能性。我想我们的王国要出现很多像比尔盖茨类(从哈佛辍学,走创业道路)的人物,教育这项事业的道路还很漫长,很漫长。又不放弃传统内涵,又要进行革新。
两种不同的性格,不禁让人想她们的世界应该不会有为了一个漂亮的布娃娃而争执的大干一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世界没有矛盾。正是因为差距太大,矛盾才显得不可调和,唯有不变的是她们血浓于水的姐妹情。走在十字路口,频频回头。感情才是王道。
中国CD盗版猖獗,发展成为一大特色。悲哀的走进了他国的电影之反面人物的刻画中。以前花木兰的文化、熊猫的功夫居然是他国在弘扬,真的很让人震惊。国人在哪儿?话题回来,这里的盗版文化又以很直白的手法讽刺着我们。从我个人私欲而言,盗版让我们用低廉的价格看到、听到了很多优秀作品。对于荷包瘪瘪的我们,个人的感激之情不胜言语啊!
但是对于版权者的权益问题,我们就完全的忽视了。站在版权者角度,就像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劳动成果,居然他人被剽窃着进行他人的商业活动。这里面的不甘心,咬牙反抗却又无法制止,最后放弃。盗版在法律上完全站不住脚跟。我们天天喊,“支持正版”,可是实施行动还是很难很难的。
喜欢这句话,无关于文主题。“It’s not that you wanted to win.
It’s that you absolutely refused to f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