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竞存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说他迂腐冥顽,食古不化也罢,说他坚持理想,至死不渝也罢,盖棺仍不能定论,历史的悲剧人物大抵如此。
陈炯明,我在中学的课本里知道了此人,一言代过的概括,我一直以为它是辛亥革命后至北伐战争时代偏安一隅的军阀。书中讲他背叛国父孙中山,言他背叛革命,留之于我脑海中极坏的印象。
偶然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我找到一本名为《共和将军》的书,翻开扉页,我顿时被书中内容所吸引:在清末民初的大动荡时代里,陈炯明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广州新军起义和“三·二九”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之后,他主政广州,建立了一个坚强而稳定的政府。但不久因讨袁失败,亡命海外,陈炯明与孙中山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政治分歧。
1918年陈炯明支持孙中山进行护法运动,率领粤军在福建漳州建设闽南护法区。他不但赞成五四运动的目标,而且在闽南付之实践,为闽南的护法区赢得了“模范小中国”的美誉。1920年粤军回粤,又给陈炯明一个尽展抱负的机会,他热心推行地方自治,设立现代化市政府,司法独立,禁烟禁赌,发展经济,致力于把广东建设成全国模范省。
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粤军围攻总统府事件,是孙中山的革命大业遭受巨大挫折。孙中山指陈炯明是叛乱的主谋,从此,陈炯明从“革命的马前卒”成了“千古罪人”。
我想,以上史料已经将历史上一个“比较真实”的陈炯明呈现在我的面前。在读《共和将军》这本书时,我时而激动,时而愤慨,时而双眼噙泪,时而拍手叫好。但从始至终,我心怀内疚。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竟然对这位英豪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误读,直到现在,我依旧无法原谅自己。
这位曾统军十万,驰骋疆场,威震西南,名扬天下的一代人雄,在位时生活刻苦,廉洁自持,不蓄私财,最后因为家贫,吃不起早餐,饿极了在街边小贩处买了一串不干净的糖串马蹄充饥,染疾而死!临终时连呼:“共和……共和……”
读罢全书,我潸然泪下。一代英雄竟然落得如此凄惨下场,让人心酸。陈炯明的一生隐藏了太多不为人之的辛酸往事;他的少年壮志,共和救国,与朋友肝胆相照……
陈炯明,陈炯明,
请孙下野留了污名。
是非荣辱后世定,
可是你的政绩留在漳汀,
你的功勋留在南宁,
你的威严留在五羊城。
禁烟禁赌两功令,
到于今,中国统一了,
尚未有人敢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