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色症》观后感精选10篇
《恐色症》是一部由劳尔·瑟斯执导,动画 / 短片 / 喜剧主演的一部比利时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色症》观后感(一):纯真的美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阴暗的内心,霸道的镇压,都抵不过一个小姑娘纯真的心。
只有纯真才有美好,唯有纯真才能改变。
《恐色症》观后感(二):人民希望迎接的只是斑斓的色彩
佳作。
用简单的几何形和多样的色彩组合的动画,
简单深刻的描绘了当官与老百姓间的问题。
——政治的纠葛是残暴的。
我对历史和政治不了解,
猜测本片也反应了那个地方的历史或是说政治上的问题。
虽出自比利时,
但怎么越看越像中国现在的现状?
只是没有结尾的美好结局。
人民只是在企盼。
《恐色症》观后感(三):动画版的V字部队
原来是1966年的动画片,我是先看过V字仇杀队,所以觉得在电影主旨上来看,两者是相似的。倘若不是那朵惊艳的红花盛开,世界又会是怎样的?色彩气球是整个斗争的线索,起初被黑色士兵打飞,于是只能无奈的飘向天空,最后红花斗士夺回这个世界的时候,色彩气球又再次漂回人间。人们种植黑树,最后换来的是吊死,甚至黑色士兵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被染色也会自缢。令人惊叹的是,配乐非常轻松明快,与深刻的影片内涵形成鲜明对比,正如黑色世界和五彩世界的差别一样。60年代的动画技术,和80后儿时玩的电子游戏很像,看上去相当亲切。
《恐色症》观后感(四):单纯的胜利
原来人们对于生活的终极欲望,可以被诠释得如此之单纯,只是对色彩的渴望。面对想夺走美好、自由的势力,不过就是面对一群可悲的恐色族。
恐色族残忍、暴权,可以暂时禁锢人们、抹去色彩,面对强权城市黯淡了,人民哑然了,艺术家妥协了。希望之花却不知不觉中从天真孩童的手中绽放。。。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燎原,因为给了人们希望,原来纵身信念,没什么将是不可行的。
原来一切可以这么简单的解决,“无知”的孩童给了人们希望,对色彩单纯的渴望拯救了世界。
《恐色症》观后感(五):短文
一部充满绝妙隐喻的短片。
行为钳制和思想钳制从来就不是分立的。
隐喻,士兵最后变成一堆机械零件状的几何 碎片。红花的花瓣将每个人变成红人,开始反抗士兵。
集权的开始是从外观与他人区分出来,使集团中的个体产生一种表观上的归属感。然后通过口号、手势等行为模式的改变加强这种归属感,最后施以心理影响,从而使个人完全地服从、归属集团。通常这是由一个有一定权威性的人发起,再逐渐扩大范围。我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就屈服于权威,这真的只是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求吗?或许人对融入群体有种天生的渴求。但是如果一个人能明确自我追求,对自身的存在价值没有迷茫之处,那他还会有这种渴求吗?如果归属感是寻求集体中他人对你的认同,那自我认同可以代替这一过程吗?
《恐色症》观后感(六):经典之典
做得太好~~经典之典
感觉就好像讲述历史的故事,很超现实地表现出来
(即使本片的历史背景不是指法西斯,而是苏联)
我个人感觉,当年纳粹主义的种种压迫,没有色彩,一种黑白的窒息,无人权无自由甚至无生命。黑白是最好的表达,黑白的囚衣,牢房,表情。关于色彩象征的一切,都被扼杀。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
人们选择重生,一颗幼苗萌发了
我不禁想起毛泽东的起义过程,那么一个人就改变了中国
幼芽和小女孩都代表新生代的力量,其他的囚犯就是被压迫的人们一起暗地守护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色彩斑斓的思想在天空想烟花般洒落到每个人的脑海里~
一场有一场革命起来了
最终胜利了~
色彩的气球载着自由的气息还原了生命的多样
《恐色症》观后感(七):恐色症:杰作!
去年这个时候存的DVD,当时只看了“the false tone”,觉得很可爱。但因为心境问题,没看下去……今天把它拿出来看,才发现果真不错。
“恐色症”的故事很简单:邪恶的 军队使得城市失去了缤纷的色彩而代之以黑色的恐怖——监狱啊、奴役啊,等等。人们被迫劳动,到最后收获的却是“绞刑架”。一个小姑娘种出了一朵花,人们纷纷来看……
红色的花变成了一个人,他和那些黑色的军人战斗……
越来越多的红色的人(象征革命者)投入了战斗并取得了胜利,城市又重获过去的美好。
作者的色彩运用特别好看,黑色和彩色的视觉对比十分强烈。
想象力也很丰富,那个收获绞刑架的镜头让人十分难忘。
另:本片荣获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动画片金狮奖。
《恐色症》观后感(八):恐色症~
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在疑惑是到底讲什么的。看了简介和大家的高分评价,决定下下来看看。
整部短片的感觉其实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好,有点俗的题材,最终邪不胜正,然后是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的对比,无非是想突出一下主题。但是上映时间是1966,在那个年代这部作品应该算是很优秀的了。
战争与和平是永远的话题,即使在这个年代,我们看来还是可以想象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是如何挣扎。鲁迅曾强调思想于人们的重要性,也许没有这些给予希望的作品,人们在心灵干涸的年代会疯掉。
它像一种力量,温暖的,积极的,悄无声息的,带给那个黑白年代最明媚的色彩。
《恐色症》观后感(九):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在世界电影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优秀作品,
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向死而生的电影,用镜头描述磨难然而镜头外满满的都是希望,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他的故事,还有他的颜色,
《恐色症》Chromophobia (1966)一部同样用颜色讲故事的优秀短片,这是一部优秀的反战反专制反独裁的动画作品。
整部动画最打动我的,是“邪恶军队”、与“小女孩”的率真还有与“市民”的混沌形成的强烈对比。
整个短片自始至终显得表现主义十足。如果你也长久的被压抑在一种你无法忍受生活中,或是与自身向往背道而驰,那么不如反抗吧!
像影片中的画家一样反抗,像影片中的小女孩一样坚持自己!
无论你面对了什么样的困难,也许过程充满了辛酸复杂,但只要内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梦想,终有一天一定会胜利
大家好,欢迎 关注
微信公众号: 胡侃天下
听听我们不一样的观点
我们是全球首家电商式众筹平台,我们致力于服务于全天下有创作激情的文化类草根解决资金难得问题。
《恐色症》观后感(十):阳光下没有新鲜事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
这个短片的诞生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很自然的,很多评论都围绕着政治寓意展开。可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所涵盖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就像很多面镜子以各种匪夷所思的角度组合在一起,你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以及你本身都决定了你能从中看到什么。
思想,最重要的是思想。对思想的绝对控制,再加上一点天真与毅力,就很好了。其他的,自然会有。
就好像静立于深渊之中审视内心,渴望在天光破晓时能爬到山顶——站在最深的谷底仰望漆黑的夜空,不知道黎明什么时候会来,不知道还要付出多少代价,但坚信她一定会来,所以百般隐忍,所以沉着有力,所以有进不止——在最绝望的时候仍然心怀希望,我喜欢这样的作品。
不过,比起天光大亮后的喜悦与自由,我更偏爱黑夜里的隐忍与努力——这时的心灵最宁静,这时的灵魂最纯粹,这时的情感最深沉。夜里也是有狂风暴雨的,但是内心的宁静足以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一片容身之地,最后一片容身之地。
说得有些沉重了,其实这个动画短片还是很有意思的,happy ending。
写于201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