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晨曦中的女孩》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8-02 13:43:59

  《晨曦中的女孩》是一部由卢克·迪昂执导,玛丽安·弗蒂尔 / Serge Postigo / Helene Bouregeois Lecler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一):致jane——望天堂的Aurora不那么沉默

  不要在表态的时刻沉默,不要在行动的时刻静默。行动是高尚者的通行证,沉默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题记

  Aurore,一个原本如晨曦般温暖恬静的女孩,最后却泯灭于无尽的沉默中。很多人都在叩问:谁才是将如此脆弱的她置于死地的侩子手?是无情懦弱的父亲?是无耻恶毒的继母?是沉溺于自己落魄仕途而不闻不问的牧师?还是不敢管闲事而沉默的周遭人?或许都是吧!亦如这个过早凋零的孩子所言:”我像雪花一样,我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即使我的身边有人,但是我很孤单。“

  可是,谁又能否定:这最大的凶手难道不是所谓的移借无情父亲和恶毒继母之手的大多数的沉默吗?毕竟这是大多数的沉默对抗少数人的变态:如果没有大多数的沉默,难道还有旧人未死继母如此大胆的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吗?

  如果没有大多数的沉默,难道在接二连三的继子继女死亡之后还有Aurore的无情被遭到吗?

  如果没有大多数的沉默,难道还有努力挣脱命运中罹难最终无奈荡生靠卧轨寻求重生的念头?

  如果没有大多数的沉默,难道还有将铁钉、烙铁等惨绝人寰之极刑用于手无寸铁的孩童身上?

  如果没有大多数的沉默,难道还有上帝的信徒对如此不公有悖人性之事也搁置一边袖手旁观?

  如果没有大多数的沉默,难道还有Aurore临死前还在渴求苍白无力的虚伪的宗教信仰?

  其实,大多数的沉默哪怕是在中国也是根基牢固的集体性的癔症:早年,鲁迅先生的看客文化就赤裸裸的揭露了中国粗鄙的国民性和冷漠;中期,生于被抛弃一代的王小波作者在其《沉默的大多数》语录中也道出:话语即权利——没权即沉默;如今,国民性的沉默已将民族的人道主义置于风口浪尖了。

  除了大多的沉默,《晨曦中的女孩》还涉及了更多人性社会的弱点:

  女人是祸水,红颜更是祸水。但是作为社会顶梁柱的男性,在生活寂寞的背后,对性的无序选择,无疑是女人成为祸水的催化剂。所谓的婚姻,并不是简单地在法律上承认谁是谁的,谁属于谁的。但如果将自己因寂寞而出轨作为对婚姻的摧残的托词,这点是应该遭人唾弃的。丈夫托罗爱妻子玛丽安,这点我是相信的。可是后来还是现实细节战胜了不足轻重的纯洁真爱。首先,基于现实,丈夫确实有理由去抱怨生活,抱怨上帝对自己善良美丽的妻子的”不公“,但如果这成为了迅速寻找解决寂寞对象的道路时,未免也显得太现实了。妻子在他乡治病,丈夫立即寻性伴侣,回归自己的”正常“的生活, 这不禁让人真正思考所谓的夫妻之道。

  在Aurore儿时,母亲谆谆教导圣母的伟大,圣母会帮助苦难的人摆脱生活的困境。于是,Aurore真诚尊奉圣母,将其作为自己的强大的内心依靠,自己的救世祖。可是,早在母亲死后弥撒仪式上吹灭了圣母前的烛火,也许从那时起,她就不奢望上帝的搭救。

  信仰不是万能的,人心善良才是救世良药.当最后觉悟的牧师在Aurore的葬礼弥撒仪式上又要布道时,曾经沉默的人们愤怒起来了。牧师被抛弃了——最后自杀于十字架和教堂前;上帝被抛弃了——可依然挽救不了Aurore的生命!

  法文Aurore,即英文中的Aurora欧若拉——其是古罗马神话里的曙光女神,掌管北极光。导演采用此作为小女孩的名字。无疑是表达了对女孩遭遇的最高同情、对那无良父亲继母的唾弃和对沉默的人们的拷问。

  然而,在一切综合催化下,她的人生何来晨曦:死去的母亲给不了,无情懦弱的父亲不行,更别说那些无关紧要的邻里。只有在临死前或梦或幻的那一刻,白鸽在晨曦的白光中飞来,那希望在转瞬间破灭了,也属那是对生的留念,我想那更是来自温婉善良的母亲在不忍挚爱的女儿在人间遭罪而发出的召唤。希望天堂里不再有残酷,不再有沉默。希望那是属于Aurore下一个生命轮回。

  善良的人么,请不要将自己包裹于自己给自己设计的保护套里,他们不需要无声的张望,他们需要的是有力铿锵的行动。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二):晨曦中的女孩

  刚看完《晨曦中的女孩》,选择在深夜独自看完这部电影,简直是自虐。现在心情很down。

  可怜的奥若蕾,可恨的继母,可耻的父亲。

  果真人最愤怒的时候会沉默,看到继母一次次变本加厉的虐待奥若蕾,我感到震惊:世上最恶毒的灵魂不过如此了吧,对于这种灵魂,所有的惩罚都无以惩罚。同时心痛的流不出眼泪,好想抱抱奥若蕾,好希望我是晨曦中的那只白鸽,从窗户飞进来,落在奥若蕾面前,告诉她:你没有任何错,是上帝错了,是这个世界错了,让你经历人间地狱,别怕,我陪你。

  对于奥若蕾的父亲,我表示非常不理解,在玛丽安刚刚生病之时,他悲痛担忧,说他绝对不会失去她,可之后的几年却从没有去医院看望,并禁不住勾引和表妹通奸,当他知道玛丽安神志不清不再是一个正常人之后,绝情的把婚戒扔在玛丽安的床上,而那个之前“只是帮忙做事”的表妹,俨然成了女主人,玛丽安葬礼刚刚结束就请神父证婚;他说奥若蕾是他的“阳光”,后来他用斧头把儿亲手打断了奥若蕾的腿,当奥若蕾遍体鳞伤的站在楼梯上眼含泪水的注视着他,他却无视了可爱的小女儿的求助,转身去给新舔的儿子“喂奶”。是禽兽还是过于麻木?不明白,或许是因为他的人性麻木不仁,或者因为他根本不是人。

  文章开头我用的是“可怜”二字,其实并不恰当,奥若蕾并不可怜,她是可爱的,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可爱女孩。我不敢想象每天她在那扇木头门后面经历了多少伤害,那些伤害又带给她怎样的疼痛,我宁愿相信她早已经没有知觉,因为麻木会让她感受不到痛苦。我更希望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奥若蕾的获救,她身边的某一个人拯救了她,比如她父亲的觉醒,休了假玛丽安并从医院接回妻子,一家人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者奥若蕾的姐姐勇敢的和治安法官揭露了继母的恶行,继母得到惩罚,爸爸带着孩子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者那个妇人那天没有听丈夫的话,返回看见继母正在虐待奥若蕾,并揭发了她;最最糟糕的:治安法官早一个小时到达将奥若蕾接到医院抢救,挽回了奥若蕾的生命。偏偏都没有。现实的套路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个一秒钟蕴含着你怎样的生命意义,谁也不知道。

  当奥若蕾看到晨曦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是一个天使了。

  我相信,晨曦洗去了奥若蕾身上的泥血,治愈了她的遍体鳞伤,白鸽带她去了天堂,在那里,她穿着白色纱裙,正在给身边芳香的鲜花分类,蝴蝶环绕,天堂永有她欢快的歌声。

  这部电影出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无法原谅这个故事,因为我无法原谅故事里恶毒的灵魂。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三):用道德和良知掩埋腐朽

  过于贪图物质生活会使人做错事,

  长久的寂寞和劳累会使人做错事,

  太强的虚荣心会使人做错事,

  思想麻木会使人做错事,

  ........

  在那个年代,人们都没有太高的觉悟,唯基督教义是从,大家都应该听从教父的,因为教父就是对的;小孩都要听从父母,因为父母有驱除小孩“心中的恶魔”的职责;各个家庭管好自己家里的事情,明知别人家里发生了地狱般的虐待,也是事不关己。

  教父终日埋在书本理论中,畅想着一个“美好”没有说谎的社会,对上帝对自己言听计从。但是终于,终于大家都受不了良心上的强烈谴责,一定要主持公道,但是教父还是相信人们是好的,也或许根本就不敢走出自己的理想,投身的实际中解决问题,反对大家去家访。大家最后没有办法,只好一层层上报。教父最后接到上级的电话的时候,还是不敢采取行动,而是先写了一份信过去,留下太多时间,让女孩再次受到没有人情的虐待....一朵美丽的花朵就这样枯萎...

  ....

  自责

  忏悔

  ....

  教父终于忍受不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自己饱读经书,却害死了一个女孩,最后挖了一坑,在一声爆炸之后将自己掩埋,也许这就是所谓基督教权力的最终结果...

  警卫官,所有村民,从他们从教堂走出的那一刻,意味着人们不再麻木,必须要为之做点什么....

  Aurore,一个漂亮,有理想、敢爱敢恨、敢于与现实斗争的女孩,没能活下来,在见到她生命中最后一次晨曦之后,安静的睡了过去,她没有见到她生命中的晨曦,但是却给千千万万的孩子带来了晨曦,因为腐朽已经被掩埋,道德和良知永远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第二次!!!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四):<晨曦中的女孩>----信仰造成的恶果

  刚刚看完影片的人 我想一定说不出什么客观的评价 因为所有的情绪都被一种气愤笼罩 丝毫没有思考的余地 那种恨不能亲手杀掉奥罗尔继母跟生父的冲动

  平静下来之后再想这部影片 从最开始的神父因为没有被安排到想要去的梵蒂冈开始 就展现出了信仰中不应该有的自私心理 这种自私和虚伪的信仰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神父的自私 继母信仰的虚伪 生父同神父一样 私心甚重 而镇上的基督徒们 即便不是虚伪的信仰却也被自私的心理牵绊住了脚步 如果不是这样 为什么奥罗尔的外公没有把她接到自己的身边 他的那句“神父不允许”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讽刺 导演大概是个无神论者

  人性的软弱和自私 变态的心理 胆怯的懦弱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 奥罗尔不会去吹灭了圣女身下的蜡烛 当她看到窗外射进来的那一缕光 无力的抬起身子时 那其实是一种梦幻吧 她渴望晨曦的梦幻般的愿望 最终是用一条生命换来了一些人的觉醒 比如镇上的人 比如神父 但似乎没有继母和生父 不理解为什么结局还要有奥罗尔的生父给她的继母写的那一封信 他们还有可能继续生活?背负着那样沉重的罪孽 为什么不是一封带着忏悔的信件 这多少让人有些不解 或者导演压根就没想给大家一个让人欣慰的结局 否则也不会安排只差了一个小时 就没有强就会奥罗尔的性命 亦或者导演想要和影片的开头照应 奥罗尔只是去做了与那个菲娜落梅一样的圣人也说不定

  我们也用和奥罗尔一样的幻想来冲淡影片带来的压抑的心理吧 相信善良的人最终变为了圣女 相信邪恶的人最终接受着无论什么样的折磨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五):世界上从来就没什么救世主 一切只能靠自己

  接连两个下午去客串张老师的班,跟同学们一起看电影,第一天都看一半了愣是搞不懂主题,后来旁边学生问这是演的什么意思啊?班长大人则直接凑过来笑着说,老师啊电脑里还有别的片子吗?这个我们根本看不懂。唉,其实我也看不懂,也许明天再来一遍才能懂吧,但是你们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不是同一班级。到第二天时,同学们很少有前一个班的反应,倒是不停在感叹,是谁导的这片子啊?简直是变态,太恐怖太血腥了!其实我也觉得可怕,于是转身走到教室最后,试图让自己看不到屏幕,但是耳朵里总传来女孩子奥威尔可怜的呼声,那个虐待狂玛丽·安实在太丧心病狂了,不过,因为她脑子出现了问题,可能这个女人自己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为究竟属于犯罪还是出于父母将孩子引向上帝的责任?!本来对于基督教文明怀有强烈的好感,对于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也不想过于追究,甚至还有说不清的相信。可是看了这个片子之后突然态度转变了,转变得如此之快,让自己都感到吃惊。所谓宗教真是迷人的东西,他们那体面的外衣和宣传得滴水不漏的教义,都深深使人折服,小女孩奥威尔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人生下来就应当敬畏上帝并将自己的一生贡献出来去侍奉他,可是最后她得到的是什么呢?被那个同样信教虔诚的继母疯狂虐待,也被那些同样虔诚的教友邻居们、自认为“善于思考并质疑现状”的神父间接害死了。可怜的孩子,她太善良也太倔强了,从她一开始偷偷递果子给被玛丽·安囚禁的男孩,就埋下了最终被害的伏笔。

  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才是最终真理,虔诚的教徒天天坚持祷告上帝并不比人们在无助时才祈祷伟大多少,因为你在求助的对象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那些鄙视宗教功利主义的人更该受到人们的鄙视,因为他们不但虚伪还很愚蠢。受到压迫坚持不去反抗,当然就会一直被压迫,可惜大多数文化从小便这样教育我们:忍受,忍受,再忍受。《圣经》上耶稣就是这么说的,当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应该把右脸也伸给他。孔子也说君子最讲恕道。马蹄踩碎了紫罗兰,可紫罗兰却把香气留在了马蹄上。老托尔斯泰活了快八十年也终于明白了‘勿以暴抗暴’的道理,而且将此道理语重心长地告诉给后世之人。多么伟大的奴化工程,且古今中外都不曾停止过。这使得很多人自我感觉因宽容而伟大,因坚忍而崇高了,但是也因此成了胆小怕事缺锌缺钙的软骨头,就像电影里以治安法官为首的那帮人,如果有一个人去干预下玛丽·安的行为,奥威尔不至于被折磨致死,但是没人这么做,那个胖太太几次想去看看惨叫的孩子,都被丈夫制止,那个丈夫的理由竟是怕因此干涉了别人的家事而影响自家的烧饼生意。面对惨剧他们最后终于集体忏悔,神父也自掘坟墓将自己点燃引爆了,可是那几个孩子,活着的、死去的,受到的伤害却永远都无法弥补了。

  每种生物都有天敌,正如每种药都有毒。面对威胁唯有反击,过多的思考和迟疑非但于己不利,反而令对手觉得可笑。现在的社会虽然已经很文明,但不可否认某些角落的野蛮比以往社会更甚。这说明向善的正气是必需的,但惩恶的果敢也是决不可少的。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六):天使的悲剧

  偶然间,看见电影名字不错就下载下来了,以为是中世纪上层贵族小姐与伯爵喜结良缘的故事呢。随着剧情展开,美丽可爱的奥罗尔一步步陷入恶毒继母和戾父的魔爪。小姨推着奥罗尔荡秋千的那节,我抓着被角,一次次祷告,奥罗尔快快长大、快快长大、早点变得强大,不要毁在这对无耻夫妇手里。

  奥罗尔生性刚烈,相貌脾气秉性像极了她那个敢与病魔抗争坚毅顽强的妈妈。从离开外祖父的院子那一刻,也许奥罗尔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可我偏偏还存着一分侥幸心理,心理念着亲生父亲不会对“自己的阳光”怎么样吧。可现实偏偏就是这么残忍的教人不忍直视,丧心病狂的继母、麻木不仁的父亲,满口仁义道德的神父、敢怒不敢言的邻居,一次次给我希望一次次让我绝望。

  玛丽安,人性要有多阴暗,才能拿着火钳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下如此次狠手?父亲,人心要有多卑鄙,才能用木棍将自己似若珍宝的亲生女儿肋骨打断?

  如果,奥罗尔像玛丽让娜一样,温顺一点,乖巧一点,是不是就可以免受这么非人的虐待?可是,倔强的奥罗尔不是姐姐。天使般的奥罗尔在受尽了百般折磨后,死了。

  法院对这对恶毒夫妇的判刑实在是太、太、太、太轻了。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七):我不相信她在天堂能够安好

  晨曦中的女孩 ----- 家中小妹初见此名以为是友情亲情的温馨家庭剧 可惜电影就是要从标题摧毁你防线

  狭小肮脏的阁楼来自上帝的晨曦从一扇窄小的窗中照耀着满身棍痕 烙印的女孩 但是 我不相信神愿意拯救她

  白净的脸蛋 扎着小蝴蝶结的秀发有着母亲的温柔呵护父亲的精心礼物 甚至还有对姐姐傲娇的资本 似乎这是每一个十几岁的姑娘的装机必备但是如今我的脑海里的却不断回放的是她蓬乱的短发全身烙印 鞭痕甚至无法站立一直在颤抖的腿祈求的望着她曾经亲爱的爸爸救救她的模样 可笑的反转 父亲逃避的摔门而去 他更像是一个青春期的少年懦弱无承担

  全片的一大BOSS----- 继母 嫉妒 阴险 狠毒 虚荣 欺骗贪婪她把所有的词都演绎了 看到让我颤抖的一幕是她把Aurore捆绑在椅子上为了让孩子们都好好屈服她这位母亲将烧红的烙铁往她身上烫 一遍又一遍直到继母的亲身儿子说道妈妈不要在这样了味道好难闻 真想爆粗口啊 你觉得难闻呵呵 椅子上的姑娘呢? 恶毒的女人似乎天生就可以在所有人拆穿她的恶行后还能信誓旦旦 美丽的衣裳诱人的香水难以掩盖她贪婪和嫉妒的目光 可以将自己的亲身儿子关在猪圈里 的女人 狠心的让人心寒

  我在其中或许更加憎恨Aurore的父亲 如若说继母是因为嫉妒贪婪所以虐待幼小的Aurore 那父亲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出于什么 真是让对生活绝望 那一开篇的风趣和蔼是所有人的幻觉吗?Gagnon 在村子里的评价除去未死妻子就和表妹私通和莫名害死三个孩子之前应该是不错的村子每一个人都受过他的恩惠我想恰恰是这样的男人才是最可怕的努力在外人面前维系自己温和的面庞 内心的欲望冲动私底下风起云涌 对表妹的疯狂 对孩子的不明事理 完全是靠着性欲和金钱支配的男人 不断的工作换取更多的金钱 却忘记了赚钱的目的是想让家人过得更好一点 片尾的一封信我想他思念的是他亲爱的表妹性感迷人的身体吧

  “我只是与众不同的雪花 ” 我在我更早更早的时候 大概就像Aurore一样大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敏感性情会给人带来 更加痛苦 母亲重病之时看见了父亲和他的表妹在马棚里亲热 恐惧憎恨在她心里滋生 “我没有撒谎 ”真的真的没有撒谎 谁都知道这些话代表什么 喜欢鸟吗?喜欢鲜花吗?喜欢爱 对吧 可惜神永远都无法去救助世人 弱小的你就被这肮脏的世间吞噬了

  源于真实事件 或许至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电影让我不敢再看第二遍身后的小妹哭的梨花带雨 我却不敢哭 我觉得哭泣 Aurore 的死亡是对她的亵渎 也许她最后都无法的到救赎 另外说到拍摄或是什么没有那么的精细但是题材足够震撼到我 胆小怕事的村民 虚荣自大的神父他们都是一条生命的侩子手 这些伪善冷漠的人都存在在如今

  沉重的心情还是用一个提神的结尾吧

  各位亲爱的姐妹好好努力 强大起来吧 否则就会被别人住你房 睡你的男人 打你的娃

  妈妈你为什么哭了?是因为找不到月亮吗?我们去找它吧,你现在看不到它,它躲在云彩后面

  白鸽这就是晨曦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八):不愿去看第二遍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看得让人牙痒痒,很多地方让人气愤和无奈,丧失了理性的父亲、残忍恶毒扭曲凶残的丝毫没有一点母性且不知悔过被捕后还一脸高傲得意的后母,一开始得知真相却不作为的小镇居民,高高在上自大狂妄死板教条的书呆子伪神父,还有被害死的小女儿露希娜和小儿子约瑟夫,被残暴的后母折磨虐待到体无完肤的奥罗尔,还有明知自己孩子在那个恶毒女人身边没有好结果却被疾病困扰无能为力的无奈的生母、眼睁睁看着妹妹被后母父亲毒打缺无可奈何只能流泪祈祷的姐姐……每个人物都让人心里感到无比的难受,或因愤怒,或因无奈!太多太多的泪点,真想不到世上有这样的没有人性没有爱心的毒妇,对小孩子都没有一点点怜悯之情,这种丧良心的人一定是会下地狱的,结尾也让人倍感失望,恶毒的后母最终由绞刑改为终生监禁,又因身体原因被释放出监狱,总觉得恶人没有得到她应有的惩罚,但再想想,待在监狱活着受罪或许比简单的一死了之更痛苦吧……最终她还是患病身亡……至于那个丧失理性无情弃妻出轨、纵容后母虐待自己子女并参与其中的父亲,真心愧对了父亲两个字,因为他的不作为,三个孩子死于非命,可气的是这么一个不配为人父的父亲只被关押了仅仅五年,且出狱后仍没有悔意还在心念着那个恶毒的表妹,死性不改!对于这样的结局,多少会有些失望,电影很不错,但我却并不想再看第二遍,太沉重!希望世上虐童现象可以不再发生,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幸福平安快乐的童年时光……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九):一直不能忘记

  女孩饱含泪水,忧伤地看着眼前的人们,已丧失温柔手执捶棒的父亲,举着烙铁恶毒的继母,狡诈伪善的神父。面对修女面对法治官也没有说出真相,因为知道你们不能体会,你们帮不了我。离家出走,坐在铁轨上,哭泣地看着越来越近的火车。

  火车及时停下,回家后又因此被父亲毒打一顿。继母用烙铁从白天打到黑夜。小男孩在旁边怯怯地说:妈妈,算了,太难闻了。

  最后在寒冷的冬天穿着污渍的背心短裤,头发被剪得不成形,浑身伤痕累累,从楼梯上走下来,几乎站不住,满脸泪痕悲悯的看着父亲,也没有为自己赢得一丝同情与救赎。晨曦过后,独自一人躺在寒冷的地板上死去。

  “我觉得非常孤独”

  “即使在人群中也觉得孤独”

  时常会有这种感觉,人群那么热闹却融不进去。生长环境不一样,经历不一样,造就每个人的性格那么不同。不能相信你们会理解我,不敢相信你会好好爱我。对于感情总是逃避又抵触。

  好多事即使过了很久,一直也忘不了。耿耿于怀的那些事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决定。

  一直忘不了好多好多个夜晚,一个人跪在搓衣板上,一条腿换到另一条腿,最后难受的趴在上面。

  好多好多关于吵架打架的记忆。

  一直不能忘记,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关在房子里,手臂上全是自己的牙印,还有用金属笔头划出的斑斑血迹。

  “does god enjoy burning people up there?”

  “no, they burn in hell!”

  没有人在乎你独自进行着怎样的斗争,要学会自己扛起所有的事。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十):这就是人性

  这个世界似乎总是如此,先扼杀最善良,纯洁,弱小的人们。让Aurore美丽温柔的妈妈被病痛折磨致死,让她幼小的孩子被杀害,然后就轮到雪花一样的Aurore。让人不禁怀疑,真的有上帝吗?那为什么让好人惨死,让恶人存活?还是上帝不忍心善良的人挣扎在肮脏的人世,就先带他们去了天堂?

  安然无恙的人们,屈服于邪恶,虚伪,暴力。他们在善恶之间彷徨,不至于泯灭人性,也不敢站出来反抗。只有当真正的美好消逝时,才恍然大悟,诅咒邪恶,懊悔万分。

  可是这处在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却恰恰是绝大部分人所处的状态。我们不是Aurore,哪怕被恶毒虐待也绝不屈服,我们也不是继母,能下得了那样的狠手。但我们往往是那个愚蠢的父亲,那几个弱小胆怯的孩子,那个虚伪的神父,和那些冷漠的邻居。

  看了这部片子,我们会知道,良知或许一直都在,只是在某个时刻,我们敢不敢挣脱束缚,把它展示出来而已。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