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狗年》影评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18:33:03

  《狗年》是一部由Mike White执导,Molly Shannon / Laura Dern / Regina King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狗年》影评(一):无法评论

  以下为下载时就有的评论,因为今天的心情静不下来,所以不适合看这类片子,于是也就无从评论演的好坏了。

  --------------------

  幕后制作:

  【生活缺乏勾通】

  猪年说狗事,影片以狗狗作为媒介,讲述的仍然是现代人勾通不良的事实。编导麦克·怀特(Mike White)说:“影片的内容确实包含了许多强迫性的思想,但我不认为这里的角色都是一些极端的人,他们只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遭遇了某种困惑而已,他们觉得佩吉应该得到幸福,却并不知道,佩吉眼中的幸福,与自己是不一样的。”怀特口中的“他们”,指的是佩吉的老板罗宾,虽然他在物质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却并没有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还有她的哥哥嫂子,这对年轻父母的时间几乎都被孩子们占去了;以及蕾拉,佩吉的同事兼好友,她正经历着从单身到婚姻的关键一步……确实,故事中的人物似乎都异常固执,太过沉迷于自己的生活,而无法听进旁人的劝告,虽然这并不是一种自私的体现,却往往会出现好心办错事的后果。所以《狗年》表达的是一种对“失败”的评述,暗示宠物反而成了连接友谊和舒适生活的桥梁。

  影片是曾为《橘子郡男孩》、《麦田捕手的女孩》以及《摇滚学校》做过编剧的麦克·怀特的导演处女作,他表示,在创作的过程中,佩吉这个角色就是参照着莫利·香农(Molly Shannon)而写的:“我知道香农能够演好这个角色,而且某种程度上而言,香农就是佩吉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她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喜剧演员,非常专业且训练有素。”

  莫利·香农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她六年来在《周末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点点滴滴,而麦克·怀特之所以对香农如此推崇,源于他们二人都曾为短命的电视剧集《吹棒》(Cracking Up)共同工作过。怀特希望香农呈现出的佩吉,应该“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只是因为脱离了生活的轨迹而迷失了自己我,最终,她摆脱了无止境的困惑,包括她生命中不需要的人”。怀特对这个角色的看法是:“我认为佩吉是个天真浪漫的人,不过从某种程度上看有点无知。但是,我并不想将她设置成一个行为古怪、被时间遗忘的老古董,只是想让她看起来有点特殊而已。”

  【关于配角】

  曾因《芝加哥》(Chicago)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约翰·C·瑞利(John C.Reilly)饰演了佩吉的邻居艾尔,这个角色本来是非常有同情心的,而且还和佩吉有过一段浪漫的情缘,如今却变成了她发泄愤怒的对象,只因为“铅笔”不明不白地死在了他家的后花园里。瑞利表示:“麦克·怀特告诉我,艾尔是影片中最难以理解的一个角色,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某种平凡的生活。然而,当你用其他人与他进行比较的时候,例如佩吉,他的行为就会显得非常古怪。”作为佩吉身边的一个追求者,艾尔不幸成了激进的动物保护组织的新敌人。

  彼得·萨斯加德(Peter Sarsgaard)在影片中饰演的是纽特,那个让佩吉加入到极端的动物保护组织的人,却间接造成了她对任何形式的爱情都充满了挫败感。照着麦克·怀特的看法,佩吉与纽特之间应该产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暧昧情愫:“纽特所表现出的爱永远都是充满激情的,而且从没有想过改变这种情况。他非常纯粹,非常稳定……佩吉发现自己似乎爱上了这样的男人。”在“铅笔”死后,纽特送给佩吉另一只狗弥补她的创伤,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萨斯加德说:“她不需要太名贵的狗,她只想要一只需要自己帮助的狗,这样才能分散自己对‘铅笔’的思念。”

  曾因《野姑娘罗丝》(Rambling Rose)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劳拉·邓恩(Laura Dern)以佩吉嫂嫂伯莱特的身份出现在影片中,麦克·怀特对这个角色的想法是:“一旦你有了小孩,你的世界就会瞬间变小,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孩子们,你会神经质地认为,周围的环境对于小孩来说,处处都存在着危险。佩吉更像是她嫂嫂一个忠诚的听众,聆听着她的哥哥嫂嫂所有的热情与焦虑。当形式逆转,佩吉因为失去了心爱的宠物狗而备感混乱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办法理解她为何对一只狗倾注了如此之多的情感。所以,他们让她感到失望了。”邓恩则表示:“伯莱特本身是一个非常喜庆的角色,因为她只是全神贯注于她自己和她的孩子们,所以她看不到其他事情,扮演这种有点神经质的角色是非常有趣的。”

  佩吉的同事兼最好的朋友蕾拉,由雷吉娜·金(Regina King)诠释,对于她来说,这部影片很可能象征着她表演事业的一个转折点,麦克·怀特对她赞扬有加:“我敢百分之百地打保票,你从没看过她以这种形态出现过。”一直以来,雷吉娜·金都是麦克·怀特最喜欢的演员之一:“蕾拉拥有爱情,她找到了一个男人,而且马上就要结婚了,她想当然地认为佩吉肯定也拥有相似的困扰。”

  确实,《狗年》值得称道的不仅是表演,还包括剧本,能够将真实的人物个性原封不动地搬上大银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的灵感来自于麦克·怀特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在自家的花园里养了一只猫,却在圣诞节的当天死在了他的怀里:“我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心疼,甚至不敢相信曾经拥有的一切就这么结束了。猫猫死的时候恰巧是我因为过量的工作而备感压力的时候,我是真的需要它的陪伴。它死之后,我所有的生活开始逐渐失去控制……那时候我就想,也许这种感觉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我可以将这个经历写成一个剧本,好好纪念一下那个逝去的生命。我一直觉得制作一部与动物有关的电影,应该是非常有趣的,现在才发现,这比制作一部典型的家庭电影要复杂得多了。我希望这个剧本探讨的是成年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还要在其中混合进一些幽默与惆怅。”

  在全体演员的努力与支持下,麦克·怀特最终将《狗年》当成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彼得·萨斯加德表示:“影片代表的就是麦克·怀特对这个世界宏观的想法,他的见解非常独特。如果没有一颗为生活而跳动的心,他是不会挖掘出如此多的幽默元素的。他总能发现一些非常现实的东西,却从不会高高在上地去评判任何人。这部影片包含了太多个人的情感在里面,除了麦克·怀特,还有更好的导演人选吗?”

  《狗年》影评(二):不是悲伤的故事

  不是悲伤的故事,看到好多人说这部电影如何如何悲伤,如何如何悲剧,但我不觉得,这只是在讲一个人的人生不一定都是顺利的,努力和善良就一定会有爱情。当佩吉接二连三的没有遇到想要的爱情时候,她发现自己所钟情的事情是:保护动物!

  在结尾中,佩吉坐上开往保护动物现场的大巴,这是一个开放的结局,怎么就不能最后在保护动物行动中又遇见了爱情了呢?那就算没有爱情,她不是找到了自己的最爱了嘛!

  喜欢这种清新的风格,莫莉穿的也很复古,小清新,人在任何岁数都应该有所追求,人在任何岁数找到自己所最爱的事情都是幸福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找到那才是最悲哀的。编的很流畅而且有剧情,比那种凑在一部里将很多人的爱情的故事好多了,喜欢,不是悲剧!

  《狗年》影评(三):平淡的奇迹

  刚开始觉得这是一部轻松幽默讲述小狗与主人之间的种种趣事的电影。没想到,它是一部悲伤的剧情片。

  影片开始对狗狗“铅笔”的特写极为丰富:他长相可爱,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和主人亲密无间都使人有种幸福温馨的感觉。然而,铅笔却误食了猎人邻居的毒食而死去。这让狗主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狗主人不顾一切的寻找新的狗,然后拯救狗,像疯子一样地保护狗。她从未从悲痛中走出来,铅笔的离去是她永远的悲伤。

  最后,狗主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一切,去奔向真正的内心,做了拯救和保护动物志愿者。

  看到最后,心情很低落,为什么人与动物之间的融洽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呢?

  这个世界本是平等,为什么许多动物被抛弃、虐待??

  别忘了,我们都是动物。

  这部平淡的电影,创造了心灵的奇迹。

  《狗年》影评(四):小众的开胃菜

  看了Mike White的这部片子。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这小品比一味的大片的‘饕餮’比起来更能开胃惹人食欲。

  整部片子都是围绕着Molly Shannon饰演的‘胸无大志随遇而安’的女秘书在爱犬Pencil出事之后一步步走上自己人生中轨道的故事。没有大的波澜,但是整部片子奇怪的调调却引得我好奇心很强,丝毫没有感觉沉闷。

  惊喜的是又看到了曾经在中震了我的Peter Sarsgaard。只是在这片子里他只是个超级大的花瓶。及时他的角色对女主角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一直很喜欢Molly Shannon。可惜她出镜的机会少之又少。等待年底的Evan Almighty中再看她应该出色的表演吧。

  《狗年》影评(五):《狗年》:找个男朋友不如养条狗

  关于人与动物的影片,不例外的都有个能让人预料的故事走向,单身女人因为爱犬而认识了一个男人,于是两人相爱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是人与狗之间发生了感人的事情,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面纸。要不然就是皆大欢喜的喜剧路线,这些套路在这类型影片中是被经常使用。

  只是从影片海报上就能感觉到影片的风格绝对走的不是大众路线,一个神经质的中年单身女人和狗的故事。在《狗年》中,故事发展绝对无法预料,我想唯一没有改变的依然是主人公对自己的狗对动物的喜爱,只是这样的喜爱发生在一个中年单身女人身上,也可以说是发生在一个老处女身上,就显得尤为奇怪和偏激,也就带出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和人物。

  影片的整体色调异常的温暖,是一派典型的美国南加州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在这样一派平和的图景中,每个人更多关心的却只是自己的生活。女主人公佩吉的哥哥嫂子关心地永远是两个孩子的成长和养育问题,佩吉的上司关心的永远是公司的收入问题,佩吉的同事皆好友关心的是和男友的结婚问题。所有人都在为自己所认为的幸福生活方式所努力,而这些人都有的共同点是,对幸福的定义基本一样。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赚更多的钱,一个温馨的家一个体贴的老公和几个可爱的孩子,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幸福。

  可是,佩吉却显然不在这个幸福的定义中,年过四十的她依然没有结婚,和一只狗常年生活在一起,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和一套干净宽敞的房子,对于佩吉来说,已经算是很满足幸福的生活了。直到爱犬的意外死亡,这个女人的生活开始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仿佛遇到了急弯,刹车坏了的车,就这样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向未知的路上冲去,来不及解决。

  影片采用了非常中规中举的景别,尤其是佩吉身边的人,镜头完全成了他们的倾诉对象。他们在画面的正中间,眼睛看着镜头说着他们生活中的琐事。佩吉就是镜头,镜头语言代表的就是佩吉所看到听到的。所有的人,不论是佩吉的亲人朋友还是上司,都把佩吉当成了宣泄的垃圾桶,不管佩吉愿不愿意听,他们总是不停地抱怨着生活中的不如意,镜头也把他们的琐事倒给了观众,让观众以佩吉的角度去感受。这样的镜头设计,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当所有人的废话说完,我们看到是佩吉无奈的眼神,和不知道要对他们说什么话的困惑表情。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会对那些抱怨感到很奇怪。比如,佩吉的哥哥嫂子总是在像抱怨孩子不好养,总是说要如何如何的认真不能有一丝含糊。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合格的父母亲,而在观众在佩吉的眼中,他们显得过于的认真以至于让人无法理解和认同他们的观点。

  显然影片要表达的依然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不良这一问题,所以当周围的所有人都在自私地关心着自己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去仔细倾听另一个人的话,这样就造成了沟通不良的恶心循环。自然,狗作为每天和佩吉生活在一起的唯一生命体,成为了佩吉唯一的朋友,一个不会说人话甚至是听不懂人话的倾诉对象。

  佩吉本质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愿意去倾听别人的痛苦,就算她不能够理解。但是,当她的狗意外死亡了,当她也需要一个人去倾诉悲伤的时候,生活里竟然没有这样的人了。所有人一听到狗死了的消息,都是无一例外的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佩吉为什么会因为一直狗的死亡而如此悲伤,所以也就没有人能够去真正安慰她。

  同样喜欢狗的纽特的突然出现,对于悲伤的佩吉是最好的救命稻草。影片随后把半小时的时间给了这两个爱狗的人,佩吉有了新的狗,他们一起训练狗,并且因为对动物相同的爱佩吉开始变成素食主义者。我们以为佩吉终于找到了他的同类,影片应该就会有一个HAPPY ENDING。没有想到的是,温柔的纽特面对佩吉的表白是断然的拒绝,佩吉再次对自己对爱情失去信心,把更多的关心转移给了自己的新宠物。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佩吉的狗因为误杀了纽特的狗,而遭到了城市动物管理局工作人员的杀害。再一次失去自己的狗,再一次佩吉对一个人才建立起来的信任土崩瓦解。佩吉终于崩溃了,故事就这样在让人无法想象的情况下,急转直下。

  收养了十五只即将被处死的狗,把自己的家搞的一片狼藉,因愤怒袭击隔壁曾追求过自己的邻居,最终依然决定成为了一个偏激派动物保护组织成员的佩吉,是一个让人同情的中年女人。当周围的人们都无法给她幸福感和信任的时候,她选择了她认为的幸福道路,去保护动物。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即使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在佩吉心中,那样的时刻却是深深地充满着爱的。

  影片轻松的音乐,温暖灿烂的色调,人物情节间一些不经意的小幽默,并没有使整部影片看上去很开心,反而把佩吉的痛苦与悲伤通过那些美好的表面形式反衬了出来。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找个男朋友,不如养只狗。”虽然这已经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了,大概意思大家也都很清楚,尤其是单身女人。只是,通过电影的形式表达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多见。显然本片做到让人在印象深刻的同时,也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到了成年人与宠物间异常特殊的关系。

  『TOM影评人协会授权稿件,严禁转载』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