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的玛戈特》经典观后感集
《婚礼上的玛戈特》是一部由诺亚·鲍姆巴赫执导,妮可·基德曼 / 杰克·布莱克 / 弗劳拉·克罗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一):Nicole又当个垫背的
我首先是被这部电影的海报吸引,Nicole的粉红帽子在素淡的海报里显得特别显眼,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电影却并没有海报这么温馨唯美,而是用非常写实的剧情跟镜头探讨一个复杂,矛盾的家庭。影片最出挑的还是扮演未婚夫妇的Jack Black和Jennifer Jason Leigh,而我要非常不情愿的宣布Nicole Kidman又一次当了个陪衬。当然,美国评论界对Nicole在这部戏里的表现普遍持肯定态度,并且纷纷给出诸如“是这几年来最好的一次表演”等评价。然而苦在Margot at the Wedding里并无太多“冲突的剧情”供Nicole发挥,不像The Hours里火车站台那段,亦或是Birth里长达数分钟的脸部特写镜头。她只是在电影里不停的唠叨突然的啜泣,论质量,顶多是及格。
在看了《绝望的主妇》后,我对美国人的幽默接受程度似乎高了一截,所以Margot at the Wedding我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一部Comedy(算drama吧)。里面顶多有1.2个缎子我觉得有笑点,其他的通通被淹没在紧张的气氛中。我没看过《鱿鱼和鲸》,所以也无从判断导演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只是就电影本身来说,它并无太多出挑的地方,也没有让我感同身受的点。要不是Nicole Kidman跟这张海报,我是一定不会碰它的......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二):你得到几颗星?
如果你爱炒作火热的商业片或烧钱的大制作或温婉的文艺片请你忽略我的四颗星.
这四颗星我想给予以下的人分享:
第一颗星,多少会为了Nicole,或是根本为了导演的"真实叙事"手法暂时放下手中其他的好片儿,专程来看.
第二颗星,并不觉得通篇对白的情节无聊,反而热爱着真实的琐碎的日常生活.因为可以实践着尼采从悲剧生活中发觉美的细节.那细节也许正来自于残缺或不完美.
第三颗星,观看的过程忍不住笑.笑平淡的滑稽荒诞.也看到自己,便笑自己的卑微.
第四颗星,给所有或多或少自负的有时神经质的偶尔也难以相处的,追求真实的却心怀魔鬼的人.
另,今日是情人节.虽然这并不是一部适合此时节看的片子,但在有阳光的午后,带着懒懒的情绪观看并不时开怀而笑也便是适时宜的片子.
而喜感多来源于胖子Malcolm (Jack Black),我想,若所有的胖子都那么有笑点,恐怕瘦人才会落单.
注:注意片子开始后30分钟时刻,导演和你开的一个小玩笑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三):婚礼上的玛戈 Margot At The Wedding
oah Baumbach保持着他一贯的对于中产阶级婚姻家庭生活自省和批判的文艺气息,对于新浪潮的致敬和使用自然光、手提摄影机营造所那份怀旧的质感,继2005年的《The Squid And The Whale》(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1167/)之后,《Margot At The Wedding》像是《乌贼与鲸》主旨的延续,也许它们更像是三部曲中的两部,《婚礼上的玛戈》秉承了《乌贼与鲸》将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的生活通过大量的对白、感情的冲突明确又含蓄的展现在粗糙的影像里面。无论是对于Nicole Kidman还是Jennifer Jason Leigh来说,这都是一次艰辛的表演,她们需要展现一对互相伤害却又互相依存着的姐妹之间复杂的纠葛。
Margot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姐姐,尖刻敏感的小说家,打着文艺分子常用的孤独、难沟通甚至精神障碍的招牌,用刻薄的言语、不合理的示爱和强烈的控制欲伤害着最亲近的人,或者是给自己的出轨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她使得妹妹、母亲都疏离她,丈夫与她离婚,儿子Claude别扭的易情绪波动的性格,我觉得她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一点,正是利用妹妹的感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尽管这一点作为艺术工作者来说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而妹妹Pauline是个一直生活在姐姐阴影下,她憎恶姐姐给她带来的这一切压力和伤害,可是另一方面她又嫉妒和敬仰着姐姐,她的美貌她的才华她的文艺身份,她极力摆脱着姐姐给她带来的阴影而找了一个完全不符合姐姐心理标准的丈夫,可是却在婚礼前夕邀请到Margot的来访时候,再次陷入在强大压力下自我否定的崩溃。
这对姊妹花扭曲的性格也造成了身边一干人的古怪,她们的丈夫、孩子、朋友,甚至连邻居都是一个阴森怪异的存在。当然还有那颗古怪的树,一开始也许它是他们在用力维系的家庭,外表看上去光鲜茂盛,实际却已腐烂变质,他们对它有过美好的记忆,Margot在汗水涔涔的爬上树之后,有那么一刻是快乐的,可是却卡在那里上不去也下不来。他们想让婚礼在树下举行,他们想尽办法维持那棵树,但是高潮在他们自己动手锯断那棵树的时候攀上顶峰,它摇摇晃晃的倒下砸毁了整个婚礼,是这个血缘关系的连根拔起,还是彼此真实面对的契机,全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选择。
虽然大量的接近崩溃边缘的对白充斥了整部电影,有时候都能让我笑出来,在Margot腿脚灵便得爬上大树却又下不来(听说Nicole姐为此专门修炼了爬树,囧),Malcolm被Dick追着暴打没胆量却还想还击,Margot问儿子会和一个认识只有一年的人结婚么结果自己的婚姻还是一个失败的典范,等等。尽管在笑过之后嘴里会感觉到一丝酸涩,但也让电影显得不是那么的晦涩乏味。
电影还值得称道一点的是它带来了很多悬念和疑问,比如姐妹俩父亲的行径,Pauline的第一次婚姻,或者是让Margot失控的那段修理工往事,在你不断指望解答的时候,电影却在Margot再次改变主意和儿子一起了之后戛然而止,回味无穷,影像是从真实生活里抠出来的几天,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纵使那些疑问纠结着你,让你在电影结束之后,仍旧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来理清它的脉络,可是就是因为它的不落窠臼让你让面对整个故事的时候,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批判和反思,甚至让你更加发自内心的深思彼此爱着的人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四):[2008/1/19]
大概知道这是部女性电影,所以就去看了。和立博一起,电影院还是没什么人
话说以前从不觉得Nicole漂亮,好多女生都不上相,当然也不否认有的人不如照片好看,但是她老了,演一个看不出年龄的孩子的妈妈,一个神经质的女作家,一个不懂得表达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感情的女人
很喜欢女二,果然她得了女配的好多提名,我觉得女人都是这样的,不想让别人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却不自知的去寻找出口和解释,树下那段逼问实在很像偷心里面某段情节,但是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珍惜现在不好么
Jack Black这样颠覆自己形象,其实是在利用自己形象的表演,实在让我有些不能忍受,双子以貌取人的毛病永远不会改变哈,这个人性格上有缺陷,但是谁又没有呢
我们走过的每一段路,最终陪在身边的只有家人,就像片中Nicole的丈夫,有一种大S所说的爱情升华为亲情的意味,走投无路之时我们回去投靠。本来嘛,爱情和亲情之间就没有所谓的界限,就像上土壤物理课老师说的,gravitational water和capillary water之间没有界限,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划分了它们,可是他们彼此粘连,纠缠不清
和所有文艺片一样,结束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相视,然后同时问,完了?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五):背叛未必是要与人上床
最近感情很泛滥。
看《家好月圆》哭得厉害,赞TVB的编剧一个,荷妈就连吵架场面也是字字血泪掷地有声。只是现在每周等更新等得老子心焦。
看《Margot At The Wedding》这样的小文艺片也哭,狂躁的死胖子Jack Black(以前一直认为他爱耍贱,The Holiday后完全改观)在大婚当前与青春小妞出轨睡过之后,未婚妻Pauline悲愤离去。到了中转的小镇,两人电话时没有争吵,只是泣不成声。那一刻无力感的很沉。
爱没有停顿,只是人性的脆弱和贪婪,才让背叛有机可乘。
以前看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讲:
背叛未必是要与人上床。
和异性朋友交谈时亲密得毫无节制,泄露爱人的秘密。
两人关系出了问题不和爱人坦诚相见,却跑去与倾慕自己的异性朋友倾诉。
自己有爱人之后,依然乐此不疲地回前女友或前男友在晚上发来的短信,暧昧的、兴奋地、沮丧的、漫不经心聊天、嘘寒问暖的、寻求安慰的等等等等。
想想我们自己,或多或少都遭遇过,抑或成为背叛者,事件的始作俑者。
以前我的信念是,出轨者必死,永无机会翻身。现在年纪大了,才发现到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
有很多次被问及如果未来的另一半出轨怎么办,仔细想想以我的性格,撕破脸是免不了,睁眼瞎做不来。
而原不原谅只是在于是否够爱。
也听过老夫老妻之间遭遇出轨,以坦诚和宽容唤回浪子心的故事,感触良多,做笔记之。
最初也和很多人一样,被Nilcole红色软呢帽子以及大量留白的构图吸引。
然而看过这一大家子人的病态缺陷,剧中夹杂大量含义不明争吵与亲热,但当他们在一起,又是矛盾中平衡。《孔雀》里那一家子何尝不是?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六):难以想象的姐妹
其实一开始是冲着妮可去的,因为海报上那顶漂亮的帽子映衬了妮可精致的脸庞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口气看完了整部影片后有种说不出的感情。玛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她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亲姐妹之间会彼此不信任?因为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我非常不能理解于是有点失落。也许这正是导演加编剧Noah Baumbach所要给我们揭示的家庭矛盾吧。姐妹间的语言是如此的犀利加尖刻,看后让人很感伤。毕竟在我看来亲情是如此的重要,血缘关系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为什么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会有那么多的隔阂?以至于玛戈和宝林这两姐妹之间有意的寒暄都变得那么做作,同时彼此都言不由衷,这其实是满可悲的事情。影片中Jack Black的表演相当到位,他的诙谐幽默把那么一个懦弱的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Peter Travers对本片做了精辟的评论“The laughs come fast and furious and they’re sharp enough to draw blood.”本片并非娱乐片,所以只有当你想看点东西,同时不是很累时选择它较合适。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七):没有什么离不开的
虽然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始终对混乱的人物关系和矛盾的感情感到模糊。可到了影片快结尾的地方,看到nicole饰演的Margot对她的孩子说“你从来都不愿意离开我 但一旦离开了 你都会过得很不错 我觉得你是愿意离开我的”,突然忍不住飙泪。
天可怜见,这是多少人的心声。
纵然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可谁离开了谁不都是好好得活着吗?纵然当初再舍不得,再不愿意,可一旦发生了,人不都是要这样去面对吗?然后会逐渐面对新的事情,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一切。。。过去可能也就永远过去了。。。
午夜梦回,你又有多少次想起那些曾经你非常非常不愿意失去的人或物或事呢?
人生,不都是这样的吗?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八):《婚礼上的玛戈》:剖析人性的家庭电影
诺亚·鲍姆巴赫非常关注普通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情和所产生的矛盾,研究和探讨家庭关系中那些复杂纠结的感情,以及为何最亲近的人会产生疏离的原因。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擅长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上挖掘更多的故事,从不同的家庭关系中挖掘出具有塑造性的关系和人物,并且让一个开始疏离冷漠的家庭通过一系列其实并不温情的事件而最终走到一起,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亲情浓于血的力量,任何时候,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份如何,我们终究要回到家庭中,在家庭和亲人那里寻求到最终的保护和温暖。——有志女青年
如果看过《鱿鱼与鲸》,对那部电影精彩独特的家庭关系的描绘深有感触的话,那么你一定不会对诺亚·鲍姆巴赫这个名字陌生。《鱿鱼与鲸》讲述了一个正在四分五裂的家庭内部中最隐秘也最悲伤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而诺亚·鲍姆巴赫也凭借这部自编自导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这样的荣誉和肯定,让诺亚·鲍姆巴赫此后的电影创作生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婚礼上的玛戈》依旧是一部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诚然,我想太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关注或许还是因为妮克·基得曼的出演。而如果你关注的是诺亚·鲍姆巴赫,那么你将从这部家庭电影中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大牌和明星的身上。
如果你看过《鱿鱼与鲸》那么,你将会从这部新作中,看到诺亚逐渐形成的个人风格。他的电影有明显的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风格,他创作的家庭故事,并不只是传统的家庭电影,不是类型的家庭喜剧、轻喜剧,或是家庭悲剧。你甚至很难去定义到底属于何种风格,所以说,他的电影风格也就体现出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某些特质,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众多的家庭电影中,可以说,诺亚的家庭电影是最具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也就是说几乎找不到和他相像的创作风格。其次,在他的电影中,通常把悲剧与喜剧跳跃地掺杂柔和在一起,并且不是一定意义上的悲喜剧,看他的电影,即使心头沉重压抑却也无法悲伤流泪,即使觉得好笑幽默也不是那种开口大笑的幽默。最后,我们从《婚礼的玛戈》这部新作中,在摄影方面,看到了更为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一点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本片中,几乎都实用自然光和微弱的光线,而拍摄的随意性也使得演员表演真实随意,因此使得本片形成一种强烈的纪实风格。
《婚礼上的玛戈》从尼克·基得曼饰演的母亲和其儿子参加久未联系的姐姐波林的婚礼开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是家庭关系中最普遍的母子关系。尼克饰演的女作家玛戈,是一个充满智慧,却患有强迫症,为人既真诚又倔强的中年女人。虽然已身为人母人妻,却非常的孩子气。充分体现在她与儿子的关系中。想和现任丈夫离婚,却迟迟做不出决定,怀疑自己也怀疑别人,做任何事情决定都无法马上决定优柔寡断,有卓越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力,而这一点也就让玛戈把人和事物想的过于复杂。但是,同时她又装作自己是坚强独立的女性。反倒是她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对待母亲和父亲婚姻的危机上,显得顺其自然,甚至会去安慰焦躁的母亲。
玛戈这个人物,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她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而在引爆之前,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在母子关系中,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却也是一个焦躁不安自我怀疑的小女人。和儿子并不存在太多的代沟,但是,她的多嘴多舌和多管闲事冲动的性格,也让她的儿子感到非常厌烦。
随即,玛戈到母亲家,见到姐姐波林,她要开始马上学会适应回到这个她曾经长大成人的环境中。于是,另一段家庭关系展开,姐妹关系,而这一关系也是影片重点表现的关系。在这个大家庭中,三个姐妹一个母亲,出现在故事中,是玛格和姐姐波林。她们把彼此看作最亲密的伙伴,却极少联系,如果不是因为波林的婚礼,玛戈几乎不会去见她。她们对彼此的印象以及生活记忆都停留在了年少时期,孩童时的陪伴以及青春期的叛逆和对互相的不理解上,造成了这两个姐妹,几乎才一见面,说的每一句话中就暗藏着攻击。而玛戈对波林未婚夫的厌恶,也导致了她们两人关系的紧张化,玛戈不理解为什么波林会要嫁给一个无业在家的所谓的艺术家,而且这个男人肥胖留着小胡子邋遢丝毫没有任何魅力,他时不时地会对玛戈发起言语上的攻击,这让玛戈更加不喜欢这个男人。而波林,对于妹妹的不理解不支持,感到非常的伤心,这两个姐妹从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矛盾。却依然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她们是姐妹,并且是亲姐妹。
然后,我们在本片中看多了更多其他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未婚夫妇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在诺亚的故事中,都矛盾重重,并且不容易解决,也不用去解决。矛盾的存在,在任何一个家庭中都存在,而正是因为有矛盾争吵的存在,才体现出了亲情的价值和重要性。诺亚,正是让各种各样的矛盾,把疏离的家庭关系拉回到曾经的温暖熟悉中。有一点是,我们的家人,永远都会是宽恕我们的人,这正式诺亚的电影要体现的。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注明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九):跑跑就能回家
确切的说,这片子不算好看,为什么不算好看,因为好像剧情好像简单一样,我是俗人,还是喜欢复杂的一点,最后所有的点都能连在一起的情节。幼稚却很有意思。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样的片子我竟然看完了,好久都没有心情没有时间完完整整的看过了,就跟大多数人一样,好久好久都没的时间认认真真想过什么了吧。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对常年不说话的姐妹,姐姐却很诡异的参加了妹妹的婚礼,姐姐看不惯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的嫁给一个猪头般男人。当年我怀疑这是心疼还是所谓控制欲。这老姐虽然自己上上下下的气质都透着文艺范,却始终拥有大妈一样的心,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释然不了自己的控制欲,把妹妹可爱的婚礼搅黄了。
姐虽然把妹的日子搅黄了,可自己也是一团乱麻,突然想起一句老话“自己的汤圆都没有搓圆还管别人的闲事。”其实人不都是这样,看看八卦,管管闲事又如何,无伤大雅,却也知道日子是自己的。姐自己也是一个折腾的人,但这种折腾好像还没有时时刻刻、读心者里面的女人些那样痛快,有劲。话说回来,这个有个情夫,还有个离了婚的好老公。不过情人最终还是很恶俗的把她忽悠了一把。
哈哈,不过故事的最后好像是一个大团结的结局,妹离不开的死猪老公,姐姐只是一个不知去处的人,最后跟着大巴跑跑也就跑回家了。
话说回来,好像每个都有自己的压力,只是把自己的压力发泄的别个的身上公平吗?
话不多说,修炼麻将去鸟。
《婚礼上的玛戈特》观后感(十):《婚礼上的玛戈》
《婚礼上的玛戈特》不同于《鱿鱼和鲸》,虽然两者都是赤裸裸的展示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真实、犀利,少有根源、没有解决。后者更多是围绕各个人物展开关系,每个人都是真实可信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怜而“可爱”的,而《婚礼上的玛戈特》把主要的矛盾都集中到具有破坏性人格的主角玛戈特身上,然后以其为中心,辐射出各个人物,剧情充满着冲突与荒诞。
再次洗尽铅华的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极好的塑造了这个人物,与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的对手戏更是绝妙异常,与一般两个女人激情四射不一样,两人完全不同调的性格对话形成美妙的协奏。
比较喜欢的影片,算去年被遗忘的佳片之一。个人觉得不比《鱿鱼和鲸》差,只是《鱿鱼和鲸》在色调、摄影更显精致,而此片从外景、布景、色调、服装都和其中的人物一样灰色而无望。
200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