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地球的故事》影评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8 11:17:52

  《地球的故事》是一部由Danielle Peck / Simon Singh执导,英国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球的故事》影评(一):第一集 时光旅行

  1、两百多年前,地质学家霍尔受南非政府委派,前往南非巴伯顿绘制该地区的地图,同时也帮助政府寻找金矿。霍尔在此地未发现有化石的踪迹,猜测这可能是地球最古老的陆地之一。当时关于地球诞生的年代,西方宗教教义的解释一直是主流,在《创世纪》中,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出了世界,人类史和地球史是同步的。按照推算,大约在西元前400年,上帝创造了地球,也就是说地球存在只有短短的六千年。

  2、随着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质疑,“上帝创物”这个观点渐渐崩塌。地质学家赫顿在苏格兰东岸斯卡角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质现象(赫顿的不整合),在濒临海水的海岸线上,有一种灰岩垂直站立,在它上面覆盖了一层水平红岩。按照地质学的观点,竖直的灰岩是种沉积岩,它是地质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一点一点积累的结果,而这种垂直说明在灰岩形成了之后,经过了翻折,而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赫顿的发现也是地质时间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地球地质年代奠定了理论基础。

  3、很早的时候,矿工就发现了越往地球内部行进,温度就会越来越高。著名物理学家开尔认为地球内部有个温度特别高的内核,而且地球整体是在逐渐降温的,他依据热怎么在地球内部传讯、岩石的熔点等众多资料推算出地球大概存在了两千万年。后来在伦敦,卢瑟福发现了射线,人们通过对岩石进行放射衰变检测,可以确定岩石的地质年代。

  4、不同的岩石,通过放射性检测,也存在不同的年代,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地球形成初期的岩石,而谜底藏在了一种特殊的石头里面,它就是陨石。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陨石普遍都存在了45亿年左右,那时太阳系和地球还没有形成(将要形成),由此科学家们推测地球存在了大概44亿5000万年到45亿5000万年。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寻找地球形成初期的大陆。

  5、在格陵兰岛伊苏亚,科学家通过对当地一种砾岩的测定,发现它已有38亿年的历史,而砾岩的形成也说明了当时海洋的存在。在巴伯顿,那里的岩石有35-37亿年的历史,这也证实了霍尔的猜测,这里是地球最古老的大陆之一。通过对巴伯顿地区岩石的观察,科学家得出了这些结论:岩石中的气泡说明了火山的存在;球泡状火山岩说明了海洋中火山的存在;同心环形岩石说明了火山泥喷泉的存在,通过分析更是发现了细菌。

  6、通过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可以大致想象一下地球形成初期的情形:地球八九成被浅海覆盖,只有一些零散的陆地,地球遍布火山,气体、熔岩到处流窜,火山泥产生的水蒸气形成降雨,冲刷着形成的岩石,没有空气,动植物无法存活(那时候也没有),只有细菌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形式。

  《地球的故事》影评(二):第五集 天界

  1、古希腊人有这样一个疑惑,高山上为什么会有贝壳,原本海洋生物为什么会跑到高山,今天的地质学家有着更根本的问题,山脉是怎么来的?地质学家应格蓝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地球上的山脉并不古老稳定,而是非常活跃的结构,时刻都在变动中。

  2、科学家观察全球地震网络图后发现,地震划分了庞大板块的界限,而陆地板块交界处即是宽广地震带,同时也是一连串山脉地区,例如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高加索山脉等,地震和山脉似乎有着某种联系。地质学家欧沃克研究尼泊尔境内的河滩后发现,这个地区在千百万年来一直在抬升,而这个过程不是匀速的,他发现在每次地震后,地面都会剧烈抬升,地震是由地下断层滑动引起,造成地面抬升,可以说,山川是地震的结果。

  3、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大部分地区都有发财鹦鹉螺化石,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海床,事实也的确如此,印度原为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与非洲、马达加斯加相连,后来脱离非洲向亚洲漂移,与亚洲相撞,陆地抬升,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此外,科学家在研究此地的花岗岩后发现,这些岩石不是来自海床。原来在印度向亚洲相撞的时候,岩石受到挤压而增厚变形,这个过程不只是把岩石向上推,同时也把岩石往下推,深处岩石因为温度压力升高而熔化,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花岗岩。经过测定,科学家发现这些花岗岩在两千万年前固化,这说明大约五千五百万年前,印度开始与亚洲相撞,在两千万年前,造山运动到达高峰,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4、山脉因为大陆相撞而形成的景象似乎完整了,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同时,北边的青藏高原也在形成当中,科学家怀疑板块构造学说是否能解释一切。板块构造学说只能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时间和原因,但无法解释其高度和范围,应格蓝提出了一种“山脉液体”理论,解释了青藏高原的形成,这个理论还预测,当推挤山脉向上的力量停止,山脉就会下沉流动开来。应格蓝也确实找到了山脉下沉流开之处,就是希腊,这里找到了巨大的正断层,它与山脉的形成作用相反。

  5、在西藏,科学家发现了大大小小的正断层有数百个,这说明西藏高原正在逐渐下沉,而再研究过几千万年来尼泊尔地区降雨情况后,科学家发现在一千万年前降雨突然间增加,这又说明青藏高原突然抬升过。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论,它们认为山脉和冰山类似,我们看到的山脉只是冰山露在水面(地幔层)上的一节,随着陆面上山脉增高增厚,位于地壳下部的冷地幔层也增大增厚,一千万年前这一部分脱离,这就像船锚掉进水里,所以上面的大陆就往上面隆起,然后隆起过度,高到印度的推力支持不住,之后再度下沉延展开。

  6、这个“船锚”理论一提出就遭到了质疑,植物学家史派塞利用植物叶部化石计算出,一千万年间青藏高原上升了两公里,这似乎证实了“船锚”理论。该理论的另一个证据是位于美国西部的死谷,死谷海拔在海平面以下,但科学家通过化石测算,一千六百万年前,该区域海拔有1500公尺。我们似乎可以通过死谷看到青藏高原的未来,科学家改变了对山脉的观点,不再视山脉为古老稳定的地质,而是地球年轻活跃的地带,科学家现在了解山脉是大陆互撞的结果,山脉可以退去以及流动,它的形成和坍落一样迅速。

  《地球的故事》影评(三):第二集 深海探险

  1、近一百年以来,科学家开始探索海洋,试图解开海床之谜。第一个线索是有关大陆形状的猜测,二十世纪初,魏格纳发现南非海岸和南美海岸轮廓吻合,这只是单纯的某种巧合,还是这两块大陆原本就连在一起。魏格纳开始研究大西洋两岸岩石,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两岸都出土一种叫舌羊齿的化石,南极洲也有发现,综合了更多的资料后,魏格纳提出了他著名的“大陆漂移”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甚至提出了批评反对的观点,因为这个假说对大陆如何漂移并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当时科学界的观点是地球表面存在起伏,海床会抬升,陆地会塌降,这样就会产生大陆桥,动植物会以此进行迁移,“大陆漂移”假说由于其“超前性”,一开始并没有被大家所接受,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大陆漂移”假说力排众异,成为最经典的地质学假说之一。

  3、由于冷战时期战争的需要,人们开始运用回声定位对海底进行测绘作图,海底世界在人们眼中逐渐清晰。科学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大西洋中央一条洋中脊绵延六万多公里,比陆地上任何一条山脉都要长,而且洋中脊上都有裂谷。二战末期,人们利用“震描法”,依据声音在不同岩层的反弹方式,发现海洋地壳平均只有6千米而非大陆地壳的30千米,而且结构全都一样,这说明海洋地壳形成方式和大陆不一样。

  4、近年来,随着深海下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更深了一步。通过研究从海底带回来的洋中脊岩石,科学家发现这些岩石是玄武岩(火成岩的一种),而且产生年代很新。地质学家赫斯综合各种研究资料,提出了“海床扩张”理论:洋中脊是由海底火山喷发产生,产生的火山熔岩向两边扩散,整个过程像是一条传送带,而大陆就坐落于这条传送带上。种种证据表明魏格纳猜想的科学性,时隔多年,“大陆漂移”说逐渐被科学界接受。

  5、科学家在测量海洋地壳岩石的磁性时,发现海底多处岩石的磁场方向与现今地球磁场发现刚好相反,这说明地球磁场在历史上发生过偏转。如果“海床扩张”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洋中脊两边岩石磁场应该是对称的,这个猜测随后被证实是正确的,“海床扩张”理论接受住了检验,也得到了证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6、尽管“海床扩张”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科学家并没有亲眼看到产生洋中脊就是火山喷发造成的,直到人类可以载人下潜到海底。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黑烟囱”,炙热的液体从烟囱中喷发出来;还发现了枕状岩石,这些都是火山存在的证据。最出乎科学家预料,这里居然有生物(鱼虾等)的存在,在分析此处的细菌DNA后,科学家发现,深海细菌是地球演化系统中最原始的生命型态,这些细菌可能是地球第一批生命的直系后代。

  《地球的故事》影评(四):第八集 与世隔绝

  1、前面七集我们看到了地球是一个特殊的星球,是什么造成了它的特别?首先,我们得了解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相信整个太阳系都是由死亡恒星的残砾形成,恒星残砾坍缩的同时,恒星系也开始形成。刚形成的太阳系,各大行星都非常的相似,全部都是铁核心,上面飘着很轻的矽酸盐,只不过地球有一个很大的卫星——月球。

  2、参访月球是解开地球特殊之谜的第一步,月球让科学家得以一窥太阳系遥远的过去,给我回溯地球形成的窗口。陨石坑记录着太阳系动荡不安的地质时期,被陨石撞击最频繁的地方就是最古老的地表,陨石坑非常重要,可供研究地球邻近星球的历史。

  3、麦克卡尔从火星表面某些与地球类似的地质特色,推测火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寒冷干燥。他研究火星古老的地区(陨石坑最多),发现经水流侵蚀形成的小河谷,这说明早期的火星既潮湿又温暖,雨水充沛。那又是什么让火星既潮湿又温暖呢,这在于火星上广布的火山,那时火山喷发大量的二氧化碳,保证了火星表面的潮湿和温暖。

  4、如今的火星既干燥又无水流,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藏在火星表面神秘山谷里,山谷有几百尺高的峭壁,那是巨大洪水冲刷的痕迹。从火星照片看不出水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推测水是从地面冒出来的,大约30亿年前,火星进入冰河期,水被锁在地表之下,但在巨大陨石撞穿永冻层之后,被释放出来,形成巨大洪水。

  5、那又是什么原因让火星从温暖潮湿变成冰冻世界呢?科学家推测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碳被雨水吸收后,形成酸雨溶解了山上的花岗岩,把里头的矿物质连同二氧化碳冲进湖水里,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被锁进新形成的岩石里。火星体积比地球小得多,内部热量小,火山活动最后停止了,二氧化碳的来源少了,而新形成的岩石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最终火星大气层被移除,火星被冻结,一直持续到现在。

  6、与火星相反的是,金星的表面炙热,且有丰富的大气层。火星地表很多是平坦的熔岩地表,这是基于高压形成的,而这些压力来自充满二氧化碳的大气层,二氧化碳来自火山喷发。由于金星离太阳近,表面不存在液态水,无法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金星表面温度越来越高,一直到达摄氏500度。

  7、让地球今天如此特别的原因,正是地球长期以来惊人的气候稳定,例如,地球表面40亿年来一直有液态水存在;地球板块运动的潜没作用很好地稳定了碳循环;海水可以降低玄武岩熔点,让潜没作用更容易;月球的引力影响地球的自转,地球从而拥有四季昼夜;生物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地球的稳定。

  《地球的故事》影评(五):第三集 火山环带

  1、在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西班牙探险家来到这里寻找黄金,当地有一座名叫里可山的“银山”,人们在此开采了六万顿的银,据估计还有约一半的银至今还未开采。在环太平洋海岸边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金属矿床,这是一条“黄金带”,更是一条“火山带”,世界上大部分的火山都坐落于这些环带上。

  2、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洋地壳都是同样一种岩石所构成,形成过程也一样,但对大陆地壳的起源,科学家缺乏科学的理论解释。探究大陆起源的第一个线索来自安第斯高地,科学家采集了上面的火山岩,进行成分分析并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大陆岩石进行比较,尽管这些岩石外观不同,但成分几乎相同,主要由石英、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因为这种岩石在安第斯山脉上发现,故取名为安山岩,这说明环太平洋火山制造的岩石相同,喷发型态相同,并且大陆地壳由这些火山岩构成。

  3、大陆地壳起源的第二个线索来自环太平洋带间歇性地震活动。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大地震,地质学家普拉克观察测算海岸边藤壶生活位置的变化,发现靠近海岸的陆地有明显抬升,而在阿拉斯加波提吉(远离海岸),陆地出现了下降。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加州圣安德里斯断层,虽然在阿拉斯加并没有发现断层,但科学家相信断层确实存在,只是它深藏于大陆地壳数千米之下的海底。

  4、科学家发现,海沟环绕整个太平洋周围,海床滑进大陆周围,陷进地球内部,洋中脊制造海床,海床边缘海沟被破坏,科学家称此处为“潜没带”,洋中脊和海沟组成的网状系统把地球分成广大缓慢移动的区域,也就是板块,“板块构造”理论应运而生,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地壳的起源。

  5、科学家收集并研究了火山口喷出的水蒸气和气体成分,发现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非常高,水蒸气的成分和海水相似。这说明海水随着海洋地壳深入到了大陆地壳之下,氮气是海洋有机物遗体沉积的结果,在潜没作用下释放出来。海水还可以降低岩石的熔点,熔岩上升至地表,由火山喷发出来,同时海水汽化,裹挟岩石中的金属,进入火山裂隙,最终形成矿脉。

  《地球的故事》影评(六):第七集 地球的生命

  1、在地球存在的几十亿年里,生命不断的演化,现在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都承认,生物演进和地球演进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地球是塑造生命史的主要力量,反过来生命也在时刻影响着地球的演进。生物学家华莱士发现龙目岛和巴厘岛之间只隔着狭窄的海峡,却惊人地分隔了印尼的动植物种类,龙目岛上的生物与澳洲相通,巴厘岛上的生物更多与东南亚的物种相似。华莱士在写给达尔文的书信中说到,这样一个事实是地表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当时华莱士并不知道这个重大变化是什么,但现在看来,华莱士所说情况属实,龙目岛和巴厘岛曾相隔几千里,大陆漂移才使得它们如今如此相近。

  2、科学家试图揭示地球最初的生命形式,第一个线索藏于南非巴伯顿岩石层中,这里的岩石有35亿年的历史,科学家在里面发现了原始细菌类的化石,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那时候的地球大部分被浅海覆盖,科学家推测细菌生活在“温泉”之中。第二个线索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鲨鱼湾,这里的叠层石中也发现有古老的细菌化石,这是一类能利用太阳能并释放氧气的细菌,也正因为此,地球上首度出现了氧气,生命反过来影响地球地质的演进了。

  3、生命开始影响地质的演进的第一个证据可以在澳洲西北部汉墨斯里山脉找到,这里一种含铁的岩石显示了地球最初的演进形式。地球上刚出现的铁来自海底火山爆发,产生的铁可以溶解在无氧的水中,只有到了浅海与细菌产生的氧结合,氧化沉积形成含铁的岩石。这种游离铁与游离氧分子结合的过程在地球上持续了十亿年之久,在此期间,大气和海洋中五游离的氧存在,直到二十亿年前,铁岩石不再产生,大气中的氧气开始变多,也永远地改变了生命的演进。

  4、大气中的氧经阳光的辐射转换成臭氧,形成一道防护,保护地球和生命免于阳光辐射的伤害,复杂的生命得以生存。生命在36亿年前就已形成,可在此后的30亿年里一直维持在单细胞的状态中,直到6、7亿年前,生命的演进才发生了重大改变,科学家在加拿大纽芬兰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软体动物化石,当时一整块大陆在南极的位置,被冰雪覆盖,大约有六成的生物灭绝只有依附与浅海海底的软体类得以生存。

  5、多细胞生命一旦形成,其他生命形式遍便大量增加,在帕吉斯页岩化石中,现在主要动物的种类已经进化出来了,但生物主要在海洋中演进,大陆一瓶荒芜。直到4亿5千万年前,海洋中生物种类及复杂度增加,植物演化到革命性的一步,可以离开海洋生长,陆地上的一切都发生改变,土壤开始形成,锁住水分,大陆表面改变,植物入侵大陆没多久,动物也随之而来。科学家在苏格兰阿蓝岛发现了3亿5千万年前石炭纪大量的植物化石(木炭)以及动物的足迹化石,此时鱼类(陆地脊椎动物祖先)也开始出现。

  6、在此之后的五千万年间,陆地上充满两栖类和爬虫类,科学家在南非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爬虫类——类哺乳爬虫类,它具备爬虫类的特征,但却有一副硬颚,可以像哺乳动物一样边取食边呼吸。2亿5千万年前,大陆漂移形成盘古大陆,海岸线变短,海平面下降,陆地上火山大爆发,这一系列的变化,造成八九成生物的灭绝,少数类哺乳爬虫类靠打地洞存活了下来。2亿年前,气候变干燥,类哺乳爬虫类直正演化成了哺乳类,干燥气候很适合恐龙的生存,但不适合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变成夜行性食虫动物。

  7、由于一系列灾难性事件,恐龙以及其他约六七成生物在六七五百万年前灭绝,科学家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科学家测量陨石坑后发现,小行星本身的大小无法使恐龙灭绝,但陨石坑下充满了硫,硫产生的有毒气体才是恐龙灭绝的真凶;此外科学家还发现,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德干火山大爆发已经发生,由此科学家推测,恐龙在德干火山大爆发后就已经开始走向灭绝,小行星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恐龙以及其他爬行动物灭绝后,大型动物一直处于真空状态,哺乳类和鸟类填补了这个空缺,之后类人猿,人类也相继出现,形成现代世界的格局。

  《地球的故事》影评(七):第六集 冰天雪地

  1、阿尔卑斯山险峻山势是冰川切削的结果,瑞士中部乡间巨砾是冰川搬运的结果。科学家研究现在散布于欧洲各地的巨砾后发现,千万年前这里的冰川比现在的范围要大很多,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冰川是地球气候变化最好的见证,巴贝多整个岛都是由珊瑚礁构成,而且这些珊瑚礁分成年代不同的好几阶,这意味着海平面在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冰原消涨的结果。

  2、瑞士以及巴贝多这些地区的证据披露了冰河时代的模式,过去一百万年来,冰原消涨了十次,但从来没有完全消失,一百万年对地球史来说太短了,要了解这个模式能不能循环下去,得有更长时间内地球气候史的证据。科学家钻探海洋沉积物,通过分析其中有孔虫的种类以及壳的化学成分,可以知晓恐龙时代之后的地球气候。在七千万到四千万年以前,地球处于温暖气候中,那时温度比现在高15度,到了三千五百万年前,由于南极冰川作用,直到现在,地球处于降温中,依据地质学的观点,我们现在仍处于冰河时代。

  3、科学家想要回溯恐龙时代之前的地球气候,就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在南非,科学家发现了“冰碛岩”,它是冰川沉压的结果,这些岩石年代有三亿年之久,而且在南极洲、印度以及澳洲都有发现。这说明冈瓦纳古陆大部分地区曾被冰雪覆盖,位于现在南极的位置,而且冰原盘踞这块大陆长达六千万年之久。这并不是地球唯一一次冰河时代,科学家还发现南非有冰川作用的证据,那是距今4亿3千万年到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非洲以及很多地方有七亿年前冰川作用的证据。

  4、大多数时候地球似乎比现在温暖,但是地球气温会不时的骤降,导致广大区域被冰雪覆盖几百万年,然后冰又融化,气温回暖,很明显的问题是:为什么?观察现存的冰原,可以得到第一个线索,科学家在冰核中发现,在地球冰期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低,二氧化碳与地球气候变化似乎存在某种关联。

  5、碳的总量在地球上总量是一定的,它沿着碳循环流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温室气体,它是地球的一层保温层,碳循环中任何影响大气二氧化碳的环节都会引起地球气候变化。地球二氧化碳在三亿年前达到最低,科学家认为是此时地球大量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所致;而六千五百万年以来二氧化碳的降低则是大量山脉形成的结果,山脉岩石吸收二氧化碳。但在最近几百万年,冰川消涨几十次,这些循环必定另有原因,科学家米氏提出了一个猜想:地球自转倾斜角度改变。

  6、科学家在研究格陵兰冰核后还发现,最近的冰原消涨变化更加剧烈,科学家推测是地球洋流影响,北大西洋的少许冰山阻断了赤道来的洋流供应,造成温度变冷,而在冰山消融后,一切又恢复正常。人类文明出现正处于地球气候的温暖时期,这一切得拜自然所赐,而现在人类或许正在加速气候循环。

  《地球的故事》影评(八):第四集 地心之旅

  1、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分成了许多相互缓慢移动的区域,但它解释不了板块为什么会运动。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线索是地球内部成分,因为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内部,下面结论是综合各种资料和实验科学得出来的。科学家利用地震仪检测全球各地发生的地震,如果地震大到可以将地震波传送到地球内部,藉由这些地震波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个地方的情形。科学家整合了几千个地震的资讯,建立了第一张地球内部完整图。

  2、位于地球最中心的是地核,它是熔融的液态铁球,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盖在地核上面的是一层厚厚的地幔,它由坚固岩石构成,板块只是地幔的上层;地壳则是板块上面的薄面。这幅地球内部完整图并没有给人们提供地幔能驱使板块运动的任何线索,为了进一步了解,科学家得另谋它法。

  3、板块运动的第二个线索来自位于波罗的海的瑞典洛弗岗岛。科学家发现,这儿的海水水位在逐年下降;还发现这里的一块高地原来是一片海滩。科学家研究了自冰期以来斯堪的纳维亚的地质情形,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海水在退却,而是陆地在抬升,在冰期,厚厚的冰雪压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壳上,导致地壳下沉,等到冰期过后,就像卸载了货物的船舶,斯堪的纳维亚得以慢慢抬升。这表明,像船底的湖水一样,位于地壳之下的地幔也处于流动之中。

  4、什么物质跟岩石一样坚硬却能流动,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板块如何运动,科学家设计了一连串巧妙实验,使得人们可以深入地球内部。第一步就是获得地幔岩石,地幔岩石一种罕见物质,但在火山爆发是也会带出点地幔碎屑,那是一种叫橄榄石的固体物质。科学家在对橄榄石施以高压环境,观察到晶体结构改变,这表明固态岩石在高压下可以缓慢流动。但地幔流动和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呢,科学家要寻求其中答案,前往更深的地方探索,直至液态铁地核。

  5、科学家用模拟实验表明,地核的温度大约在摄氏6200度(铁在地核高压下的熔点),地核不断产生热,经过地幔的热对流作用,热体上升、冷体下降,这些热运送着某种“功”,它是驱动板块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洋中脊的热地幔往上流动,然后冷却,形成的新板块不断向外延伸,待够冷够稠密时又沉入地球内部。

  6、地幔的热对流作用无法接受夏威夷岛的火山成因,因为它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间,这得用地幔热柱理论解释。地幔热柱会造成其上方地壳的抬升,形成火山,地幔热柱一般都很稳定,数千万年至数亿年都不会变,它形成的火山被地壳迁移,这样它会形成一条火山岛链,如夏威夷群岛。地球上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地幔热柱,地幔热柱会抬升陆地,对河流的走向有影响(河流一般走沿地幔热柱间走)。

  7、印度德干高原由火山岩堆积而成,之前科学家推测这个过程至少要几百万年,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可提洛在测量此处的地磁偏转后发现,德干高原的形成不可能超过一百万年,因为他只测量出了两次地磁偏转,而地球平均每一百万年偏转一次。他解释德干高原是超级地幔热柱引起大规模火山爆发的结果。

  8、冰岛也是地幔热柱抬升地壳的结果,同时大西洋洋中脊也穿过冰岛,科学家在苏格兰(欧洲)和格陵兰(北美洲)都发现了类似德干高原的火山岩,这些证据表明,欧洲和北美曾经接壤,地幔热柱将它们分开,形成北大西洋,而后又抬升地壳,形成了冰岛。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