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大国崛起》影评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2:24:14

  《大国崛起》是一部由任学安 / 刘军卫 / 程乐平 / 李宁 / 高晓蒙 / 苏全军执导,孙占山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崛起》影评(一):内容概括(短评转

  1欧洲人迷香料是为了食物保鲜,葡萄牙垄断向东航线崛起后西班牙向西开辟新世界。2海上马车夫荷兰真的很爱钱,以至将政治权力视若草芥,但7个省联合为国家利益而战时起来又是优秀的战士,殖民印尼巴西新西兰纽约。3英国集权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后王于法下。4英国工业革命带来无尽荣光。5法国浪漫到骨子里,永远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戴高乐是伟大的总统。6德意志挨揍挨得多惨,反杀就有多残暴;发现现代大学教育让德意志反超;俾斯麦和平设想下的迅猛发展随后成了军国主义手中的利剑。7日本和德国的现代化都从教育与科技中尝到了甜头,也吞下了军国主义的恶果;日本战后飞速重建得益于明治维新以来积累的软实力。8彼得大帝作为君主的学习精神令人敬佩,叶卡捷琳娜二世自诩为彼得大帝的继承者。改革触动到了旧势力一定会受到阻挠,无论是日本还是俄国,所以渐进温和的政策虽然可能带来改革的不彻底性,但也有助于减少阻力,推进实施。9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就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按照马克思当年预测的轨迹发展,必然需要依据国情调整和变动。10美国崛起得益于建国者们殚精竭虑构建的制度体系,得益于没有历史包袱,得益于创新和技术。11在市场经济下的美国,政府干预和市场规律的平衡。12总结集。崛起的标志在于实现现代化,每个国家的崛起都要走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科技核心竞争力在信息革命时代越来越重要。要和平不要战争。

  《大国崛起》影评(二):杂记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在于地理大发现。抢占了先机,掠夺了其他地方的资源

  2.荷兰 第一个融资,开银行的国家。商业规则的制定。

  3.英国,一个社会制度的变革,人民开始关注民主公平,第一个国家实现了相对现代的制度,君主立宪制

  4.英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明创造,已经经济制度

  5.法国,社会的自由,民主,博爱的思想。。

  6.德国,国家的统一,思想,教育,教育,教育!!!

  7.日本,不断想强者学习,国民的精神,保留自身优秀的文化

  8.俄国,国家的统一,君主积极想先进的西方学习。铁血。

  9.俄罗斯,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在一定时期的优势,要与时俱进。。结合当时的情况

  10.美国,专利保护,民主

  11.美国,计划经济在失去原有规律的时候,需要政府出来干预..被迫参战,搞笑...

  12,好吧,和平和发展是主题..

  《大国崛起》影评(三):谁的大国,为何崛起

  【大国崛起】是央视大力制作的一部纪录片,以大航海时代以来先后崛起的大国为脉络,梳理了一遍世界历史。这部电视纪录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引起了同样大的争议。

  无论轰动也好,争议也罢,但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承认的,那就是这是中国最大的电视传媒第一次站在一个宏大历史叙事的高度来拍摄一部纪录片。不论是运用了大量电脑CG镜头的场景再现,还是大气磅礴的背景配乐,都表明了这部电视纪录片主创人员强烈的叙事目的,为正在经济起飞的中国表达一种崛起的诉求和欲望,为振兴中的中华民族寻找历史中世界大国称雄的借鉴。只是这种借鉴,在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眼里,变得远远不能满足,尤其是在政治改革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和民众需求的今天,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空前强大的互联网上,其批评的声音也就此起彼伏了。

  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成功,就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来审视500年来的世界史,不是从传统的政治、战争乃至文化的角度,而是更多的着眼于经济,就像武林高手的对决,没有悉心描写争斗过招的精彩纷呈,而是进而探求他们练武的过程,寻找他们制胜的关键,从而以昭后世以利来人。对经济的突出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色,至少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那部电视纪录片如此详细的描述过总统山上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开展反垄断运动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感到新奇的兴奋点。当然,我们不可能期待一部电视纪录片能够有更多的挖掘和探讨,毕竟在数十分钟时间里讨论一个国家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历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大量取舍的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所突破、引人思考,那么我认为它就是成功的。事实上,这部纪录片也的确做到了,毕竟不能否认那些反对的声音也是思考的一种结果。而从经济角度来展开,配合制度保障(应该是经济政策)、科学创新、知识产权保障、国家竞争力、文化思想促进,这些命题又无不对今天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这里面纵然有所侧重(比如只谈“免于匮乏的自由”),难免也有断章取义、穿凿附会的嫌疑(李斯特与德国统一所隐含的中国统一),但的确能够产生许多与前面类似的新鲜的视角,这一点对专业人士而言似乎卑之无甚高论,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确乎无疑是能够有所启发的。

  反对的声音大多集中在这部电视纪录片在强调赛先生的力量的同时几乎完全忽视了德先生的存在,对大国崛起背后的制度保障、民主演进、市民社会没有更深入广泛的探讨。这的确是本片的一个遗憾。但是首先,我想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政治现实,那就是你很难保证一旦这部仅仅12集的电视纪录片承载了过多的政治表达之后,会不会演变成另外一部【河殇】,这样不仅对主创人员个人而言需要冒很大风险,其后果也只能激化政治现实中的种种矛盾;而其实,当片中一再重复出现伏尔泰、卢梭的名字,一再通过法国先贤祠的隆重来昭示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力,通过对英国女王、俄国君主的开明专制的肯定,通过对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的赞赏描述,它的政治表达其实已经是呼之欲出了。虽然全片尽量在回避这个话题,但无疑通过不同侧面不同方位的讲述,这些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表达根本不可能从大国崛起这个命题当中分离出来。

  能够引起争议的创作才是好创作,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起人们的想像和思考,同时阐发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更为深刻的认识。记得这样的讨论还是在【走向共和】播出的时候,这部10年来最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同样在得到了大量关注的同时产生了大量非议,也同样在巨大的欢呼声中产生了等量分贝的批评声,但这无损于这部电视剧的优秀,因为它已经非常出色的表达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正如今天的【大国崛起】一样,哪怕是我的批评和遗憾,也难以否认这部片子本身的启发和催化。这样的场景,多少让我觉得就像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贵族精英一方面享受了腐朽制度带给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却通过沙龙欢迎新兴阶层表达推翻自己的思潮,最终也还是这些精英,背叛和埋葬了本该誓死捍卫的封建君王。这其间,历史的吊诡与玄妙,倒是值得批评者与观众再三回味一下的。

  真正让我不满意的是这部纪录片里的那些各国专家学者,本来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阶层,他们应该能够带来更多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观点,而身为崛起当事国的代表,他们也完全可以带来大量直观、清晰的见解。可惜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发言比旁白还要四平八稳、政治正确,这些乏味的发言如果凑巧你不在电视机前而无法看到字幕的话,也完全不会影响你对这部纪录片的观看和理解。他们的言论与他们所顶着的头衔完全不能匹配,不管是后期剪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些专家学者言论的所有价值也就是为了这部背景宏大、目的高远的纪录片应应景、助助兴。

  我以为,大国(POWER)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相对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而言,倒是无论个人收入还是居民幸福感都排名世界前列的芬兰或者瑞士,是依靠怎样的一种制度和力量,为他们的普通民众带来最大化的福祉,也许更能让黔首黎民关心。只是我们“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形而上情绪太过强烈,因袭五千年的血液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随着这样一部澎湃激昂的纪录片而沸腾。但是看到后起的俄罗斯时,我们终于发现,所谓的大国崛起,虽然会带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高的荣耀与辉煌,但同样可能成为人民的噩梦与灾难。这个时候,崛起是虚幻的,大而不强,大而无当,千万人的血汗和生命,最终只变成了寥若晨星稀若秃发的几个伟人的文治武功罢了。这样的大国,是反动的。历史上,伟大永远只属于历史的少数派,普通人最需要的,还是对自身生活的保障、公平的机会、正义的实现而已。有时候仰望星空太久,的确应该脚踏实地看看脚下,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脚下却可以生出庄稼。将大而无当的大国争霸转向对公民个人自由和民生生活的关注,这才应当是历史的进步,这也应该是文明社会所应当具备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部电视纪录片的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分别以“大国之迷”、“大国之惑”、“大国之路”、“大国之思”等为题作了一个总结,不过真要在我看来,这里的命题不该是“什么样的大国”,而应是“谁的大国”,不是“如何崛起”,而是“为何崛起”。

  《大国崛起》影评(四):用记忆去寻找复兴之路——评《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

  如果记忆是一段桥,那么通向河流的那一方的,将是一种回归到自然的灵魂。 如果历史是一条船,那么驶向前方的航舵,将是一种追溯年轮的风帆。 《 大国崛起》是一栏具有意识形态的记录栏目,在真实与功利之间隐隐约约穿夹着一条无形的线,它所折射出的光芒是社会生活本质化所带来的集体构画。

  它用时空与空间沟通了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所传承出的文化性与世界性是潜藏在历史与现代之后的精神,它集合了多重性与时代性,它汇聚了多元化与前进性,以深沉而又悠远的历史文脉为基底,勾勒出多变而又寓意深刻的文化方向。

  镜头只是一种失而复得的表象,它只是外在动力的推动,它不是绝对的真实也不是绝对的具有象征意义,但是在某些方面上来,镜头本身所置有那种照相本性,往往是对真实的产生的一种偏执,这种偏执也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

  纪录片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复制,那些凌乱琐碎的记忆不是它所要表达与传递的,画面开始了,是从一个古老的国家渐渐进入文明的时期。

  荷兰,一个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的国家,不论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有一种深刻的人文气息,一个小国的兴起,所包含的一个时代的生动性与生命性时时刻刻体现在这里。 浩瀚的海洋,灰白的色彩,并不富裕的海边小国。渔民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画面的重现让人感觉这样的生活平静而艰辛。画面也从黑白转换为彩色,这是一种重生的复苏,一种由过去而转今的现实,实质上是把一种由年代所沉积的记忆变成一种新活的跳跃性,让观众意识到历史的新篇章即将被掀起,而由着而引起的共鸣更是要传达出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国度存在的意义。

  记录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在对于每一个不同视点不同阅历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畸形的客体,在主体的意象下,显现出它的变异性。 《小国大业》的画面感所流露出的人文性很强。以荷兰经济的兴衰为线索,从一个“鲱鱼”的故事开始,开辟荷兰人致富的道路。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从一个国家的兴起开始的。

  无金钱无大国,这早就是各大国建立起来的不二法则。一个沿海国家占尽了了这一优势,又有什么理由不讲这一优势发扬光大呢该片从“鲱鱼的故事”讲到巴伦支船长的诚信故事,从“海上第一强国”讲到“海上马车夫”,再从“市民自制”讲到“到中国朝拜”,毫不含糊。经济,交通,政治虽不是样样讲的精通,但却也是面面俱到。

  作为央视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其内容当然要涵盖广,形式新。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故事片的较强的叙事性,以及“央视大牌”的权威性于一体的电视纪录片让人充满期待。但是,《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并不算是“纯正”的纪录片。历史本就是无法复述的事实,尽管他曾真实的出现在历史的车轮下,但是历史的复述却仍需要主观的描述。专家是权威的,但或多或少的都加入了对历史的主观评价,对于历史的正确性,还有待商榷。

  如何让一个节目更具权威性?本片面向的是专业学者而不是普罗大众,所以多数时候采访的内容也是具有真实性。另外,该片中还多次出现荷兰著名博物馆的采访画面,历史资料和名家就读完美结合。让观众觉得自己与远去的文明更近了一步。由于纪录片的纪实性要求,因此一些会面等事件用庄严凝重的背景音乐和诸如豆子落地这样的声音来表达,既给观众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又不破环纪录片的真实性。

  从一个历史故事推动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标志的产生,如“荷兰商人”的故事;从与英国的战争夺来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从进中国朝拜到成为如今世界上无人不晓得大国。

  编导独具匠心,将原本死去的历史重新点燃生机,通过光影展现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段曲折却也辉煌的小国崛起史。短短的四十六分钟的短片,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穿插,为每一个受众提供了它几乎完美的结合。 它以真实的背景与事实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通过画面与声音,画面与剪辑,讲解与音乐,贯穿起来的一条渐近线,不论是从栏目策划或是意向所驱,它都是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 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 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一个国家的复兴由此开始,一个国家的崛起由此重生

  《大国崛起》影评(五):为了国民的幸福而崛起

  《大国崛起》之迷惑

  因为不常看电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在央视2套播出结束当日,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系列片。在网络几个褒义词的鼓励下,我到央视网站上去看这个片子。当天就看了两集——西班牙葡萄牙强国史、荷兰强国史。而后几天,陆续在央视重播中看了德国、日本强国史。

  对这一系列片子: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在150年前还轻视西方列强并将其称为“蛮夷”的“大国”,作为一个常常将5000年历史、地大物博挂在嘴边的“自恋者”,这次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称为“九个世界性大国”,摈弃了自大的心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倾3年之力、集百余位专家智慧的这部纪录片,将大国崛起之路,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我们国家的这个时刻,正是中国走在崛起之路初级阶段的关键时刻,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越来越强大的路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强大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坐标的时刻------我想,凡是看过这个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会地头思索:中国的强国路在何方,中国的强国梦是否能实现。思索中,满怀激情,然而,不能怀疑的是,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显然,这个片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展示9个强国的历史,而在于反思这9世界大国如何崛起并且衰败,在于指导中国将如何走向持续的强大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于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面对机遇中国该如何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传统媒体、网络、各种公众场合都不约而同地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个片子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它已经成功。它的眼光、气魄、密集而又精华的知识、即使而又尖锐的问题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大久保利通政府将很多国家财产几乎零价送给财阀,导致了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并造成国家裂痕的产生,大久保利通最终死于非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当德意志帝国不断强大的时候,他们将更多的财产使用在军事上;二战之时,希特勒可以说是为了德国的更加强大,但是他带给德国的灾难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而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的是瑞士、奥地利和冰岛。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报告还说,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条件、财富和受教育程度;而在这几个方面,小国比大国更有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国,毫无疑问,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欢呼,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自豪,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更加强大,更加富有。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富强的道路上,并不是完全按照国民的幸福来衡量财富的,而是仅仅以GDP的增速来衡量的,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也导致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腐败、寻租、制度性的偏颇、收入差距的扩大等等都在使国民的幸福指数在下降。如房价一事,几乎让所有中低收入者为之哀叹,而因为收入差距扩大而不断出现的仇富现象,并由此衍生出来的更多的社会问题,更让国民让一体会到幸福。

  在《大国崛起》中,我们看到科学、技术、探索精神在其中的伟大作用,但是我们却在大国的方向上没有看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世界性的大国而大国,还是为了国民的幸福而大国?

  《大国崛起》影评(六):看完大国崛起的想法

  看了半个月总算把12集看完了。不是因为不好看,主要是话题比较严肃,如果一下看完脑子会疯掉的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又是一部宣扬中国如何强大的阿Q式自欺欺人的纪录片,没想到是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这些从前全部被妖魔化的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经过,中国总算从闭关自守~站到盒子外面看问题。。。

  网上对这部中央台下大力气拍的教育片向来分为两派,据我看反方主要是说其中的历史事件有很多被忽略的或是搞错的地方。但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对世界历史尤其是细节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片子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历史知识普及了。另外一些眼中带刺看什么什么不顺眼都像是心怀不轨的评论家,他们从这部片子中解读出了中央政治的新动向——我看你们不去做心理医师真是可惜。

  最后一集倒是有些搞笑,解说员把大国崛起搞得像是个考古之谜,although many elements can lead to the rise of a nation,也不必弄得如此神秘吧——搞得我感觉像是这9个国家挖掘出了什么宝物以至于大发横财才是人民脱贫致富的。。。我感觉这片子想说如下这么几个问题,咳咳

  1. 民主 这点从大多数国家的崛起中都可以看出来。尽管他们搞得都是资本主义的议会制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但民主是根本。民主就是博弈,大家一起集思广益以保证国家游戏能进行下去,所有的人都从中获利。博弈有两个原则,一是给参与人最大的自由,另一个是游戏规则要保证它能进行下去,所以关键是自由与强权的度。每个国家都要安装上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民主目前主要三个方向:选举民主司法公正与监督体制。

  2. 科学与教育 主要是从德国和日本中得到启示。世界大战对德国和日本的损伤很大,但这两个国家能很快完成国家的重建,就像一个原来身体强健的人得了场大病很容易恢复过来一样,底子在那里——这个底子就是民众的教育和科学的普及性——软实力。日本人的精神真得令人敬佩,是在搞不懂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神动力。我觉得不是外在激励制度,单纯的为了金钱财富地位不可能有那么忘我的激情,那么是天皇的力量?实在是搞不懂。二战战场上美国人见识一个疯子般的民族,战后重建中世界看到了日本人瘦小身躯中爆发出来的能量。三次科技革命使不同的国家受益,人类先争陆地再争海洋现在争宇宙。。。不知以后会因为争夺什么而使一个国家崛起,空气?时间?I don’t know.

  3. 中国为什么落后?如果说是因为地大物博周围没有比中国强的国家,对统治者来说中国就是整个世界不必开放,而对于日本和欧洲来说资源有限危机意识强的话,美国和俄罗斯又怎么解释?不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可为什么在一种新的政治框架下可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又是谁决定谁。中国现在用什么来区分自己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粥和理论又是哪个比较重要呢。

  我们向来说国富则民强,但荷兰就是一个很好得到转过来的例子。国家是由人民结合起来的,国家的责任就是让生活其中的人民生活改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后的美国政策改变——加入了社会保障制度和失业最低工资保障,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使国家强大但人民仍然困苦,都说明国家的目的。对于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必须有国家干预,对于社会主义呢,度呢

  历史往往很神奇,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一只蝴蝶的挥翅可能会引起一场飓风——一个小人物的某个举动可能最终导致了一场国家改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面上的大事件,其实下面隐藏着无数细小的纹路和分支。

  《大国崛起》影评(七):人人都在大国崛起

  前阵很多人都在谈论《大国崛起》,今天连世界当代史的老师都开始说了,品头论足一番,说这样那样的。而去碟摊翻碟子的时候,有个老板竟然拉着我说,我们这里没有探索发现,只有大国崛起,新出的,最近很火的,讲世界历史的......

  本来也是,这样一个片子也没什么太过出众之处,拍摄制作以及最重要的史识都只是很一般。能够引起众议的原因无非是几个:1.其它的纪录片质量都太差劲了;2.人人都拿历史说事儿了;3.国外对我们的吸引还是太大了;4.我们的梦做太久了,觉得我们也要走这条路了。

  其实我很早就已经买了《大国崛起》的碟了,但一直没看。哦,也不对,看了一集,美国上,但那是从网上下的。我对这个片子没有太大的期望,我无非是想见识一下那些从来只出现在史学论著中的老家伙们,《大国的兴衰》的保罗*肯尼迪,《世界经济体系》的沃勒斯坦,《日本政治史》的升味准之辅,《英国通史》的钱乘旦......,一长串的大家名单。这些人习惯上是蜗居于书斋中的,能出现在中国的影像中很难得。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做大国,总是想崛起,就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乃至美国也不会一天到晚标榜自己是大国。我们有世界上第一的人口,世界上第一的经济增长速度,世界上第三的面积,世界上前四的文明,难道这样我们就非要去大国崛起了?我们不做大国,只以一个正常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不好么?我们不去想崛起先处理好自己多如牛毛的问题不好么?我们不空谈侈谈大国崛起不好么?

  《大国崛起》影评(八):别当历史记录片来看就行了

  这是中国首部以全球视角来看待历史的“纪录片”,但并不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记录或分析作品,仍然是一部用央视最熟悉的“电视散文”风格来表达“投资人”的历史态度和现实立场的宣传片。这种在预设的结论框架内摘选史料,然后与有倾向性的价值判断和分析相结合的行文风格,我们在教科书中早已喜闻乐见。这种风格也在发展完善和逐渐成熟,如果不将它作为历史纪录片而作为一部宣传教育片来看的话,本片拍摄得还行。

  当然,对那些近年来一直关注时事的观众来说,片中所表达的官方的价值判断和现实政策背景,应当已经比较熟悉了。本片面向的观众群也不是你们。

  ep01-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崛起原因:葡萄牙——统一的民族国家、发现绕道好望角的东方海上航线;西班牙——发现并殖民美洲

  衰落原因:拒绝发展工商业

  关键人物:恩里克王子(葡萄牙)、伊莎贝拉女王(西班牙)

  ep02-小国大业:荷兰

  航海技术、商业传统、城市联邦共和国、金融业

  衰落原因:(未提及)

  关键人物:(未提及)

  ep03-走向现代、ep04-工业先声:英国

  崛起原因:君主立宪、工业革命、市场经济

  衰落原因:殖民地包袱

  关键人物:伊丽莎白一世、瓦特、牛顿、亚当·斯密

  ep05-激情岁月:法国

  崛起原因:路易十四时代——强大王权;拿破仑时代——军事专制、拿破仑法典;戴高乐时代——独立、独特的大国战略

  衰落原因(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戴高乐时代之前):路易十四留下的国内矛盾、法国大革命后一个半世纪的社会动荡

  关键人物:伏尔泰、卢梭、戴高乐

  ep06-帝国春秋:德国

  崛起原因:二战前——民族统一、国民素质教育;二战后——承认历史责任

  衰落原因:二战

  关键人物:李斯特、俾斯麦、勃兰特

  ep07-百年维新:日本

  崛起原因:二战前——由上至下改变观念、政府主导工商业、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结合、战争;二战后——保留了“软实力”、和平宪法

  衰落原因:二战

  关键人物:涩泽荣一、大久保利通

  ep08-寻道图强、ep09-风云新途:俄国

  崛起原因:全方位强制学习西方(彼得一世)、对外扩张(叶卡捷琳娜二世)、新经济政策(列宁)、优先发展重工业思路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充分利用(斯大林)

  衰落原因:高度计划经济的弊端、经济发展不平衡

  关键人物: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列宁、斯大林

  ep10-新国新梦、ep11-危局新政:美国

  崛起原因:英殖民地的特殊自治形式、联邦制中央政府模式、英国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移民、内战后的主权统一、垦殖西部、专利制度、反垄断和政府管理经济、一战、福特式生产方式(标准化 流水线 科学管理)、凯恩斯主义新政、二战

  衰落原因:(未发生)

  关键人物:华盛顿、林肯、爱迪生、西奥多·罗斯福、弗兰克林·罗斯福

  ep12-大道行思:总结

  崛起条件:

  1.统一的民族国家;

  2.内部凝聚力,政治稳定、经济发达;

  3.思想创新、体制创新;

  4.向发达国家学习、由国家主导“入流”

  5.不称霸、从容崛起

  6.以科技创新占领市场

  7.适应全球化环境的和平和发展主题

  大国责任:

  1.承担领导责任

  2.分享决策,通过说服而不是强迫来执行

  3.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备吸引力

  《大国崛起》影评(九):世界大国的交相更替其实是世界大国职能更加完善

  500年前因为海洋,世界其实只是一个个封闭的独立体,从来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文化或力量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就像当今美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样。很多人说其实全球化的过程就是美国化,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世界性大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500年前的世界史中有很多区域性的大国,比如罗马,对当时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管是文化,政治,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比如中国,古代的中国对周边亚洲国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渗透到了各个方面。随着海洋这个屏障被打破,新航线被开辟,世界从此联系在了一起,也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世界大国。

  这部大型纪录片一共选出了最具影响力的9个大国,他们并不都是主导世界的大国,但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历史学家说真正的世界大国只有荷兰,英国,和美国,因为他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经济,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

  其实一路走来,9个大国兴衰交替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预示着世界大国的定义被逐渐完善和扩充,每个时代都有新的概念诞生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而只有把握住此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大国。而这部纪录片也分了几根主线来讲述这些世界大国的发展。

  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开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航海力量发达的国家开辟的新航线,而这两个国家借助于此开始走向大国的行列,不过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财富和资源的掠夺之上的,并没有创造出真正的价值。所以说我个人觉得它们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航道让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也说明成为世界大国最基础的一点是交通的便利和发达。因为交通创造了联系,而联系又创造了贸易。

  随后荷兰取代了西葡两国成为了世界大国,而他们掌握了当时最重要的主旋律,那就是建立合适的经济制度来扶持贸易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才是成为大国最重要的部分,荷兰当时开发了最完善的金融系统,股票市场,信用市场,包括第一次金融危机都是在荷兰发生的。这为商业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但是荷兰同时也把握了之前世界大国的特征,那就是交通,荷兰的商船当时遍布世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接下来世界的霸主就是英国了,英国除了具备前两个国家的特点之外,把握住了当时最重要的旋律,那就是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完善,牛顿力学的发展,和瓦特蒸汽机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则为当时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经济制度的保障,市场经济原则(看不见的手)。从这一刻起,世界大国真正的雏形才诞生,这是一个综合实力展示的平台。这条线发展下来讲述的是世界大国的成长依赖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完善,另外还有科技的扶持。

  接下来就是完成独立后的德国,在铁血宰相卑斯麦的统治下,普鲁士完成了统一大业,德国终于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国家,然而德国能快速发展赶超英国成为当时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得利于当时德国除了发展英国所创造的自由贸易外,还开始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这是政府干预经济最早的雏形,也是后来各个国家增相效仿的对象,比如日本,俄国,以及后来的美国,包括现在的中国。

  最后这条经济主线发展的末端就是美国,美国完善了英国自由贸易的经济制度,加入了政府干预这个看得见的手,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呼应推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另外美国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所以说从经济方面来说,世界大国应该具备发达和便利的交通体系,然后完善的经济制度,接下来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创新和发展。这是经济方面的世界大国所具备的,接下来还有政治的发展。

  英国重视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为其走向世界大国的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法国这个欧洲大陆的霸主,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它的发展确得利于国家高度的集权,这样让它能动用全国的力量去发展国家或从事战争。葡萄牙和西班也也是因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才有高度集权的皇室,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开辟新航线。英国的快速发展也得利于当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德国的高速发展更是得利于当时国家的统一。而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更是离不开它完善的政治制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国世界大国的诞生,经济实力是很重要的指标,另外安全独立的政治环境和完善的政治制度也是一个世界大国所具备的。

  另外还有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思想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从教育来说,德国建立了当时最为完善的小学教育系统,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日本明治维新,开放国门,鼓励国民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俄国彼得大帝亲自去欧洲学习先进的技术带领国家走向富强;而美国更是建立了现今最为完善的大学教育系统,为国家培养的充足的人才。因此所谓的教育兴国不是空谈,教育才能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接受新的思想,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和制度。另外法国的启蒙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等也说明了新思想的重要性,思想的开化,是一个大国必须具备的,只有拥有最先进的思想,世界大国才能带动世界前进。

  随着时间的发展,世界大国还会交相更替,谁能把握新的趋势谁就能成为新的世界大国,世界大国需要具备发达的交通体系,完善的经济制度,统一和民主的政治制度,还有具备最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和最完备的教育制度。这些综合的方面才能造就出一个世界大国。但是最好的也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国家,对于其它国家来说还需要和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出自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也开始借鉴别国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发展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能从回世界大国的行列

  《大国崛起》影评(十):评论大国崛起

  话说以前就听过这个剧,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来看,这次在学校的视频直播客户端中把这个期待已久的纪录片给看完了。

  首先,这部剧让我懂得了15世纪以来的历史,哪个时间段都有哪些国家的强盛,有哪些国家的文化。

  葡萄牙开辟了大航海时代,让人类彻底地了解了地球,同时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发着地球资源;西班牙延续了葡萄牙的辉煌,其间的哥伦布划时代地发现了北美新大陆,这时也涌现出更多的环球航海家,海洋让我们了解世界;荷兰这个神奇的国度,我印象颇深,一个纯商业的开创者,不关心政治,军事,只有商业贸易,有银行,证券,信用制度,股票等一系列与商业有关的链条,那么早就有那样神奇的思想!英国是政治制度建设与科学文化的先驱,法国是文化与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德国渴望民族的统一意识,日本与俄国的赶超意识都是优秀民族的榜样,美国的科技创新这般的核心竞争力无人能敌,仅仅它的教育制度与教育实力就让其它国家望而生畏,中国,我只能说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崛起的时候了。但是历史就是一个大车轮,相比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它更有胜算,而就在科技创新认识了外太空,人类的历史又好比宇宙的尘埃,不足为奇,更不用说你,我,他了。

  就像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周而复始的轮回,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想要得到最好的回报,就要实践最陌生的领域,感受令人未知的情绪,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更或是个人,都是自私的产物,只是利益是靠得住的,只有共同利益,才有共同的朋友关系,叶卡捷琳娜的改革触及切身利益时,自然地停滞了;日本在用武力打开别国大门时,丰富了本国财政,自然地会发动侵略战争,拿破伦不管是说为了文化传播还是为了宣扬法兰西的权威,荡平大半个欧洲的事实是存在的,英国的日不落,德国的希特勒,没有什么是与非,只有利益关系,尤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只能是用 利益互相制衡,区别合作,达到双赢,才有可行的路线,这已经不是从前的武力社会了,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情形,只能用不同的制度来发展本国政经文工,法国的市场自由主导的经济体制与意大利不会相同,文化就是每个国家的血脉,就像社会主义,在中国就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线,我希望中国能越走越好。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