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山顶小屋咚咚摇》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2 10:19:17

  《山顶小屋咚咚摇》是一部由康斯坦汀·布朗兹执导,喜剧 / 动画 / 家庭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一):世界的尽头也有权力的开始

  也许是受了看水中民众的影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和占山为王这种思想联系起来。

  看到有不少人影评写这个动画幽默,充满智慧,温馨,令人捧腹之类之类的,可是我感觉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儿。 那个老太太说的是什么?看有人说是歪歪?我怎么一直听着像是 one way? 如果真是 one way,可不可以引申为there is only one way ,this way。哦, 那就有了和专权搭边的理由。

  如果说这只是一部幽默动画之类的,那么这个电影有一个很让人尴尬的细节,那就是小屋的性质。最开始小屋在山顶,一座山的唯一一条通路上,而且只开了一扇很小的窗,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小屋隔绝着两边的世界,而且自成一脉,这个故事的视角就是一个长镜头(=。=#),我们在这里看不见里面发生的什么。有不透明就有不公平,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喝奶的妇人在里面经历了什么。当然,结局也是很有深度的结局,小屋不偏不倚卡在了一个山沟的上方,又是一个很让人会心一笑的位置,与那个山顶完全一样。

  我猜把它理解成一种权力也可以。 只是有了一丁点资本,那就可以放大为权力。当一种资本放大为权力,那就可以产生秘密。当权力可以强大到掌控秘密,那么想要虚大这个权力或者是增加它的必要性就成立情理之中。

  镜头没有拉开,我们都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

  既然世界的尽头都少不了权力的开始,那么这个世界可想而知。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二):导演说(转)

  剧情简介:一座摇摆小屋搁在一个山尖上。屋子里住着海关职员和他的老婆、一只猫、一条狗和一头母牛。

  导演:康斯坦丁·波龙齐特(Konstantin Bronzit)

  制片:Folimage(法国)

  片长:8分钟

  出品时间:1998年

  获奖记录:

  1999年莱比锡国际纪录片、动画片电影节观众奖

  2000年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报刊评论奖

  2000年Lutins最佳动画片奖

  2000年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高登·布鲁斯”幽默奖

  入围2001年恺撒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等70多个国际奖项

  在地球的尽头,出门面对的就是三角形的山,没有平地,山脚连着山脚,山脚下浮起云雾。住家的人有两种选择:要么把房子建在山顶,要么把它建在两处的山脚间。海关职员的房子就建在山上。虽在地球的尽头,远离尘嚣,海关职员还是像寻常人一样过日子,有老婆、牲畜、生活起居用具和访客。日子也并不清静,小屋是个封起四壁的跷跷板,稍有一点不平衡就要两边颠倒,笑剧由此展开。

  先是天上的鹰在刚挤出的牛奶桶里拉了屎,后是老头的床从山尖上滑下去,鹰把猫叼走,再是来串门的牧羊人开错枪打死了鹰、喝了鹰拉过屎的牛奶。最后等反叛的母牛回来时,就彻底把屋子从山顶上撵了下去。因斜坡的缘故,家中的用具都被拴上一根绳子,狗也一样。老太婆对老头总是不满,爱发出“汪喂”声等。《在地球的尽头》受了视觉笑剧(visual gag)的表演方式的启发,让人物四处奔走窜动而又必定一无所获;还同时仿效gag设置凑巧性情节:老太婆拖不动奶桶,进屋;进屋后奶牛就自动离开奶桶,天空中不早不迟地飞过一只鹰,落下的屎刚好掉进奶桶里,一切完美地相连,像串通一气的那样。

  在《在地球的尽头》里,gag可分成重复式和延迟式两类:身上系着绳子的狗,每次出门一律要先“汪”一声,接着惨重摔跤;牧羊人朝着天空开枪,几秒钟以后,等事已过,忽然从天空掉下一只死鹰,这时我们才联想起牧羊人打过的那一枪。串联《在地球的尽头》的笑料一波接一波,从不间断。

  没有国度,没有是非,如果再少了房子和山丘这一争,《在地球的尽头》也算得上是个和暖宁静的世界。蓝色的底调,整洁的画面,本是安心的意思;老头和老太、猫和狗、牧羊人和远眺的山里还带了点怀旧的色彩。但问题照样存在:除了经受房子和山顶“平衡”的骚扰;这个地带还面临被世界同化的危险——牧羊人出门时牵着羊,回来时就换成从外地来的跑车了。

  也许是为了说明“平衡是瞬间的,动乱才是永恒”的道理吧,第二天,导演波龙齐特又幸灾乐祸地让房子卡在山坳中,这时,所有的问题都倒了过来:原来是防止东西滑走,现在则要防止东西往家里滑。狗撒的尿要往屋里流,硕大的母牛不由自主地又要进攻屋子……只有中弹身亡的鹰,无趣地躺在屋底下的山坳里。这就是说要想活着,就得经受左右折磨的代价。

  鉴于一目了然的思考,《在地球的尽头》的框架图像尽是些几何符号,像我们孩子时候画的画那样,三角形的是山,正方形的是房子和窗,梯形的是屋檐,圆柱形的是烟囱(还例外地带了点立体味),母牛也是块隆重的方形。人物则是卡通的样式,孩子气很重(类似《调皮啄木鸟》(Woody wood Pecker),《宾尼兔》(Road Runner))。生活被简化以后,几何物体间的矛盾开始夸张地突显,这也是导演所求的。在摄制《在地球的尽头》世界时,波龙齐特只用了一个镜头,大全景,让人们像对着戏台那样正对着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档案:康斯坦丁·波龙齐特(Konstantin Bronzit),俄罗斯动画导演,毕业于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列宁格勒V.I.Mukhina高等工艺美术学院,参与过莫斯科高等剧本创作和导演专训。波龙齐特先后就职于莫斯科的Pilot、Pizitiv TV,圣彼得堡的Melnitsa等动画工作室。影片代表:《在地球的尽头》(1998,动画短片)、Alosha(2004,动画长片)、Lavatory lovestory(2007,动画短片)。

  观影:http://vision.rambler.ru/users/suzdalfest/1/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yhOs1Z7rU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三):在不平衡中怡然自得

  动画片的美好在于其形式所赋予的可以恣意天马行空的条件,相比较文字,更直接生动,相比较电影,则留有更多想象的空白地带。近来,下载了一些世界经典动画短片,《山顶小屋咚咚摇》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个。

  故事讲述的背景是一个建立在山尖上的小屋,窃以为,片名也许改为《山尖跷跷板小屋》更确切些,因为,小屋的中间正好矗立在山尖上,左右两边竟然是空的,俨然一个立体跷跷板。Konstantin Bronzit打破了常规思维,把主人公居住的房子设立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的世界中,当然,前提是Konstantin Bronzit保留了地心引力。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出闹剧,从窗户渐远而小屋及小屋环境面貌逐渐展现的开始,一直到奶牛滑下山坡,把老太和老伯重又挤回小屋为止,短片从头至尾,都沉浸在孩童般无厘头的、混乱的、甚至有点瞎胡闹的闹剧中。

  用理性思维看有序世界也许还能看出个所以然来,可是,面对这样一出闹剧,除了好笑之外,我竟然哑口无言。究其原因,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前提不同。如此,我便无法再笑出来了。我们笑剧中人的荒唐,他们是否也在笑我们的不可理喻?

  不平衡的小屋是老俩口的生活前提,他们摸索了一整套生活方式以适应如此与众不同的环境。用绳子拉住到处乱跑的狗,猫就不必了,除了偷喝牛奶之外,还是不太爱乱跑的;用绳子绑住床的一头,踢床让它沿山坡而下,不失为一种叫早的好方法;要从左边房门出去,重力会自觉为你开门。只是,我好奇的是,屋内是怎样的结构,难道所有家具都是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的吗?不必深究,既然这本身就是一个闹剧。

  特殊的环境是因为老俩口有一个特殊的工作:“驻防”。有飞机飞过,老伯会庄严地戴上帽子敬礼,不管当时身上穿的是白色的睡衣或是其它,老太则会在烟囱上悬挂旗子,尽管它随时会被风吹走;有超宽超扁的人经过时,要上交“关税”——羊、小轿车。

  山尖上的不平衡没有给老俩口带来太多的麻烦,除了小黄猫偶会会被“跷跷板”小屋压在屋底。如果说这是常态的话,不知道被奶牛顶下山坳算不算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个问题也许也是让观众觉得本片没有完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增加了片子带给观众的困惑感。可是,反过来想,是谁规定一定要有标志性的结尾?重新回到山顶算不算结尾?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你根本不能预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那么,如此戛然而止的片子也许回味更长。

  如果说,片子中的不平衡是具象的话,那么生活中其实充满了许多抽象的不平衡。相比较可视的小屋的不平衡,真不知,是该庆幸生活中不平衡的隐性,让自己可以视而不见,还是为自己愚昧无知看不到不平衡而感到羞愧。是选择视而不见、适应不平衡、还是用追求新的平衡换取怡然自得。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四):充满智慧的小屋

  看完后很多人都学会了婆婆的那句“歪歪!”

  很可爱的一部作品,最有意思之处就在于它对平衡的理解,对力学的把握。小屋的重心全部集中在山间上,稍微有一点点力的改变,就会使小屋向一边倾斜,于是种种幽默又充满智慧的小噱头就出现了。房子应为两边倒而被设计成左右两扇门,就像通道一样。而房子平衡之后人或动物又都不能进去了。老婆婆挤奶的时候为了不让房子回到原来的位置,用一只脚抵住而骨折。牧师进小屋以后,屋子又会去了,只落下一只小羊。枪把乌鸦打落,掉在房子上,房子又倾斜,压到了正在张着大嘴准备吃乌鸦的小猫。家里的东西为了适应这种生活,都用绳子绑住了。

  然后由于在斜坡上,什么东西都往下面滑,牛粪滑的样子最有趣了。

  再说下故事的本身,基本上没有背静音乐。完全靠着一个个噱头与矛盾的升级来使故事达到高潮。故事中的元素有老婆婆,老公公,牧师,羊,牛,狗,猫,乌鸦,每一个元素都得到了中分的利用。像牛,出场最少,但是最大的伏笔,最后让小屋从山顶上滑落的就是这头行动迟缓,身型巨大的牛。高潮部分,把小屋两边倒的特点用到了极致。

  结尾也很有意思,小屋从山顶滑到了山角,于是门很极端的以下面为轴心打开了。

  虽然体会不到什么很深刻的哲理,但是,从技巧上,噱头上,环境安排上,绝对是充满智慧的作品。很赞!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