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伤城》经典观后感集

发布时间:2022-10-21 13:38:13

  《伤城》是一部由刘伟强 / 麦兆辉执导,梁朝伟 / 金城武 / 徐静蕾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城》观后感(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累累心伤-伤城

  对《伤城》没有期待,我一向很少到电影院看香港片,再加上之前遭遇《黄金甲》的非人的折磨,对07年的贺岁片已经失去了期待。但《伤城》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和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谁没有一段伤心的往事,或者失去爱人,或者事业受挫,或者痛失亲人,岁月就像一张温柔而残酷的手,渐渐的抚平一切,伤心变成了过去,变成了内心深处的一道创口,在无人的时刻,隐隐作痛。忘了吗?或者永远无法忘记。伤害,要用什么来弥补?伤痛,要怎么样才能忘记?

  一、心伤之刘正熙

  刘正熙(梁朝伟释)年少时目睹了自己的父母兄弟遭到灭门杀害,在心底烙上了深深的伤害,在此生的时光中,刘正熙努力读书,考上警察学校,毕业当警察,跟随杀父仇人从澳门移居到香港,接近仇人的女儿,甚至不惜与仇人女儿结婚来接近仇人,最后血债血还。刘正熙的心伤决定了此后一生的人生轨迹,杀父之仇不能不报,太执着导致了刘正熙最后的悲剧,为了杀仇人,利用了无辜的淑珍(仇人之女,自己的妻子),甚至企图将其杀害,当淑珍被抢救舒醒后,问刘正熙:“你是不是爱过我?”刘正熙毫不犹豫的说:“爱过。”的时候,已经注定了淑珍是正熙一道新的心伤。

  、、、、、、

  、、、、、、

  五、心伤之香港

  这是一座充满了伤心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涌动着一段段伤心的故事。从空中俯瞰这座城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走进这座城市,摩肩接踵,人群川流不息,可是从每个人的表面,你能看出他的内心有着怎么样的伤痕吗?或者你永远也不能。每个寂静的夜晚,脉脉的,撩动心玄,细数过往的心伤,散落在这个城市的每条街道和小巷,只有我能够知道。

  详细请阅:http://blog.sina.com.cn/u/4b02e88a010006jh

  《伤城》观后感(二):哀莫大于心死

  一杯热水,一个蜷身,很久之前就期待的伤城,终得面对。

  一部男人的电影,红花纵然娇艳,也终究摆脱不掉绿叶的命运。就像无间道里的陈慧琳一样,徐静蕾吻得再多舒琪穿得再少,也无济于事。

  一部平淡至极的电影,无间道已把观众的胃口养足,即便多加些血腥场面,又如何?

  一部发光体太多却集体黯淡的电影。梁朝伟、金城武、徐静蕾、舒琪,都可以单独照亮一个世界。同时在巴掌大的天空一角亮相时,世人害怕光芒太过眩晕而紧闭了双眼,却发现这边已齐齐没了亮光。

  从没有怀疑过梁朝伟的演技,只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惊喜。抑或是故事、角色限制了他的发挥。倒是金城武,给了我小小的惊喜,胡子邋遢的最清醒的酒鬼,很有味道。徐静蕾一如既往地清高得索然无味,舒琪难道除了风尘就再无别的标签?

  说过,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还是回到主角。

  隐姓埋名大半生,费尽心机娶了仇人的女儿,复仇计划貌似完美,杀死岳父,炸伤妻子,连安装宽带的工人都可以成为他的棋子。

  金说 ,淑珍不该死。

  梁说,那我的家人就该死么?

  陷在应该与不应该中,梁始终无法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直到妻子遍体鳞伤出现在眼前,“我一直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计划,我没有出错,直到我在医院看见受伤的淑珍,我突然发现她是不是周源胜的女儿已经无所谓了,她是我太太,是我的亲人,她跟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都是我的亲人。”

  晚矣。

  妻子心死如灰,自杀而亡,临走前脱下戒指,放在病床前,铮铮地永不原谅。

  原以为我们很有缘,在同一家饭馆吃到同一道菜,搭乘同一班飞机去同一个地方,有说不完的话。

  原以为我们可以相护依靠,一生一世。

  原以为你爱我。

  哀,莫大于心死。

  同样的,还有沉迷酒中三年的金城武。

  与其说是舒琪救了他,不如说她刚好出现在他已自救的时间。

  合适的时间,遇见。

  其实,梁朝伟何尝不可原谅?那么小的年纪,承受那么大的打击,换作你我,又能如何?残暴也好,变态也好,终于想要好好爱身边的人的时候,已没有机会。跟随亡妻而去,是否就可以冰释前嫌在另一个世界解脱?

  《伤城》观后感(三):《伤城》里的爱情

  酒的好喝就在于它的难喝。

  都说相似的人适合做朋友,不同的人适合相爱。她喜欢相机,他帮她找寻到丢失的相机,认识他,惊喜的发现对方那么多的和自己想象的。

  之前网上有个相遇的概率问题:世界人口按60亿算,人一生算80岁,一年365天,平均约每天遇见的人是多少个??????然后都是一系列计算,然后遇到的人要相爱,相爱就是你爱他,他爱你。最后这些数字的科学计算结论就是,一生中遇见一个人并且是相爱的几率是极低的,比中500万还低,中500万的概率大概是一千七百万之一。

  那样一个人跟她在同一家电影院看过同一部电影,同一家餐厅点过相同的菜,甚至搭乘一班飞机去同一个地方旅行??????这样的几率的简直是像世界上的奇迹还要奇迹。如果这是天意,何其幸运。但是,这是跟踪。

  这样一定会爱上。她爱上他。有了家。

  爱特别怕目的性,有人说爱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东西,也最简单,爱应该是单纯的爱这个人,这样的一个人,他温柔、隐忍、用心??????爱着他,也会爱这样状态中的自己。

  但是他的爱掺杂了上一辈的恩怨,所谓父债子偿,也是父债女偿。她爱上他。结婚,顺其自然的见到深居简出多年的岳父。结仇太多。以致家里来人都要一再确认才会开门,也是必是熟人才会开门。父女关系僵持多年,岳父自是对相谈甚欢的女婿放松戒备。他是警察,他也年轻,迅猛地放倒且杀死两个半百老人可以说是很简单。况且他只要他们偿命。多年蛰伏的恨意。

  言情小说惯用一种套路,黑社会老大的女儿爱上警察或者爱上仇人的儿子。但是现在读者追求HE,一般就是一番纠结一番苦痛有失去有死亡,然后男女主人公没死,会多年后泯恩仇。然后欢喜大结局。小说更像是哄人开心的东西。虐来虐去最后只要爱情战胜一切就是女孩子们最后要看到的东西。文字有无限想象,就看读者的脑洞和作者的引领。

  电影的画面音乐台词更有渲染。

  《伤城》里的爱,多年前女友看完问我,到底刘正熙对周淑珍是不是爱?我说总归有的。她否定我,说没有。我说最好的证明是刘正熙自杀。她说不对,怎么不是大仇得报他释怀了呢?也许吧。

  他对她下药,放火,煤气泄露爆炸。所谓事不过三。杀心是很坚定的。但是后来他应该是后悔了,我觉得的。你想一人死,和你看到她真的死是另一回事。

  你有爱过我吗?

  爱过。

  你没有。

  《伤城》观后感(四):城市空间中无法弥合的伤口

  如果不是看到影评的编辑,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看过该片,当然有些部分还是有点印象的,可能是电视放映的时候看了一点,不管怎么说,可见这部电影的素质平平,无法印象深刻,显然这部电影是无间道系列后赚钱的主旨,导演并没有太多推进……

  电影很难说是警匪片,说悬疑片也不是很称职,因为推理部分被时空错位拍摄和闪回都给交代清楚了,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感情戏为主,这倒是很符合标题,在一座城,每个人都有伤心的故事,要吐槽的是徐静蕾为了大陆人员的名额,让这个戏的氛围不搭……

  刘伟强,麦兆辉在电影中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然而电影虽然刻画了大量细节,但仍然有很多遗漏,比如梁朝伟很多作案的设计都一笔带过了,还有那个跟踪者也莫名其妙了些,那个球拍成了记忆的母题,但道具设计的有点低级……

  伤城讲述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间是不是可以让人忘却了伤?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介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时间弥合了金城武的伤痕,却加剧拉扯着梁朝伟的伤口,在同一空间下,城市对人的压迫也加剧着这种痛楚,你可以穿越一座座城,从澳门到香港,但是伤口依然,因为城市与城市并没有不同,芸芸众生只能承受这不被缓解的痛……

  电影在伤与城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影像、风格、叙事却不令人满意,注定了电影可以成为商业上较成功,但最终无法登殿堂的残次品……

  《伤城》观后感(五):很喜欢,想再看!(请教:舒的作用是什么?)

  赶了个大早,去看《伤城》!

  一直很期待,终于如愿了。

  故事编的很好,情节不错。

  最近很喜欢徐静蕾,自然是冲着她去的;

  一直对梁印象不错,演反角很吸引人;

  从来都不喜欢金成武,不过,较之《如果爱》的表现,本片中实在是进步巨大,酒徒演的很出彩!

  对舒淇,除了外貌没有什么感觉,

  不过,没有相通:舒淇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是一个“药引”:引金走出伤心之城?

  还是一副调料:为伤心之城添加几分烟火气息?

  谁能给我解答?

  《伤城》观后感(六):为何用佛头杀人

  影片一开头刘正熙用佛头狠凿淑惠爸爸的头这一场面相当血腥,也很震撼,因为但凡是个有点忌讳的人都不会用佛头去杀人。佛,代表宽厚仁爱,因果循环,普度众生,只要稍稍了解佛的含义,都会对这一宗教多多少少怀有一些敬畏,即使你不信,也不至于要选它做凶器吧?

  这一细节正揭示了刘正熙冰冷的心。在痛苦的童年中回忆中,他早已把自己和温暖这个词隔绝起来了。影片在回忆刘正熙目睹家人遭杀现场时,特意出现了家里墙上十字架的特写,说明当时刘正熙一家是信奉天主教的,但是他所相信的神并没有在那个残忍的生死关头拯救他的家人,这使刘正熙在那一刻彻底丧失了信仰。这多年的暗夜般的生活,使他明白了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用佛头杀人所表达的用意:

  1、对佛的毫不敬畏,显示他不信神佛的普度众生,也不信所谓因果报应,他只相信只有他自己,能够完成让敌人得到报应的任务。

  2、他手中拿的佛头,是淑惠爸爸的客厅摆的,用它杀死他,代表了刘正熙心中对他的嘲讽。“你们当初杀死我全家的时候,几时心存过善念,几时想到过莫要杀生这些教义,你们将我家赶尽杀绝,现在却在这里假装做信佛,装善男信女?去死吧!”

  然而,刘正熙不信佛,却也没有自己拯救自己,他心中无法化解的恨和杀伐之心最终把自己引向了无尽的深渊。他最终失去了一切。由此我想到,是不是人还是应该有信仰的,哪怕明知道是不科学的,但只有心怀仁爱,才能走出自己的牢笼。像阿邦选择了重新去爱,结果得到了救赎。当然,要承认,阿邦的确比陈伟强幸运的多,他多年后发现自己的女朋友自杀另有隐情,才得以从导致女友自杀的强烈内疚中解脱出来,才有勇气重新去爱。可陈伟强没有这样的机会,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不幸的人。淑惠的爸爸若没有一点忏悔之心,又怎会隐姓埋名,在家中摆放那么多的佛像呢?可惜,罪孽深重,也只能落得现世现报的下场。

  《伤城》观后感(七):只有演员阵容

  一般来说,对于这种大片是不会抱什么希望的。基本去影院的目的就是看帅哥美女养眼睛。伤城的剧情一点也不新颖,屠杀,复仇,血腥....一部非常普通的片子,由于明星的加入变成了大片。真是无语。而且整部影片基本没有悬念,至少对于我们来说,早就知道梁朝伟就是凶手。影片想设置的唯一悬念可能是替罪羔羊陈百强,但这事实上根本没有被突出出来,我是等到梁朝伟说“找到一个同名同姓的人”时,才意识到还有这个步骤那。无法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到设置悬念上去,就跟安放的完美的陷阱猎物却注意不到诱饵。这是很失败的一步。而将电影最重要的悬念以一个“同名同姓”来解释也是很草率的。会让人觉得“这也太低级了吧”,故事的离奇会给人以很大的期待,期待到底是什么高级手法,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自己无法很好的自圆其说的话就不要免为其难的制造低级的悬念。

  电影想营造的“伤城”的气氛也没有什么效果。它只靠着血腥,暴力,黑暗,营造了压抑的感觉,但这事任何一部片子都可能做到的,并不出彩。电影对细节处理很粗糙。比如金城武在失去老婆后很快的毫无理由的爱上了啤酒妹,而在结尾有突然提到自己老婆的男人(或者是被强奸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个男的跟那个女的是什么关系,奸夫淫妇?还是犯罪者?),情感上的变化非常之大,但却是一言带过,十分突兀,影片对角色的心理基本没有描写,只是然我们看到了变化,没有经过。加上老套的情节,使得这片子没有预期的效果。

  不过伤城的配乐很不错,我觉得伤城的气氛营造一大半要归功于它的配乐

  《伤城》观后感(八):伤城是部看了就忘的电影

  年终的几部大片里面,我对伤城还是有所期待。黄金甲没看,我想也不会特意去找机会看。伤城从它的宣传上看,以为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四个主演演员气质比较接近,至少不像一些国内大片把类型完全不搭调的演员放在一起,电影拍得像东北的乱炖。伤城更像一部地道的香港电影,里面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元素。末世的苍凉感觉像极了2046,那些杀人和复仇的情节又和无间道有相似之处。可以看出导演对拍摄技巧和整体氛围的营造都有很好的把握。但要说伤城是一部好片就牵强了一点,我感觉上它就像我看过的很多香港电影,看过了就忘掉了。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也没有触动心灵的地方。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几个主演都纷纷表达这是一部深刻的电影,说它表达的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伤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或许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但是没有把它表达的很好。左看右看,它就是一部侦探片,梁朝伟童年时家人被杀害,这个小孩用另外一个名字侥幸的存活下来,长大后替家人报了仇。就这么一个平平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之处。

  何韵诗唱的主题歌还是很耐听的。

  《伤城》观后感(九):Confession Of Pain

  元旦假期里的某一天,终于抽出时间去看了期待已久的《伤城》。

  看完之后却觉得这部电影与《伤城》这个名字不符,反倒更适合它的英文名--Confession Of Pain。

  如果说城,里面没有太多现实概念上对城的描述,最多可以理解为主角内心的伤心围城。如果说人,又总觉得故事过于着重于对案子的调查推理,反而少了笔墨写人的伤心处。《伤城》这个名字让人觉得这应该是一部文艺片,但是看下来却更多的象《无间道》一类的警匪片,可惜可惜!

  回过头来看同样是梁朝伟和金城武的《重庆森林》,对于伤心伤情,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导演不同,结果自然不同。或者《伤城》换一个名字,让警匪推理唱主角,伤心感情辅助,可能会更让人惊喜。

  对于剧中最后徐静蕾问梁朝伟:“你爱过我吗?”,梁朝伟的答案竟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爱过”,散场以后,我深表遗憾。我对猴儿说,男人若是碰上这种问题,再怎么也应该说“我其实一直都是爱你的”,猴儿说象戏里的情况,应该说“一开始不爱,但是现在爱,以后也会一直爱下去”。总之无论如何,总比这个毫无力度的“爱过”要来的动人。也许最后两人都不至于死了。

  《伤城》观后感(十):伤城

  那时,我发现自己不知觉中爱上了酒, 无论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喝下去,是一种释放感。突然想起一句话,酒的好喝,正是因为它难喝。

  一个23岁的女孩子在回答一个男人:

  “你要喝些什么饮料?咖啡?果汁?茶?”

  “我喜欢喝酒。”

  男人惊愕,女孩望向窗外,一片迷人的夜色。

  ................................................

  走进影院,开始体味酒的甘苦。

  城市里,找不到自己可以永久歇息的位置,不,在坟场,不过也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谁知道呢,墓里的人是否已经真的解脱。

  记得曾经说过,愈夜愈迷人,当全城都是绚丽的灯光,都是激荡的乐曲,将会上演最妖娆的戏剧。

  今晚,温暖的黄色迎来了欢乐的平安夜,今夜,夜光灿烂,每个人脸上的是浓浓的笑意,干下一杯,“merry chrisemas!”没来得及体味这种欢愉,天空刷地变成幽暗。

  情意绵绵的恋人用鲜血浸染最圣洁的私处!

  温和冷静的警察用鲜血溶解最汹涌的内心!

  沉默无语的女人用鲜血除去最无解的生命!

  瞬间,大火侵蚀了一个角落;瞬间,酒精隔原体成了瘾君子;瞬间,爱会变成血腥。

  这是平安之夜,影片上映不到30分钟,却隐隐约约感觉到城市在无力呻吟。

  剩下的时间,将城市的伤痛一滴滴地用刀割出来。

  昏黄的色调里,是大火在努力使痛苦尽快湮灭,一分钟不到,鲜血淹没了这个曾经欢笑的小木屋,男人,女人,小孩的瞳孔依旧睁得很大,只有惊讶,因为来不及看清那把狰狞的刀,鲜血已经泉涌。狞笑的是两个扭曲的面孔,惊恐的是躲在角落洞视一切的10岁男童,身子在小心翼翼地颤抖。

  警察局前,一扇正义之门,却看到刚刚扭曲的面孔在得意地笑,谁在告诉这个年幼的心灵,这个世界不需要正义。身分从此消失,一个刚刚温热的名字,成了一生的代号。

  男人一路跟随女人,和她看同一部电影,和她吃同一道菜,和她走同一条路,最后,女人成为了男人的妻子,男人为女人找来她一直钟爱的相机,男人把女人紧紧相拥,我们羡慕女人的幸福。

  同样温暖的家,男人把女人迷晕,打开煤气,当计划中的电话响起,女人倒在了爱与恨的地狱。

  两个老迈的男人,总是不敢打开门,就这样过了很多年。这一次,是自己的女婿过来,打开门后,是令人惊讶的过往重现。

  连捅数刀后,用坚硬的铜像重击头部,每一次的打击,回响震彻;用刀重重地将脸庞刻出血痕,顿时想到了嗜血的蜈蚣。

  身影逐渐清晰,冷漠的面孔在扭曲,依稀辨认不出年代。佛像的脸庞在滴血。

  男人仿佛想起了什么,病床前,温柔地抹擦妻子的手,为妻子轻轻擦拭身上唯一一处能出汗的地方。妻子挣开了眼,“你有爱过我吗?”“有。”别过头,惨白的脸上流下了眼泪。

  心电图停止了曲线的跳动,直线在此时让人恐惧。枪声震鸣,丈夫用鲜血作为仪式,告别这个已经没有了亲情的城市。

  突然而来的重锤,突然而来的大火,突然而来的玻璃爆破,突然而来的爆炸,突然而来的枪声,灰暗,在这个城市不停地蔓延。

  投影机毫无感情地不停地上映着这残酷的一幕幕,来不及躲闪,数次想要逃离这样真实的画面,却无法动弹,继续忍受这种煎熬。

  这只是一部电影么?

  其实我们真得那么伤过,其实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城市,其实我们在不停地寻找解脱,寻找中,我们找到一个和我们很类似的面孔,同样受过伤痛,同样在自我拯救。

  平凡的警察,平凡地谈着恋爱,遭遇着恋爱的平淡,竟然平淡最后换来是鲜血染满了白色的床单,三道口子的执著不断在脑海里重现,用酒精去麻痹,用答案来寻求解脱。

  直到遇到了一份纯粹的爱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幸福,在幸福中慢慢忘记伤痛,可是,伤痛总是在不断上映,在身边,在眼里,再次陷入了好友的鲜血伤痛中。

  如何,我们还能如何,跪下来,向上天上诉,让这个城市留下点美丽吧。

  幸好,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普通人,幸好,影片让普通人带上了一点亮色,幸好,我看到了一种自我的娱乐。

  混沌的督察,用最愚蠢的方式竟然可以让二奶和妻子平安相处,总是迷迷糊糊地被玩弄,总是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友人说,估计是这家伙的老爸殉职了,才让他继承警察的职位的。我不以为然,也许人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清醒,浑噩一些或许可以忘记本该有的伤痛。

  天真的啤酒妹,也会遇上所爱的人总是忘记自己,只有醉了才找得到自己的床,甚至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替身。也许可以笑笑地接受让自己难堪不已的钱,也许可以装做无所谓被客人打的伤,但,依旧渴望那一份迟来的温暖,相拥,即使世界已经倒塌。

  美丽的笑容,期待着消除那一颗冰冷的心…

  ...........................................................................

  甘苦的酒精,也许才是人生。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