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生死格斗》经典影评集

发布时间:2022-09-25 11:09:06

  《生死格斗》是一部由元奎执导,杰米·普莱斯利 / 戴文青木 / 霍莉·瓦兰丝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格斗》影评(一):想看的人不会错过

  http://blog.klaith.net/?p=121

  坦白说,我怂恿同学下这片的确是受了些许雄激素的影响,毕竟 Tecmo 的《死或生》作为格斗游戏,或者不作为格斗游戏,都早已名声在外。系列第一作发布的时候,就以海量的女性角色外加一个在当时特殊之极的卖点而令业界汗颜不止;接下来的时间,游戏制作人除了给游戏添加不少别致特性,使该系列能够跻身世界三大 3D 格斗游戏之列,显然花了更多精力在女角色的质和量上——有人称其为“性暗示格斗游戏”,也算名至实归。

  本片拍摄间,我就一直为元奎捏把汗:游戏的另类路线,元导不能不顾及,即使电影厂商和游戏制作方没有异议,恐怕也过不了众多 fans 这一关;而本身故事性就不强的游戏类型,以及因格斗展开的故事主线,都会使本片在故事性上很难有所突破。元导还真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等到目不转睛看完,果不其然。元奎这条老狐狸明知故事不好讲,干脆连一句都别讲,随便翻个弱智剧情套上去得了,决意想看这片的又有几个会和他在故事性上纠缠呢?重点当然还是在众多女性角色身上,于是克里斯丁会在浴后向香港警察出手,于是霞会把架从卧室一直打到蒂娜正在洗澡的澡堂,于是一众美女会在激战之余来上一场沙滩排球……克里斯丁和海伦娜甚至可以毫无必要地在瓢泼大雨中穿着短打扭作一团。虽然我对霞之外的女演员都感觉不错,但武术的烈性彻底让位于女性,终究不是滋味,不知是元奎希望改改路线,还是被迫妥协。

  所以规根结底,这片也许不值一谈。想看故事的人,自然对它嗤之以鼻;冲着游戏去的人,几头牛大概也拉不回。而我之所以还拨冗撰文一记,纯粹是为了感谢本片的改编如此贴近原作——比如经典的双层格斗场景,再比如阳光沙滩上的曼妙身材!

  《生死格斗》影评(二):性感是唯一的主题

  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周六,在大学图书馆的机房,下了一段DOA的CG,当时便喷血了,精美的画面,身材惹火的MM,激烈的打斗,把旁边的同学都吸引过来了,纷纷打听是什么游戏。可惜,由于是次世代家用机平台,所以一直无缘真正玩一把游戏,不过每代的CG可是都欣赏过了。

  跟“铁拳”,“VR战士”相比,DOA无疑要香艳的多,众多的女性角色吸引了大批的男性玩家。畅销游戏加上性感的花拳秀腿,或许是制片方信心的来源。

  游戏改编电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编剧。游戏虽然也有剧情,但只是为了串连一下场景而已,更多的是讲究游戏性,相信也不会有多少玩家真正关注游戏的剧情。但电影不同,90分钟的影片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游戏改编电影一般都会原创剧情,比如“古墓丽影”,比如“寂静岭”,而本片在这方面无疑是失败的。元奎显然知道自己不是个中行家,索性抛弃了情节,直奔自己的拿手活了。凭心而论,本片的打斗场面比同样是花拳秀腿的“霹雳天使”要出彩,毕竟是专门讲格斗比赛的电影。但是,除了这些,本片就没有什么亮点了,这部电影简直比游戏还要游戏。哦,还忘了一点超越游戏的地方,那就是性感真人秀了,美女的小裤裤在打斗时有意无意的若隐若现,比看CG过瘾吧。

  这样的片子,不需要动脑筋,拿来放松一下很不错,看多了会变傻子。

  《生死格斗》影评(三):浪费了那么多的大胸

  开头的公主真是暴丑的感觉。。。雀斑不能上点粉底嘛。。。后面依次登场的几个姑娘让人为之一in充满期待。。。该是个不错的片子吧。。

  可惜后面剧情铺展开来之后大失所望,弱智的PK设定、哭笑不得的抖包袱、故弄玄虚的科技还有最后大失所望的结局,恍然大悟之后你会有一种感觉说白白被吊了半天胃口。说到底,剧情烂就是一切都烂,这也许是改编游戏的电影的杯具吧,其实这一班的精壮性感人马,根本不需要生硬套用游戏剧情,稍作修改使得更加贴近真实一点,别整的那么玄幻,该是个不错的片子。。可惜了。

  也不能说一无是处,有些武打设计还算精彩,一堆性感美女让人垂涎。也就这些卖点了。使得这个从纯烂片变成了半烂片。

  《生死格斗》影评(四):垃圾中的极品

  看完这部电影后,你如果问我什么是烂片,我会告诉你,看看一部叫做《死或生》(又名《生死格斗》)的片子,你就知道了。

  其实,这部片子在看之前就知道是烂片了,游戏改编不是主要原因,是因为游戏本身没有内涵可言。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是单纯把它看作是动作片来看待,也是垃圾。打斗动作还过得去,毕竟还是中国人导的,但是砍了老半天连鼻血都没有出来一滴,更别说其它血了,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影片的故事很傻逼加简单,但是我愣是看的一头雾水,就因为那恶心的剪辑(有一半是广电局的功劳),还没看完这是在干嘛,另一件事就开始了。一些镜头的切换也是毫无意义,让人看了莫名其妙。

  说说演员,这绝对是片子的最大亮点了。可惜不是演技,而是身材。剧情中间夹杂的大量比基尼镜头更是让人看到这部片子其实压根没想好好说事。唯一一个还让人期待的戴木·文青(在《罪恶之城》里面的杀手很酷),也是被这部片子毁的一塌糊涂,满脸的***让人看着不爽不说,表现更是让人大失所望,耍性感没性感,耍酷不酷,够让人呕的。

  哈哈,不说了,反正说的再多也是烂片,有兴趣自己去体会一下吧。看完之后,发现一些香港的烂片是多么好看啊…………

  《生死格斗》影评(五):元奎悍然拍了一部烂片 游戏改编成电影的悲哀

  雾幻天神流的忍者头领疾风变成了神钉小子。

  超一流忍者隼变成了霞的小跟班。

  天才少女雷芳成了呆头呆脑,在露过仅有的一次正脸后被Gen Fu秒杀。

  优雅的海伦娜成了蜘蛛侠......

  这是一部kuso电影,这是一个糟糕的cosplay秀。

  根据游戏改编成的电影历来就很糟糕,从早期的“街霸”到后来的“生化危机”到一两年前的“DOOM”等等。除一部“寂静岭”不功不过外,其他作品基本上可以划分到烂篇的行列,IMDB分数很少能过6分的。

  是什么原因使游戏改编成的电影如此困难?

  原因之一,游戏有自身的弱项:剧本。

  游戏虽然也有剧情,但大部分无法和电影、文学这些领域的作品抗衡,即使在众多游戏中有好剧本,放到电影圈里一比也就小巫见大巫了。

  而游戏本身的一些特有东西,比如攻防的平衡性、打击感、成长的快乐(RPG游戏等等)......这些却又很难在电影中表现出来,所以就造成了这么一种局面——游戏中精华部分表现不出来,能表现出来剧本又是游戏不擅长的地方。

  原因之二,电影制作者有问题。坏的例子太多,这里举一个好例子,电影版《寂静岭》。电影里护士军团出场时间虽不多但让人眼前一亮,拍电影的人多少得懂点游戏才成,不是说找俩靓妞穿上护士装往脸上抹点血就成的。

  而元奎可能就这么想的:找个三流剧本,找几身衣服cosplay一下,也许就能做出个电影。

  一个好游戏就这样被毁了。

  电影本身烂也就罢了,烂片很多,再增加一个无妨。但可恨的是把游戏也给拉下了水。不接触游戏的人会觉得:你们整天打游戏就是这些东西啊——这才是元奎拍这部电影最大杀伤力所在。

  游戏玩家可以抗议,说,我们游戏没有这么烂的,是电影本身烂。问题是,游戏玩家毕竟占少数。更多的人是看了电影而不去碰这个游戏,所以少部分玩家的抗议也成了人微言轻。元奎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拍了。

  如果上纲上线的话,这是话语权的问题,元奎掌握着话语权,他想怎么拍都可以,而小部分玩家左右不了局面。

  有点类似于之前的一部电影《绝色艺妓》。

  《绝色艺妓》引起了众多日本人的愤怒,说电影完全是美国好莱坞的胡扯,实际日本艺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本人的意思是,你们这不是强奸我们的民族文化吗。对啊,人家就强奸了,有什么办法呢,你们光生气也没办法,片子是人家的,还是打着大片儿的旗号,观众看看热闹就走人了,又有几个人继续深究你们所说的真相呢。

  所以说,面对强大攻势的老美(及电影),不满的日本人也只能处于弱势地位。

  后来又有个《达芬奇密码》也是如此,也引起一阵骚动,内容上有很多硬伤,可这种观点还是被淹没了,没办法,人家是大片儿。

  关键在于强势群体掌握着话语权,弱势群体人微言轻,想反驳,也没什么效果。

  所以游戏改编成电影最大悲哀在于,玩家的意见是微不足道的。

  讽刺的是,本来已经处于弱势群体的玩家内部还盛行“派系”之争。

  比如格斗游戏,拥护“铁拳”派和拥护“VF”派,好像武侠世界中的剑宗和气宗,时时互相攻击,DOA这个游戏更特殊,游戏里面MM多身材好,更是被两派联手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元奎真的拍出了一个只会卖肉的电影,对DOA的口碑来讲雪上加霜。

  看了电影的人也许更会觉得游戏幼稚,瞧不起DOA的剑宗们和气宗们又有了新的借口,剩下的就是小部分DOA玩家,也只好内部交流交流感慨感慨了:靠,神钉小子,太kuso了。

  和元奎无关,前一段时间DOA制作者板垣伴信因为性骚扰公司里的MM被起诉,官司现在还没打完。DOA这块牌子快是被砸了。

  在blog里贴了一些游戏和电影的角色对比,没有接触过这个游戏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http://wfwfang.blog.163.com/blog/static/23938992006112031037802/

  ------------------------------

  电影里,当看到一帮穿旗袍的大妈拿着刀出来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雷芳一出场就被秒杀了。元奎真是没有更多的钱再请漂亮MM了,随便找几个路人cosplay一下就赶紧下场吧。

  《生死格斗》影评(六):看完《生死格斗》归来

  中影看的,小厅,感觉没有华星的效果好,不过米也是有差距的啊

  元奎的片子,号称动作片,果然不假,剧情简单,尽管参加DOA的人各怀鬼胎,但均为支线且笔墨较少,完全可以忽略。

  打斗动作还算不错,算是有些新意吧,只是格斗的场景总感觉似曾相识(竹林、石平台、雨中的岸边等等),我也许片子看太多了吧。还有这个片子很多布景中国化的味道很浓,里面的人用的刀竟然都是日本武士刀,感觉非常不协调,个人觉得和日本文化在美国的普及度有关,元奎也是无奈之举吧。

  电影一般,仅从动作片来说不算烂片吧!尤其还有游戏作为其背景,也算可以了(只是我没有玩过,没什么共鸣)。

  话说回来,里面的MM都是不错的,非常的HOT啊!电影票的钱也回来了

  《生死格斗》影评(七):真人版的游戏

  看这部片子一是因为元奎,二是因为影片中各个身材sexy的美女(霞除外)。

  元奎这次采用身着暴露的美女 东方武术的结合,应该是本片的最大的亮点了,画面效果刚开始的时候还算可以,其他并不想多说什么。

  有一点非常不明白,既然是东方武术,为什么女主角中不选用中国演员?是中国演员不够sexy,还是不够open?我想即使身材不够火辣,至少脸蛋长得比霞好看的要多的去了吧!记得影片中好像有一个中国的参赛选手,在doa的第一天就被淘汰了,其他的中国式人物应该是在岛上身穿黑色旗袍的小罗罗了吧,在几个金发碧眼的美女面前一点攻击力都没有。

  费解!

  《生死格斗》影评(八):美人也过英雄关

  《生死格斗》是由著名电玩游戏《Dead Or Alive》 改编而成的格斗竞赛故事,基本保留了原游戏中的经典场面,如原声配乐、裁判声音、格斗背景、沙滩排球等。 87分钟的片长基本不会让观众走神儿:美女俊男、肌肉沙滩、比基尼、格斗擂台、桂林风光、阴谋密码、、亲情、爱情、友情,众多商业元素一个都没有少!

  其实原作游戏故事性不是很强,但《生死格斗》在保留原游戏神韵的基础上,很大程度的丰富了戏剧冲突。影片叙述基本紧凑,主要角色性格特点也都比较鲜明。除了保留原游戏的剧情、人物外,游戏中出现的多款格斗场地也被原样移植到电影,相信这样的设置一定会令众多游戏发烧友尖叫了。人物造型则由原游戏中的暴露穿着改良为现在的中规中矩。本片的动作设计不求写实,走花拳绣腿路线,片中没有大量的暴力血腥镜头,也没有任何显现得过于残酷的搏斗场面,只是将动作分解开来,点到即止,最大程度发挥了片中非专业动作演员的肢体优势。本片的特技场面比较简单,有漫画的风格,其目的似乎不是为了追求逼真,仅只是在发烧层面上做文章。本片最大的技术贡献大概就是剪辑了,充分体现了香港电影的特色——手法凌厉而简洁。 

  沙滩排球和竹林战算是本片的重头戏。霞、克里斯汀、蒂娜与海伦娜的沙滩排球组合十分养眼,这一段的拍摄手法相对轻松、爽快,尽展了四个美女的动态美,几人发球、击球、扣球的动作也显得很娴熟。而霞与绫子的竹林大战,则将动作与景致完美结合,虽说场面不大,但大量技巧性的动作设计使得两个美女在翠绿之中的厮杀也显得有着别样的风情。再有就是蒂娜和某黑人选手的徒手搏斗,这一段动作设计的异常真实和凶狠,但过程及结局仍是诙谐的。

  另外,影片似乎还有着一些恶搞的成分。当公主霞走下石阶面临大批士兵相逼时,俨然就是《英雄》中女版的无名;海伦娜一人手持武士刀独战多名杀手的场景则明显有《功夫皇帝方世玉》的影子;竹林大战中的凌空一字马完全还原了《十面埋伏》中的章小妹;片尾的竹梯平衡斗则很有成龙的风格等等。虽然似曾相识,但均拍得颇有水准。

  中国导演的好莱坞作品,当然要捧场!

  《生死格斗》影评(九):导演说

  1990年代以来有不少源于“电子游戏”的影片问世,如《格斗之王》、《古墓丽影》、《街头霸王》、《波斯王子》等,本片正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之一,它改编自日本Tecmo公司旗下同名3D格斗系列游戏,是一部充满电玩风格的动作电影。

  本片的诞生首先与原作游戏内容密切相关。“电子游戏”始于1960年代末,随着现代新兴媒体技术的普及,它已从最初简单的娱乐功能发展为引人热议的文化现象,其日益普及的休闲方式、多样个性化的游戏内容,加上越来越炫目的特效制作,在赢得大众喜爱的同时,也刺激着一些电影创作者的改编欲望。现代电子游戏和电影一样可按类型划分,主要包括角色扮演类、冒险类、格斗类、射击类、体育类,以及一些小型桌面游戏等。本片改编的“DOA”系列就属广受欢迎的格斗类游戏。格斗游戏从传统的动作游戏演化而来,由玩家操纵角色进行一对一决斗,依靠准确的判断和快速操作取胜,它最早发端于日本1985年发行的动作游戏《功夫》,从名称即可看出这款游戏显然受东方武术的影响,有别于国外其他的同类游戏。至1987年起推出的《街头霸王》系列已将这一游戏类型发展得较为成熟,1990年代好评如潮的《拳皇》、《铁拳》等系列格斗游戏更是风靡全球市场。其中《生死格斗》作为1996年发行的一款3D格斗游戏,自面市后就以优良的画质与精致的操作系统备受关注,玩家可以任意控制各角色的身体动作,体验竞技比赛带来的无限乐趣。本片延续了原作游戏的特点,以“婀娜美女 精彩功夫秀”组合吸引观众,而英文台词里“Get Ready.Fight!”(加油)、“KO”(Knock Out的英文缩写,意为获胜)、模拟电子画外音,使得电影看起来更像是游戏真人版,如片中女忍者绫音耀眼的紫色造型就很接近COSPLAY秀(Costume Play:利用服饰、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或游戏中角色)。

  游戏改编成电影经常面临“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由于制片人热衷翻拍玩家们公认的经典作品,希望借此吸引庞大的游戏观众群,但实际放映后的各方评价却不容乐观。毕竟游戏与电影两种媒介存在较大区别:电影所重视的剧本、情节在游戏中偏弱,观众往往无法接受游戏改编作品表现出的内容空洞,而游戏爱好者也因为无法获得快感而抱怨电影失去原作精髓,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艺术关系成为创作者的艰难任务。相比而言,本片已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内,基本复现原作的整体结构及艺术特点,且将游戏格斗场面作为重点施以丰富的影像表现。全片情节紧凑、视觉冲击力较强,由众多连续化格斗场景组成,最为出彩的部分当然是动作设计。如宫殿外的“开场戏”十分炫目撩人,角色之间虽未正式开打,但刀锋上滑落的衣服,加之鼓点音乐配合剪辑节奏,已将紧张气氛铺陈到位。若将片中每次“比武”抽出欣赏,都似一局经典的格斗游戏,尤其是霞和绫音在竹林打斗、蒂娜和扎克在广场上的摔跤式比武、克莉丝蒂和海伦娜的沙滩互搏等动作场面都可圈可点。为追求鲜活的视觉效果,影片里格斗空间极少重复:“竹林打斗”一幕延续着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空间特征。当霞在竹林里寻找绫音时,绫音突然从高处冲下,持刀刺向霞。霞没有武器,只能依靠周围环境不断做出360度的旋转、腾跃来躲避对手进攻。那些被武士刀砍断的竹子又变成凌厉武器,帮助她击退了绫音;在处理克莉丝蒂和海伦娜二人的格斗场面时,以闪回方式、大量升格镜头完美呈现出女性身体的力量与柔美。她们身穿比基尼泳装,淋着雨点,全身湿透在沙滩翻滚的镜头实在是被“刻意娱乐化”的典型情境;蒂娜和父亲巴斯在竹筏上的一场比武谐趣横生;双人沙滩排球与隼单身打斗强闯实验室两场戏之间的交叉剪辑也高潮迭起……从总体动作设计考虑,片中女性运动时形体的柔韧性优势明显,击打转换过程令人目不暇接,无论色彩搭配还是空间取景都适宜在大银幕前观赏。

  与以往的功夫电影不同,该片除传统场景形式外,还增强了对现代虚拟空间的美学运用。片中有大量借助电脑屏幕观看角色动作的情景,编导似乎有意模糊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实际距离。在影片高潮部分,反派多纳文博士戴着特制的墨镜,下载并吸收了高手们的能量后,与功夫强劲的疾风较量武艺。比武的地点在实验室的中心,一块被强烈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被抓住的霞等四人被迫在旁观看,从观赏心理上此类空间布局有些近似传统的擂台比武。初次交手时多纳文还明显不是疾风的对手,但他的那副墨镜明显发挥着重要作用,疾风的每个招式、行为过程都被扫描记录下来,很快多纳文就掌握了他的动作规律,疾风等于是与电脑比武或者说是自我较量,这种被对手提前预知行动的情况显然于格斗非常不利。然而电脑总是有所缺陷,当多纳文的墨镜被打落,他迅速成为一个没有反抗能力之人,这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功夫只有靠勤学苦练才能习得,要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或者以此谋求私欲,不会落得好下场。

  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充分体现出国外商业电影对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该片耗资近3000万美元,由德、英、美三国影业公司合作摄制完成,其制作成本远低于好莱坞等欧美动作电影的通常预算,片中对电脑特技的依赖也偏少,因此呈现出的生动画面多得益于导演对动作场面的高度把握,从风格到幕后班底都与香港动作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片导演元奎是香港著名的武术指导,后晋升为一线动作导演,和洪金宝、成龙、元彬等众多动作明星一样,他同样出自京剧大师于占元门下,也是“七小福”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自1970年起出任龙虎武师,历年来导演的重要作品包括:《皇家师姐》(1985)、《赌圣》(1990)、《方世玉》(1993)、《夕阳天使》(2002)、《千机变2花都大战》(2004)等数十部动作影片,并与徐克等知名导演合作拍摄了一批成功的高票房佳作,多次合作过的功夫明星包括李连杰、杨紫琼等,1990年代末他凭借出色的武打设计,成功进军国际影坛。2000年之后由元奎担当武术指导的电影如《X战警》、《龙之吻》、《赤壁》、《小夜刀》、《新少林寺》等,也都是以动作见长的商业巨制,他还与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合作拍摄了《非常人贩》系列电影,并取得较好的反响。本片保留了他擅长的部分动作艺术特点,剧中人物打斗时招式既快速凌厉,又潇洒优美,显示出导演丰富的武指经验。武指出身的动作片导演,普遍注重功夫的“含金量”,因此本片挑选的演员大多具备“武术”或形体训练的基础,如本片中扮演海盗头目的仇云波就是全国武术冠军出身;饰演多纳文的埃利克·罗伯茨(好莱坞“大嘴美女”朱丽亚·罗伯茨的哥哥)是1990年代美国著名的动作明星;扮演霞的戴文·青木虽是一名日德混血名模,父亲却曾是日本奥运摔跤与赛艇项目的冠军选手,想必她多少也受到些专业运动熏陶;饰演蒂娜的女演员杰米·普莱斯利练过十年体操;隼的扮演者小杉健,一岁半开始习武,擅长武术包括空手道、柔道、剑道、跆拳道等,赢得过数百座奖杯,1997年还与成龙合演影片《我是谁》,此后参演了几十部中国或日本动作片,在日本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惯以反派形象露面的邹兆龙在本片中扮演武功高强的疾风,是洪金宝“洪家班”中的重要一员,多次与徐克、袁和平等导演合作,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角色是在《黑客帝国》系列中扮演的“先知保护者”……这些演员对动作招式的出色发挥都对影片观赏效果有很大促进作用。

  虽然《生死格斗》的游戏版本由日本开发生产,但此次制片方选择元奎作为导演,显然是考虑到了中国功夫的商业价值。在国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历来是复杂和暧昧的。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中国人”就开始陆续出现在外国电影中,但无论是《华人洗衣铺》、《娇花溅血》,还是“满洲”系列,中国人物大多是一副瘦弱和猥琐模样,折射出的种族歧视观念致使影片大多夸张、歪曲中国人的性格和形象。这种情况直到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出现才有根本转变。由于李小龙在功夫片中表现出的阳刚和个性,使得中国人在国际屏幕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中国功夫也从此大步迈向国际舞台。此后成龙、李连杰、刘玉玲等华裔明星在好莱坞的发展,以及众多武术指导在国外影视作品里的重要作用都印证了中国功夫的强大吸引力。如今我们已很难想象如果《黑客帝国》、《霹雳娇娃》、《杀死比尔》这些高票房电影没有中国武侠、功夫电影的启发,缺少袁和平、袁祥仁等人精湛的武术指导,对于影片的动作观赏性而言将会有多么大的损失。对比新世纪以来《古墓丽影》、《生化危机》等自游戏改编而成的同类电影,本片几乎没有枪战或血腥恐怖的镜头,对冷兵器的使用也较少,着重突出的是人体本身的动作能力,正是这样的中国功夫成就了好莱坞近期大量动作影片,来自东方的武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西方野蛮暴力的单纯打斗,并以舞蹈般的韵律和节奏将它们引领到艺术与美的独特境界。

  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看,该片近似《防弹武僧》、《功夫之王》等作品给人的直观印象,如充满浓郁东方气息的空间布局,来自各国的格斗家穿行在富有中国韵味的大殿、广场、城门等场景中,使观众产生不同文化碰撞的遐想。作为首部完全在中国取景拍摄的海外商业电影,影片选择中国桂林的人文景观——“愚自乐园”作为主要外景地,涉及宫殿的戏则大多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拍摄,另外还有少数在香港拍摄的镜头。尽管剧情与中国文化并无直接关联,但从场景布局到动作设计都充满了东方特色,桂林的美丽风景也给观众带来了愉悦享受。虽然主角演员并非华裔,但“DOA”岛上的主要“服务人员”(包括海盗、众打手们在内)都是清一色的中国面孔,他们身穿各类中式服装,映衬出神秘的东方气质。还有“针灸”在片中作为一种东方式“武器”出现,疾风仅用几枚细针就“兵不血刃”地成功解救了霞。同时“针灸”又可用于日常治疗,如霞给蒂娜治疗肩膀酸痛时就用到“针灸”,可惜这些颇具文化意味的元素并未真的作用于故事内容,大多浮于一种表面化形式,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影片整体的艺术格局。对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批中国武侠片,本片的缺失之处无疑是综合内涵与文化价值,易沦为纯粹的大众视觉商品。至于片中喜剧元素的运用,仍是对电影暴力场面的一种缓和或调剂,还有大量对于“胸”、“臀”等女性部位的特写镜头,都延续了原电子游戏中娱乐化的影像风格。而“DOA:DeadorAlive”的片名,完全成为对打斗结果的考量,虽并非强求其试图达到莎士比亚“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高度,但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最好能有别于普通电子游戏的低级娱乐,其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尚有加强的空间。影片中所谓格斗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凌厉进攻、打斗,以赤手空拳的贴身互搏为主,彼此之间距离较近,追求速战速决。与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中国武术相比,片中呈现的格斗风格较为单一。游戏里每一位格斗家使用的都是特定功夫,比如霞、隼所代表的日式忍术,蒂娜代表的美式摔跤等等,但影片未明确表现出不同地区动作风格差异,只是体现出导演本身动作设计的特点。受电影时间篇幅所限,游戏里其他角色如中国格斗家雷芳、李剑等被作为影片配角,戏份微乎其微,因此太极、截拳道等为国际功夫迷们津津乐道的武术流派也无法一一展示,令人遗憾。

  从“功夫 美女”的组合来看,本片还让人联想起2000年翻拍电视剧的同名好莱坞电影《霹雳娇娃》、“中国版”的《夕阳天使》,以及2009年同样由武指出身熊欣欣导演的影片《战无双》,这些作品都比较成功地塑造出一些不同类型的“打女”形象。但《夕阳天使》主演根本不会武功的表演偏于柔弱,而《战无双》中武术功底扎实的主演又缺乏表演经验,只能一味地强化武戏成分,与近两年“武戏文拍”的趋势相悖。对比《叶问》一片的成功,证明功夫片绝对不能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整体剧作之结构、立意,无论怎样表现武艺都必须生动表述剧情或产生暴力的原因,绝非仅仅只为炫耀动作夸张或逼真效果。

  对于喜爱动作电影的观众来说,本片在游戏改编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了大家的眼球,无论是风姿绰约的美女高手,还是充满风情的夏季海滩,动作设计干脆利落,血腥成分较少,实在挑不出太过拖沓难看的画面。但从总体思想性和影响力来说,明显还有上述不足之处,若从商业投资的角度考虑,亦未能呈现足以支撑整部影片的大牌明星。细数成功的动作电影,第一主角往往非常重要,以中国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人为例,每一位动作明星本身就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和文化价值。由于历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合拍的动作电影已有诸多佳作问世,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仅仅依靠华丽的动作剪辑恐怕难以满足欣赏者眼光,唯有拍摄出形式与内涵兼备的作品,才可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生死格斗》影评(十):香艳无比

  不能对这样的电影要求太高,情节空洞,打斗浮华都是可以原谅的,这本来就是一部不需要大脑看的休闲大片。美女、格斗、奢华美丽的场景这三点就可以让我们满足了。

  看了这个电影才发现演克里斯丁的霍莉·瓦莱斯在《越狱》里面演Scorefield(好像拼错了)的假老婆。另外此电影模仿了很多中国古装大片的桥段。比如模仿《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的竹林大战,还有克里斯丁和海伦娜的一场雨中大战还有 一场意念中的预战是模仿《英雄》里面无名大战长空。最后决战boss的时候那个坏boss可以用计算机预演对手的出招套路让我想起了那个国际象棋大师大战超级计算机深蓝。

  另外影片的场景套用了故宫、颐和园还有桂林,是个很东方色彩的影片。但片子里面的日本人都说英文,别扭的很。只有演小毛贼的才讲普通话,其中一个演倒霉的海盗偷偷的家伙长的很像韩寒。——响马大日报http://niuma.blogspot.com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